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三章 祸兮福兮

书名: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距离潼关数里之外一处小丘上,曹丕面色苍白,紧了紧华贵但却沾了污渍的狐裘大氅,炽热的双眼死死盯着紧闭的潼关门户,牙关紧咬,默然不语。

他的身后,大将曹仁、谋士蒋济拱卫左右。

小丘再往后数里,有一片绵延十里的繁忙工事,却是刚刚从东吴战事中脱身、并一路急行军赶回此地的中路大军和部分西路大军,眼下正在徐晃、蒋济的主持下修建住宿的营寨。

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关陇的晚风刺骨冰冷,这令曹丕不时捂唇咳嗽,蒋济关心深切,劝道:

「夜深露寒,陛下万金之躯,宜多保重,尚书已在赶来途中,不刻将至,不如回帐中等候。」

原来在孙权点头放任魏军离开后,曹丕忧心关中战事,下令大军直接开到潼关附近,并未按照计划,先行转回洛阳休整,这让候在洛阳的留守重臣司马懿等了个空,只能在接到传令后星夜赶来,总算两地间隔不远,算算时辰,应快到达。

曹丕毫不理会蒋济之请,只瞧着漆黑的潼关城头,忽然问道:

「子通,你说长安可还在么?」

这已经是陛下第三次发问了,蒋济沉默片刻,再一次答道:

「自潼关陷落,关中消息隔绝,对此臣实不知……」

闻言,曹丕有气无力骂道:「废物!」

蒋济是曹丕极为亲信的几位重臣之一,平素里多客客气气,一句重话也没,今日一句「废物」,算是极为难听的辱骂了。

但蒋济却只微微一叹,殊无怨恨。

他太能理解曹丕心中的懊恼与愤怒,数月之前,他尽起国中精锐,亲征伐吴,耗费钱粮无数,最终却落得一个割地求和、腹背受敌的局面,但凡有血性之人都没法接受这个结局,遑论这位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山河的骄傲帝王。

可恨的是刘备阴险,故意放出益州南中大乱的消息,诱导陛下亲征;还须恨孙权狠辣,生生在割走襄阳、合肥等几处要地后,才答应罢兵议和,放任大军离开,平白让蜀军在关中肆无忌惮,尽情蹂躏。

月明星稀,寒风刺骨,三人各有所思,小丘重归于平静。

也不知等了多久,伴随着传令兵高呼「尚书令到」,大氅覆身的司马懿疾驰如飞,翻然下马,还不及见礼,「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道:

「陛下!陛下!你可算回来了!」

悄然转身,曹丕也不寒暄,只瞪着一双眼,吐出一句话,那是他今日问了四次,却尚未得到答复的问题:

「仲达,你说长安可还在么?」

司马懿仿佛不曾听闻,只头捣如蒜,自顾自泣道:

「陛下临行前,授臣以稳固朝政之职,臣却不能阻挡蜀贼北上,以致丢土丧师,关中蒙尘,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赐死!」

曹丕大怒,一脚踢翻面前之人,执鞭怒骂道:

「朕非要问罪于你,而是问你长安在与不在!还不速速答来!」

挨了一脚,司马懿翻到在地,见到曹丕面含薄怒,嘴角生疮,余光去望蒋济,见他不停在使眼色,一个激灵,旋即读懂了面前之人的心思——

陛下这是忧心战事,怒极攻心,迷了心智了!

现在的陛下没有任何追究责任的想法,只一门心思想要夺回关中,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下,司马懿一骨碌站起身子,斩钉截铁道:

「虽商旅断绝,消息不通,但臣以为,长安必定还在我军手中!」

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一根稻草,曹丕急切问道:「何以见得?」

司马懿伸手一指潼关

,缓缓说道:

「陛下可知,刘备派来镇守潼关的守将名叫关平,原是无名小辈耳……」

话还没说完,曹仁忽打断道:「关平乃关云长长子,随父征战多年,尽得真传,某与他多有交手,绝非尚书口称的无名小辈。」

司马懿道:「比起刘备麾下名将如云,称关平一声小将,原也无可厚非。」

曹丕点了点头,催促道:「还请仲达继续道来。」

司马懿微微欠身,继续道:「若刘备业已尽取关中,岂会派遣关平之流驻扎要地?至不济也要委任诸如张飞、魏延等重将镇守,故臣以为,蜀军眼下正调集重兵名将,急攻长安,故而脱不出合适人手,只得退而求次,此一也。」

顿了一顿,司马懿遥指北方,继续道:

「前几日从匈奴中郎将传来的消息,刘备半个月前击破匈奴联军,挥师南下,算算日子,返回关中也不过数日光景。且不说长安城高壑深,只说守将张德容、郭伯济二人,深受国恩,对陛下忠心耿耿,定当坚守到底。故而,臣从种种迹象推断,这长安必然还在我军手中!」

这一番话使得曹丕忧愁之心大减,双目登时一亮。

「自古祸福相依,仲达此言,令人拨云见雾,豁然开朗!当务之急,便是要赶在蜀贼落城之前,打通道路,驰援长安!」

司马懿抬眼望着漆黑的西面,森然道:

「陛下所言甚是,蜀兵若真困顿于长安坚城之下,只消尽快夺回潼关,我军一面发派大军,与蜀军主力决于长安城下,一面凭借骑兵优势,截断汉中通往关中的粮道,假以时日,攻守之势互易,蜀军必溃,擒拿刘备,只在股掌!」

曹丕见战局迎来转机,大喜过望,抚掌赞道:

「此计大妙!」

司马懿接道:「转祸为福的关键,在于潼关!若我军破潼关早于蜀军取长安,则灭刘大计可成!但倘若蜀军取长安早于我军破潼关,届时引重兵来援,我军再想破关,则难如登天矣。」

「去往关中,未必只有潼关一条路……」蒋济望着高耸的潼关城墙,忽发声问道:「不知水道可否走得?」

司马懿摇头道:「这季节可不行。一来春汛新发,河流湍急,水中多冰凌,船只逆行不易;二来,任城王月前攻打蒲津渡时,懿已将左近船只征用一空,再要收集,怕要耗费一番功夫!」

曹丕深以为然,断然道:「那便调集精锐,全力攻打潼关。」

转身问曹仁道:「若大司马领军攻城,几日可下?」

曹仁思虑片刻,直言道:「

潼关城高,苦无攻城器械,若要另行打造,至少还须十日。」

对于这个答复,曹丕显然不满意,剑眉已然高高扬起,正待训斥,忽闻司马懿沉声道:

「大司马无需担心,懿出发前,已经派人将沿途府库中的各式器械尽数调用,连夜运来,明日天不亮,便可运抵!」

经过再一次思虑,曹仁又道:「将士伐吴未果,又兼连日行军,恐士气不振,就算臣豁出命去,至少也须五日!」

「对于这一点,大司马更无须介怀!懿已启用洛阳府库,运来金银绫罗无算,借此提振军心,那是恰好不过!」

「好,还是仲达想得周到!」

曹丕拍手称赞,转身去瞧曹仁,势要在他口中讨出一个满意答复。

曹仁眉头微皱,望着远处高耸的城墙,愣愣出神。

数月之前,魏国尽起国中精锐南征,去时士气如虹,高歌猛进,不料战事并不顺遂,不仅在战场上遭到东吴将士的奋力反抗,在外交上更是割地求和,输得颜面无存。

眼下军中士气低落,

士卒多有思家之念,沿途多有逃逸,大军能囫囵挺进到潼关,还是多仰仗他曹子孝平日里在军中的威名。

按着他从军多年的经验,此时应当暂做休整,不宜再战,但他又为曹氏宗亲,心中对关中的关切,丝毫不亚于诸人,沉思半晌,蓦然生出拼命一搏的念头。

「难得尚书准备周全,某还有什么话好说?某并非惜命之人,若诚如你所言,关内只数千守兵,某便是靠填人命,也誓在两日之内,啃下这块硬骨头!」

曹丕闻言,登时大喜过望。

曹仁乃军中宿将,智勇双全,说一不二,便是对上周瑜、关羽这般天下名将,也自岿然不动,不落下风,他既说两日,那便丝毫不必担心战事会持续到第三日。

雄心骤起,曹丕身上的倾颓之气一扫而空,抱拳道:

「壮哉!子孝叔真乃宗室栋梁,父亲在天之灵,也当引以为傲!明日夺关,便尽数托付!」

他欣喜之下,对曹仁也是改了称呼,攻打潼关的策略,也就此定下。

曹仁告罪一声,自去军中准备明日战事。

而曹丕十亭心事去了七亭,亢锐之意顿消,只觉疲乏之意汹涌袭来,便在司马懿、蒋济的搀扶下回帐休息,三人路上间或说些南征时的一些细节。

曹丕视司马懿为心腹重臣,也便无所顾忌,吩咐蒋济将其中辛密尽数告知。

南征的战况,军中朝中多通过书信、邸报交流,凡有重大战果,都会大肆渲染,但凡涉及丧体辱国之事,都只轻轻带过,故而很多事情司马懿并不清晰,此刻才第一次听闻,譬如割地求和之事。

待听到割了襄阳城的消息,司马懿直道「可惜,可惜」,待听到割了合肥城时,他却倏忽顿足,抚掌称快,高呼「割得好」。

合肥乃交通要道,十分紧要,割让此城本是曹丕心头恨事,他十亭心事中,此事大抵还占了三亭,闻言不免惊疑,问起他高兴的缘故。

司马懿收了笑声,恭敬道:

「合肥城三面环水,吴军仗着水军精锐,屡次进犯,我军虽屡击退之,却不能于水面追击,只能放任离开。对此弊端,伏波将军满宠曾上表奏请,在合肥城西北六十里外修筑新城,彼处南临淝水,西接鸡鸣山,扼水陆要道,正是我骑兵用武之地,陛下不妨依言筑城,那时只需扎住少量精锐,便可阻挡东吴北犯,比之旧城须屯重兵防备,当可省下钱粮无算!」

「原来还有这么一说!」

曹丕轻拍额头,恍然大悟,胸中积愤,顿时消散了许多。

司马懿三言两语便使局势拨云见日,明朗清晰,还在不动声色间宽慰开解,曹丕心中十分感激,回身来望,只见这位心腹大臣束手恭立,肩上一道灰白脚印尤为醒目。

曹丕此时已经神识俱复,见状甚是歉然,他有心宽慰,握住司马懿双手,动容道:

「关中的战事,朕都听说了……巧妇尚为难于无米之炊,然危难之间,仲达临危制变,仅凭一己之力,拉起五路大军,前后奔赴支援,虽未能逐走刘备,但毕竟大大拖延了蜀军席卷关中的速度,总算坚持到朕率大军归来……不论此役结果如何,仲达此举,当为群臣表率!」

「陛下……」

蜀军的突如其来,侵略如火,司马懿殚精竭虑,苦苦支撑多日,眼下等到眼前之人的认可,终于情难自禁,潸然泪下。

曹丕与他相识多年,从未见他露过这般神状,情知面前之人这些日子承担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亏歉之意更盛,忍不住伸手拍着司马懿背脊,故作大笑道:

「平日里只道仲达奇策善谋,不想对于军旅之事,亦咸通其要……待此役战毕,朕不再束你于内阁,托你外出州郡,独领一

军,你意下如何?」

外出州郡成为一军之主,无论实权,还是名望地位,都远好于在朝为官,司马懿对此自然是千恩万谢,一旁的蒋济闻言,却心生怪异。

昔日两人在太祖曹操帐下服侍时,曹操曾明里暗里数次表示,不宜任司马懿为将。

这是太祖遗训,曹丕继承曹操的权位,理当遵而行之。

蒋济以为曹丕忘记遗训,正待劝诫,忽又想到,自己与司马懿终究是相交莫逆的好友,好友受到陛下赏识,自己却从中阻拦,这岂是君子所为?

他转念又一想,从此番临危制变的表现来看,司马仲达对曹氏确实忠心耿耿,太祖生前生性多疑,或许他暮年时真的是多虑了。

念及于此,蒋济一言不发,嘴边的劝诫之语,也就此吞入腹中,一笑了之。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