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小侯爷

作者:长安秋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三章 当头一棒

书名:大唐小侯爷 作者:长安秋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清晨。

方府。

方卓伸着懒腰从顾念卿的缠绕下爬出被窝,哈欠连天,精神萎靡。

婢女小玖红着脸放下洗脸盆子,踏着小碎步就走,昨日晚间鬼哭狼嚎的响动,让她对婚姻产生了畏惧。

既然两个人在一起那么痛苦,第二天还要装作很享受的样子,活着不累吗

顾念卿敲打着婢女小玖的头,轻轻的在耳边说,你还小,夫君说只要你到了十八岁,就可以挑选自己的如意郎君,用嫁妹妹的标准将你送出门。

小玖想起包子那张抽起来的脸,就觉得好笑,要是他们结婚之后,晚上也鬼哭狼嚎的话,的需要一个结实的床才行。

包子的身体健壮如牛,她担心一般的床经不起他折腾。

看了看自己瘦弱的身体,小玖痛苦的低下了头。

活字的刻录终于在方卓到家之后的第三天完成了。

刘之存前来请家主定夺。

方卓随意扒拉了两口饭,就跟着刘之存来到了印刷厂。

看着比苍蝇大不了多少刻在方木上的方块字,叹为观止。

古人极具责任心的工匠精神,让他顶礼膜拜。

奖赏定然是少不了的,每位参与者都能得到一块野人沟的免税土地,以及十两纹银。

得到奖励后的刘之存反而有些不高兴。

嘟嘟囔囔说自己现在不缺钱,能不能给他发个媳妇。

方卓一巴掌抽在他的后脑勺上,对他的建议进提出了严重批评。

想要媳妇就要自己去找,方家每隔七天都会有一天的假期供他们到临潼县里吃喝玩乐。

他不相信一个长的还算帅气的小伙子,不能勾搭一个小媳妇回来

“小媳妇是人家的,我要小姑娘。”

“去找脸上长着痦子的媒婆,只要你肯花钱,什么样的女子找不到啊,你不是说你的钱都存起来娶媳妇的么,怎么到了该花的时候,就想着吃软饭呢”

下面的工人都是有素质的文化工匠,和刘之存这些野蛮人待久了,也会染上一些恶习。

王师傅说:“别听他瞎说,侯爷家的门槛现在高的很,不是谁想嫁进来就能嫁的进来的,刘头挑挑摘摘的已经拒绝了好几家好人家的姑娘了。”

“为什么”

李师傅接着话说:“嫌弃人家是庄稼人,太土,和他的气质不相匹配。”

又是一巴掌。

刘之存躲避不及,只能硬生生挨下。

“吃了几天饱饭,就把你能的尾巴翘上了天告诉你,农家的姑娘最是淳朴,洗衣做饭生孩子样样都是强项,重点是会心疼人。

你要娶了哪个员外家的女子,你就等着回家跪搓衣板吧。

娶妻娶贤,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明白,要是把母老虎娶进家门,一辈子受苦。”

刘之存从小没了爹娘,没人给他说这些,有了钱,总认为娶妻就要娶有钱人家的姑娘,端庄,大方,拿得出手。

没想到侯爷说富人家的小姐就是娇生惯养长大的祖宗,除了不会做饭,连生孩子这件事,都不是很愿意完成。

那娶媳妇还有什么意思呢

男人不就是那点事吗除了传宗接代以外,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才是夫妻生活的根本。

纠缠在刘之存心里一个月之久的事终于被侯爷给化解,就像便秘者植入了开塞露,水银泻地一般的舒爽。

说着话,侯爷写的几首诗,就被老先生熟练的排好版,用刷子刷上油墨之后,用滚筒轻轻的滚过,一首诗就被印在一张纸上,清晰可见。

老先生毕竟是个手艺人,同时也是文化人,一推一拉之后,一首诗就快速的被印刷在纸上,比起以前手写在竹简上,快了不止十几倍。

需要多少,印刷多少就是了。

弊端就是想要另外印刷其他不一样的诗句的时候,就要重新排版。

活字印刷还没有搞明白,方卓就准备开启研究印刷的第二代版本,蜡纸印刷术。

只需要把字写在蜡纸上就行,一个人就可以搞定。

可是蜡纸技术现在还不成熟,或者是还不宜出现在市场上,要不然会对刚刚成型的活字印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方卓看着一首诗被打印了很多之后,强调道:“还需要几套字体不同的活字,你们抽时间进行刻录就行,这样一来,就可以一边印刷,一边排版了。”

搞研究就是这样,一边研究,一边推翻,再研究,再推翻。

直到在市场上站稳跟脚,再进行商品迭代。

印刷机10版即将上市,他要让古人知道什么叫风卷残云般的收割韭菜。

工人们这边印好之后,转入下一道工序,切割。

把纸张切割成32开本大小,就进入了装订程序。

全手工装订,虽然比较慢,在前期市场需求没那么大的情况下,可以供应市场需求。

等市场需求开始加大之后,可以利用涨价的形式遏制发展,为扩大生产规模赢得时间。

三天的时间整整赶制出了三千本唐诗集,每本有二十首到一百首不等的诗词。

当然价钱也不等。

二十首的暂定价为一两一本,四十首的定价为二两,六十首的三两,以此类推,一百首的一本书为五两。

这是天价。

不过,为了学的知识,方卓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知识买单。

同时书店还销售白纸,一百张一两银子,很良心的价格。

同时在书店还打出了全国招加盟商的口号,只要一万两,终身三折拿货。

并且在当地设厂,提供技术人员,包教包会。

开业前三天,方卓已经在县中心广场开始造势,打出的广告也很吸引人。

扔掉竹简,书写人生。

方卓让家里的闲人全部上街宣传,搞得像后世的战时的游街队伍。

每人手上举着一个纸条子,写上标语,游街示众。

对于新奇的玩意儿,唐朝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即便他们不评价,纸的出现,能推动社会进步,高人自然能看得懂。

只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书写习惯让他们本身很排斥新鲜事物的出现。

他们也知道一本书能写下一车竹简的字,而且方便携带,交流起来也很容易。

写毛笔字也不用在卷布上写了洗,洗了写,循环使用了。

纸的出现,不仅在老百姓这个群体中炸开了锅。

更在朝堂刮起了一股风。

立刻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说,纸张能节省树木的砍伐,加快办事的效率,同时简化办公程序。

另一派反对者则强调老祖宗的传承不能丢,如果竹简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就相当于丢失了传统手艺,让一项成熟的技术,在他们手上形成了断代,是历史的罪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唐朝的人民却给了方卓当头一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50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