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俯仰人间二十春

作者:步月归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6、十二时(五)

书名:俯仰人间二十春 作者:步月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22

天清云淡,张濯的话安静地散在风里。

见她不语,他又笑道:“你方才这样急着见我,是要说什么?”

风传花信,暗香盈盈。

郁仪轻声道:“我怀疑赵公绥的目的不仅仅在抚州,他是想对瀛坤阁中,全国各地的黄册都动手。”

她说完这句话,又垂下目光看着自己面前的一寸土地:“先前他没有机会,现下瀛坤阁的一场大火,刚好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送到眼前的机会。他以国子监办事不力为由,将重修黄册的事情转移到了翰林院,若他借机要篡改其中的某一册,几乎是手

到擒来的事。”

她见微知著,只需要几句话就能道破玄机。

前一世,赵公绥是故意制造黄册遗失,并以此为名,将闽浙、甘陕和湖广多地的黄册都加以篡改,最终又以贪墨为名,诬告在傅昭文身上。

张濯轻轻拉过郁仪的手,在她掌心写了个“女”字。

“还记得吗?”

张濯指的是廿州。

郁仪的目光落在张濯的手指上:“记得。”

张濯曾让她拿着自己的手令把甘州的七卷黄册都抽调了出来。

“廿州位置偏僻,每年的赋税都是全国最少的几个州之一,正因为少,平时也没有人查验,更不会有人特意核对,所以你抽调这几本也并不引人注目。但此事尚未有定论,你只需要拿好它,不要被任何人知晓,不然私藏黄册将有杀身之祸。”张濯平

静道,“若非必要时,你也不要和赵公绥因黄册的事正面碰在一起。”

他收起眼底的机锋,复又松开了她的手。

“但不必怕,也不必躲。”

郁仪闻言轻轻点头:“好。”

他们二人一起沿着夹道向南走,经过含元门时,张濯说:“我户部还有事,你先回去吧。”

郁仪不疑有他,与他道别后独自向东华门走去。

张濯在此略站了站,远远地,只见永定公主带着三五侍女从饮绿轩的方向走来。

见了张濯,不由得微微一惊:“张尚书。”

张濯对着她作揖,显然是专程在等她的。

而后她对着身边几名女史道:“你们退后,我与张尚书有话说。”

她今日穿着的还是为太后千秋宴准备的红色宝妆锻花裙,立在风中如同鲜焕的红凤仙。

“殿下。”张濯轻声道,“臣想托殿下帮臣一件事。”

永定公主眉眼?丽,闻言不由笑道:“我哪里有我能帮张尚书的事。

张濯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交给永定公主:“是关于苏舍人的。”

“下月初一是她二十岁的生辰。”张濯眼帘轻垂,“还请殿下为她过一次生辰,不要让她今年还同以往那样孤独伶仃。”

他说话时神色安宁,看不出什么喜怒,却足以叫永定公主意外。

“怎么,莫不是你想让我邀你参加她的生辰宴?”

“我就不去了。”张濯勾唇,“对她清议不好。”

“我只是,”他微蹙眉心,“只是想.....

斟酌良久还是没能找到一个措辞。

他抬眸平淡道:“没什么。这是个不情之请,殿下若是有疑虑也无妨。”

永定公主扫了一眼他手中的银票,却没接:“这点钱我还是不缺的。我既拿苏姐姐当朋友,又如何会在这些枝叶末节上斤斤计较。”

“只是,”永定公主扬起眉梢,“张尚书倒是对她很是上心。”

“是。”对着永定公主,张没有遮掩什么,“但不能。”

这世道,太多人表里不一,所以永定公主轻易并不愿意相信任何人。

可张濯的话,莫名是能让人信服的。

他的坦诚得没有半分迟疑,像是剖开一颗心放在太阳底下。

尤其是他说话的神情,和眼底似有若无的遗憾。

都让人见之难忘。

张濯走后良久,永定公主依然在回味着这句话。

哪怕到了夜深即将入睡时,仍若有所思。

是,但不能。

好像是承认了他对苏郁仪的心思不清白,但又不能放任自己沉溺其中的意思。

某一刻,她骤然明白了张濯的心思。

他分明和自己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永定公主的心猛地跳了跳,竟对张濯生出了一丝怜悯与共情。

她与陆没有善果,可她仍无可救药地爱上他。

那么张濯呢?

张濯也同她一样,明知与苏郁仪没有结果,却甘心饮鸩止渴。

永定公主将头埋在被子里,心中有个声音在反反复复地发问:究竟是什么阻隔了她和陆,又究竟是什么,让张濯有情人不得眷属?

七月二十五,后湖上的瀛坤阁还是一片焦土,翰林院庶吉士们正在陆陆续续将各府州送来的黄卷底册重新整理,另一件石破天惊的事再一次传入京师之中。

抚州知府在入京的途中,服毒自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个档口出了这样的事,人人都惴惴不安。

几个小内侍坐在廊下闲聊时,都难免私下里议论此事。

将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悄悄道:“你以为他是自己想死吗,那指定是有人要他死。给了他一笔买命的银子,神不知鬼不觉地便将他料理了,甚至不用脏了自己的手。”

另有人道:“那想买他命的人是谁啊?是内廷的、还是抚州的?”

“难说。”第一个说话的小太监摆出个玄妙神色,“依我看,只怕都有。你想啊,抚州那是什么地方,那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啊,里头有多少油水,小小一个抚州知府吃得下吗?又或者说,若连他一个小小知府都能吃下这么多银子,那背后得有

多大的贪官托着他啊。”

“下过象棋吗?”那小太监像老学究一般摇头晃脑,“弃车保帅罢了。”

另一个小太监一脸艳羡地看着他:“好哥哥,你如何能知晓这样多的东西。”

“这是自然了。”说着说着,他又有些低落,“若没挨上这一刀,老子也能考状元。”

说话的小太监名叫德霖,一个司设监管雨具的小太监,平日里无足轻重,却认识字也读过不少书。

他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德霖扛着扫把站起身:“得了,我也该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拦都拦不住。”

这几日,郁仪忙得宵衣旰食。

一连几日都没回府,只住在自己旧时在北三所的直房里。

永定公主来找过她几回,她都忙着写抚州官吏的口供,没空来和她聊上几句。

这日郁仪才从刑部回来,又被永定公主撞了个正着。

她身边的侍女抱了一个红木漆盒,永定公主当着郁仪的面打开,里头全是各色的珠花和首饰。永定公主拿了两支对着她比了又比:“喜欢哪个?”

郁仪心里挂念着没写完的公务:“殿下是知道我的,我最不懂这些......殿下不如问问何司饰她们,许是比下官眼光更好些。”

永定公主的眼珠儿转呀转,像是一只猫儿般慧黠。

“整日里听她们说得太多了,今日偏想听你苏舍人的高见。”她握着苏郁仪的袖子摇了摇,“苏姐姐,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吗?”

苏郁仪很想告诉她,自己真的很想知道抚州知府的死因。

可惜永定公主年少烂漫,太后将她保护得很好,她也不需要试图去理解那些不属于她的血雨腥风。

于是郁仪偏着头想了想,对她正色道:“能来到京师,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心愿已矣。

永定公主露出失望之色:“这样啊。”

郁仪不解:“公主为何今日要打听我的喜恶?”

“有吗?”永定公主不承认,“随便问问罢了。”

等她从郁仪那里出来,人有些恹恹的,叫过侍女道:“去把我的小仓库的东西数一数,拟一个单子来给我看。”

*

又过了几日,有官员从抚州传了信回来。

郁仪看了落款不由得吃了一惊:“秦酌怎么去抚州了?”

信是张濯交给她的,张濯平静道:“刑部自然是要派人过去的,怎么就不能是秦酌呢?”

“只是觉得有些奇怪,”郁仪道,“他不过是个区区令史,不过是作写文字上的功夫,竟然会被委此重任。”

张濯面不改色地将湖笔蘸满了墨汁:“你不觉得他不在京师的日子,似乎清静了许多吗?”

秦酌平日里的确话多些,可他如今不在了,有时又觉得少了个说话的朋友。

他虽嘴快,平日里却也没得罪过谁。若说真得罪了哪个人的话……………

郁仪觑了一眼张濯。

无非是秦酌曾说过让张濯洁身自好的话。

“最多月余也便回来了。”张濯淡淡将手边的卷宗推给她,“瞧瞧这一本。”

郁仪的目光落在纸面上,轻轻念出一个名字。

“周朔平。”

“他是抚州知府入京师前,见过的最后一个人,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张濯如是道。

听罢此言,郁仪不由得轻声道:“无论如何,也不该是他啊。”

不怪郁仪做此定论。

周朔平此人原本是建宁府建安县人,出身微末,屡试不第。后来转而经商,游走于闽浙多地,从贩卖木材茶叶起家,后名声大噪。攀上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盐商,并娶了他的独女,一跃成为当地的数得上名号的富商。

可周朔平此人,绝非是狼心狗肺之徒。自他发迹之后,在家乡与湖广一代都建立了数不胜数的书塾与粥厂,每逢灾厄更是一掷千金,不知道帮助过多少人度过难关。别说在南方,就是到了京师里,也遍布着他的美名。

后来还因此,江西布政司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盐课司的闲职,虽然官阶不高,可敬重他的人都把他奉为上宾。

周朔平挥金如土,资助了不知道多少文人侠客,世人都以“孟尝再世”歌颂他的功绩。

这样的人,似乎生来就该被捧上神坛,哪里有人敢在他的身上泼脏水呢?

张濯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郁仪又继续道:“更何况这样的人,即便要查,又该从何查起呢?”

查他的私交?

周朔平门客众多,只怕有上千人,这一条条地查下去,又何日是尽头。

查他的出身?

此人父母皆亡,又无兄弟,即便是想查,也无法将人从土里刨出来问个究竟。

可若放任不查,唯一的线索便又断了。

“周朔平生性洒脱,文笔风流不拘,因此他的文章很难被考官看重,这也是他心中一向以来的隐痛。”张濯淡然道,“他资助了很多穷秀才,其中不乏有人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这群人进了宫后,自然到了对他的反哺之时。顺着这条线去查

查,或许有收获。”

“而截至今年,刚好是周朔平到抚州的第六年。”

他从抽屉中拿来户部与刑部的两张手令:“去查吧,这两块令牌足以让你在这件事情上畅通无阻。”

张濯像是早已料定好了一切,一步百算,就连令牌都帮她备好了。

这两张令牌摆在他掌中,一左一右。

他将手掌摊开在郁仪面前,等着她拿起。

郁仪没动手,他的手就这样抬着,并不催促。

就这样过了几瞬,郁仪抬头看向张濯:“张大人已经在心里给周朔平定罪了,对吗?”

张濯没答话,只是徐徐地拉过郁仪的手,将这两块令牌塞进她的掌心,又包裹着她的手指,将她手掌合拢。

他的指尖没有什么温度,动作却又很轻。

“能给他定罪的人只有你。”

张濯平声道:“我只是一个,站在路边,为你送行的人。”

说完这一句,张濯松开了自己握着郁仪手腕的手。

郁仪莫名觉得这句话,像是为之前那一句做的收尾。

她要往前走,不要回头看。

而他会站在路边,含笑着为她送行。

这句话莫名叫人心里不安,郁仪下意识抬起头看向张濯。

他的脸浴在灯下,仿若在松江读书时,陪伴她日日夜夜的孤灯一盏。

又似乎是在扬州,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的花楼里,窗外摇摇欲坠的红灯笼。

张濯的眼睛依然宁静又清澈。

像是故乡高悬的月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80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