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俯仰人间二十春

作者:步月归 | 分类:其他 | 字数:0

73、云雾敛(二)

书名:俯仰人间二十春 作者:步月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22

郁仪回来时,秦酌专门在她直房外等她。

“孩子呢?”秦酌问。

“我带她吃了点东西,临走时她还把剩饭包起来,说要带给她爹。”郁仪没有穿外衣,看样子也是把自己的衣服给了嘉善,秦酌连忙让她走进房里,又给她倒了杯茶。

“孟司记她……………”秦酌犹豫着问,“你先前知情吗?”

郁仪微微摇头:“不知情,她也真是可怜人。”

秦酌从袖中取出孟司记给他的银子:“她要我给你的,说谢谢你带她女儿吃东西。”

郁仪不接,秦酌硬塞给她:“你收着吧,别让她更难受了。”

他叹了口气, 在郁仪旁边坐下, 过了片刻,他问:“我不懂你们女人家的心思,你说我对她女儿好的话,她会不会高看我一眼?"

郁仪问:“你这是何意?”

秦的说:“我觉得她好啊,所以想对她好。”

“她是顶好的一个姑娘,我总不能因为她嫁了人有了孩子,就觉得自己能配得上她了吧。”秦酌难得正色一次,“她好就是因为她好,和她有没有结过婚,有没有孩子都不相干。”

“相反,我得对她更好些,若不然,她一定觉得我是看她有了孩子轻视了她。”

听他说完这一席话,郁仪感慨良久:“难为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孟司记是个很好的人,对我好,做事也细致妥帖。若她丈夫知道她做了娘娘身边的内贵人,只怕要将她敲骨吸髓。你方才也听那女孩儿说了,她爹正在旁边喝酒呢。”

“嘉善。”秦酌认真说,“她叫嘉善,孟司记给她起的名字。”

“是个好名字。”郁仪在嘴里默读了两次,“她说的?”

“嗯。”秦酌给自己也到了一杯茶,猛喝了两口,“你说天底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苦日子,不是说了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了吗?”

郁仪说:“可能这些都是相对的,过去饿死的人现在活下来了,过去苟活的人能吃饱饭了。总归有人是要受苦的,因为苦难也是相对的。”

说完这一句,郁仪又补充道:“但在同一水平之下,女人受的苦也是最多的。”

“我家里有个妹妹,我父母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一样,今年给我来信说给她定下了婚事。我起初是为她高兴的,可渐渐的又高兴不起来了。做了别人家的媳妇,操持中馈,孝敬公婆,生儿育女,哪里比做女儿时更幸福呢?”秦酌继续说,“这些年来

我只顾向前,从来没有停下来回头看。只有遇上我妹妹的事,才叫我仔细考量过这么个问题。”

“我也想让我妹妹像你一样考个功名,自己有了钱有了地位,就根本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了。可惜我父母没这个魄力,害怕别人戳他们的脊梁骨,到底是把我小妹嫁人了。若她过得不好,我定要从京师回长州,把那王八羔子大卸八块。”

“就像孟司记,若不是能来到紫禁城,只留在青州,当真是难逃一死了。”

郁仪知道秦酌是悲天悯人的性子,凡事都要往最坏处想,不由得笑着宽慰他:“你家妹妹未必过得不好。能遇到一个疼她敬她的夫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她脑子里想着张耀说过的话,正色说:“她有选择的权力,不论是想为官的权力、还是想做妻子的权力,这是她的自由,不是她的枷锁。”

郁仪来到紫禁城整整一年了,她见了很多人,心里也明白了很多事,不再追求一个无限趋近于完美的理想状态。

大道至简,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句话。

评价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可对他自己而言,过得开心才是唯一的衡量准则。

“今日的事,娘娘是如何说的?”

“死者姓黄,这个黄老头生性孤僻,平日里深居简出,左邻右舍原本就很少见他。至于平日里他都在和谁往来,那更是个迷。黄老头平日里不爱说话,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仇家。他偶尔出门买菜时会捎上两壶酒回去喝,顺天府派人去问过了,沽酒

的小娘子说已经有半个月没见过他了,只听说他手上忙了个大单子,不得空出门。也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成了他的催命符。

“他可曾婚配?”

“和离了。”秦酌说,“他原本的夫人现在不在京师,顺天府要提人,怎么也得十来天,到时候再一并算吧。”

“若他真是做了一道假圣旨,咱们心里也有个准备,唯独不知这假圣旨写了什么。娘娘那边未置可否,看样子心里是有决断了。”秦酌把喝完的杯子倒扣在小碟中,“那做手艺活的老头应该是要由顺天府接管,先让仵作验尸,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

要送到义庄上,当作无人认领的尸体,脱去乱葬岗埋了。可惜了他的手艺,如果我能重活一回,我一定早早就拜他为师。”

“人的遗憾啊,其实是弥补不完的。”郁仪轻声说道,“若我能重活一次,我还想多陪陪我母亲,我还想见很多现在想见却不能见的人。这么一想,就算是重活三回也不够,既然如此,那不如就把眼下活好吧。”

郁仪不知道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张耀已经在门外站了良久。

他见郁仪正在和秦酌说话,自知不该听墙角,所以抬步欲走。

没料到郁仪这最后一席话,竟让他愣在原地,再也迈不开脚步。

人的遗憾,是弥补不完的。

他默默良久,微微勾了勾唇。

郁仪这间直房位置不错,远离车马喧嚣,在夏日里绿树成荫,如今隆冬万物萧索,倒也不显得凄清。

他在找了个听不见里面说话的地方站着,有几只麻雀落在他身边,探头探脑地似乎想讨些吃的。张濯摸遍了全身也没找到半点能吃的东西,于是他弯下腰,轻声道:“一会儿里面的苏给事出来,我去替你们讨些东西吃啊。”

郁仪和秦酌说了一刻钟,秦酌起身告辞,他们两人一起走出门便看见了张濯。

他独自站在树下,垂着眼看着地上的鸟雀,整个人半沐在冬阳下,清冷又安静。

秦酌原本就有些害怕张濯,现下纵然张濯未发一言,秦酌满脑子都是他在顺天府外要弹人琵琶骨的样子。

“我先回去了。”他小声说,“咱们回见。”

说罢匆匆对张濯行了个礼,大步流星地走了,像是生怕后面有什么东西追上来一样。

郁仪走到他面前,她还没开口,张濯便先说话了:“你那有没有什么吃的?”

他本意是想要些胡饼来喂麻雀,没料到郁仪曲解了他的意思。

“你饿了?”郁仪问,“我给你煮碗粥吧。”

张濯看了看地上蹦来蹦去地麻雀,又看了看一脸认真的郁仪。

“好啊。”他从善如流地站起身。

给脸不要,那是傻子。

郁仪不知他这一番心路历程,带着他来到自己的直房门口。

她左右看看,小声说:“没人,你快进去,别叫人发现了。”

张濯:“嗯。”

郁仪说:“你进去之后把窗帘拉上,不管谁敲门你都别开。”

张濯:“……...…其实我们过去也不这样。”

怎么现在好像在偷/情一样。

这两个字他说不出口,但心里的的确确是这么想的。

郁仪啊了声:“没有吧,谁会这么想。”

过去他来她这,他们俩人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从没有担心过流言蜚语。

可见做贼心虚,此话不假。

张濯客随主便,进了郁仪的房间,想了想又说:“我也不是很饿,你要是饿了,我也可以给你做点吃的。”

郁仪说:“这里的厨房是十间直房共用的,你出现在里头,他们肯定少不了行礼参拜,你就当是给他们减少点压力。厨房里的东西都是现成的,我方才也没吃饱,你就当是和我再吃一点吧。”

张濯没继续坚持:“那有劳苏给事了。”

苏给事。

明明过去也是这么叫的,可如今这三个字落在他口中,莫名其妙多了几分旖旎的滋味,郁仪脸上微微一热,不想去深思,匆匆跑去厨房。架子上有她昨天泡好的米,她今天陪嘉善吃了荤腥,此刻只想吃点清淡的,于是只往锅里加了红豆和莲

子。

用了不到两刻,郁仪就把粥煮完了。

她端着粥回了直房,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门。

房中没有动静。

郁仪再敲,一面敲一面说:“是我。”

门这才被人从里面打开。

手里的托盘被张濯顺手接了过去,郁仪重新把门关好:“吃吧。”

她在桌前坐下,用勺子搅动着白粥里的红豆:“今日你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吗?”

她继续道:“这阵子恰逢吏部官员的年终核查,忙着复审山东和山西知府人选,江西巡抚又虚报粮赋,这个案子还在陈侍郎那压着,这件事你们户部应该也清楚。还有北面的旱情,广济库的余粮调拨一直不太顺畅,陈侍郎说拟调山东的仓储官鲁

恒过去,另配随行督运官一名,我们觉得道推官李薄寒不错,这两个人都是早年从户部外放的官员,张大人觉得还可靠吗?”

郁仪抬眼看向张濯,张濯两度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道:“鲁恒性子张扬,容易结怨,倒是李薄寒还算是可当用的,山东有一县丞名叫白岳,派他和李薄寒一起去反倒更妥当。”

郁仪放下勺,又去一旁翻出两张纸,拿着笔记下这两个名字:“还有吗?”

张濯继续道:“如今赈灾主要聚集在广宁府,有灾民从四面八方聚集来,朝廷的赈灾粮难免迟滞。我过去在安州赈灾时,偶尔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改派两名官员姑且是够用了。

如今到了冬天,即使在室内,也并不觉得比外面暖和多少,二人面前的粥碗不过说话的功夫便已经冷了下来。郁仪一面喝粥一面思索着张濯方才说过的话:“张大人今日是为了广宁府的事来的吗?”

张濯叹了口气:“不是。”

郁仪说:“那是因为江西巡抚虚报梁赋吗?”

张濯笑了一下:“喝粥吧。”

他这个笑容很温柔,声音也很轻。

窗外云山霭霭,鸟惊庭树。

喝完了粥,张濯又翻了翻郁仪桌上的书。

他的鬓发一丝不乱,单手举着书背光站着,像是从古画上走下来的儒生。

窗外原本爬了满墙的春藤,如今尽数干枯,只余下盘虬的根络,分外朴拙。

“在看《传习录》么?”张耀念了书名,“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倒是不错。”

“打发时间看看。”郁仪笑道,“默识默存,时时自省。”

近来这阵子发生了不少事,郁仪没主动和张濯提起,张濯自然也不问。

他们守着一道界限,谁也没有越过界去。

郁仪看着张濯,不由道:“难怪人人都说张大人其人如玉,现下这般模样,可知传言不虚。”

张濯握着书卷的手微微一顿,他的目光轻轻向她看来,片刻后垂下眼去:“前尘往事了,不提也罢,如今我愧对身外虚名,不如拿我当十恶不赦的罪人,我心里还能好受些。”

他没有用严肃深沉的语气,这话落在外人耳中还以为是玩笑。

郁仪却知道他不是在玩笑,或许是自嘲,更多的却像是自弃。

纵然她没有亲耳听见台谏对他的一番弹劾,却也能猜个七七八八,郁仪正在忖度着用词,想要安慰张耀一番,没料到他已经猜出了她心中所想,一手拿着书卷,轻轻敲着自己的掌心。

“我没有那么脆弱,没事的。”

他将手上的书还给郁仪:“我回去了。”

郁仪下意识嗯了声,心里只觉得有点奇怪,他无声无息地来又无声无息的回,很难猜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她起身想送张濯出门,张濯却又让她止步:“被人瞧见了不好。”

这话说得在理,只是张濯的语气有些怪。

不知是真这么想,还是在自己安慰自己。

郁仪站在窗边目送他出了门,张濯走得很快,只在月洞门后面留下一片朱红的衣角。郁仪坐回桌前翻看着自己刚刚记录的名字,这时跑来一个小太监,在门外探头探脑:“苏给事在吗?”

郁仪推开窗,小太监说:“方才有位大人走到跸道半路,叫我给您传个话。”

“他说他方才话说得不好,你别往心里去。”

显然留话的人正是张濯。

这话前言不搭后语,郁仪想了半天,也没想通张濯方才说的话有什么不好的。

另一边,张濯已经走到了户部衙门外,没料到赵公绥竟站在门外。

他已经很久不来户部了,一来是和张濯的关系微妙,不尴不尬,二来凭他的地位,有什么话派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可见今日是有什么要紧事,非得亲自和张濯说的。

白元震说:“赵阁老来了好一会儿了,下官给他倒了杯茶他也不肯喝。”

张濯施施然走到赵公绥面前,才叫了一声“赵阁老。”赵公绥便微微抬手打断了他。

赵公绥让所有人都退后,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清的声音道:“张濯,我知道你素来看我不惯,这也是你的自由,我无权干涉。我今日来只是想问问你,犬子赵子息,可在你的手上?”

张濯目光清冷平淡:“张濯从未见过令郎。”

“不要骗我。”赵公绥的表情也很严肃,“你想要什么尽管说,不要伤害子息,他身子不好,常年要服药。”

不论在外多么风光,此刻的赵公绥更像是一位殚精竭虑的父亲,眼中满是拳拳爱子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