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第78章

书名: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44

低级军官的任命、选拔要用什么样的标准?这支骑兵,它的风格将会是怎样的?它要以什么精神来作为支撑?……这都是在建军伊始所要考虑的。

第五,纪律问题。韩嫣特别希望能够建成一支类似后世正规职业军队的队伍,可这样的想法,如此严格的纪律规定,在汉代能不能为人所接受?程不识那样在韩嫣眼里并不是很严格的纪律规定,在汉代已经让士兵哀叫连连以为痛苦了。韩嫣的规定一公布,会不会被人扔鸡蛋?要是有人觉得鸡蛋太贵,扔石块可就惨了。

第六,韩嫣还想给这支队伍配支医疗队,至少要教一些急教知道给士兵。想让他们都认得一些字。这些,在大家看来是不是会有别的想法?

……

……

……

真的,真的,很头疼,却只能一件一件的去做。光头疼,事情是不会少去半件的。好在韩嫣管过家,知道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把乱草的乱抓,少不得一件一件做下去,做了,事情自然就会变少,做了,就会慢慢找到诀窍,做了,也就慢慢有了条理。

一条一条的先写出来,一地的竹简,看得人很火大,分外思念纸张了,可惜自家试制的纸张还是达不到韩嫣的要求,在他眼里那只能当手纸用。

为了让计划尽可能完善,还跑到南军去搞了调研,顺带请教一下有带兵经验的老将军。回来就加班加点写报告。

建军的章程写好了,列明了各项指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韩嫣呈给了刘彻。

出乎意料的是,刘彻对这份计划持赞成态度。

“这骑兵原就比步兵花钱多,练骑兵,知会丞相一声,再让大农拨钱就是了。实在缺了,拿内库填上。告诉叽叽歪歪的人——练兵的钱,朕舍得花!”

“兵么——选也行,重征也行,不过,你要亲自挑,嗯,咱俩一块儿亲自挑。挑最好的。你不是说过什么职业军人么?就要那样的。”

在韩嫣列出人员战损原因的具体数字之后,刘彻对于配合更多的专业医护人员也首肯了。一场大仗打下来,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和战后因伤残疾、死亡的人数一比较,绝对会让大家吓一跳的。死在战场上的还没有战后两、三个月死的人多!还有的人,则是重伤致残失去了战斗力。

如果这些人得到及时救治,就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减员,他们有战争经验,活下来就是真正的老兵,出几个将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还能节省重新征召青壮入伍,给农业生产留下劳动力,也省了重新训练新兵的时间。一翻手,这救了一个人等于给国家添了三个人。一个士兵不用损失了他光是钱的事儿还有战斗力的考量在里面,一个原本是给国家纳税的青壮可以继续种田不用不事生产了,再一个是供养前面那个青壮的人,也不用供养了,国家拿他的租税充实国库就行了。

看着韩嫣拿着竹筹比划出来的效果,刘彻更加决定要大力发展战场救护工作了。这样划算的买卖不做,真是笨蛋了。被韩嫣拿“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赔钱”等等念得耳朵长茧的刘彻,对于充实自己的国库、内库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被请教的李广、程不识却对韩嫣有些刮目相看了,许多地方是后世千年积累的知识,被韩嫣拿了出来,更让这些懂门道的人惊奇。光医护一项,只有久经战阵的人,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好处。将军知兵,当然知道用熟了的老兵和菜鸟新兵之间的战斗力的差别。

得到了老将的首肯,刘彻心里轻飘飘的:这是我选的人呐~

然后,两人开始挑兵、挑马、挑营地、挑器材、挑训练方案、挑制度、挑、挑、挑,忙了个人仰马翻。别说跟李当户他们斗殴、喝酒了,就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建章宫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经刘彻提议,就成了韩嫣的临时住处。

士兵,要选身体素质好的、最好是有骑马的底子的,没有疾病是最低的要求,年龄在十五到三十之间的,识字的最好。然后,还搞了一道政审工作,汉代的户籍制度做得还是可以看的。查这些人的底细,不光是为了防匈奴,还有藩王、窦太后、王太后等等等等。让自己的军队里混进别人的奸细,实在是件卸了盔甲再把后背送到别人眼前的矬事。

刘彻的意见是:既然是从头开始,不如从良家子里选,就不从军队里挑了,这样上手就是自己的人。他的意见大如天,他的气魄也不小。韩嫣正有此意。征兵工作就从北方人口里先选,靠北,民风彪悍、习骑射的也多、身体素质也好。打起仗来,战争的重心在北方,用北方人,免去了水土不服带来的困扰。

营房按照韩嫣的要求,要建得干净、卫生,一边征兵,一边调拨物资。其中的军装,韩嫣先让人做出了样品,命士兵试穿了,程、李、窦婴等人都被请来提意见。这就是后世军装的汉代版,剪裁合体,看着很精神,引进了带扣皮带,不再用绕身N圈的布条当腰带,还省了不少布料。鞋子分为合脚的左右只,与军服一样规定了几个固定的尺码,可以统一定做。征兵的时候挑出来的都是身高比较整齐的,衣物之类的用品,自然比较好做。引进了绑腿、背包、急救包、单架等物品。厨房卫生是韩嫣顶在意的,传说中的霍少,是喝了带疫病的水还是吃了瘟羊死的?水要煮沸了才能喝,东西要熟了才能吃。定期打理个人卫生……

“娘的,比娘们儿还仔细!”李当户暴粗口了。人手不够,他被拎过来当教官,主讲射箭。这新兵是天子亲自过问的,能过来当个教官兼军官,前途是不用说的。李当户自信满满深觉前途一片光明,谁知到了营地一看,情况满不是那么一回事——本来以为是当教官,也确实是当教官,只是在当教官之前,先要做保姆的工作,这让李当户非常愤怒。

不光李当户暴粗口,选来的士兵也很想暴粗口,无奈待遇太好,上司来头太大,只好硬扛。私底下不守规矩的当然不少,大动作没有,小动作不断。罚,是扬汤止沸,想要根治,就要让大家从思想上转变过来。

于是,奖罚结合,做得好的给奖励、升职、提拔,做得差的扣饷、营地里跑圈儿做俯卧撑。韩嫣手上的功夫很过硬,李当户虽然不喜欢韩嫣的领兵作风,却不会拆他的台,也帮衬着。刘彻时不时的视察,呃,他是有空就跑过来看,程、李也会过来观摩一下。一来二去,也就镇住了场面。

至于习字,被韩嫣拿来当成福利:“在咱们这儿习了字,回去可以教给兄弟子侄,至少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至于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读书认字的人,总归更有出息些。”直说这样是为了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如何如何,显然会被一群士兵鄙视,换了个说法,把这事当成彩头,“学了写字还能回去教给别人,你们这是占便宜了”。何况,识字的人确实能得到一些尊敬。于是,大家上当了……抱着沙盘拼命画,韩嫣偷着乐。

一边乐,一边得了便宜还卖乖:“想当初,我可是连沙盘都没有啊,只能用笔蘸水来写字……”其实吧,他小时候不用沙盘是因为年纪小又是大户人家,怕弄得一身沙土,很掉身份。而且,用沙盘,那是硬笔书法,用水,才是后来沾墨写字会用到的软笔书法,都是练习,不如拣那为以后打基础的东西练。这就是韩嫣认识的一个误区了,谁说“与上学书相爱”就是指韩嫣字写得好了?人家那是一起学习识字时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好不好?可怜韩嫣一直以为自己得先把字写好才行,拼命练习,直到后来才回过味儿来,已经是好久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善书的名声已经传开了,有心停止练习吧,又怕水平倒退然后被人笑话,只能坚持下来了。到最后,都成习惯了,也就不再追究当初自己怎么会这么呆了。

精神风貌的教育也是少不了的,保家卫国与光耀门楣相结合的洗脑式宣传很成功,民风本就淳朴,军队也是个淳朴的地方,加之“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的实际应用。一个月,这支队伍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拿出去,也很像支“威武之师”了。

新军初成,韩嫣请刘彻来检阅。刘彻检阅时步伐齐整的正步、齐步走,是韩嫣搬了国庆大阅兵的方阵式场景策划,非常成功、非常到位,大家平常来看时都是分开练习的,如今合到一起,效果虽然比不上国庆大阅兵,却也很有样子。加上齐声高喊的口号,气势十足。汉代也会有些检阅之类的活动,只是没有这样整齐好看,效果也没有这次这样好。刘彻喜不自胜,努力想表现严肃嘴角还是止不住的往上翘。老将们也看傻了眼,齐齐侧目看向韩嫣。韩嫣耳根都发红了还在努力站得笔挺装正经,然后冷不防被李当户一巴掌拍到肩膀上。

得了表扬的士兵,早忘了当初站军姿时的牢骚满腹,得意得不得了。当初,要不是韩嫣领头跟他们一起站,一刻不少,后面李当户拎着鞭子虎视眈眈,少不得一大堆偷懒的人。

韩嫣其实是不满意的,最初很是亲自上阵打了几架,拔了几个刺儿头,才让大家懒懒地按着他的要求训练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1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