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六章 秋夜静思

书名: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诸葛亮安步当车,行到距离公署尚有半里路的时候,遇到了闻知消息、匆忙赶来参见的费祎、柳隐二人。

这年头,哪个奸细会傻到去冒充敌国的高官?更何况是人人仰慕的诸葛孔明?所以此人既然自称是军师,那他一定是便是诸葛亮。

等两拨人马堪堪遇见,费祎快速趋步靠近,躬身作揖道:“祎拜见先生……不知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柳隐面带薄霜,怒瞪了一眼越吉,低声喝道:“军师当面,怎敢如此无礼!”

说完一振衣甲,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柳隐,拜见军师!羌人无状,冲撞了尊颜,还请恕罪!”

诸葛亮微笑着将两人扶起,又朝傻了眼的越吉笑了笑,道:

“怪吾不曾提前知会,越吉将军尽忠职守,何罪之有?诸位不必介怀。”

越吉见状,只得憨憨笑了两声。

费祎搀过诸葛亮,展颜笑道:“先生说得是,略阳城内鱼龙混杂,左将军和率更令又出征在外,全仗柳将军和越吉将军日夜巡察,这才保得一方安宁,宵小绝迹。”

他这般说道,可谓同时捧了两位武将。柳隐、越吉闻言,心情大为熨贴,皆投去感激的眼神。

费祎只当不见,只对着诸葛亮笑道:“说来也巧,伯约昨日刚刚从下辩城发来战报,祎正准备将信笺尽快转送到汉中,不想先生竟然提前赶来了。”

涉及到前线战情,诸葛亮脚步一缓,抬眼问道:“下辩战况如何了?”

费祎躬身回道:“果不出先生所料,左将军和率更令以反间计退敌,曹真大军已于昨日尽数撤出武都!”

诸葛亮双目微亮,不住颔首道:“甚好,甚好。”

这厢,费祎伸手往前方公署方向一指,道:“文书案牍都在署中,还请先生入内一观。”

诸葛亮却阻拦道:“下辩危机既然已经解除,战报倒也不急在一时……文伟,你先带吾四处转转。”

有了费祎、柳隐二人保驾护航,接下来这一路畅通无阻。

诸葛亮巡视了挤满战马的马厩,见到了堆满药材的仓库,还有堆积如山的皮货、羌布等土特产。

关于这些物资的数量,下辩守将每隔数日都要以文书的方式传达到汉中汇报。故而他对此倒也不陌生。

但原先存于书信中的只是一堆简单的数字罢了,此番陡然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在眼前,那种夺目的震撼,绝非短短竹简中的三言两语可以形容。

这番景象,更引得高翔感慨不止:“率更令当真做的好大事业!”

这时,只听费祎笑着介绍道:

“倒也并非率更令一人之功……榷场于七月末草创,期间糜威糜中郎将和他的家人也是出了大力的。他们厘定了严格的规矩,这两个月来,已有无数羌人参与互易,近些日子我军攻略阴平后,氐人亦陆续出现在市集上……恰如先生和高将军今日所见,这些边民都谨守着糜中郎定下的规矩,根本不敢造次。”

诸葛亮闻罢,缓缓颔首不止,心道,这个糜家的大公子练不成兵,用来做生意当真是一等一的好手……姜维他知人善用,这一点倒是难能可贵。

念及此处,忽很想见他一见,便开口问道:“糜威现在何处?”

费祎顿了顿,回道:“糜中郎将蒙率更令召唤,已经置身前往西海了。”

“西海?”诸葛亮先是吃了一惊,但旋即露出会意的笑来,“这个姜伯约,当真好大的胃口!”

******

略阳虽小,但生机勃勃,百废待兴。

诸葛亮巡视一圈后,又对城防做了一番检查;最后与来自蜀中救护营的将士共进了晚餐,在安抚一番离去后,差不多已是深夜。

公署大堂,灯火通明,诸葛亮孤身一人,端坐案几之前。

案几上摆放着姜维送来的信笺,上面记录着他对诸将西征期间表现的评定,对各将职务的推荐,以及对他自己西海之行目的的概述。

诸葛亮细细看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汉中经略大获成功,武都平羌亦有惊无险、完美落地。这一段行程差不多也该告一段落。

姜维虽然执意前往西海,但朝廷既定之目标已经实现,他去与不去都与大局无关——成了锦上添花;不成亦无伤大雅。

天气渐凉,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入冬了;汉中、武都军民将迎来休养生息,而他们这群人在安排好当地防务后,也该回归朝廷中枢了。

所以,是时候评定此行每一个人的功绩了。

其时皓月当空,惠风和畅,空中洋溢着新鲜野果的芬芳。

诸葛亮理清思绪,终于开始下笔写表。

“……魏荣者,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魏延之次子,历东狼谷、略阳城、阴平桥之战事。其人志轻强虏,勇于大敌,轻生忘死,此之谓猛将……故臣以为,当以姜维之表具,拔其为牙门将军,督石门围,以庇褒斜谷之咽喉也……”

“……赵统者,翊军将军赵云子,历与荣同。其人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故臣以为,当以姜维之表具,拔其为中军裨将,则可佐赵翊军辛劳之万一也……”

姜维对诸将功绩、表现的描述极为精细,诸葛亮细细读了一遍,便有了十分印象,故而思如泉涌,笔走龙蛇。

他又依照姜维所表,推荐柳隐为武兴督,庞宏为武都郡主簿,马岱为武都郡参知军事;最后大笔一挥,在表中写上了“荐左将军马超为武都太守”,其余杨千万、柯十三、雅丹、越吉、彻里吉等羌氐文武亦依照功劳,各有封赏。

堪堪写罢,诸葛亮的目光落在“庞宏”两字上,久久不忍移动。

此子看似平平无奇,但突然却在最后关头,表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潜质——谋士之资。

望着这个名字,有一位故人的音容忽然浮现上心头。

秋夜静谧,最是容易睹物思人

诸葛亮情之所牵,轻轻放下手中毛笔,起身踱步至户外,临空遥望。

时苍穹墨染,一碧如洗。

倏忽清风叠起,吹得四周枝叶沙沙作响,惊扰起林中倦鸟,纷纷振翅高飞。

他衣决飘飘,迎风而立,竟依稀闻见穹顶之上,竟传来洪若凤凰般的一声长鸣,也不知是风声之故,还是鹤唳所致。

“巨师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可谓智将矣……士元若知爱子聪慧至此,九泉之下亦当浮一大白也……哈哈,故人后继有人,幸甚,幸甚。”

黑夜中,诸葛亮轻轻一笑,终于释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