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六三章 举荐左光斗

书名: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目光从韩爌几个人的脸上扫过,朱由校温煦的说道:“几位爱卿免礼吧!”

等到这几个都站起来之后,朱由校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今天全都过来了,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回陛下,陛下即将大婚,臣等不敢在大陛下大婚时打扰,所以想把一些事情先向陛下禀报。”韩爌先起了个头。

听了韩爌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个倒的确是韩爌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不过朱由校却也没怎么担心,这几个人的办事能力自己是相信的。朱由校便坐在椅子上,等着他们开口。

“启禀陛下,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户部和兵部的以及其他衙门的缺额。这里是内阁拟定的名单,请陛下过目。”说着,韩爌恭敬地将题本递了上来,然后站到了一边。

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朱由校也没有开口说话,将题本轻轻的展开,快速的翻看了起来。

这题本里面有一份名单,上面有很多的名字,有的熟悉,有的陌生。

下面的官员名单朱由校不用去关注,只需要管住几个掌权的就可以了。所以朱由校将目光看向了几个侍郎的位置,先看的是户部。

倒是没有出乎朱由校的预料,徐光启把李之藻放在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上。

看到徐光启这个操作之后,朱由校就轻轻的笑了。不知道是该说徐光启有赤子之心,还是说他不懂官场的规矩,又或者,徐光启是故意这么干的?

朱由校如此想到。

不过也无所谓了,徐光启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李之藻就李之藻。徐光启选李之藻自己就只能同意,谁让自己之前就已经答应了徐光启呢?

接着,朱由校又看向了户部右侍郎,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

看了一眼之后,朱由校一愣。这是一个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人选。

并不是因为这个人不出名或者怎么样,这个人的名气一点都不小,至少在后世不小。徐光启推荐的这个人居然是左光斗,要知道这位也是东林党的元老。

说起来朱由校也有点奇怪,自己好像忽视了左光斗这个人。

从一开始,左光斗好像就没有在整件事情之中出现,这个就是最让人觉得有些怪异了,要知道左光斗的官职可不低。

看了一眼徐光启,朱由校有一些迟疑,难道左光斗和徐光启是一起的?

不应该呀,左光斗是彻彻底底的东林党,好像也不太是。自己好像把东林党的成分弄差了,这是后世带过来的误会和偏见。

或许他们只是相互交好,因为东林党会演戏;或许只是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关系,又或者是因为他们一起反对魏忠贤,所以他们全部都被打成了东林党?

但事实上是不是真的这么回事,好像也不好说。

现在徐光启选择了左光斗,这里边就有点意思了。

要知道徐光启那一天他们的聚会,左光斗并没有参加,那也就是说左光斗不是徐光启他们圈子里的人。

可如此一来,徐光启为什么要去举荐左光斗?

对于朱由校来说,不懂自然要问。

于是朱由校笑着开口问道:“朕有一件事情想问徐爱卿。爱卿在这上面推荐了左光斗,朕想知道为什么?”

所有人心里面都是一动,谁也没想到朱由校会在这个时候问出这个问题。

不过也没有人开口说话。

对于这个人选。他们其实也挺吃惊,之前也问过徐光启,只不过问的是徐光启确定要去举荐吗?

至于徐光启为什么要举荐左光斗,他们自然是不好开口问的。

谁也没想到朱由校居然就这么很直白的问了。于是众人自然也就感兴趣了起来,等着徐光启给出一个答复。

徐光启倒是不慌不忙,向前走了一步,不急不慢的朗声说道:“回陛下,左光斗领直隶屯田事,奉委通判卢象观,主持水利。左光斗出京掌管屯田事,法度井井有条,诏令全部实行,水利得到大规模兴修,北方人也才开始种稻。臣因此推荐左光斗。”

说完这句话之后,徐光启向后退了一步,依旧站的笔直。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自己当然知道徐光启这句话里的意思。

之前朱由校曾经和徐光启商量过,改良种子、推广新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自己还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徐光启去办,徐光启也答应了。只是现在徐光启做了户部尚书,所以他不方便亲自去做。

但徐光启还是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在选择户部侍郎的时候,他想要选择一个能够替自家陛下去做这件事情的人。

选来选去,徐光启发现左光斗最合适,那么他就把这个人报了上来。

徐光启推荐左光斗,不是因为对方的派系,也不是为了斗争,完完全全就是因为对方的能力。

朱由校虽然脸上不动声色,但是心里面就很感慨。如果人人都像徐光启一样,那么大明朝怎么可能不兴旺?

不过这件事情朱由校也不能公开说,就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这件事情。

将题本放在一边,户部这边的看完了,该看兵部的了。

孙承宗举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袁可立,被举荐为兵部左侍郎;另外一个人叫傅宗龙,被举荐为兵部右侍郎。

这两个人朱由校看了之后,根本就没什么意见。

首先是袁可立,他的事迹就不用说了。

想要研究明末的历史,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这个人就是毛文龙;绕不过去毛文龙,就绕不过去袁可立,所以袁可立这个人朱由校认同了。

至于傅宗龙,现在虽然还没什么名气,但是这个人是有本事的人。

因为安邦彦造反的时候,就是傅宗龙他稳住了云南、四川,还有贵州,可以说安稳了西南的大后方。

虽然不知道孙承宗是怎么看上傅宗龙的,但是朱由校觉得傅宗龙这个人也挺好。

看了这份推荐名单,朱由校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心情舒畅,随后就感觉自己果然没有用错人,徐光启这些人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

将题本放在了一边,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朕之前既然说了,那么自然不会出尔反尔,就按照这份题本上的名单办吧。”

“是,陛下。”韩爌躬身答应了一声,同时心里面也警惕了起来。

韩爌警惕的自然就是孙承宗和徐光启。

关于孙承宗,韩爌早就警惕了。孙承宗此人是陛下的老师,而且做事很妥帖,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取代自己。

在自己身后的徐光启,之前没觉得徐光启有什么能耐,但是这一次陛下对徐光启的态度却让韩爌大吃一惊。

原本,韩爌以为徐光启举荐左光斗是有什么其他的理由。但是现在听完徐光启的理由之后,不管徐光启是怎么想的,这种做法在陛下那里必然是得到肯定的,所以韩爌也知道这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朱由校喝了一口茶水,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最后站出来的还是韩爌。

“启禀陛下,现在朝廷内外世人议论纷纷,全都是关于陈可道的,朝中也有人想趁机浑水摸鱼,臣请陛下平复舆情。”

这句话出来以后,几个人之间的气氛就有一些微妙了。

因为谁都知道徐光启和陈可道的关系,现在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想要平息的最好办法就是处置陈可道,可是徐光启能同意吗?

徐光启不可能同意,他坐稳这个位置是依靠他背后人的支持。如果现在他动了陈可道,没有人会去支持他。

因为这等同于背叛,所以徐光启必然不会同意。

双方可能会开撕,这内阁才消停没几天,难道这就要开始搞了?

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孙承宗的感觉就不怎么样。他对这些争论其实毫无兴趣,觉得这些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练点兵,多筹集点儿粮草。

做官做到他们这个位置,其实心里面都明白的很,所谓的孔孟之道,无非就是进身之阶。

只不过他们不会像李贽那样去骂,都是依靠着这个出身的,返回来去踩去拆台,这样的话会折损人品又没有什么好处,谁要这样去做?

所以他们心里都是很明白的,但是就不说。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要维护这种现存的东西,因为这是他们得到这种利益的保障。

如果他被拆掉了,那我以后怎么办?这就是现在的情况。

“那爱卿以为该如何平息?”朱由校看着韩爌,笑着开口问道。

这件事情其实聪明人都明白,这就是陛下搞出来的。

当初陈可道可是给陛下讲课的,出去之后他的讲学也都有锦衣卫保驾护航。这要不是陛下搞出来的鬼就有鬼了!

所以这个时候提出处置陈可道,除了那些想要以此邀名的人之外,其他的人应该就是真的想这么干。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面,陈可道就是离经叛道。

朱由校这么问,其实就是想问问韩爌的意思,看看他怎么说。

“陛下,臣以为天下讲学之风盛行,那么既然大家都想讲,就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不同意别人可以,但是却不能发生骚乱。”

“这是民间,臣以为当立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禁止讲学,还是允许讲学,全部都要说清楚,为天下人立下一个规矩。”

“至于朝堂之上,关于书院的问题争论不休,臣以为也应该有一个决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2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