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第4章

书名: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44

进门便被母亲为首的一堆女人围住了问长问短。看表情就知道母亲很焦急,再看肢体语言,可以肯定母亲大人的九阴白骨爪功力不比嫡母大人差——手里的绢帕已经变形了,可它在早上还是新的。复述了一下正房里的场景,不意外地看到母亲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有些黯然。

摇摇头,回自己的小屋子继续画字去,小篆怎么看都像是幅画,韩嫣写得还算漂亮,大大安慰了前世美术课只有几何连纹得过优的玻璃心,小篆写得漂亮也算是画画有点儿进步了吧?至少那不是几何连纹。有点秃的笔,沾上水,在木桌上画了起来。水渍满了桌子,擦干净,再画。竹简虽然工艺简单,用来给幼儿练习写字还是太浪费了,况且这么识字已经惹人不高兴了。大概到明年冬天结冰,不能这么练字的时候,自己的字已经能看了吧。

没错是“明年”冬天,汉初是以十月为岁首的。明年冬天,也不过是再过三个月罢了。

午间休息,韩嫣咬着脆甜的秋梨,(这年月,居然没有苹果)慢慢在院子里踱步,边走边思考早上的场景。

祖父大人和父亲大人显然是早有准备,也早有忧虑,怕自己抢位子么?听到自己无意的时候,开心得跟什么似的。看来父亲最近频频出入母亲的小院子也是别有目的的,是在观察是不是母亲背后教唆么?看母亲的表情,似乎父亲已经与她谈过了,不然,她也不会在半个早上等自己回归的时间里速成了九阴白骨爪。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诗经召南采苹》

苹:水草名。行潦:水流。筥:音举,圆形的筐。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锜:音奇,有足锅。釜:无足锅。尸:主持祭祀之事。齐:音斋,斋之省借。

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

母亲不是妻,我也不是嫡子,当遵法度,不可染指非份么?如此慎重强调,指点功课也要耳提面命。父亲大人,永远也只是父亲大人而已,别人的父亲,我的大人。

至于祖父大人,老狐狸一只,想起他,我都想跟兄长大人一样的撇嘴了。取个女气的名字,对个牙都没长全的孩子小心试探,让人腻味透了。

传承了这么多年的家族,当年为一国之君的时候,后宫里流传的夺嫡故事也不少吧?难怪如此上心。或许傻点儿会让很多人放心。

不过,长着这么张脸,要是庸碌无为,难保哪天就真的成了佞幸了,光看那名字起的,难保他们没其他的心思……毁容这种事情我又做不来,只好努力让大家不把注意力放到我的脸上了。

现在,他们应该放心了吧?

扔掉梨核,拍拍手,听妈妈讲故事去了……

那位父亲大人,今天怕是不会来“指导”我的功课了。

伴君(BL) 正文 延师

章节字数:3116 更新时间:09-05-04 23:08

延师

与祖父大人的对话之后,祖父大人和父亲大人突然对韩嫣重视了起来,供奉上更上了一个层次,父亲大人甚至每天都会过来指导一下韩嫣的功课,这算是不给他们添麻烦得到的报酬么?那爵位本就不是自己的,根本没有夺取的必要,他们实在不用这样。

景帝前元四年春三月,在韩嫣过完三周岁(四虚岁)生日后,在未来老板刘彘被封为胶东王的时候,侯府的BOSS父子档决定提前为韩嫣,正式开蒙——吓了他一跳。

真的是太早了些,长兄大人正式延师开蒙是在五岁(虚岁),也就是后世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可韩嫣现在也就是托儿所的年纪,也得到了这样的待遇,是不是要大呼幸运?

物反常即为妖,这个道理韩嫣还是知道的,所以,就算表现得聪明些,也只是在功课、礼仪上,并没有发表过什么惊人言论,给自己找苦头吃。就是功课方面,纵使有前世的知识打底,纵使韩嫣的脑子很好用,几乎可以过目不忘,好用到让他以为老天开了金手指,可小篆和《诗经》与前世差了两千年以上的文化距离,让韩嫣的学习进度没有快到匪夷所思的进度,虽然仍旧很可观就是了,韩嫣想《老子》、《论语》对他来说恐怕都比《诗经》要简单。

可就是这些,也不是提早了两年开蒙的理由。之前他们还担心自己聪明得过了头会对长兄大人不利,现在弯子也转得太生硬了些。一定有什么问题。要知道嫡母大人居然没有反对!太奇怪了。

也曾问过大人们:“嫣年纪尚幼,于今拜师,好像不太对,会不会揠苗助长?”

“你能知道揠苗助长就是已经懂了不少了,可以开始学习了。有什么不对呢?嫣儿不喜欢读书么?”父亲大人如是回答。

“儿是喜欢读书,可兄长延师是在五岁的,不是么?”

“呵呵,嫣儿早慧,早些进学也是应该的。当勤勉用功光大门楣啊。”父亲大人为什么你的神色不像是那么高兴?

光大门楣,对嫡子讲更合适一些吧?

嫡子啊……难道长兄大人……咬咬嘴唇,好像没有长兄大人的什么记载,弓高侯也不见于后代的记述,就好像祖父大人只有韩嫣、韩说两个孙子似的,就这两个孙子还都给刘武帝给吃干抹净了。韩说封侯还好一点,韩嫣是直接不名誉地挂掉了。貌似长兄大人真的可能没后代……这就难怪大人们着急了,绝嗣,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而现在据说会是自己弟弟的韩说连个影子都没有,韩嫣开始相信他们是要把自己当继承人培养而不是当家贼提防,也不是把自己捧得高高的,当长兄大人的靶子磨砺他、代他挡灾挡难。

――――――――――――――――――――――――――――――――

晨起,穿上准备好的礼服,随父亲去拜师。这位老师名头不太大——教个两岁的孩子,想要当时名师垂青,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位名师是你家亲戚,哪个大学教授没事去教个托儿所呢?你家是侯府也不行啊,文人还是有风骨的。就这位名头不大的老师,还是在考较过韩嫣真的识了千把字才答应的——可来头不小,他是申公的弟子。

申公的主打课程是《诗》,学生数百,其中多有高官。这位周公就是申公的学生之一,咳,他姓周,尊称公,跟周武王的弟弟那个姓姬的周公不是一个人。学问也还过得去,至少教三、四岁宝宝读《诗经》还是可以的。况且,他老人家也不是光会教《诗经》。

按着规定的步骤,先要奉上拜师的礼物、交学费——一般称作“束脩”交的是干肉,灵魂的工程师也得吃饭呐,当然侯府的学费更贵重些多了些帛之类的东西。然后才是行礼,最后周公点头,韩嫣就算是他的弟子了。

从此以后,韩嫣就归他管了,至少韩嫣的《诗经》是归他管了。

每天早起,请安完毕,自己温习功课,朝食过后跟周公学《诗》。一般学到午时,他便要回他的住所去,接着教其他的学生。周公除韩嫣之外还有几个学生,都在五、六岁的样子,多是长安小官家的孩子,年纪比韩嫣大不少,跟韩嫣玩不到一起,侯府交的学费又高,所以周公安排韩嫣单独授课——他来侯府授课。下午的时间是自己的,还是按照以前的作息来,只是父亲大人常常在下午过来督促一下我的功课。没有事情打扰的时候,基本上一天一天就这么过,了无新意。

―――――――――――――――――――――――――――――――

虽然之前母亲已经讲过不少,到周公这里,他还是从头再给韩嫣讲一遍。第一篇就是鼎鼎有名的《关雎》。

话说,专业的和业余的就是不一样。同样一篇《关雎》母亲大人的讲解里那是追求美好的姑娘,最多引申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可周公先生就能说出:“此象后妃之德也。”、“求贤”之类的意思来。要韩嫣来说,母亲的业余说法更符合这诗的原本意境,但是,两人的解释都不适合讲给孩子听,即使韩嫣不是三岁而是五岁也一样。

结论:汉代的启蒙课本有问题。

因为成人的灵魂、挺好的记忆力加上之前学过,韩嫣的进度挺快的,令周公很满意,基本上之前读过篇章一天能讲个五六篇——记解释比记原文还更容易些,没读过的,一天一章,讲新课的时候再复习一下,记得也挺熟。在测试过韩嫣的学习能力后,周公就定下了这个进度,照这个进度,不用一年,就能把诗经学完了。

韩嫣很满意,整天抱着跟人生不搭边的启蒙课本,他怀疑再读下去自己原本不太高的智力会倒退成负值。周公也很满意,韩嫣学得好,他从侯府得的谢礼也就高。

周公决定在原定讲《诗》的课程之外,额外给韩嫣讲《尔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2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