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二章 三足鼎立

书名: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荆州,襄阳城巍峨高耸,数里之外,东吴将士陈兵数万,旌旗飞扬。

陆逊身着半甲,英武清雅,隐然高坐一匹骏马之上,目送最后一波魏军自襄阳北门出城,自南向北,快速撤离。

魏军中负责殿后的,乃是一员身骑大马、全副武装的将领,不时后顾,满是戒备。

陆逊悠然自若,指着那名敌将,对着身前一名身着普通铠甲,却气度凝重的将军说道:

「大王,断后那人乃是魏国大将曹真,休看他眼下仓皇北顾,但一个月之前,此人兵锋极盛,一举夺取江陵中州,江陵城被团团围住,一度有落城之危。」

眼下在东吴全境,能被称为「大王」之人,自然只有孙权一人,陆逊口称此人为大王,那么这人的身份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孙权摘下兜鍪,露出紫髯碧眼真容,轻笑道:

「江陵危急,孤遣杨粲、孙盛、诸葛谨数番相久,皆不能成,江陵能坚守数月,都靠朱然死守,说起来,朱然上任,乃是伯言力荐,江陵得以保全,有你陆伯言举荐之功。」

陆逊谦逊道:「此皆靠大王运筹帷幄,将士死战,臣不敢居功。」

顿了一顿,神色稍展,抱拳道:

「半个时辰后,这襄阳城就要成为我大吴治下,臣在此先行恭贺大王。」

孙权闻言开怀大笑,笑了好一阵,倏忽收敛了笑容,面上现出一抹讥色:

「刘玄德趁着曹子桓南下,趁机北伐,他在关中打得有声有色,反倒逼得曹子桓主动议和,许诺割让襄阳,真说起来,也不知道是他刘玄德该谢孤,还是孤该谢他刘玄德!」

陆逊闻言不语,孙权这番话虽是调侃,却也道尽了这几个月来三国间形势之纷繁变化。

期初,魏国三路伐吴,声势浩大,吴将虽然奋力抵抗,将战事拖入对峙阶段,但优势终归在魏。当时的情况是,魏军兵精粮足,深入吴境,端的是想打就打,想撤便撤。

但在开战不久后,曹丕收到刘备北伐、席卷关中的紧急军情。关中乃是曹魏半壁江山,岂容刘备轻易占据?

仓皇失色的曹丕立即派人至吴境,试图与孙权讲和罢兵休战,好专心回去对付突如其来的蜀军。

却说刘备北伐乃隐秘之事,不曾对外透露,但孙权为人聪慧,自刘备派来的使者邓芝处猜到北伐的意图,一直等到细作自蜀中传来消息,孙权将消息与曹丕急切的求和之情两相印证,终于证实猜想。

种种迹象皆已表明,蜀军业已攻入关中,雍凉之地危如累卵!

那么,在割下足够肥肉之前,眼下曹丕挑起的东吴的战事,可不是他想打就打,想停就能停了!

孙权派人与曹丕积极斡旋的同时,不住向三路交战之地派遣增援,战事越发焦灼,甚至化守为攻,死死缠住魏军,魏军想要偷偷跑路也是不能。

脱身不得、苦不堪言的曹丕放下帝王至尊的身段,在和谈中作了一次又一次退步——

他不仅承认孙权吴王之名,免除了押送人质到魏境的要求,把战时侵占的南郡、庐江诸郡全数归还,甚至对东吴离谱的粮草军马赔偿要价,也捏着鼻子接受。

但孙权之志并不满足于此,他的胃口越来越大,要求的筹码一次高过一次,魏国但有不从,那么和谈中的不顺利就要转化为战争的加剧。。

双方边谈边打,缠绵到三月——此时蜀军已然攻下潼关,关中消息断绝多日,曹丕心急如焚,终于一口气许下割让襄阳、合肥二城,以换取三路大军的安然撤退。

孙权收信后,突然便痛快答应了讲和之情。

今日放任最后一路魏军离去

,并行交割襄阳之举,便是和谈部分内容之兑现。

陆逊自昔日夷陵之战救了孙权一命后,便被视为肱骨之臣,孙权凡有决策,皆先征求陆逊意见,有不对的地方,就让陆逊自行修改,君臣二人蜜里调油,相得益彰。

故而,此番迎战与议和之事,陆逊全程参与,对于此中细节,皆是知之甚详。

不得不承认,吴王这一手以打促和的外交权术,阴狠老辣,圆滑至极,东吴优势占尽,赚得可谓盆满钵满,对于这等手腕,他自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其中也有不美之出,这常令他如鲠在喉,闷闷不乐。

孙权看出了陆逊的不快,问道:「伯言可还在怪孤写信打发邓芝回蜀之举,有误导刘玄德之嫌?」

陆逊沉吟片刻,终于抵不住良心煎熬,迎着孙权注视,直言道:

「恕臣斗胆直言,邓芝携礼而来,表达罢兵修好之意,大王多日款待于他,原也只是表达善意,双方并无实质盟约,至此,大王与魏国是战是和,臣不会多嘴一句。但在日前,大王白纸黑字,许了邓芝两家同进共退、平分魏国之约,转眼却与魏国缔结合约,放任魏国大军离去,这在天下人看来,岂非是违背信义之举?」

孙权闻言大笑,指着陆逊笑骂道:「不想鬼谋多智的陆伯言,却是个梗于信义之辈!」

「大王!」

陆逊眉头微蹙,出言抗议。

孙权轻咳两声,收了笑容。

「他刘玄德派了邓芝前来,只说两家握手言和,对于出兵北伐之事,却是半字也不愿透露,你倒说说,莫非这是同盟应有之义?这倒也罢了,那年赤壁大战之后,他刘玄德借荆南诸郡暂以栖身,可占据蜀中之后,可曾有半分归还的意愿?伯言啊,是他刘玄德不仁在先,我孙仲谋算不得不义!他怪孤背盟害死关云长,在孤看来,关云长之死,他也难辞其咎!」

孙权越说越是激动,面上怒容陡现,须发皆张,犹如一头愤怒的狮子。

「哒哒……」

轻快的马蹄声响起,一员年轻驱马将领靠近,孙权见到来人,倏忽停住抱怨,重又露出亲切的笑容。

「哦,是义封来也,可是时辰已到?」

来人正是主持江陵防御战而立下大功、崭露头角的朱然,只见他躬身抱拳,恭敬道:

「魏军已自襄阳城尽数撤离,末将已经派人看住府衙、武库、粮仓诸紧要之所,现恭请大王、都督入城巡视!」

「好,好,前方带路。」

重大的喜事驱散了孙权心中的怒意,激发了他俾睨天下之

志,转身对着一言不发的陆逊,朗声说道:

「国与国之间,当有利可图,自然讲究道义,若无利可逐,那便无需客气。孤要的是一个半死不活的蜀国,和一个无力南侵的魏国……听闻刘备已然取了潼关,孤此时放曹丕回去,两家必全力相争,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我大吴而言,这岂非天大的好事吗?」

说到这里,孙权目视一言不发的陆逊,声音忽变得轻柔。

「伯言,你是孤最信任的都督,须得知道信义之举,存于自己人之间便足够了。这番话孤发自肺腑,望你好自为之。」

陆逊叹了口气,抱拳行了一礼,以示受教。

孙权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走吧,阖城军民正在等着我俩,可不要让他们久等。」

两人一前一后,驱马靠近东吴君臣梦寐以求的雄城襄阳。

有了这座城池,吴军可以重筑沔水营寨,以水战抗拒北面之敌,不习水战的魏军想要再次南下,怕是得仔细掂量掂量了。

「吴王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声中,孙权身披华丽的袍服,缓步登上高台,开始迎接来自万众的朝拜。

合肥已在几日之前由吕范接收,今日襄阳也归于东吴。

荆州四战之地,刘表,曹操,刘备,关羽,曹丕,各路豪杰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褪去,时至今日,他吴王孙权,终于从群雄中脱颖而出,真真正正成为这名副其实的荆州之王!

孙氏父子三人秣马厉兵、励精图治,东吴版图,终于在他孙权手上,扩至最大!

春风荡漾,满面红光的孙权俯视着匍匐了一地的军民,只觉心驰神移,激动莫名。

陆逊混迹于人群之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却无多少欢喜之意。

吴王的肺腑之言,有理,但也不尽有理,世道混乱至此,大抵还是关心自家利害之人多,而秉持天下公义之人少吧。

然则,世道崩乱,仁义不施,王道不存,世家大族,除了依附强权自保,借机谋取家族稳固,还能有其他选择么?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天下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君主?吴王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正是当世明主,能骥附于他,也算幸事。

陆逊想通此节,蓦然将胸中浊气吐出大半,重又变得神清气爽。

他本是个思虑长远之人,神思微动,已然飘到数百里之外的北方,那里即将发生的剧变,将直接关系东吴下一步攻略的方向,他身为谋主,理应运筹千里,助主上鞭先一着。

「距离曹丕率领大军北返已有半月,算算日子,最快的一路应该已经到了潼关附近……魏军挟恨而去,可怜那刘玄德却还蒙在鼓里,一旦应变不及,便有亡国灭祀之祸!这应是他平生所遇之最大危机,比之夷陵大战后,曹操断其归路时更显凶险……当时尚有关羽舍身阻曹、保全退路,而这一次,刘备身边,可还会有另一位关云长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吗?」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