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零一章 不才宋应星

书名: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兄台此言何意?”朱由校温和的笑着,有些好奇的问道。

事实上他对宋应星的想法还是很感兴趣的。前世自己只听过宋应星的名字,知道这是一个很牛逼的人物,但是对宋应星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写了一本《天工开物》。

现在有机会听宋应星敞开心扉的聊一聊,朱由校觉得是一个好机会。

这是一个了解这个时代精英分子想法的非常好的途径。以后自己可能就不一定有这种机会了。

一旦宋应星知道了自己是当今皇帝的身份,那么他说话就会有顾忌;现在自己对宋应星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他会和自己说的更深入一些。

所以朱由校就来了兴趣,想听听宋应星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这对自己来说很重要。

看了一眼满脸好奇之色的朱由校,宋应星问道:“贤弟应该是不常出门吧?”

朱由校默默点了点头。

“看得出来,贤弟的家世应该很不凡,对外面的事情了解也不多,家教甚严。这些事情贤弟还是不要问了,无非是一些龌龊的事情罢了。”宋应星苦笑着说,脸上全部都是落寞。

宋应星越是这么说,朱由校就越是好奇。

朱由校笑着对宋应星说道:“这里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看样子文会还要等一会开始。宋兄不妨和我说说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好。既然贤弟想知道,那我就和你说一说。”宋应星想了想,略微有些无奈的说道。

“你说现在读书为了什么?”宋应星问朱由校,眼神之中有些期待。

“这个问题往小了说应该是为了明理,往大了说应该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都是这么说的吗?”朱由校沉吟片刻,又笑着反问道:“难道兄台还有别的看法吗?”

“可是如果学的东西就是错的呢?明理,明的道理是不对的,那怎么办?”宋应星再一次问道。他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静静的看着朱由校。

朱由校自然知道宋应星在问什么,可自己要听他怎么说,而不是自己怎么回答,于是再次反问道:“可那都是先贤的书,先贤怎么会错呢?”

“左传中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被说过了无数次,也被证明了无数次,被无数的先贤所推崇。”

“可见先贤也是知道,是人就会犯错。可是现在呢?没有错。书籍没有错,先贤没有错。可那些书籍是谁著述的?是先贤本人吗?”

“并不是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谁知道那些东西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被他们夹杂了一些有对他们有利的东西?”

“可怕的不是这种观点;可怕的是不允许质疑。”宋应星无奈的笑着说道:“你看看在场的这些人,等一下贤弟就知道了。他们是不允许质疑的,你如果要质疑,他们就会攻击你,会想办法你让你闭嘴,不会让你再开口说话。而不是通过道理来击败你,他们是不让你发声。”

朱由校看着宋应星,突然对他感兴趣了起来。这个道理宋应星认识的很深刻。

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东林党妥妥的就是这种存在,他们不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

“兄台要做什么吗?”朱由校看着宋应星,面带疑惑的问道。

“因为我要去做一件事情。可能会决定我的后半生。所以在这之前我想证明一件事情。”宋应星看着朱由校说道:“等一下或许会牵连到贤弟,所以我还是先到一边去吧。”

朱由校伸手将要站起来的宋应星给拉住了,毫不在乎的说道:“本公子最不怕麻烦,说不定以后还能够帮到你。在京城地面上,我解决不了的麻烦很少。”

“看来贤弟果然出身不凡。”宋应星赞叹的说道:“可是我不想这么做。我今天到这里来,只是为了这么一件事情,得到结果之后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重要。”

说着,宋应星看向了另外一侧,说道:“他们来了。如果贤弟想走,现在还来得及。”

“我这个人最喜欢看热闹,这样的热闹我是不会走的。”朱由校笑着说道。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谁都没有再说话,看向了不远处。

在不远处,走过来了一群人。

为首的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看起来非常的儒雅,留着一抹胡子,梳的很整齐。整个人打理的非常好,头发也梳理的十分整齐。

宋应星见到朱由校有些不明所以,便笑着给他解释说:“这个人就是魏大中,高攀龙的得意弟子。高攀龙你应该知道吧?前些日子被陛下给抓到锦衣卫去了。”

“这个我当然知道,轰动朝野,在京城的没人不知道。”朱由校不解的问道:“可是这件事情和魏大中有什么关系?他们想要做什么?难不成想冲到锦衣卫去救人?”

“他们没这个本事。”宋应星不屑的说道:“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我反而会敬佩他们。贤弟等着看,一会儿真的有热闹。”

此时,魏大中已经走到了台上,对着众人拱了拱手,笑着说道:“诸位,魏某感谢诸位今日的到来,谢谢诸位了。今日的文会,现在开始。”

台下不少人都在看着魏大中。

朱由校能够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魏大中一伙的。

“今日请诸位过来,是有一件事情和大家说。我的老师还在锦衣卫的大牢里面,为人学生,这个时候自然想为老师洗清冤屈、救老师出来。所以我现在把诸位请过来了。”

“身为为大明读书人,应该为国家出一份力,匡扶社稷。当今陛下被妖道和太监蒙蔽了,宠信朝中奸臣;而忠正良臣,却无法立足于朝堂。此乃大名危急存亡之秋,正是我辈读书人奋起之际。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应该做一些什么!”

朱由校玩味的看着魏大中,发现他的演讲很有蛊惑性。

事实上这件事情朱由校看明白了,他们说的这些东西完全迎合了年轻人的一些想法。比如我应该做点什么;比如我很有能力,我能做到;又比如我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可是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魏大中就是在蛊惑这些士子。

“先生想要怎么做?”下面有个人大声的叫了一声。

朱由校顺着叫声看了过去,怀疑这个人是个托。因为这个捧哏实在是捧的太好了,时机和分寸拿捏的很到位。如果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很难。

“我们应该去联合朝中的忠正之臣,让他们向陛下劝诫,去弹劾朝中的奸臣,营救被关在锦衣卫诏狱里的忠正之臣。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忠正之士才能够得到重用,而不是被奸臣当道、有能之士被忘于朝廷之外!”魏大中大声的说道。

前面如果说是从理想主义的方向出发,那么后面就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了。

虽然喊的非常大声,可是朱由校却洞悉了里面的一些东西。

只有忠正之臣在朝中做官,那么忠正之士才能够得到重用。可是谁是忠正之士?

说的应该不是其他人吧。那么就只能是他们自己。也就是说,做到了这一点之后,大家都能够得到重用,这就是好处。

朱由校记得很清楚。多伦党有一个非常好的提议,那就是朝廷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要光看资历,不要看他们的科举成绩,只要是有用的人才就使用。

有问题是什么是有用的人才?谁说谁是有用的人?

后世有一句话朱厚照觉得放在这里,非常的合适,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谁是有用的人?谁是忠正之士?

我说了才算。

看起来光明正大,看起来是为了朝廷好。实际上,藏的全是私心。

推动大佬是为了提拔自己人,下面鼓吹的人是为了自己被提拔。

真正想着国家、想着百姓的,有谁?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了宋应星。

从刚刚开始,朱由校就在注意着他。

最早的时候,宋应星显得有一些紧张,甚至有一些急切。可是此时此刻,他反而显得很平静,目光之中也没有了那种急切,看似古井无波的样子。

可是朱由校却知道,并不是因为宋应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而是因为他做好准备了。

果然,宋应星直接站起了身子,大声的说道:“不才宋应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魏兄。”

这个话一出来之后,现场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大家全都转过头看着宋应星,没有人知道他这个时候站出来要做什么。

“这宋应星是谁啊?”

“不知道啊,不认识啊。你认识吗?”

士子们互相询问,但是认识宋应星的人却不多。

这个时候自然不能退缩。魏大中看着宋应星,笑着问道:“不知宋兄有何赐教?”

“很简单。你说你的老师是忠正之臣,那么你的老师是为什么被陛下关进了锦衣卫的大牢?是有人栽赃,还是有人诬陷?”宋应星向前走了一步,脸上带着笑容说道。

听了这话之后,魏大中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位宋兄,你可能是不知道情况,那我就和你说一说。家师是为了天下的读书人,是为了天下的士子,是为了大明。”魏大中掷地有声的说道。

宋应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据我所知,是因为朝中要禁止私下讲学、禁止各地创办书院。你的老师可是因此事被抓?”

听了这话之后,魏大中深深的看了一眼宋应星。

这个人绝对是来捣乱的,但是还不能现在就让人把他轰出去,他要保持风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