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零七章 大比之年

书名: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阳春二月,草长莺飞。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节,京城之中一样的繁华,所有人在谈论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今年的科举。

历年以来科举都是大事情,只不过今年的主考官让谁都没有想到。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科举的主考应该出自翰林院,或者出自礼部,但是今年却出自大明的皇家书院,这就让人有些怀疑了。

冯从吾这个人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很高,但是近一年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推广荀子的学说,单单是这一条,就已经足够他毁誉参半的了,这一次偏偏又做了科举的主考官。

所有人都在琢磨一件事情,那就是朝廷的风向是不是变了?

此时,在皇家书院门口的一个小摊前面,几个人正在吃饭。

其中一个人坐在右侧,身材壮硕,脸上留了大胡子,看起来有些老成,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年轻人。

“建斗兄,你听说了没有,这一次去云南的军队要回来了。”

在这个人的另外一侧,一个年轻人看着大胡子男子,笑着说道:“要不要找时间去看一看?你不是一直想看看朝廷的新军吗?之前也没有机会,这一次去看肯定能看到。”

大胡子抬起头,看了一眼说话的年轻人,笑着说道:“你现在还有这个心思?这马上就要科举了,我们这些人恐怕不太容易啊!”

“你卢象升还担心这个?”另外一侧的一个年轻人也说道,脸上带着笑容,显然对大胡子卢象升信心十足。

“恐怕非议不行。”东侧的一个沉稳男人缓缓地说道。

刚刚提议去看军队的年轻人此时笑着说道:“大哥,这是朝廷的事情,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非议也非议不到我们身上来。”

被称为大哥的不是别人,正是宋应升。

转头看了一眼弟弟宋应星,宋应升说道:“时也运也命也,我们现在太突出了,一旦高中,到了官场之上恐怕也会备受排挤。如果真的外放为官,到了地方之上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听着宋应升的话,几个人顿时沉默了下来。

不过刚刚调侃卢象升的张余却说道:“我倒不这么看,我反而觉得这是我们大展宏图的机会。”

“朝堂之上的事情,我多少也有一些了解,这一段时间朝堂上的事情不多。原本大家都以为今天开春之后朝局会有一些变动,可是你们也都知道,这段时间朝廷并不太平。”

“先是正月,河套蒙古入侵延安、黄花峪等处,深入六百里,杀掳数万人。巡抚张之厚、总兵杜文焕匿不上闻,被自己的手下密奏了。朝堂上下一片哗然,这件事情就耽误了一些时间。”

“二年二月初七日兖州府、济南府、东昌府地震。济宁州发生百年没有的大地震。初六日夜,郓城地震,有声如雷,地裂泉涌,鸡犬鸣吠,墙屋倒塌;巨野城垣雉堞倾倒过半,文庙庑舍皆坏;历城震声如雷,房摇地动。”

“这一次地震,波及了山东、河南等三省三十余府州县。朝廷上下正在筹措救灾事宜,可以说是一片忙乱,所以朝局到现在都很稳定。”

“原本还想着成立的参谋处,到现在也没有消息。勋贵清丈土地的事情虽然也在做,但是为了维持局面的稳定,很多事情都是小惩大诫、戴罪立功,更多的是罚银,这都是为了筹措赈灾银两。”

几个人都看着张余,听着他说话。

事实上在几个人当中,张余是唯一对朝政比较了解的,而且在这方面颇有天赋。他对于阴谋算计,那也是纯熟于心。

“可是这一次的事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宋应星看着张余问道。

“关系大了。”张余说道:“从去年开始,朝廷就一直在推荀子的学说,当初为了什么成立的皇家书院,你们没忘吧?你们不会以为那件事情就完了吧?”

“当初可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书院,可不是为了一个单单皇家书院。你们可别忘了,这皇家书院只是一个试点,这一次三省地震,朝廷赈灾,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关联大了。”

“我和你们说,这一次三省赈灾肯定倒一大批官员。凡是赈灾不利的,凡是贪污腐败的,这一次全都会被严惩。”

“我们这些新科进士说不定很快就会被放官。再加上西北的事情,我就和你们这么说,陛下肯定会重用我们,因为那些老旧的官吏已经让陛下失望了。所以我才说是我们大展宏图的时候。”

“一旦我们能够做出成绩,皇家书院必定名声大噪。到时候皇家书院肯定会被推出去,绝对不会再只有京城这么一家。所以这一次不但不是我们的危机,反而是我们的转机。”

“至于朝堂之上关于学说的争论,你们其实不用担心。荀子的事情提出了这么久,不还是现在的样子吗?”

“如果要是不行的话,早就不行了,根本不用等到现在。这件事情不用我们操心,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

几个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不过宋应升还是在这个时候问道:“你怎么就敢肯定山东那边会出事呢?如果那些官员把事情做好了呢?”

听了这话之后,张余顿时就笑了,“那些人什么德性你不知道吗?”

“说他们尸位素餐都是轻的,整日里诗韵唱愁,口中也是子曰诗云,可是真的做事情他们都不行。何况这些年太平惯了,哪遇到过这些事?”

“就这么和你们说,这些人不但不会在救灾上上心,反而会贪污粮饷。去年朝廷查贪腐查的严,可是你们也都知道,只不过是在京城,顶多把顺天府算上,外面可都没什么感觉。”

“这一次的事情,他们只要敢伸手,陛下就会剁了他们的爪子。从朝廷的局势来看,陛下放宽了勋贵勋戚,显然就是为了山东几省的事情在做准备。”

“你就看着吧,今年有他们哭的!”

听了这话之后,几个人对视了一眼。

卢象升转头看着张余问道:“那你觉得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任职?”

张余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说道:“你和我们不一样。建斗兄文武双全,比我们不知道高了多少。你最好的方向就是去军伍,最好是去辽东。”

“当今陛下编练新军那可是投了大钱的。小弟估算过,单单是去年下半年,陛下在新军之中投入绝对不少于100万两。”

“花了那么多钱,练了那么多兵,你真的以为陛下闹着玩的?”

“当今陛下自从登基以后,澄清朝堂、稳固人心、编练新军,可以说是一直在做准备。你们以为陛下在准备什么?”

“萨尔浒之战以后,朝廷在辽东的脸都丢尽了,陛下这一次摆明了是要雪耻。”

“当年汉武帝打匈奴,有卫青、霍去病;现在当今陛下励精图治,必然是会对辽东开战的。等到平灭了建奴之后,陛下必然会向蒙古作战。”

“这一次西北那边打进来,陛下可是生了很大的气。巡抚和总兵敢隐瞒不报,这一次他们完蛋了。所以我觉得军伍最有前途。”

“如果不是我实在不擅长军伍,我都想往这方面发展了。建斗兄,你要好好努力了,说不定将来能进参谋处。”

听了这话之后,卢象升摇了摇头,随后说道:“我们说这些是不是太早了,这科举还没开始,我们还不一定考中,如果名落孙山,这些可都白想了。”

“你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面,我们这些人没有考不上的。”张余信心十足的说道:“等我们中了之后,就是我们大展宏图的时候。”

四个年轻人在畅想未来。

皇宫大内,朱由校则是焦头烂额。

刚刚过完年,这就给了自己一份大礼。

地震,牵扯到了三个省的地震,这样规模庞大的地震,可以说是历史罕见。

幸亏自己去年一直在囤粮食囤钱,不然都麻爪了。即便如此,这钱粮还是不够。

三省赈灾,事情实在是太大了。朝廷上下全都忙了起来。科举、赈灾,一样都不能停。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朱由校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现在连喝茶的心情都没有了。

看了一眼着急忙慌跑过来的陈洪,朱由校眉头一皱。

陈洪这模样看起来简直就是要死的节奏,显然又不是什么好消息。

“又出什么事了?”朱由校看着陈洪,面无表情的问道。

“启禀陛下,是好事情!”陈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道:“陛下,皇后娘娘有喜了!奴婢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猛的就站起了身子。

自己有后了吗?

关键问题是明明是好事,你瞅你,你哭什么哭?!

朱由校恨不得一脚把陈洪踹出去,不过他也知道这叫喜极而泣。

“快快,前面带路,朕去看看!”朱由校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朝着张皇后的住所而去。

自己有后了,这可是大事情!

关键这是今年开年以来朱由校听到的最好消息,给阴霾的心情带来了一丝阳光。

朱由校怎么可能不高兴?

他非常非常的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1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