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衣长安

作者:沐华五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二回 她不是她

书名:锦衣长安 作者:沐华五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韩长暮左躲右闪,无奈的摇头轻笑,酒洒了出来,到底还是没让姚杳抢了去。

他目光突然落在姚杳的左手手腕内侧,双眼不由的微微眯了眯。

那手腕内侧靠近手肘的位置上,有一块半个巴掌大的烧伤,皮肤颜色比别处略浅发白,似乎烧的十分严重,疤痕起起伏伏,看上去有些狰狞。

他心下微慌,一把抓住姚杳的手腕,指着内侧急切发问:“姚参军,阿杳,阿杳,你这里,是怎么回事?”

姚杳低下头,看了一眼,大大咧咧的笑了:“这啊,嗨,刚进掖庭的时候,冬日里到处都冷的冻死人,也就灶房暖和点,我就坐在灶头打瞌睡,人一下子歪了,这个地方就被火燎了,没事儿,早就好了。”

韩长暮皱眉,声音微微打颤:“是,永安元年,你刚进掖庭的时候吗?”

姚杳迷迷蒙蒙的应了声是。

韩长暮稳了稳心神,面色如常的又问:“那,没被火烧的时候,这里是什么样子的,你还记得吗?”

姚杳翻着眼皮儿看了韩长暮一眼,就像是在看一个二傻子一般,嘻嘻笑着,满嘴的酒话:“当然记得了,这是,我的肉啊,我,我肯定记得啊,没被火烧的时候,也不好看,那么,那么一大块胎记,青色的,难看死了。”

她用手比了比,那块胎记,足有大半个拇指那么大。

这话如同雷击,重重的劈在了韩长暮的心上,他脸色惨白,唇角嗫嚅着继续问:“阿杳,阿杳,你听我说,你还记得,你是从哪里,从哪里进的掖庭吗,你进掖庭前,是,是住在哪的?”

姚杳抬起头,眼睛闭了闭又睁开,看了韩长暮片刻,突然便笑了,糊里糊涂道:“你,你是不是傻啊,我,我是罪犯家眷,能在哪,当然是在牢里了,在牢里。”

韩长暮的心一寸寸跌入谷底,抓着姚杳的手腕,抓的极紧,急切问道:“牢里,是哪个大牢,内卫司,大理寺,还是刑部?”

“你拽疼我了。”姚杳的手腕被韩长暮抓的生疼,她挣扎着在食案上拍打不停,迷迷蒙蒙道:“我,在刑部啊。”她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凑到韩长暮的眼前,嘿嘿嘿的笑了几声:“你不知道,我,我还碰到了个俊俏,俊俏小郎君,他还给了我,给了我半个饼,那个饼可真干,差点没,没噎死我。”她伸手拍了拍韩长暮的脸,嘿嘿嘿笑的更欢了:“你,你还别说,你长得有点像他。”她摸了摸韩长暮的眼睛:“眼睛像。”

她摸到一点潮湿的水气,她看了看自己的指尖,又看了看韩长暮的眼睛,突然喊了一声:“你,你哭了,你怎么哭了,你别哭啊,我,我不吃你的饼了还不行吗?”

韩长暮等着那块火烧过的痕迹,慢慢陷入了沉思。

姚杳说的时间,正是永安元年的十二月。

圣人登基后,中书省的蒋绅大相公给圣人吹了不少耳边风,保着从前的燕王世子谢孟夏入主东宫,册立为太子,而二王谢晦明为秦王,四王谢离析为赵王,六王谢园景为简王,至于其他尚且年幼的皇子公主,便按着年纪一溜排了下来,并未册立封号。

而永安元年的十二月,还出了一件满朝皆惊的大事。

那御使大夫方灵运,在上朝途中携带凶器,妄图刺杀圣人,被当场拿下,这谋反之罪原本是要株连九族满门抄斩的,可圣人刚刚登基,多造杀戮怕朝堂不稳,便判了方家十五岁男丁判绞刑,女眷和十五岁以下男丁流刑,虽然是流放三千里,路上千难万险,但好歹保住了一条性命。

这桩公案,坊间传言是御史中丞陈玉英告发了方灵运,这中丞陈玉英跟方灵运是同科进士,却一直被方灵运压着一头,可他害了方家,自己也没落着好去,陈家满门也下了狱。陈玉英被扣了顶附逆的大帽子,满门下狱,男丁流放,女眷没入宫中为奴,自己也落了个秋后问斩,且还是跟方家的男丁一起。

韩长暮从前听起这些旧事的时候,并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首告有功的陈玉英,也被问了斩。

后来他进了京,这一年多以来所见所闻,他突然想明白了,陈玉英是藏起了不该藏的人和东西,触怒了圣人天颜,才遭了难,只是这件事情不足为外人道,圣人只好扯了一个罪名,强按在了陈玉英的头上。

不是无妄之灾,胜似无妄之灾,都是贪念在作祟。

韩长暮慢慢的叹了口气,旧事就像走马灯一样,在他的脑中次第不断的晃来晃去。

他恍若不知的慢慢松开了姚杳的手,看到她闭着眼,一副喝多了睡过去的模样,不由的低笑一声。

这是来警戒的吗,这分明是打着警戒的名义,出来偷吃的。

他慢慢的卷起姚杳的衣袖,深深的看着那块火烧的痕迹,那疤痕,刺痛了他的眼睛。

突然,身后传来一阵压得极低的熟悉的脚步声,他不慌不忙的放下姚杳的衣袖,正襟危坐着,闭目养神。

清浅慢腾腾的挪到韩长暮的身边,见韩长暮没有睁开眼,也没有反对,便心安理得的坐了下来,片刻后,她靠在他的肩头,喃喃低语:“公子,奴有些怕。”

韩长暮的眼皮动了动,倏然睁开,拉过清浅的左手。

清浅的脸腾地一下红透了,手半推半就的按住了韩长暮的胸口,娇嗔道:“公子,这荒郊野岭的,不合适。”

韩长暮面无表情的看了清浅一眼,突然松开了她的手,把她的衣袖卷了上去,露出那枚让他念念不忘的浅青色胎记。

就是因为这块胎记,他才会买下清浅,才会容忍她做过的所有事情。

他整个人变得格外的冷薄疏离,压抑着的怒火似乎顷刻间便要喷薄出来。

“公子,公子,你怎么了。”清浅察觉到韩长暮的变化,微微颤抖低呼,想要将手收回来。

韩长暮一把推开了清浅,似笑非笑的问道:“你可在刑部大牢里待过?”

清浅愣了一下,不明白韩长暮为什么要这样问,是威胁她吗?她的神思飞快的转动,凄凄艾艾道:“奴是犯官之后,自然是在刑部大牢里待过的。”

“哦,”韩长暮挑高了尾音,戏谑问道:“那是何年何月何日,与谁一起?”

清浅更住了,不知该如何答话。

她对过往的记忆并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当初是一辆破的不能再破的马车将她和奶娘连夜送出京的,后来是如何沦落到了轮台,她已然记不清了。

但她实实在在的记得,她从未进过刑部大牢,她也实实在在的记得,她自幼便是和奶娘一起生活在乡下庄子里的。

这些日子以来,她也曾对自己的生母旁敲侧击过,可对当年之事,她们几个人都噤口不言,她什么都没能问出来。

听到韩长暮这样逼问她,她的心神一下子崩溃了,捂着脸痛哭不已:“奴,奴不记得了,奴什么都不记得了,公子是要奴以死明志吗,好,好,奴,奴这就去死,这就去死好了。”

她声嘶力竭的吼了一嗓子,转身就要去撞栅栏,可撞到一半,她却停了下来。

她本就是装装样子,原以为韩长暮会怜香惜玉的拦下她,谁知道他却只是脸带戏谑,冷眼看着。

她尴尬极了,撞也不是,不撞也不是,就那样伸着头,靠在了栅栏上。

“你怎么不撞了?”韩长暮似笑非笑的问。

清浅平静了一下,展露出一个甜腻的笑容:“奴还要伺候公子呢,怎么能死呢,就算是不死,脸上留了疤,也碍公子的眼不是吗?”

韩长暮一阵懊恼,他当初怎么就会瞎了眼呢,怎么会认错了人呢,当年在牢里,那个死也要不卑不亢的姑娘,就算经历了再多的挫折,也不会长成这般毫无底线的谄媚模样的。

他很想翻脸,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他耐着性子问:“我问你,你要如实回答,如有半句假话,你就不必活着了。”

清浅打了个哆嗦,重重点头,声音又轻又柔:“公子问吧,奴一定说实话。”

韩长暮朝清浅的手臂抬了抬下巴:“你那胳膊上的胎记是怎么回事?”

清浅愣了一下,转瞬笑道:“奴这不是胎记,是小的时候,奶娘给刺上的,奴也不知道奶娘为什么要刺这个。”

此言一出,如同惊雷,韩长暮呆立当场,原来是这样,原来从那个时候起,祁明惠就存了李代桃僵的心,其实此事也怪不得她,她的亲生女儿被人换了出去,还要遭受没入掖庭的罪,她出此下策,也是情有可原的。

韩长暮只是懊恼,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详查,怎么就关心则乱了呢。

他眯了眯眼:“你的生母已经回京,等此事了了,我会送你回去与她团聚。”

清浅大喜,自从被水匪掳走后,她便一直惦记着她的母亲,听到韩长暮这话,她总算松了口气,掀了下眼皮儿,倏然扑到了韩长暮的身上,又软又糯的笑道:“多谢公子成全,奴以后一定好好伺候公子。”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