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第104章

书名: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44

相关部门不停地与正在路上的淮南方联系,相互之间了解一下情况,让这一次的活动双方能够配合默契。

两边使者来回奔波的时候,韩嫣也没闲着,他除了训练扩充至三千人的骑兵以外,剩下的时候,都贡献给了作坊——造纸,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造个纸,居然用了好几年,韩嫣深觉自己不是当主角的命,不然,为什么人家一穿,随便一摆弄把纸给造了出来,而自己,伤了好多脑筋,养了一堆匠人,最后,还要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才有了点眉目呢?

此时已经有了最初的造纸技术,只是纸质太差,韩嫣对造纸的认识,不过是在历史课本里那点“渔网、破布、树皮、草根捣烂”之类的,似乎看到一个介绍造纸厂的电视片里好像要放石灰还是什么的,最后是抄纸、晾干

他自己就知道这么一点,当时的造纸工匠科技水平也不高,较之后世成熟的造纸工艺,可以说是两群外行碰到一起,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化学实验室之类的供他试验,只能挨着样儿的去试,试了几年,才逐渐发现要在纸浆里加点草木灰,具体加多少,又是一番试验。痛苦地抱住头,发明家真不是人干的差使,那都是人才啊~没有整个社会的进步作为后盾,想在某一方面做出点跨时代的进步,真是难比登天。

如果21世纪也是没有纸的,但是有了那个科技水平,想要造出这样东西来,绝对要简单得多得多,至少,在分析纸浆成份、研究往里面添加什么才能让纸张有韧性不易碎方面,简直是易如反掌。放到汉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一点一点的去试了。

虽然痛苦,这纸,算是及时造出来了。韩嫣看时,却是很像后世见过的那种白纸了——黄色的类似写毛笔字时用的大字纸造出来得稍早一些,可惜看着不太亮眼,韩嫣没有把它当成品看。

急忙抄了一份《老子》,连同造纸的方子一块儿密密地藏好。刘安快来了,刘安带来的,不止是淮南国的王太子和翁主,还有贿赂汉廷官员的财宝,更重要的是,他还带来了《鸿烈》。这本《道德经》,就是为了冲击这本《鸿烈》而来的。

至于为什么抄《老子》,不是因为窦太后喜黄老,而是因为它的字数少,一共就五千来字,换了《论语》,还不知道得抄到什么时候呢。韩嫣顺手还把早就准备推出的楷书等字体,也给写了一些,与小篆写在一起,对照着可以看。端详了半天,觉得这楷书确实漂亮,看着也比小篆要清爽,就是拿出这样的字体来,也不会被说难看,于是便放心了。

再打听到刘安要到新年过后,窦太后生日左右才能到达长安,韩嫣就更放心了。另外特备了些没有裁开的大纸,准备当场写几个字什么的,或者如果有人想当场试验,也能用得上。

————————————————————————————————

一切准备妥当,建元二年的新年到了。

新年大典,是个吉利的场合,谁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在这个场合拿出来说事儿。一般呢,有什么“祥瑞”、“吉兆”,也都会在这个时候往上报一报,装一下朝廷的脸面。

过去的一年,是热闹的一年,朝上吵得很是热闹,官员升降也很惹人眼,不过,没有什么太剧烈的情节发生,总的来说,还算和谐。于是,歌功宏德的文章一篇篇的往上报。一样的了无新意——开国这么多年,一年一次新年大典,这样的文章就像是历史论文,除非有新的考古资料,不然,想有新意都难,不过是东拼西凑显得很新罢了。于是,建元二年的新年庆典,很像是只表扬成果的总结大会,而且还是没成果强行挤成果的总结大会。

于是,当韩嫣要向上献东西的时候,大家很兴奋,注意力也提得很高——如此无聊又必须集中精神表现热情的集会真是难为大家了,尤其是常参加这类集会的高层人员。

卷轴打开,是裱好的五千言《道德经》,依次用的是几种不同字体,看得大家啧啧称奇。韩嫣因为最初理解上的误差,逼自己练了一手好字,小篆是不必说的,楷书一写出来,更让众人看得移不开眼。最起码看着清爽,还一看就知道某字是某字。

盛世修史,只有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要求。同样,可以反证,如果是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水平提高了,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个不错的社会。

大家围上来,看的看、问的问,询问一下创作过程什么的。韩嫣很郁闷——让你们看纸啊,不是让你们看字,虽然这字拿出来,也有显摆的意思就是了。少不得一一回答了,这是在看到下人写的隶书时受到的启发,不过隶书太难看了,而小篆又太难写,balabala……

又有人看到了字上的标点,再问这是什么。再解释。

新的字体,大家都是识货的人,即便不识货,也怕货比货。小篆的出现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如今楷书,书写起来显然更方便,而且,这时隶书也已经出现了,让大家接受,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况且,历史上有关文字的大事,只有两件:一,仓颉造字,二、李斯统一小篆。仓颉的老板是黄帝,李斯的老板是秦始皇。连起来看,你是说把韩嫣比成李斯呢?还是把他比成仓颉?蜂拥而上拍皇帝马屁,刘彻听得舒服极了。

对于标点,大家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千年以来,就没有人使用过标点!碍于如此大庆,不能说太刺耳的话,暗讽画蛇添足的也是有的。

韩嫣拿出一张写好字的纸: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抬起笔,点了点。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这就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了。小学时学习点标点常会用的句子,记得很牢,因为自己小学时点过,到了弟弟上小学还点它,表弟小学还是它……

“如果,这种事情出现在断狱上,岂不要死人?”轻轻一句,“如果是军情,就不止是死人了。”

众默。

韩嫣也默——到现在,怎么就没人发现纸这个东西呢?

————————————————————————————————

涉及严肃问题,堂上气氛一时有些沉闷,女人们坐不住了。新年大宴,国母自是不能缺席的,三代国母同在,最有发言权的是窦太后:“老身不懂什么朝政,只觉得阿嫣说得有道理,什么事儿,说得明明白白的,总比让人猜意思强。得啦,大过年的,不说这些了,这事儿啊,你们到朝上说去。”窦太后文化水平不太高,只觉得标点这东西一出来能让大家读东西的时候省力不少,应该是样不错的东西。她都说成这样了,谁还会在朝上说不好呢?

“哎?这是什么?”阿娇。

韩嫣抹去后脑勺上的汗滴,心说,终于有一个人发现了。上前,揖礼:“回皇后的话,是纸。”

“纸?”这些人地位不低,接触得不是竹简,就是帛,而当时的纸可以称得上“粗制滥制”,这样的东西是入不了他们的眼的。此时听到“纸”这个称呼,都觉得新鲜。

再次解释一下什么是纸,然后评论道:“此物易得,比竹木简要轻得多,能写更多的字,比帛又便宜得多,略贫些的人家也用得起。臣见到这样东西以后,就想着怎么弄得更便(bian)宜些,侥天之幸,居然能在年前给做出来了,刚好当成新年贺礼了。”

围观。的

“去年,诏举贤良,东方生上书,用了三千奏牍,两人共持,仅能胜之。陛下翻阅也颇为吃力。若是用纸,就要轻便得多。”

大家点头,继续像土包子似的围观白纸。

“只是——”拖长了调子,见众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方道,“此物易损,拿起一张纸,”唰,撕了,“至于其他,却与帛同。”自己先把缺点讲出来了,你们要怎么挑错?

再围观。

当众表演一下书法,再引来惊叹,画两笔水平不咋地的水墨画,嗯,称赞的就更多了。出现了纸以后,才正式出现了作为艺术而存在的书法与绘画,这两项技能才真正成为知识份子阶层所特有的高雅娱乐。

纸的意义有多大?不提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单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蔡伦,一介宦官,诬告安帝祖母,最后,他虽然是自杀,可名声,却比世上所有的宦官都要好些,大概历史上能与之相当的也就是个下西洋的郑和了。而郑和的名声也是在后来大家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时才被逐渐提高的,在此之前,蔡伦可谓宦官里的“一枝独秀”。他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宦官,在史上文人最痛恨的生物中可入三甲,蔡伦居然能从文人嘴里得到一线生机,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改良了纸。

大殿上再次安静下来的时候,韩嫣又掏出了一张纸:“这便是造纸的法子了。”

刘彻笑了:“你怎么弄个什么东西都要写个法子啊?以前那些东西也是,哎,都什么东西来着?”

春陀忙接口:“是筒车和曲辕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6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