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衣长安

作者:沐华五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卷 故人归 第四十五回 敦煌

书名:锦衣长安 作者:沐华五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这几年,朝廷与突厥打了几次大仗,虽然银钱粮草军马皆损耗巨大,但好歹胜多败少,也夺回了数年来被突厥盘踞的伊吾旧路。

做惯了墙头草的高昌国也转了风向,上书朝廷,年年纳贡,岁岁朝拜。

伊吾道被突厥盘踞之时,商队使者多从敦煌道取道西域,那一路上多沙碛,多风沙,道路曲折难行,常被风沙掩埋,常是古来行商,几人能回。

现在朝廷重开玉门关,八百军马戍关,沿途设十驿,休战之后,百姓得以修生养息,往来商旅使者也越来越多,大多商队都从敦煌道改至玉门行走,这流传了数百年的通商之路,再度兴盛繁华,重新焕发了生机。

从玉门关入,再行几日就是肃州,这这条路相对敦煌道而言,沙碛少,风沙少,又有十驿驻军,安稳许多,也鲜少碰到突厥人和马贼。

虽然敦煌道渐渐为商人使者所弃,但敦煌城却丝毫不减繁华,玉门军将军治所和沙州州治皆设在城中,每三个月的军饷发放和换房图更替,皆在城中进行。

突如其来的兵马频繁调动,令松懈下来的河西百姓,随之紧张起来,敦煌城中的肃杀气氛,一日比一日凝重,戒备也比往常要森严许多。

敦煌城里民风粗犷淳朴,汉人和胡人比邻而居,街里街坊的,除了长相有别,姓氏各异,汉人与胡人间没什么差别,通婚也属寻常,百姓们对胡汉通婚的孩子们更是格外宽容,照顾有加。

天色刚明,白墙灰瓦的将军府,府门大开,一队三十多人的兵卒骑马而出。

为首之人骑一匹健硕高大的大宛马,身着铁甲,四旬上下,下颌的胡须剔的光溜溜的,一双凤眼神采飞扬,极有精神。

正是玉门军将军薛广孝。

他勒马而立,回首冲着身边之人低声道:“沐都尉,本将前往玉门关这几日,将军府的一应事务交由你处理,若有紧急军务,快马来报。”

马下立着的男子一身皮甲,三十出头的模样,长得极好,一双眼与薛广孝生的极像,皆是神采飞扬的凤眼,只是他的唇角上挑,时时含笑的模样,与薛广孝的一脸严肃,颇为不同。

此人正是薛将军座下的都尉沐春,他施了一礼:“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

薛广孝扬鞭催马,冲着城门疾驰而去,身后三十几名兵卒飞快的跟了上去。

此时,城门刚开,一驾软金泥缀直顶的大车从城门缓缓驶入,车后跟着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男子,有胡人有汉人,腿上挂着箭囊,后面便是上了年纪的向导和熙熙攘攘的商队。

商队里有骆驼,牛马,驴驮,还夹杂着十几辆清油车,就是灰突突的模样。

薛广孝骑马掠过大车之时,车帘猛然大开,露出个圆胖秃发的脑袋,笑容满面的冲着薛广孝施礼:“薛将军,这一大早的,就军务繁忙啊,真是辛苦,辛苦了。”

薛广孝掠了那脑袋一眼,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的扬鞭出城了。

那人依然笑着,放下车帘,吩咐车队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往车外撒了无数铜钱,噼里啪啦的滚在黄土里。

“撒钱了,撒钱了。”

“万老爷的恩典啊,撒钱了。”

路人顿时喧哗起来,追着车队一路狂奔,挤在路边哄抢起来。

这颗圆胖秃发的脑袋的主人,正是敦煌城最富裕的大商人万亨。

他年逾五旬,系出京城万家的旁系,原本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远亲子侄,后来,万老爷见他聪慧异常,有经商之能,便送他来到这敦煌城中,打理万家的河西买卖。

他文不成武不就,但天生就是个经商的好材料,数十年经营下来,垄断了河西买卖的半壁江山,成了河西数一数二的大富商。

他是个纯正的汉商,手下却收拢了不少善于经商的昭武九姓,再加上高鼻秃发的大食人,深目卷发的波斯人,行走在西域诸国间,倒也如鱼得水。

“万老爷这是去哪了。”

“看这风尘仆仆的样子,像是刚从西域行商回来。”

“不是吧,万老爷已这般富可敌国了,怎还会亲自行商。”

“许是这次的货物极要紧吧。”

路人议论纷纷之时,商队中的清油车驶了过来,一阵阵浓香盈鼻。

车帘晃动,露出一点缝隙,正好望见车里似有若无的一双碧眼。

“是胡姬,诶,怪道万老爷亲自走这一趟,原来是买了上好的胡姬。”

“瞧你那样儿,再好的胡姬,你也无福消受。”

路人且说且笑,抢够了铜钱,掂了掂分量,相互邀着,寻个酒肆喝一杯去了。

软金泥缀直顶的大车在街上继续前行,正与打算回将军府的沐春撞上。

万亨急急下车,捧着大腹便便,一双眼笑的眯成两道缝,冲着沐春行礼,哈哈笑道:“沐都尉,沐都尉,怎么,怎么与某如此生分啊,王副尉多次与某提及都尉,某可是仰慕的很呐。”

沐春面无表情的淡淡道:“万老爷客气了,某还有事进去了。”

说着话的功夫,副尉王聪骑马过来,翻身下马,冲着沐春行礼,递过去一封信笺,封口处的火漆蜡印完好:“都尉。”

沐春接过来,点了点头,便一言不发的走进将军府。

万亨有些尴尬,他在这敦煌城中,从来都是人人捧着,人人敬着,几时受过这样的冷遇,他的脸上颇有几分挂不住。

他想了想,又对王聪笑道:“王副尉,数月未见,某可是惦念的很啊,某从高昌国带了冻酒,副尉可有空共饮一杯。”

王聪道了声谢,低声道:“万老爷快回吧,如今城里不安稳,某就不去了。”

万亨呆了一呆,忙拉住王聪,改了个亲昵的称呼:“王贤弟,王贤弟,我一走数月,这城里出了什么事,贤弟可得好好跟我说道说道。”

如今城里风声日紧,王聪万不敢多说多动,忙摆手:“没什么,没什么,万老爷先回吧,回吧。”

万亨却抓着王聪的手,笑了一声:“王贤弟是不稀罕我那冻酒,还是不稀罕我那胡姬。”

听到胡姬两个字,王聪的眼睛亮了亮,他这个人,不爱酒不爱财,就好一口色。

老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他也知道这个毛病不好,可一想他尸山血海里博了命,连松快松快都不能,岂不冤枉。

他来了兴致,压低了声音:“万老爷这是又得了好货色。”

万亨笑的脸上的肉微微颤抖:“可不是么,还有个西域小国的皇族,那一身皮肉,妙得很,专给王贤弟留着的。”

王聪满脑子都是雪肤碧眼的胡姬模样,哪里还记得起来风声不风声的,抬头看了看日头,道:“好,那晚间,晚间下了值,我就去叨扰万老爷了。”

万亨拍了拍王聪的手,笑道:“这就对了,我的就是贤弟的,贤弟无需客气。”

王聪笑了笑,又拱了拱手,转身进府。

万亨上了车,看着王聪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为止,才笑眯眯的吩咐了一声,车慢慢前行。

王聪急匆匆进了大堂,只见沐春一脸阴沉,信笺打开搁在手边。

他心下一沉,急匆匆问道:“都尉,出了什么事。”

沐春把信笺递给王聪,低沉道:“你看看,咱们在前头拼命,偏有人在后头生事。”

那信笺上写着:汉王私自离京,圣人震怒,陇右道各驿站,关隘戍军,各州刺史府全力寻找汉王踪迹,不可懈怠,若半月内没有汉王踪迹,罚俸半年。

这信笺上不是圣人的原话,是如今监国理政的秦王谢晦明的话,圣人的原话一定比这话更难听,毕竟,离家出头的是他的心头肉,他的心头肉丢了,迁怒只是发泄的前兆。

王聪一字一句看下来,满脸苦笑的摇了摇头:“这,这算怎么回事啊,汉王跑了,圣人拿咱们撒气做什么。”

沐春摘下头盔,重重砸了下书案,口不择言的骂了一句:“他娘的,这差事干的,真他娘的憋屈,圣人是眼瞎了么,怎么偏偏就把汉王当个宝呢,要是老子看到汉王,定他娘的要废了他的第三条腿儿,叫他再也没指望当太子。”

王聪瞬间变了脸色,伸手去捂沐春的嘴:“亲娘咧,你不要命了,犯上作乱的话,你也敢说。”

沐春抿了抿嘴,这地方风沙大,入了秋就干的要命,他的嘴早就干的裂出一道道血口子,稍一动怒或是咧嘴一笑,就渗出血来,疼倒是能忍,就是太难受了。

王聪借机提了一句:“都尉,你看,过不了几日,那倒霉的内卫司的人就要来了,现下汉王也要来裹个乱,眼看着咱们就快没有松快日子了,不如,都尉,咱们晚上一道出去乐呵乐呵。”

沐春想了想,这日子也过的实在憋屈,出去喝点酒,乐一乐,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听说万府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琼浆玉露,胡姬美妾无数。

他点了点头:“好,那就,去看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