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五章 气运之争

书名: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沉默良久,刘备面依稀现出追忆神色,幽幽道:

「朕幼时居于乡野,水利不修,春种时,常见百姓为争夺河渠之水而启私斗,血流成河那也是常有之事。朕初不不以为然,心想,不就是谁家先汲水么,溪流无穷无尽,河渠自也取用不尽,今日不用,明日用也无妨,明日抢不到先,后日总该轮到。」

倏忽抬头,刘备话音继续道:

「待后来稍长大了,方知这渠水等得,秧苗却等不得,一日争不来水源,秧苗则多了一份枯死之危,孔明,你也曾躬耕于田间地头,应知朕所指何事。」

诸葛亮虽然不明白刘备为何提到农事,但仍旧恭恭敬敬回道:

「不错,彼处若渠道不畅,百姓会为求先用水源而抢个头破血流,盖因抢先灌溉,则当年田亩之出倍于后者,关系一家一户一年之气运,这也正是臣倡议在益州重修都江堰,在汉中多兴河渠之初衷。」

刘备缓缓颔首,面色逐渐坚毅:

「你说得不错,此非意气之争,实乃气运之争也!恰如天下之争,争得是不仅是一城一地之得失,更争民心之向背!尔等须知,自大破匈奴后,关中民心在汉,天下百姓,更俱在观望气运谁属,此战若胜,则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兴复汉室,亦当摧枯拉朽,势不可挡!若因遭遇艰险,便要自行兵退,天下人将说我刘玄德惧怕曹丕,只会行偷袭之举,一俟曹丕回援,便要夹起尾巴抱头鼠窜,这岂不令翘首以盼的天下士民心灰意冷?故而,朕以为,这气运之争势在必得,不可不争!」

这番话慷慨激昂,在情在理,但诸葛亮闻罢,心下却微叹,心道,陛下这是打定主意要血战长安了!

但他从来是一个求稳的性子,从来不是孤注一掷的赌徒,讲究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譬如下棋对弈,已方已经占优,能稳稳吃对方一面边角的局,为何要选择在正面厮杀?须知那里不仅是对方的死穴,更是自家的阵脚,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他自忖与刘备相互托付多年,时人称为鱼水之交,对于主上的苦痛自也感同身受,恨不得立时就答应下来,轰轰烈烈战上一场,只是——

这一把赌局实在太大,代价实在太高了些!

诸葛亮欲言又止,君臣二人意见相左,各怀心事,相顾无言。

正沉寂间,忽见姜维收了地图,昂首挺胸,大步而前。

「陛下,臣有话说!」

刘备知道姜维与诸葛亮素来交好,只道两人是同一立场,抬首瞧了一眼,竖眉道:

「怎么,伯约你也要劝朕退兵吗?」

哪知姜维目光清朗,斩钉截铁道:

「臣以为,此役当战!」

「什么!」

刘备仿佛听错了一般,兀自惊愕,诸葛亮却已翻然相对,皱眉沉声道:

「若是一城一地之争,败了尚有折尊冲俎之余量,但此战乃冒社稷之险,败则倾覆,个中缘由,伯约知否?」

「这寰宇天下,除了汉人,还有化外诸胡,诸胡之外,更有西域、海外诸邦,对我华夏沃土,虎视眈眈久矣。我汉人兵甲精良时,尚要隔三差五掠我财帛,一俟力竭,岂非要永占我汉家土地,奴役我汉室子民?这些年诸侯混战,生民百不存一,而诸胡之势渐大,丞相远征匈奴,对此应知之甚详。天下一日不统,则局势一日难改……」

姜维将身姿站得笔挺,气宇轩昂,意气全发,就像午间升腾的太阳,势要驱走夜间的阴翳。

「所谓时势造英雄,但身为英雄者,也当踔厉奋发,拯救时局……在最短的时日内结束乱世,拯救生民,便是英雄对于社稷、对我华夏最大之功绩!今日

我军若能全据关中,则强秦之势可成,近可加速统一之进程,远则能避免诸胡侵我腹心之隐忧,故某以为,此役当战!」

这番话大义凌然,掷地有声,刘备闻之,精神大振,正待夸赞,诸葛亮却上前一步,抢先道:

「话虽如此,但潼关却守不过两日,我军主力久战兵疲,对上源源不断的魏军,殊无必胜的把握……兵法云:未虑胜,先虑败。伯约你饱读兵书,应知此节啊。」

姜维一笑,抱拳道:「敢问丞相,但倘若我军临时发难,今夜便破了长安,陛下再亲领主力,与曹丕对峙于潼关,试问曹丕,可还有破关的把握?」

「你是说……夜袭长安?」

诸葛亮闻言微愣,但一下子便抓住了姜维话中的关键——连夜攻下长安!

此前他的种种谋划,种种调度,都是为了在三五日内取下长安坚城所做——这已是他认为落城的极限。

但因为曹丕的突然杀到,上述谋划统统作废,他上下求索而不得,万般无奈,只有退兵一途。

但姜维之语,仿佛帮他推开一扇窗,灵感妙思一时如潮水般纷至沓来,破局之策,隐约若现。

姜维打铁趁热,面朝马良,继续劝道:

「还有一桩隐节,曹丕于去岁冬季农闲时,发动了数十万大军南征,自以为可在来年春忙前便可旗开得胜,班师回朝,以免耽误春耕。但他到底低估东吴的实力,蹉跎至今,已是春末时分,再不回师,眼看这最后一茬庄稼便要下不了地了。换言之,魏国少了数十万民壮耕种。倘若我军真取了长安,后顾无忧,与曹丕对峙于潼关,时日一长,某以为,急得是他,而非我军!」

马良一拍额头,惊道:「幸得伯约提醒,这一节我却不曾理会。」

「此言有理!」

诸葛亮是个举一反三之人,知道汉军固然是孤注一掷,但魏军未尝不是强弩之末,表面上看魏军实力强悍,汹涌而来,又焉知其背后不是隐患重重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倘若魏国真的误了农时,这一年必定饿殍遍地,届时别有用心者振臂一呼,各地叛乱迭起,强如曹魏,也当焦头烂额,应接无暇。

到时谁退谁进,还真不好说。

诸葛亮暗暗颔首,已然十分意动,但他又生性谨慎,没有必成把握,决计不会轻易点头,沉吟片刻,沉声道:

「破局的关键,还在能不能一夜攻陷长安城,只是我军并无一夜落城的把握。」

姜维笑了笑,说道:「事在人为,不放手一搏,又怎知没有机会?」

顿了一顿,倏忽收了笑容,朝着刘备抱拳正色道:

「我军只有一晚上的时间,倘若一夜不足以落城,待到天亮,便请陛下趁着潼关尚在,抓紧撤兵,臣愿领本部,誓死也要将大兄和潼关内的荆州兄弟接应回来。」

他两面劝说,其实就是在刘备力主的战与诸葛亮期望的退之间,留一个折中的方案,赌赢了,则全占关中,赌输了,汉军也有撤退的余裕。

诸葛亮兀自沉思不语,刘备已然连连点头,他忽面露苦笑,凄声道:

「孔明,季常,你们正当壮年,今夜若退,日后自有机会再等天下之变,但朕已过耳顺之年,这辈子辗转南北,漂泊无依,好不容易杀到此地,难道便要这样铩羽而归吗?倘若真的退了,只怕朕这辈子再也不能亲手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志了……」

这番话几乎用了恳求的语气,伴随着话音落下,只见刘备须发微颤,老态毕显,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陛下!」

这是诸葛亮从未见过的模样,心头一热,鼻翼酸楚,深吸一口气,动容道:

「既

如此,臣便竭尽所能,重新调度,今夜无论如何,都要搏上一搏!便看是我军先下长安,还是那曹丕先下潼关!」

******

半个时辰后,在众将翘首期盼中,刘备、诸葛亮携手踏入主帐,并宣贯了一套新的攻城方略。

刘备下发了第一道命令,着张飞、赵云、关兴三将领除了陇西铁骑外了所有骑兵支援潼关,骑兵对于今夜攻城,并无多大用处,用于驱驰支援边关,方能收最大效果,这一路援军人虽不多,但胜在兵精将猛,足以令关平多支撑上一段时日。

张飞嘿嘿笑了一声,慨然领命,赵云却心怀忧虑,月前刘备与匈奴决战时,曾亲冒弓矢,与敌短兵相接,此举虽能提振士气,但事后想想,仍令人生出一阵后怕。

但他素来是个服从的性子,闻言只得抱拳凝重道:

「臣不在陛下身边,还望陛下好自珍重,攻城诸事自有将士出面,陛下万不可重复浮山故事!」

这番话引起张飞的回忆,闻罢,盯着张苞,接过话茬,厉声喝道:

「苞儿,你身为虎贲首将,务必护得大伯周全,若少一根头发,老子唯你试问!」

张苞大声应下,刘备却摆了摆手,示意休要小题大做。

随后,刘备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令白耳、虎贲、虎步、无当、飞军诸部按照既定部署,即刻准备,连夜攻城。

众将眼看大功近在眼前,早已按捺不住,夜袭长安的命令一经传下,帐内欢声雷动,众将摩拳擦掌,势要在这一夜的光景里争出个长短来。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