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被抄家,反手烧祠堂

作者:常酒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28章 万历上朝了!尴尬不已的大朝会!

书名:大明:开局被抄家,反手烧祠堂 作者:常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58

十几年不上朝的皇帝陛下,突然下令要召开大朝会一事,很快便传到了内阁六部。

皇帝的旨意中还明确表示了,凡是在京的官员都必须到场,无大事绝不可缺席。

此消息一出,大臣们无不震惊,毕竟皇帝陛下可是有十几年没上朝了!

突然上朝,难不成皇帝陛下醒悟了?准备重新勤政了?

万历皇帝是不是要重新勤政,暂时还无人知晓。

但是这个突然召开大朝会的临时举动,却是惹得京师的官员们紧张且激动不已,尤其是近些年来的新科进士们。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连天子的龙颜都没见过,如今终于能得以亲眼见到天子君父,说不紧张都是假的。

李如松本来只是进京面圣,待驻朝大军班师回朝后,他便要带兵前往播州平乱。

没成想,这次恰好也被他凑上了皇帝陛下难得上朝的热闹。

许是为了让大臣们能有更多更充足的准备时间,也或许是皇帝陛下早上起不来床。

故而这次召开大朝会的时间定在了未时,地点则选在了如今已是满目疮痍的奉天门。

……

赵府。

在这个皇帝陛下召开大朝会的隆重日子,赵士桢天不亮就起床梳洗装扮了。

毕竟他身上还挂着鸿胪寺主簿一职,而鸿胪寺不仅主掌外宾,还要负责朝会仪节等事。

赵士桢本以为自己起的已经够早了,没想到当他出门来到大街上时,内城的街道上已经有不少车轿人马行驶其中了。

这些都是赶着去各自衙门点卯,然后再赶着去皇城,等待上朝的在京官员们。

赵士桢本来就紧张了,眼下看到同僚们这么卷,当即也是无端紧张了起来。

然而,就在他将要踏上马车的那一刻,身后却是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岳丈大人,等一等。”

张重辉提着一个篮子快步走来,说道:“您还没用早膳,带着路上吃吧。”

赵士桢本不想接,但一想到女婿起这么早就为了给自己送口吃的,便也不忍心拒绝了,只好收下。

“话说岳丈大人,朝会不是未时才开始吗?这天才刚刚亮,他们这么急着作甚?”张重辉看着大街上的行色匆匆问道。

“唉,你有所不知。”赵士桢解释道:“这会儿天刚亮,街上行人少,待晚些街上人多了,车轿根本行不通,到那时再从各衙门赶去皇城,怕是就要来不及了。”

“这样啊。”张重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道:

“话说,这次皇上突然下令召开大朝会,究竟所为何事啊?该不会又像十年前那次午朝大典时一样,只是讹传吧?”

一听到‘十年前午朝大典’这几个字,赵士桢下意识地抽了抽嘴角,一段不太美好的回忆顿时浮现脑海。

那是万历十五年的初春某一日,也不知道从哪儿传出来的消息,说已经不怎么上朝皇帝陛下,临时召开了午朝大典。

这個突如其来的消息,把京官们全都给整得鸡飞狗跳。

实在是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百官们都没能来得及好好打扮一番,就匆忙赶往了皇城。

明明是寒冷的初春之日,愣是在这紧张的氛围之下,让不少人在匆忙赶到皇城时,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当时的赵士桢仍是鸿胪寺主簿,在听到皇帝突然召开午朝大典的消息后,别说是他,就连鸿胪寺卿,乃至于一整个鸿胪寺都懵了。

毕竟召开大朝会等事,素来都是由鸿胪寺来通知各衙门官员,那次倒好,鸿胪寺都还没接到皇帝要上朝消息,百官们倒先赶着去上朝了。

事情的结果众所周知,那就是场大乌龙事件,皇帝陛下根本就没下令召开什么午朝大典,显然这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故意以讹传讹。

最终,故意散播谣言的人没抓着,可负责朝会礼仪的礼部官员,以及鸿胪寺的官员们,都被万历皇帝下旨斥骂了一顿,其中一部分人还被罚了几个月的俸禄。

赵士桢虽然不缺那点俸禄,可每每回想起那次的乌龙事件,他就浑身不自在。

“放心吧贤婿,这次皇上是真的召开了大朝会。”赵士桢匆匆说完后,提着食篮赶紧上了马车。

张重辉看得出赵士桢不想提起那段往事,他也不再纠结,反正他的‘爱心早饭’已经送了,这次大朝会上,老丈人愿不愿站出来,就看对方怎么选择了。

……

奉天门。

九月的京师正是炎热之时,未时的太阳更是毒辣不已。

文武百官们,自午时起就已经开始在此等候了,在毒辣阳光的直直照射下,人人皆是汗如雨下,毫无形象可言。

人群稍后方站着的,是品级较低的七八品官员们,翰林院的庶吉士们也站在此处。

此时,人群中的张允修也是汗如雨下,他甚至都有些怀疑皇帝是不是故意挑这么个时辰上朝,故意‘晒一晒’他们了。

不止张允修这么想,在这热死人的太阳底下,几乎人人都在心内叫苦连天。

可偏偏,人群中出了一个异类,此人刚好站在张允修身旁不远处,也是万历二十六年的新科进士,姓刘,名光复。

之所以说刘光复是异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只见他虽然满头大汗,可却好像感受不到炎热一般,口间一直念念念着什么。

他时不时还会看一眼自己的袖口,然后又是一阵念念念。

看着刘光复这神神叨叨的奇怪举动,张允修擦了擦汗,同时,他也在心里复盘着,接下来要说的话。

皇帝陛下终于来了。

与皇帝一同来的,还有皇太子朱常洛。

只见父子二人手拉着手,一副父慈子孝的感人画面。

这一幕不仅惊呆了文武百官们,便是连皇太子朱常洛也有些无所适从。

百官们行完叩拜大礼后,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没多废话,直接便说起了正事。

“朕今日召开朝会,是想同众卿们说一件事。”朱翊钧说着,拍了拍太子朱常洛的手,眼睛却是看着他的臣子们,道:

“众卿皆知,太子天资卓越,朕甚钟爱,更对他寄予厚望,视若珍宝。

朕与太子情深似海,此次梃击一事,太子不慎遇害,朕听闻之后数夜茶饭不思。

谁知梃击一案尚未了结,妖书之事竟又起波澜,更牵连至朕躬之上!

此事实乃尔等臣子,失职!

今后,东宫将加严防守,而尔等臣子,更应当尽忠职守,勿再生是非,勿再使宫中再起波澜!

另,梃击一案主犯张差是个痴傻之人,傻人所言不可信,再查下去只会多生无端之事。

朕心已决,今日之后,尔等休要再提起此事,若有违逆者,定当重罚,勿谓朕言不预也!”

皇帝陛下这番话,可谓是意味深长。

上来先是表明他这个皇帝父亲,有多疼爱自己的太子儿子。

紧接着,他又把梃击案和妖书的罪责,扣在了大臣们的‘失职’之上。

最后,他却是突然拐弯,直言梃击案,不要再继续查了!

朱翊钧话音才落,一旁的太子朱常洛也十分配合的‘演讲’了一番,他与皇帝父亲的关系有多好。

这奇奇怪怪的一番训话,百官们虽然听得有些懵,却也听懂了。

皇帝陛下左不过就是在告诉他的臣子们——朕并没有改立太子的心,你们就安生些吧!

然而,皇帝只说梃击案不再追究了,可妖书一事,却并没有说不追究。

人群最上方的内阁大学士们,几乎都心知肚明,皇帝这是在给他们其中的某些人机会。

一个表面体面辞官的机会。

实际上,自打于慎行和郭正域,被互相党派弹劾开始,他们就已经各自上了请辞奏本。

虽然并不是真的想要辞官,可这是大明官场的老传统了。

一但某个大臣被人弹劾,而皇帝又未做出确切表态之前,他们都会按照以往前人的做法,上疏辞官。

而也是按照老传统,皇帝一般都不会同意这些大臣的辞官请求。

这种毫无意义的来回拉扯实在无聊,然而不论是不是官场,人们似乎都乐意陷在其中。

皇帝陛下已经训完话了,接下来,就等他的臣子们尽情发挥了。

许是上了年纪有些远视,立于高台上的朱翊钧,一眼就瞧见了站在人群偏后方的张允修。

就在他想要收回眼神,主动盘问前方的两个阁老,妖书一事到底怎么说时,却是瞥到了张允修身旁的一道身影,突然走了出来!

只见那人站出来后先是跪地磕头,紧接着又将双手高高拱起,随后开口,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什么来。

由于距离有点远,朱翊钧压根听不清这个人在说什么,他询问一旁的人:

“这人是谁?”

一旁的张诚查看一番后回道:“回皇爷,这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刘光复,眼下在翰林院任庶吉士。”

“怎的这般没规矩。”朱翊钧有些不高兴,毕竟臣子启奏,素来都是要皇帝批准后才能奏言的。

可这刘光复二话不说就跳了出来,期间既没有得到皇帝的准奏,更是像背书一样说个没完没了。

关键万历他听不见!

眼看刘光复还在说,周围的其他官员们也都纷纷斜眼偷看,更有甚者甚至还私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底下大臣们的交头接耳,身处高台上的万历皇帝看得一清二楚,好好的大朝会变得如此没有规矩,他不可避免的动怒了。

“让他把嘴闭上!”

一旁的宦官急忙将皇帝的话传了下去。

传话是需要时间的,这段时间里,万历皇帝连连斥责了刘光复好几次。

然而,仍是由于距离太远,刘光复也听不清他的君父在骂些什么……

刘光复好似‘与世隔绝’了一般,自顾自的说着他对皇帝陛下这些年以来,不上朝,不祭祀,不理事,沉迷后宫酒色等等无状之举的弹劾话语。

其流畅程度,很显然,这是提前背好了。

刘光复终于闭嘴了,最终还是皇帝身边的仪仗队大汉将军出了手,直接把无礼罔上的刘光复给拖了下去。

等待刘光复的地方,是刑部大牢。

被刘光复闹了这么一遭,万历皇帝的心情显然不太好了。

皇帝不高兴了,接下来有本要奏的臣子们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张允修心中暗暗骂着倒霉,他本来都要站出来了,没成想只是犹豫一会儿的功夫,就被一旁的刘光复给抢了先。

被刘光复抢先也就罢了,关键这人居然跟疯了一样,上来就骂皇帝……

这下子好了,他都还没启奏,皇帝就已经生气了,本就难以实现的事情,眼下更是又渡上了一层难度。

炎热的午后,气氛也越发焦灼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种时候谁第一个站出来,就是触皇帝的霉头。

便是连被逼到想要主动站出来请辞的郭正域也不敢站出来了,他怕皇帝因为一个不高兴,直接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的辞官请求……

虽然郭正域知道,这次他是走定了,然而,他不甘心,他还想再挣扎一下!

万一,走的人是于慎行呢?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眼看还没有人站出来说话,内阁首辅朱赓心慌到整个人都快被汗水给泡发了。

而内阁次辅于慎行却是淡定的很,毕竟妖书又不是他弄的,眼下处下风的也不是他,而是郭正域。

况且,他都已经替朱赓挡了那么多次,也该轮到朱赓这个首辅,替他挡一挡了!

眼看仍是无人站出来说话,皇帝身边的太监率先发声问道:

“有无本奏?”

无人应答。

按理来说,这种情况的话,就该退朝了。

好不容易上一次朝的万历皇帝被刘光复那么一搅和,加上天气炎热的情况下,他也是没什么心思跟他的臣子们在这大太阳底下耗了。

反正该说的都说了,他今日召开朝会的目的也已经达到。

至于妖书一事,等回去批了郭正域的辞呈就是。

他的太子儿子已经‘要回了’生身母亲,就不能再那么贪心的,还想拥有一个贴心老师了!

眼看是没人站出来了,皇帝陛下也准备退朝。

然而,偏偏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有道声音自人群后方传来。

朱翊钧仍旧没听清,他却是看到了站出来的那个青年臣子,正恭敬跪拜在地上,等待他的准奏。

“皇爷,此人叫温体仁,也是新科进士,同样任翰林院庶吉士,他方才说有本要奏。”张诚十分贴心地主动介绍道。

好不容易有人出来,且又是个七八品小官,朱翊钧也没多想,只点了下头。

张诚立马心领神会,朝下大声宣道:

“陛下准奏!”

也不知道是午后的热风刚好自下而上的吹到了朱翊钧所在的位置,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纵使距离有些远,温体仁的声音也不是特别大,朱翊钧这次,却是一字不差地听清了所有内容。

“陛下圣明,昔日太子遭凶险,幸赖张重辉挺身而出,方得保全性命!

臣以为,张重辉救太子,此诚大功也,为彰显陛下明察秋毫,赏罚分明之德,应当重赏张重辉!

若陛下不重赏张重辉,恐世人议论纷纷,以为陛下赏罚不明,有损大明之威!”

温体仁的这番奏话不疾不徐,得体有度。

然而这番奏话带来的沉默,却是比刘光复先前的发疯骂皇帝,还要令人窒息!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9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