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衣长安

作者:沐华五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六十回 北里村

书名:锦衣长安 作者:沐华五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暮色四合里,一队队内卫腰佩刀剑,策马疾驰,径直扑向坐落在山脚下的村镇。

此时正是用暮食的时候,阵阵晚风里缭绕着各式各样的饭菜香味,催的行路之人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

贵胄人家用饭能说出八百个花头来,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总归就是不叫人吃饱,而乡里人用饭则讲究个经济实惠,用料扎实管饱,从不搞那些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式。

这个时节热的惊人,即便太阳落了山,空气里的余热还是威力惊人,用一顿饭的功夫,衣裳从里到外都湿了个透。

乡里人家买不起冰降温,家家户户都把食案搬到自家院子的树荫底下,衣裳都捡着最凉爽的穿着,大蒲扇摇的哗啦啦响,可饶是如此,一顿饭下来,还是跟落汤鸡一样。

里正带着肃着脸,满身杀气的内卫,骤然闯进村子里,打破了这黄昏时分普通人家的岁月静好。

县衙里的衙役们倾巢而出,像是供着祖宗一般供着这些内卫们,打着捉拿刺客这个无往不利的借口,一来条街巷一条街巷仔细的搜查,连路过的拉粪车都被掀开散了散味儿。

村镇宁静祥和的气氛荡然无存。

日影西斜,残阳似血,里正神情枯槁,脸色比他前些年死了亲爹时还要难看,身后的内卫个个执锐披坚,满脸杀气,挨家挨户的搜查,砸门的声音震天响,碰到可疑之人便不由分说的直接捆了拿下。

升斗小民们几时见过这种场面,平素见得最大的官儿就是里长,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里正组织的青壮汉子在街巷里巡逻。

听到外头排山倒海的动静,有人撂下碗,扒着门缝偷偷的往外看,再一听说是有人刺杀圣人,都吓傻了,根本不等内卫们砸门,自己就先开了门,恨不能把内卫往屋里拽,求着他们仔细搜一搜。

自家都是勤勤恳恳的小老百姓,别说是刺杀圣人了,家里唯二能让人见血的物件,就只有菜刀和绣花针了。

提着菜刀闯宫刺杀,这绝对是启蒙教育的漏网之鱼!

这不是刺杀,这是活腻了!

作为兢兢业业的市井流言散布者中的一员,扒着自家门缝看热闹绝对是不敬业的表现。

扒着别人家的门缝,挂在别人家的墙头,躲在别人家的树梢上看热闹,才是极致的舍命不舍八卦。

内卫们也没有阻止这些百姓,甚至比往日抄家抓人时更加蛮横凶悍一些。

有些人就是畏威不畏德的,好言相劝是耳旁风,打板子才是催命符。

让他们好好看一看心怀不轨之人的下场,也是一种震慑。

这头内卫们挨家挨户的仔细搜查,不远处却突然一阵嘈杂。

不知是谁冲撞了什么人,一阵杂乱急促惨烈的尖叫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紧接着便是利器刺入皮肉的“噗噗”声。

晚风卷着血腥气,蜂拥散开,瞬间掩盖了原本的饭菜香味儿。

这浓重的气味儿飘散的极远,绝对是提神醒脑的利器。

“杀人了!内卫司杀人了!”

“内卫司滥杀无辜了!”

两声高亢而极具穿透力的尖叫在窄巷里炸开,让人简直无法想象,人的身躯里怎么会迸发出如此磅礴刺耳的声音。

这喊叫和变故来的太过猝不及防了,众多藏在门后看热闹的百姓都惊呆了。

尖利的惨叫声响彻街巷,所到之处是此起彼伏的脚步声和开门声。

杀人自然是可怕惊悚的,可看热闹这件事,显然是可以让人废寝忘食,舍生忘死的。

看热闹的人已经不满足于隔着门缝,扒着墙头,蹲在树梢上看了,纷纷冒死打开门,拼命的往最热闹的地方,人最多的地方挤。

玉华山下的这几个村镇是蓝田县的治下,但是却位于蓝田县的边缘处,离县城极远,是出了名的人傻钱少不惹事,一向都是最让人省心的,省心的县令王清业几乎都忘了自己的治下还有这么几个穷乡僻壤。

可人算不如天算,王清业万万没想到,平时最省心的几个村镇,不惹事是不惹事,一惹事就将天捅给捅了个窟窿!

刺杀圣人啊!

办得好是一家子一起摘脑袋,办不好是一族人跟着摘脑袋!

都是死,就是看哪种死法脑袋掉的更多!

王清业战战兢兢的跟在韩长暮身边,一脸的死人样,已经想到了自己几十种惨淡的下场,但还得强打起精神将功补过,能多活几个人就多活几个人:“司使大人,玉华山附近的四个村子是上塔村、东韦村、王曲村和北里村,现下咱们在的这个是东韦村,”他抬手一指:“再往西去,就是上塔村、王曲村和北里村了,这个东韦村是离玉华山最近的。”

韩长暮的脸色不比王清业好看到哪去,甚至更加的难看,吐出来的声音冷冰冰的,没有半点鲜活人气:“这四个村子共有多少户人家?”

王清业一下子愣住了,就像问户部尚书,这大靖朝有多少户人家一样,谁能知道的这么清楚啊!

“总,总,总有百来户吧。”王清业磕磕巴巴道,陡然看到了抱着厚厚一摞册子,正在左顾右盼的主簿,顿时双眼一亮,连忙招手疾呼:“付主簿!你过来!司使大人有话要问!”

付东文是永安十三年三甲进士,一直在长安城等着授官,这一等就是三年,直到今年使了银子,才补了个正九品的主簿,刚到蓝田县不过半个多月,就碰到了这么棘手之事。

他暗暗叫苦不迭,再看到王清业冲他招手,他脚下一个趔趄,慌乱的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了。

他暗暗抽气,当年在圣人眼皮子底下答卷,他都没有这么胆战心惊过!

让他跟活阎王回话,这就相当于踹了上吊之人的凳子。

甭管回的对不对,都活不成!

付东文面露难色,硬着头皮上前,抱着册子团团行礼:“县令大人,司使大人。”

韩长暮神情淡漠的点了点头。

王清业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的问道:“付主簿,本官让你整理的这四个村子的户籍名册可都齐全了?”

付东文吓得头都不敢抬,压根儿就没看清楚那凶名赫赫的内卫司司使长得是圆是扁,抱着必死之心,也不敢戳穿自家上峰撒谎,只小心翼翼的低声回话:“回县令大人,下官已经整理好了,上塔村现有一百一十八户、东韦村二百零一户、王曲村八十六户、北里村最少,只有四十六户。”

“北里村的村民为何如此之少?”韩长暮心头一动,淡声问道。

付东文怕归怕,声音也细弱蚊蝇,但胜在对各村的户籍之事捻熟于心,声音低微虚弱却条理清晰,并不是没有底气。

“永安十四年的夏天,北里村连着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雨,村子后头的山塌了,冲垮了大半个村子,那村子里原本的一百三十一户人家,死伤过半,再加上这两年外嫁的,外出做工的,举家搬离的,最后就只剩了这四十六户艰难度日。”付东文唏嘘不已,北里村原本是这四个村子里最富庶的,谁料一场天灾,一夜赤贫,民生凋敝至此。

韩长暮听出了付东文话中的怜悯之情,微诧的掠了他一眼,意味深长的问王清业:“永安十四年时,王大人刚刚到任蓝田县一个多月,想来当时县衙事多忙乱,王大人压根儿就不知道北里村的事情吧?”

王清业又惊又怕又恨,他是知道北里村的山塌了的,也知道北里村的村民所剩不多,但那山又不是他弄塌的,况且救济粮也发了,赋税也免了,他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那些人活不下去跟他有什么关系,姓韩的冲他发的什么疯!

姓韩的现在发一通火倒也算了,怕就怕回京之后还给他穿小鞋。

那他这一辈子的仕途岂不是要断送了!

他心头一凛,不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应对起来:“大人训斥的极是,是下官疏忽了,下官这就安排衙役前往北里村,仔细详查。”

韩长暮冷哼了一声,神情淡漠,语带嘲讽:“王大人是永安六年的进士,少年得志,官场得意,些许小事,就不劳王大人费心了,本官早已派了内卫前往其他三个村子搜查去了。”

王清业哽的脸色铁青,自他十八岁得中二甲进士之后,虽然一直都只是个七品小官,但他背靠家族恩师,再未有人给过他脸色看,也未对他如此冷嘲热讽,疾言厉色了。

他怎么受得了这个!

他长眉一拧,脸色一变,刚要开口说话,双眼正对上韩长暮的眼睛,顿时莫名的打了个激灵。

那是怎样的一双眼啊!

乌沉沉的黑眼仁如同一团淬了冰的墨玉,冷冰冰的,分明不带一丝情绪,但那一眼望过来,叫人顿时不寒而栗。

王清业陡然清醒过来。

他不过是一个二甲进士,身后的家族并非一等一的显赫世家,扶持他的恩师也并非旁人不可取代的重臣,他拿什么跟一个亲王世子、圣人亲信、朝中重臣锱铢必较?

他是在蓝田县这一亩三分地一言九鼎惯了,飘了啊!

他动了动唇,低下头道:“是,司使大人思虑周全,下官不及万一,日后必定勤勉政事,定然不会再出纰漏了。”

韩长暮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转头去问付东文,态度明显温和了一些:“付主簿,不知你手上可有这几个村的空置宅院的名册?”

“有,有!下官临来时已经整理好了,牙行对各处的宅院最是熟悉,这是从各个牙行里拿到的名册。”付东文赶忙抽出几本册子,低着头递了过去。

韩长暮翻了翻,攥着北里村的那本册子,思忖起来。

韩长暮不语,王清业和付东文也不敢说话,一时间连呼吸都放轻了。

“大人,”何振福急匆匆的赶来,打破了这令人浑身发毛的尴尬沉寂,脸色凝重,不见素日的轻松嬉笑:“大人,整个村子都搜遍了,没有什么发现,倒是,”他踟蹰了一下,声音渐低。

“倒是什么?”韩长暮有意敲打王清业,便面无表情的冷薄道:“当着王大人的面,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看了眼王清业和付东文,决定还是不给他们留脸面了,拔高了声音道:“卑职在村里抄了一家地下赌场,两个暗娼园子,还抓了两名刑部通缉了数年的逃犯,犯的是谋逆之罪。”

一听这话,王清业再绷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吓得脸色惨白,磕头如捣蒜,声音直打颤:“大人,大人,下官,下官不知啊!”

一家地下赌场,两个暗娼园子,这罪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若是有心维护,这罪过只不过就是个治下不严,训斥几句也就罢了。

若是落井下石,这罪过可直达天听,闹不好一家子的人头都保不住了。

想到这,他头磕的更加真心实意了,哭的也更加的痛彻心扉了,不过片刻的功夫,额头上便是鲜红一片了,硬邦邦的青石板上也染了血色。

韩长暮却没有丝毫动容,盯着青石板上的斑驳鲜血,似笑非笑的挑了挑唇:“谋逆之犯啊。”

“......”听到这几个字,王清业眼前一黑,勉强撑着才没有当场栽倒在地。

付东文身为王清业的辅官,自然不能干看着自家县令大人真的磕死在当场,即便现下并没有他一个微末小官并说话的份儿,他也还是直愣愣的跪了下去,声音大的听着都疼。

“大人,”付东文重重磕了个头:“司使大人容秉,蓝田县里素日公事繁忙,这东韦村又地处偏僻,县令大人一时疏忽也是有的,但是若说是有意包庇谋逆逃犯,这是万万不可能的,求司使大人明察。”

韩长暮不置可否,既没有说如何发落王清业,也没有说要放过王清业,只仔细翻了翻北里村的那本册子,又在舆图上丈量了一番这几个村子的位置和距离,最后深眸一眯,神情凝重的吩咐何振福:“安排人手,即刻出发去北里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