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第9章

书名: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44

行礼之后,自动到刘彘旁边站好,这点觉悟韩嫣还是有的。

在刘彘旁边的座位坐下,才发现太□的学舍空得可怜。整间屋子只有五个学生。不由得心里开始打算盘。景帝共十四子,刘荣最长,刘彘排行第十。

景帝前元二年把栗姬生的刘德、刘阏(于),程姬生的刘余、刘非,贾姬生的刘彭祖,唐姬生的刘发,前元三年又把程姬的儿子刘端、贾姬的儿子刘胜封了王。刘彘的姨母王夫人生的两个小儿子越、寄还在襁褓之中。这位生了四子的夫人,到现在还有两个儿子没生出来呢。

封王者九人,却只有刘彘被留在了宫里接受教育。

没给大家互相聊天的时间,脚步声传来,在殿外停住,脱鞋、正衣冠,小太监开始报名字:“魏其侯、太子太傅窦婴到~”老师来了。

太子见到老师也得行礼,这太傅大概是所有臣子中唯一一个不用向皇子行大礼的人了。趁行完礼的功夫抬头打量一下窦婴,也就是个标准的汉代贵族男子,40左右的样子,细眼长眉、颔下留须,深色曲裾深衣,着冠,拿着竹简的手很有力。

这位就是被景帝评为“魏其沾沾”的人了,最后被田蚡、王太后联手坑了一大把死状凄惨。当年看百家讲坛,讲窦婴之死,前因后果还大概记得一些,只是史书原文就只记得“魏其沾沾”这四个字。景帝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位据说能文能武的儒将,显然书生气十足,景帝还是留了口德的,照韩嫣看来,还得在“魏其沾沾”之后加上“迂腐寒酸”四字,说是方正严肃,其实呆头呆脑,自傲清高,读儒家读了一脑子的纲常伦理,这年头还没八股文呢,就把他先给读傻了。

虽然政治上窦婴是个傻子,可他学问还是能看的。他先是询问了太子刘荣的功课进度,然后是检查两个太子伴读的学习情况,布置他们一段《左传》的功课先预习。然后来摸摸刘彘和韩嫣的底,看看两个新来的学生都是什么水平,然后给新生讲讲他上课的计划和规矩。

这时韩嫣才知道为什么之前景帝和窦太后他们没一个问自己学习进度了:进了这里,从头学起,你之前学啥都没用,都得按照宫里的规矩重来。这里主要的学生是皇子,皇子现在开蒙,是从最基础的讲起,哪怕刘彘在此之前已经被母亲、姐姐、舅舅们教了不少东西,还是要从头开始系统地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伴读就是之前一个字不识,只要不是笨得人神共愤,经过认真学习也是可以的。况且,伴读伴读,你就是个伴,要学得那么好做什么?学问好的都当老师去了。

――――――――――――――――――――――――――――――――

儒家称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窦婴只教礼、乐、书、数。射和御,不归他管,而且,以韩嫣和刘彘的年龄,学个射箭勉强还行,驾车,实在是太早了。这里的老师,不止窦婴一个,他只是主讲,还有窦太后指定讲《老子》的黄生,以及教授射箭之类武艺的太中大夫程不识。

儒学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上面就是窦婴要负责的课程了,只是现在,还不是学的时候。两个小朋友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学的都是基础知识,识字、写字,数数。

最初的功课很简单,从一学起,一、二、三、四、五……既学了数,又学了字。只是这些太简单,窦婴看两人都有些基础已经掌握了这些,很意外也很满意,哪个老师不想教一点就透的学生呢?说实话,哪怕韩嫣从大一考完高数之后就没再怎么做过数学题,数学水平拿到汉代也足以当窦婴的老师。

扯远了,窦婴见两个小学生数学还行,已经能数到百、千、万,便决定数学课今天就到这儿了。再检查礼仪,后宫和侯府教出来的,又不是笨蛋,怎么会差?至少平常见人的礼节还是很周到的,这条也过关了。

乐,当然不是唱儿歌,而是主要学习乐器,窦婴教的就是古琴,很符合儒学品味。只是韩嫣和刘彘在这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幼儿园,什么都不懂,王太后不可能去教一心想扶上皇位的儿子学弹琴,哪怕弹琴再风雅也不行。韩嫣前世的音乐课学的全是唱歌……因此,窦婴只教了最基本的认弦,让两人学会几个基本指法便罢了。韩嫣对音乐课兴趣不大,根本没那个闻弦歌知雅意的本事,能听出跑没跑掉就没错了,协声律这档子事儿,还是交给李延年吧。

到了书这一项,窦婴便很满意了,书不仅指书法,还有认字、学习功课都包括在内。刘彘和韩嫣之前都认了不少字,尤其韩嫣还跟着那位周公正式学习了一年,写出的字也很能看得入眼,引得窦婴侧目。

只是韩嫣没心情关心窦婴,因为刘彘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刘彘确实很优秀。功课几乎和韩嫣表现得一样好,真令人惊叹,这绝不是韩嫣自恋自夸,自高自大到所有人都应该比自己差,要知道韩嫣是穿来的伪儿童,可他不是。对比一下弓高侯府里那位让人叹气的正常儿童兄长大人,虽然比刘彘大三岁,但韩嫣敢打赌,他现在绝对没刘彘懂的多哪怕他已经跟着正经老师学了三年。这样的事实,让韩嫣对刘彘敬佩万分,哪怕他现在只有四周岁。宫里长大的,早熟的娃。

大约韩嫣的眼神太直白,刘彘非常得意,小腰板挺得更直,头昂得更高了。心里翻翻白眼,这小破孩,小小年纪就把好大喜功的讨厌个性表现出来了。不理他,写自己的功课。

资源难得,有免费提供的笔黑竹简,不好好利用就是傻子。文景尚俭,也只是相对的俭,至少韩嫣开始练字的时候是蘸水在桌子上写了擦、擦了写的,因为不到正常的开蒙年龄,侯府也不会白白提供资源让个庶子乱用,直到正式拜师才有这方面的份例的。这里给小孩子学字都是直接对着竹简拿墨写,好奢侈。

看着手下的功课,忍不住的嘴角抽搐,《诗经》,又见《诗经》!韩嫣认为《诗经》完全可以改个名称叫做《汉代启蒙标准课本,第一册》了,母亲教了一遍,周公教了一遍,现在,轮到窦婴来教第三遍了。窦婴在确认两个小学生都会背《关雎》之后,从头到尾讲了一遍,然后就打发两人抄课文,自己跑去给刘荣讲课了,那位才是他的工作重点。

―――――――――――――――――――――――――――――――-

韩嫣和刘彘都在抄课文,不谦虚地说,韩嫣的字比刘彘好太多。而刘彘小小年纪,写出的字连韩嫣这个不大懂书法艺术,只知道写得好不好看的人都瞧得出来很有气势,不像韩嫣,写得比他工整、漂亮许多,两相对比,笔迹却显然柔和修长。最早教韩嫣写小篆的是母亲,女性的字体原就要柔和一些,前世又是女人,想要写出点杀伐之气来,有点难。

光有竹简,没有写字用的纸,自然也就没有描红这一说。单照着别人写的字就能写出样来,刘彘已经很了不起了。他能最终被景帝选为接班人,绝不是单靠王太后和长公主的推动,景帝不是个可以被妻子和姐姐左右的人,连窦太后都不能。

窦婴非常认真地在指导刘荣的功课,教的认真、学的也认真。只是听来听去,全是礼仪廉耻、尊尊卑卑,倒霉的君主全是因为不尊礼法,一点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有,坦白的说,这样的教学,古汉语专业能得个优秀,要是放到行政管理,那就是个补考的命。可惜,刘荣是政治系管理专业的学生,考不及格,命都没了,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早死早超生去了。

旁边两个伴读已经无聊得打哈欠了,陈蛟是馆陶长公主次子,窦太后的亲外孙,窦安民是窦太后侄孙,颇得太后欢心,这两人只要循规蹈矩不犯大错,哪怕只是装壁花,前途都比别人好,学习也便不甚用心,跟在太子身边,求的也不过是提前跟未来皇帝打好关系而已。这让窦婴颇为无奈,人是景帝指定的,想要换人,后头还有窦太后和长公主两尊大神,所以,窦婴很郁闷,好在有个好学又喜儒学的太子,不然,他该很想辞职才对。

窦婴的教程基本上就这些了,到了中午,也就结束了。令韩嫣感到满意的是,太□中午也备点心的,虽然不是正餐,好歹能饱肚子,如果这是定例的话,我就可以不用自带午饭,省一笔开支了,伴读可是个没薪水的差使。

事实证明,太□的午间点心是长期供应的,因为下午要练习骑射,运动量很大,栗姬疼儿子便令人准备吃的伺候着,韩嫣也跟着沾了光,只是不好意思吃太多。

下午的老师,是程不识。

伴君(BL) 正文 伴读(下)

章节字数:4460 更新时间:09-05-04 23:10

伴读(下)

程不识是个严谨的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能联想起“军人”这个词,不是因为他的彪悍之气,而是因为他的举动有方,连跟在他身边的士卒也都没有懒散的样子。长安为帝都,常能看见士兵,但他们绝大部分都不能称为军人,军人本就应该是纪律的代名词,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律严明、等级森严、作风严谨、进退有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7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