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第91章

书名: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44

盛满递上:“要怎么征举呢?”这年头又没有科举考试,只能靠现有的官员推荐或者是个人自己跑到宫前自荐了。不知,这回要用哪一种方式。

“大家举荐吧。”

“你跟丞相打过招呼了么?虽说是好事,好歹也要照顾到丞相的面子的。”

“用不着,他也不是什么管事的人。”

-----------------------------------------

下诏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意外,也开始盘算着,推荐什么人比较好,手头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不管事的丞相卫绾却少见地上前奏事了:“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怎么说呢,被卫绾点名的这几家学说,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正统的观点来看就是刻薄无德,而且厚黑无耻,要是大家都学会了,估计皇帝就要难当了。所以,刘彻同意了。奏可。

其实,人家讲的都是大实话,有极强的实用性,只是,嗯,不讨当权者喜欢。大家都想着要是自己懂这几家观点,而别人不懂就好了,自己想阴谁就阴谁。很珍贵,就是不能让大家都会。对待这些学说,说得难听一点,有点像对待不那么良家妇女的那一类人,很多人明明心里喜欢,嘴上还要装正经,想占点便宜,又不想别人也一样跟着占便宜。

许久不闻其声的丞相大人说话,又很合大道理,皇帝也同意了,大家也没有反对。举的是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说白了就是文官系统的人,只要不管到军队里,韩嫣也就懒得跟他计较什么“君子不能为政”之类的了。这话是名相管仲说的。君子,是儒家倍加推崇的一类人。管仲,是孔人也推崇的一代名相。很矛盾,大家居然视而不见,嚷嚷着朝堂当由君子禀政。头壳坏掉了,你以为这是辩论赛?谁辩赢了谁拿奖,奖品就是中央政府的执政权?不要把政治问题当成学术问题好不好?

推荐人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手头上没有合适的人,怎么办?新皇第一道这样的诏命你就不执行,是不是消极怠工啊?举上的人如果犯了事儿,推荐的人也会受到牵连的,哪怕国家法律不问罪,说起来也不好听啊。

韩嫣是真二千石,也是要举荐人的,比起这些老大人来,他就更添了一分愁——手头就没有什么可以举荐的人!!!想韩嫣一向老实窝在刘彻身边,这几个月又忙着练兵,就是有空闲也是窝家里读书,社交面并不宽广,能结识到什么人呢?不推荐,又有些说不过去。韩则好歹还能从一群世交里选几个看得过眼的往上报个名字,韩嫣就犯了愁。韩则也能挑几个看得过眼的人让韩嫣帮忙报一下,卖个人情的,不过韩家大哥别扭地认为不能就这样控制弟弟的人际网,决定让韩嫣自己去找人。韩嫣无奈,开始想名字。

另一方面,各地的列侯、郡守也卯足了劲,把辖区内的人筛了又筛、拣了又拣以期能找到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来证明自己的治下人材济济,自己管理得很好。在京官员也瞪大了眼睛,想扒拉出几个人才,说明自己有识人之能。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自认自己有才能的或者是在家乡没被选上的,也跑到长安来了,琢磨着能不能遇到个欣赏自己的二千石,把自己给荐上去。于是,长安城里又有了一番热闹。

韩嫣自己憋了半天,终于,抖着手,把李家三兄弟的名字给写到奏折里了——虽然是武将,可也读过《诗》吧?算半个儒家子弟了,就他们了!

刘彻本来想看看韩嫣都举荐的什么人,打开一瞧,都是熟人,刘彻也傻了——谁都知道这举荐的本意,是让大家推荐一些原本没有被发现、或者已经做了小官而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的人。这李家三兄弟,因为被韩嫣提名做了骑兵教官,刘彻这个常混上林的皇帝,已经跟他们很熟了,提拔是早晚的事儿,还荐什么荐啊?

“就是因为熟才荐的,连人家有几两重都不清楚,我还荐什么荐啊?”韩嫣坐在一边慢条斯理地喝茶,看都不看刘彻一眼,拿出对付韩则同样的说词,“堵到家门口儿的倒是一大堆,这么多人,名字都能记岔了,我又没那个功夫挨个考较学问,敢荐么?认识的人又不多,这是国家论才大典,能儿戏么?好歹李家兄弟还有几分真本事。”

“不好好挑人,你倒有理了!”

“可不是,最近都泡兵营里了,外面的人,还真是不认识几个。荐的人,自然都是这一类的了。别的不说,”韩嫣放下杯子,终于看向刘彻,“李家兄弟,耿直不?”

“直!”很直,不但神经直,连肠子都快成直的了。

“那不结了!这样的直人放在身边,不好么?最起码够得上直言极谏了。”翻个白眼,一点都不顾忌自己的形象了,“满朝公卿,长安城但凡有个能人,都让老大人们给梳理了个遍,哪里轮得到我?快别说这个了,策论的题,你想好了么?”

“当然!”刘彻很自豪,扔过来一卷竹简,“看看怎么样?”

韩嫣打开来一看,很想再卷起来抽刘彻——这种长度的题目,只有在前世的材料分析题里才见过。这是考人,还是写了论文让人阅卷的?

当下抛开举荐的问题不提,刘彻也心知,韩嫣做事一向不好冲动,他既然说没别人举荐,定是没有想好,而且韩嫣的理由也挺充分的,训练新兵还要高要求的新兵,再加上装修建章宫,确实很累,当下也不逼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卫绾,这位丞相大人,居然也是一个人都没荐的,有他比着,大家消极怠工一点,也是正常了。刘彻很叹气,打算这拨选才结束后,就把卫绾给替下来了——韩嫣说忙,没功夫理这个,那是事实,可以理解原谅。可你丞相做的就是、襄助皇帝的事,这份内之事,怎么也什么都不做?而且,你从当了丞相开始,就什么都没做!刘彻很不满。

-----------------------------------------

等到最终纷扰结束,人都凑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到了二月末了——诏书发到各地,路上需要一段时间,大家选人也需要一段时间,然后,再把选定的人送到长安——正值冬春季,先是天寒大雪再是春雨绵绵,以汉代的交通水平,能在二月把人都凑齐,已经很有效率了。

这时,韩嫣正在研究新的战术。把李家三兄弟的名字开玩笑地报上去以后,他就又泡回兵营了。李家人听了韩嫣把三兄弟上报以后,心里有点感激,也有点生气——咱又不是为了让你说好话才如何如何的。韩嫣又解释了一下自己的交际状况,被敲诈了一顿饭,这才抹平这事儿。

刘彻在忙选人的事儿,倒是没多少功夫粘着他,而且,韩嫣每天还是要参加朝会的,两人也常见面,倒是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早上韩嫣和李椒一块儿带队晨练完了就布置一下全天课程去早朝,下面由李当户、李敢带队训练,到下午韩嫣再回营地,李家兄弟歇班。再说,刘彻下面还要陪阿娇呢。新年了,夫妻俩终是能过真实的夫妻生活了,小别胜新婚,自是蜜里调油。韩嫣笑笑,继续研究他的骑兵去了。

伴君(BL) 正文 叹气

章节字数:4993 更新时间:09-05-20 17:35

叹气

在韩嫣看来,目前汉军的假想敌就是匈奴,研究出一套对付匈奴骑兵的有效战术,是非常重要的。以骑兵对抗骑兵,是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损人不利己的事件,骑兵的作用在于其机动性,用来正面对抗,很奢侈,尤其是上林现在这些用钱堆出来的精兵。

那么,就要想其他的办法了,韩嫣最初的设想,是仿照欧洲最初火绳枪时期的三排轮射,对弓弩手来对付骑兵。凭借对前世一点军事知识和N多小说里描写的记忆,这样是最有效率的,而且,李陵最后以五千步卒对抗几万骑兵,也是靠的弩。实际上施行起来,却遇到了大麻烦——火枪是火器,哪怕是最原始的火枪直接装子弹点火就好,可弓、弩是机械类,要士兵费力拉弓,两者所需的条件根本不同!

三排轮射,想法很好,一排射击,一排上弦准备,另一排是刚射完退后准备下一次上场的。想法很好,问题就这上弦准备上了,弩还好,上了之后就等着扣动扳击,弓却是要上完弦后一直拉满了,随时接第一排射击完了的人的岗——这样的臂力要求,谁能做到?能撑几个轮射?就是弩,上箭的时候,也是要臂力的。打个比方吧,一天连着射两百次箭,韩嫣能做到,耗时在一个时辰左右,可要是让他拉满了弓坚持一个时辰,他宁愿这辈子再也不摸弓箭。所以,把三排轮射的弓箭手方阵当成骑兵收割机的想法,不成立!!!

草原决战,步兵行动不便,直面敌人接杀,几乎是送死的,除非是用重装步兵设包围圈,配合骑合扎口袋,步步为营地围死骑兵。正面决战,就不要想了,骑兵冲锋,很容易冲破单薄的步兵阵地。有弩也不行,弩本身的技术要求就高,制造工艺在汉代算是相当复杂的,几乎不可能大量配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0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