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古代做创业导师

作者:晒月亮的混混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5章 三万流民

书名:回到古代做创业导师 作者:晒月亮的混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8

此言一出,倒是引起了谭星渊的注意。

上次去东海国的路上,谭星渊在船上看到岸上那些从冀州拖家带口南下避难的难民。

只是不曾想,已经在京城积累了三万之众。

如今天气严寒,这些流民如何熬过冬天

但是自己毕竟人微言轻,还是不要多嘴,静观其变再说。

此时长公主担忧道:“往年来京城的流民不过数千人,如今为何有三万之众”

户部尚书范承平出列说道:“这些流民大部分是佃农,冀州之地地租较高,而且今年冀州遭遇洪灾,收成减产,导致大量佃农没有粮食过冬,有的佃农已经把来年的种粮都吃了,还是难以为继。”

长公主疑惑道:“为何冀州之地地租较高”

范大人回答道:“冀州之地,近些年水患严重,只要发生洪水,大量农名欠收,无以为继,只能把土地卖给地主,这些没地的农民只能再继续租地主的地,变成佃农,只是佃农越来越多,地主便把地租抬的越来越高,以至于达到了收成的七成归地主所有。”

谭星渊已经听明白了。

这就是历史上不断上演的土地兼并。

冀州之地多水患,导致大量农民欠收,只有卖地才能活下去。

而无地农民多了,那些地主便可以用高额的租金压榨这些佃农。

毕竟你不想种,有的人是想种。所以才有了惊人的三七开。

当然地主拿七成,佃农拿三成。

而大肃朝其他地区相对好一些,租金是五五开。

长公主面色凝重,她毕竟当政一年不到。

这些事情岂能全部知晓。

况且问题的根部是水患,但是想要解决水患,就得花钱修水利。

可是国库中总是空空如也。

她当然知道,长此以往,土地会大量兼并。

这样下去,朝廷税收减少。因为这些地主都是权贵阶级,现在站在的台下诸公也都是其中一份子啊

想从他们身上收税,何其难啊

而大量流民涌现,也是动乱的源头之一。

但是眼前,更重要的是救助这些流民,不然一场大雪,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于是长公主说道:“如今要务,便是要救助这些流民,切不可冻死饿死一人。”

此时三司使李洪说道:“启禀殿下,这些流民自当是要救助,只是三万流民起码在京城呆上三个月,耗银起码三十万两。”

长公主一听,心中更是一惊,这不是一笔小的开支啊

立刻问道:“现在国库中还有多少银子”

李洪说道:“还有不足三万两。”

长公主心沉到谷底。

见长公主没有说话。

李洪开始叫苦道:“京城月的粮饷就要一百五万十两,北部和西部的边境每月粮饷也要一百五十万两。光着两项就要耗费朝廷一半以上的收入,加上各级官员俸禄,国库真的很吃紧啊”

又是沉默。

没办法,北方有北辽,西边有西戎。

这两个是大肃朝的大敌,边关驻防部队有接近百万。

而京城自所以要养八十万禁军,那也是因为京城东都到北辽之间都是平原地带。

北辽又是以骑兵为主,若是率军奔袭,两日便可以到达京城东都。

所以京城必须保持数量可观的禁军。

前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北辽骑兵突袭,一举攻破京城,导致前朝皇帝都被掳到了北辽。

后来大肃朝建立,也想着把都城迁往南方。

但是南方运输不便,只有东都水运便利,不得已,只能在京城中驻扎八十万禁军,以此拱卫京城。

这也导致大肃朝冗兵严重,军费开资巨大。

长公主甚是无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时候只能疑惑道:“救助三万流民,为何需要耗费三十万两银子”

李洪开始算账:“开设粥棚,每日开销便如流水,同时天气转寒,还得为流民搭建庇护之所。这些加在一起,三十万两只能算是勉强够用。”

长公主自然明白,这三十万两银子起码有一半是要被各级官员贪墨的。

但是自己实在束手无策,毕竟救灾也离不开官僚阶级啊

此时宰相看准时机,说道:“我们宰辅三人世受皇恩,再此时刻,我们三人愿意替朝廷分忧,解决流民的救助问题。”

谭星渊心中一惊,这三位大佬,是什么意思

难道良心发现

不至于吧

良心对于他们值多少钱

长公主也是不解,这三位大佬,玩的又是哪一出啊

但是明显感觉没安好心。

此时户部尚书范大人出列,反驳道:“流民是朝廷之事,岂能增加三位宰辅的负担”

显然户部尚书觉察出不对劲的地方。

李洪轻笑一声,说道:“那范大人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三十万两银子”

范大人思索片刻,说道:“怎么能单独让三位宰辅为朝堂分忧,我看朝堂诸公都要出力,朝堂诸公每人捐钱,然后以朝廷名义救助。”

这话一说,朝堂诸公窃窃私语。

三位大佬看诸公的表现,心中自然明白没有人愿意捐钱的。于是会心一笑。

长公主一时头痛,虽然谭星渊经营的九安坊有些收入。

但是这半年来,内库也掏出去不少银子。

现在皇宫内库中只要八万两银子,也是不够的。

况且三位大佬为何一反常态,自己掏钱来救助流民

而范承平又为何反对呢

此事蹊跷,长公主只好说道:“此事再议,三日后朝会再定夺。”

此时大太监高世杰高声道:“诸公,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诸公无事再奏,于是今日朝会也就结束了。

谭新源一脑门的心事。

不仅仅是因为被李洪拌了那一脚,也不是因为和御史大夫秦可山斗嘴。

更是因为那三万流民,原本只要简单的救助便可以,但是事情变得好像并非那么简单。

这背后是土地兼并,是朝堂的明争暗斗。

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斗争。

但是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那三万名流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此时谭星渊走到了停放车辆的地方。

周广十分落寞的坐在牛车上,而其他的车夫则聚在一边聊着天。

很显然,周广无法融进车夫的圈子里。

毕竟别人都是豪华马车。

而周广驾驶的是牛车,绝对是鸡立鹤群的存在。

周广见谭星渊去的时候背着一布袋东西,说是送礼去的。

回来的时候布袋空空如也。

于是调侃道:“谭先生,礼物都送出去了”

谭星渊点点头,并且晃了晃空空如也的袋子。

周广笑着说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帮当官的一定会对谭先生十分客气吧”

谭星源点点头,说道:“那是当然,你是不知道,从百官到皇帝对我不要太客气,本官虽然官阶小,但是却站在百官之前,你说我的人缘好不好吧”

周广深以为意,跟着拍马屁道:“那是当然,我家谭先生那绝对是高人,谁见了都要礼让三分。”

此时谭星渊已经上了车。

周广也缓缓驾着牛车,出发了。

只是奇怪的是,一帮御史站在路两边骂道:

“谭星渊你这个溜须拍马之辈”

“道德败坏,有辱斯文”

“和此等小人同朝为官,简直就是耻辱”

周广一时间懵了

不是说给这些人送礼了吗

不是说谭先生很受大家欢迎的吗

于是问道:“谭先生,他们好像都是在骂你啊”

谭星渊不以为意的说道:“你想多了,读书人都是这样表示欢迎的。”

周广还想说话,但是被谭星渊堵了回去,说道:“读书人的事,你不懂好好驾你的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0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