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1章 动乱后的朝廷局势

书名: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8

第31章 动乱后的朝廷局势

东晋国势不振是由当时的朝廷的颓废懈怠的风气导致的,而这种风气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导所致。在元帝东渡建立东晋的过程中王导出了力气,但也造成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王导死后,庾氏兄弟相继执掌朝政,他们也颇有才能足以矫正当时的弊病,很可惜他们掌权的时间都不久。再加上当时朝廷中大臣们门户之见颇深,大的世家看不起小的世家是常有的事情,而且统兵在外的藩将专权的习俗也没有改革之举措。于是后来导致如桓温之流能够拥兵自重,行废立天子之举,这些弊病中又夹杂着内外互相猜疑,让他们坐视北方沦陷于异族之手,就算有恢复北方的良机也成为了画饼,这难道不可惜吗

苏峻之乱平定后,庾亮担任豫州刺史、宣城内史之职,坐镇芜湖。咸和七年332,陶侃去世,庾亮兼任江州、豫州、荆州三州刺史,移镇武昌。当时朝廷的权柄任然在王导手里,庾亮曾经想举兵废了王导。当时王导辅政,皇帝年幼时局又很动荡,他所委任的赵胤、贾宁等诸位将领都不奉行国家的法规,大臣们都对他们的行为十分担忧。陶侃也曾想举兵废了王导,但是郗鉴没有顺从他于是计划中止了。到了后来庾亮也想要废了王导,他也询问了郗鉴的意见,郗鉴这回也没有同意。

庾亮写给郗鉴的信中言道:当时芜湖之地的将领反复横跳,虽然他们的罪孽很重,但考虑到当时国家局势动荡,最后还是有依靠他们的力量才对他们包容到现在。但是他们到了现在仍然没有悔改之心。且当今的皇帝是个幼儿只有八岁,他在内则长于宫人之手,在外则被武将小人控制,也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皇帝身边的侍从也不是什么有才学之辈,他们就是想让皇帝昏庸然后乖乖的接受他们的掌控。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只能看到座位而看不到他的影响力。王导他协震主之威以制约百官,百官对他哪敢有违逆的。明帝死前没有立下辅佐当今皇帝的顾命大臣,权势都被狡诈之人窃取了。现在的赵胤、贾宁他们心里何时有过皇帝,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他们过往的罪恶就已经多有容忍了,如今却是更加肆无忌惮。您与我都蒙先帝的厚恩,对我们都有托付之重,这样的大奸大恶之人不扫除死后何以面见先帝。希望您考虑下国家社稷。

郗鉴看完后还是没有同意,因此废了王导的计划又中止了。手握强兵的藩镇将领入朝废立宰辅对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郗鉴没有同意也是老成持重之见,但是朝廷的政务也因此更加紊乱了。晋成帝即加元服,朝政依然委托王导,孔坦对此感到忧愤,曾对成帝道:陛下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处理政务,听取朝臣的意见,从中吸取好的建议。他的这一番话传到王导的耳中于是得罪了王导,孔坦外派为廷尉远离了朝廷中心。

贾宁之前是苏峻的心腹,他与路永、匡术一起投降了王导。王道曾经想要提拔他们来拉拢叛军势力,后来被温峤拒绝而告终。当时卞敦为湘州刺史,温峤、庾亮发布檄文召诸藩镇前去京都勤王。卞敦拥兵没有前往,也没有资助他们军粮,只是遣督护苟璲带领数百人跟随大军而已。朝野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陶侃对此时常咬牙切齿。等到苏峻之乱平定后,有司奏请他在叛乱期间阻拦大军并且有观望的态度,不肯共赴国难,也没做到一个大臣该有的使命,应该交付廷尉收监。王导却以国家刚经历丧乱为由应该都此宽大处理,反而让他去担任广州刺史。这就是王导在培植自己的势力,但这些人对国家百害而无一利。

当时宗庙宫室皆被焚毁化为灰烬,温峤建议迁都到豫章,三吴之地的豪强则建议迁都到会稽。两者争论不休。王导这时说道:建康古代的时候叫做金陵曾经做过帝都。三国时期,孙权、刘备都言此地有王者之气。古代的帝王就说过不必因为地方富裕贫穷而迁移都城,况且北方的胡虏还对我们虎视眈眈,一旦我们示之以弱移都到蛮越之地则给了他们机会了。综合以上考虑,迁都并非良策。如今应该以静制动,才能安天人的心。于是两者的计划都没有实行。当时的人都说王导的不迁都能安定民心是好事。事实上迁都到会稽有远窜的嫌疑,迁都到豫章则占据了长江上游的地利,便于日后行北伐恢复故土之事。三吴豪强乃乡里人之间,而温峤则是出于公忠体国之诚。王导之所以不肯迁都其实是害怕一旦迁都必然有新的权臣。他还不如按照原来的规章制度,这样大权还在他手里。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548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