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被抄家,反手烧祠堂

作者:常酒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40章 反了!真是反了!

书名:大明:开局被抄家,反手烧祠堂 作者:常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58

“你的官袍为什么每天都跟新的一样?”

“啊?”

“我问你的官袍为什么每天都跟新的一样?”

张重辉一脸茫然地看着万历皇帝,他不太理解皇帝为什么会问自己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

同时,张重辉更是在奇怪,朱翊钧一直盯着他胸口的黄鹂鸟补子看什么?

两人之间的这番交谈打断了利玛窦的琴音,朱翊钧也从那琴声中回过了神来。

翩翩展翅的仙鹤已然消失不见,有的只是小巧可爱的黄鹂鸟。

唯一不变的,只有那每天都像崭新一样,折痕分明的袍服。

“陛下,这是利玛窦传教士献上的地图。”

张重辉好似从未听到,也从未见过朱翊钧方才的奇怪问题和举动,只自顾自地向皇帝介绍起了地图。

“利玛窦传教士说,这世界有五大洲,而我们大明朝在……”

张重辉说着,指向了地图最中央的一块区域,却是没有再说下言。

与此同时,利玛窦的内心可谓是七上八下,他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大明天子的神情,只等待着对方展露笑颜。

在利玛窦,乃至于所有‘蛮夷’看来,大明朝的人总有种自负的优越感,他们生来便认为大明疆土在世间最中间,是为天下最中国。

实际上,在利玛窦最开始拥有的世界地图里,大明朝的疆土,只在边缘角落里,小小一块罢了。

哪怕地球是圆的,哪怕任何地方都能成为轴心点。

可利玛窦害怕自负又敏感的明朝人,无法接受自己的天朝上国,只处在世界地图上的一个偏远角落里而已,故而利玛窦刻意把世界地图重新画了一遍。

为了满足明朝人的虚荣心,利玛窦刻意把大明朝的疆土放在了地图最中央,以此来讨好这些自负自傲的天朝人。

利玛窦本以为,大明天子会像其他明朝人一样,在看到大明朝的确处于世界最中央时,会展露笑颜,会喜悦一句:

“果然我大明乃天下之中国啊!”

然而,想象往往很丰富,现实却是……

大明天子的确笑了,但是笑了一下后,他只说道:

“原来有五大洲啊。”

利玛窦懵了,大明天子不应该在意的是他大明朝有多牛吗?怎么只在意世界有五大洲?

偏偏这时候,身为翻译官,却压根没翻译到什么的张重辉还怪笑着搭腔一句道:

“陛下,利玛窦传教士还真是为大明着想,特意将大明疆土画在最中间,倒方便咱们找了。”

利玛窦有些汗流浃背了,就在他打哈哈把这尴尬的一幕揭过去,转而向大明天子传教起他们的天主,圣经时,大明天子只淡淡地说道:

“要不你还是再弹一首曲子吧。”

利玛窦:“……”

……

利玛窦不知道自己这次传教算不算成功。

说成功嘛,大明天子连他们天主教的圣母,耶稣都懒得多问一句是谁。

说不成功嘛,大明天子又实实在在的赏赐了他许多宝物,还准他留在京师长住,并给予了他住所。

除此之外,大明天子还让他亲自教授教坊司的乐师,弹他进贡的铁弦琴……

……

利玛窦退下后,张重辉这个翻译官也该走了。

然而,朱翊钧却是让张重辉留了下来,问道:

“太子最近怎么样了?”

……

自利玛窦走后,张重辉又在乾清宫内呆了许久,直到有人来给皇帝请安,张重辉才离开。

没有人知道二人之间都说了些什么。

来给皇帝请安的郑梦镜只知道,张重辉在殿外给她躬身行礼后,还看着她怀里抱着的黑狸花猫,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

“贵妃娘娘又养猫了啊,真可爱。”

郑梦镜像是没听到一般快步入殿,耳朵却是实在的红了起来。

想来,应该是被气的吧。

……

时间一晃,到了万历二十九年,三月。

老天爷依旧不下雨,北直隶多地,已经干的快要裂开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大旱灾年,大明朝又有新的动乱了。

湖广武昌府,又起民变了。

这一次,湖广武昌府之所以会激起民变,据说是因为皇帝亲自派去的矿监陈奉无恶不作,欺男霸女。

因为矿监无恶不作,而激起民变这种事情,朱翊钧已经司空见惯了。

倒也的确如此,自从他派矿监去地方敛财后,每隔那么一段时间,便会有穷人造反。

陈奉究竟有无这般可恶,朱翊钧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一次,他的臣子们又开始发力了。

因为朝廷派去武昌府的使臣,竟被‘反民’们给活活溺死了!

……

乾清宫。

“反了!真是反了!”

也不知道是病一直都没好全,夜夜多梦难眠导致的精神恍惚,还是老天爷都快有一年了还没下雨,导致多地干旱,引发了许多饥荒灾难的原因。

近来朱翊钧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稳定了。

此刻的他,更是气到一把将手里的奏本给撕成了两半,又狠狠砸在了地上!

朱翊钧之所以会这般愤怒,便是因为他刚看完了一位名叫田大益的户科给事中的奏言。

……

与此同时,鸿胪寺主簿厅。

张重辉也正在看着,给事中田大益,上奏给万历皇帝的奏言。

叶向高在一旁喝着茶,耳边是张重辉的低念声。

“陛下驱使狼虎之辈,驱之食人,致使天下之人遭受剥皮吸髓之苦,以致天灾地裂、山崩川竭!

祸患自皇上而起,民愤因积怨而生,奈何陛下妄图堵塞民之耳目来自作解释。

今湖广之民因陈奉肆虐,竟溺死使者,朝廷使臣不敢入湖广,已逾两月之久。

四方之关注听闻亦聚焦于湖广,臣以为陛下当立即罢除矿税以安四方,奈何陛下仍恋恋不能割舍。

天下诚然最为尊贵,而金玉珠宝实则最为低贱。金玉珠宝堆积如山,亦不能购得天下尺寸之地。若失去天下,金玉珠宝又有何用!

今四方百姓,见陛下于武昌民再度生变之后,仍无意改弦更张,知灾祸必定无解,定然群起生变。

值此之时,唯有尽杀矿监税使以向天下谢罪,国家方有得救之望!”

张重辉一边看,一边低声念完了田大益的上奏内容,罢了,他笑道:

“你们这些读书人骂人可真难听,也不怕皇上一个发怒,直接砍了……不对,差点忘了,砍头对你们来说是荣耀。”

“别你们你们的,我可不想砍头。”叶向高淡淡道完,又问:

“眼下事情闹得这样大,朝廷使臣都因民变而被活活溺死了,你说皇上会罢免矿税吗?”

“不会。”张重辉很肯定的说道。

叶向高闻言轻叹口气,好似十分爱国爱民一般,道:“皇上还真是固执己见。”

“伱不如直接说皇上爱财如命。”张重辉毫不留情地拆穿道。

叶向高放下茶碗,又是打量一圈四周,又一次确定了此处确实没有眼线后,他才极其低声道:

“听说自开年以来,皇上一直病到现在,情绪更是愈发不稳,再这样下去,恐怕……”

“太医怎么说?”张重辉问道:“前段时间我见皇上,只是虚弱了些而已,不至于越治越病吧?”

“太医院那些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叶向高道:

“毫不夸张的说,得病的要是個太监,早就治好了,可这病的是皇上,万一皇上因为喝了太医院的药有哪儿不适,他们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张重辉问道:“所以太医院,现在都给皇上开的什么药?”

叶向高苦笑道:“还能是什么药,只能是补药。”

张重辉没有再接话了,他大概清楚太医为什么只能开补药了。

毕竟太医院给皇帝开药都是有记档的,万一皇帝有个肚子疼,脑子疼的,第一时间便是先查太医院的记档。

但凡药方有那么一点点不对,都是把柄,唯一没有把柄的药方,也就只有温和的补药了。

可不是什么病都需要补的,这一点太医都知道,皇帝知不知道,就不好说了。

“这些年来,因矿税一事,激的民变四起,眼下武昌都因为民变而死了朝廷命官,皇上这都不肯罢免矿税,再这样下去,天怕是都要乱了。”

叶向高眉头紧锁,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很想让皇帝罢免矿税,至于是不是真心为了穷苦老百姓,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我说你们就是太急了。”张重辉漫不经心道。

“你有法子?”

“没有。”

“那你……”

“我只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口喝不成酒蒙子。”

“什么意思?”

“你喂过你儿子吃饭吗?你劝过你朋友喝酒吗?”

“啊?”

“饭,是要一口一口喂的。酒,是要一杯一杯灌的。”

……

万历二十九年,四月十五日。

湖广武昌民变一事,至此仍在持续发酵中。

这一日,乾清宫中的万历皇帝收到了一封奏疏,而上奏者,是叶向高。

“陛下,此次武昌民变,实乃因湖广税使陈奉在接连上疏弹劾湖广分巡佥事冯应京,致使其去职为民之后,又大肆出示公告,数落其过错恶行,洋洋得意,肆意夸张。

小民百姓闻言家家痛哭,纷纷追送冯应京,期间心中激愤而致此变。陈奉见形势危急,躲入楚王府,否则必被民众碎尸万段。

小民又愤恨湖广巡抚支可大庇护陈奉,随车痛骂,放火烧其衙门。可昨日湖广巡抚的奏疏中,只言失火,隐瞒真相,未言民变的真实缘由。

如今小民仍群聚围拢,并未解散。即便暂时解散,又怎知不会再次聚集而相互攻击?

如今不仅武昌府,乃至整个湖广全省无不对陈奉心怀怨恨。因道路阻塞,消息不通,不明实情,实际上众怒犹如水火不可侵犯之势。

因武昌之民,前年已遭陈奉扰乱,期望陈奉能够改过自新。然而如今陈奉却日益严重,变本加厉,决然不让百姓生存。

臣思量陈奉必遭祸端,但陈奉一人不足怜惜,当以国体为重。

皇上应尽早颁发诏令惩处陈奉之罪,另选老成忠慎之人前往湖广,以安抚民众,莫要等到百姓杀了陈奉,再行举措。

现今税使遍布天下,而为天下万民共同痛骂者不过三四人罢了。

陈奉不能让皇上安心,反倒使皇上恼怒忧愁,皇上为何偏爱陈奉而不以安定湖广四千里之地、救活湖广千万百姓为重。

只要下达一道圣旨,更换一个税使,百姓之心便可安定,国体更能得以尊崇,并且税收亦不会减少,其益处极大。

臣在床头辗转反侧,草写此疏恳请皇上务必留意,速速罢免陈奉,以安民心。

谨上。”

叶向高上的这一道奏疏,是朱翊钧这些日子以来,看过对他这个皇帝而言,最‘温柔’,也最‘善解人意’的奏疏了。

毕竟其他臣子们的上奏中,不仅痛骂陈奉那个‘罪魁祸首’,更是连他这个天子君父也一块儿骂。

甚至骂他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比骂陈奉一个太监,还要狠上数百倍!

唯独叶向高,不但没有骂他这个皇帝,甚至还为他这个皇帝着想,只是让他撤换陈奉这个宦官就足以了事。

“朕记得,叶向高是沈一贯的学生,是吧?”

朱翊钧突然问起了这一个问题,毕竟上一个能够这么温柔对他的文臣,也就只有那个谄媚讨好他的沈一贯了。

陈矩回道:“回皇爷,奴婢记得,叶向高进翰林院那一年,刚好是沈一贯担任教习庶吉士一职。可奴婢也记得,叶向高似乎并不得沈一贯的喜欢。”

“喜不喜欢不要紧,能替朕分忧就好了。”朱翊钧闭上眼,长长松了口气,又问道:

“陈奉那边怎么说?”

“回皇爷,陈奉来报解释,说那起民变是有人故意挑起的,还有那溺死的使者,也是有人故意混入了难民之中,强行将其溺死的。”

听到这个回答,朱翊钧久久没有说话,只靠在龙椅上闭着双眼,好似睡着了一般。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朱翊钧总算开口了。

“传旨下去,让陈奉回京吧,以承天守备中官杜茂代领湖广税务。

另外,眼下于慎行装病,李廷机发病,内阁只有方从哲一个人,未免太少了,就让叶向高入阁吧。”

……

陈奉的事情总算是解决了,叶向高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升官入阁了。

至于枉死的那个朝廷使臣究竟因为何而死,已经不重要了。

朱翊钧觉得撤换税监,他已经退步了,然而他的臣子们却是从这‘一点点逼退’中摸到了一些门路。

酒,是要一口一口劝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是需要灌的。

万历二十九年,五月初十日。

吏部尚书李戴上奏,称:

“今北直隶诸府旱灾肆虐,百姓生计维艰,草木俱竭,乃至以树皮充饥,道路之上尸骸遍布,村落空寂,烟火不生。

据巡抚汪应蛟奏报:坐等救济者达十八万之众,夏麦已然枯死,秋种未能播撒!

今使百姓坐而待死,更何忍言!今使百姓不肯坐而待死,又何忍言!

自连年征战以来,赋税持续增加,如今之赋税较二十年前已然成倍增加,而陛下又执意再兴矿税,派遣宦官四处开矿、征税。

不论地方有无矿源,民众皆受包矿、包税之苦;不论民众情愿与否,皆受派矿、派税之苦!

指着其屋声称有矿,其家即刻破败;稍少纳税,钱袋立刻清空!

陛下只知财源易开,且认为宦官可信,岂知此等之人对小民的盘剥残害竟至如此地步!

陛下岂知今日苦于矿税之民,正是前日遭受灾荒与战火之民!重重困苦相叠,愁苦怨恨,叹息不止,竟至这般!

湖广一省,民变已有四五次之多,而尤以近日武昌为甚,陛下不妨思量,小民究竟为何而变?

谁无生命?谁无身家?只因剥削至极,无可申诉!变是死,不变亦是死!既然等死,不如与受害之人并肩接踵赴死,死亦无怨!

今村里空,山泽空,郡县空,部银空,国库空,民之穷困如病人血气已尽啊!”

朱翊钧看完了这道奏本,然而这一次,他却并没有如前几次一样气急败坏,反倒是盯着奏本上的最后一句话,喃喃自语道:

“村里空,山泽空,郡县空,部银空,国库空……”

看着这些‘空’,朱翊钧神情恍惚间,突然想起了一个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这个人,是已经去世多年的海瑞。

“村里空,山泽空,郡县空,部银空,国库空……

这跟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又有什么区别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48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