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章 司马氏篡魏(一)

书名: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8

第1章 司马氏篡魏一

自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以来,中华大地陷入了长达近四百年的大乱世。虽然有过短暂的西晋统一华夏的三十年,但相对于乱世的时间来说显得那么短暂。就短暂的三十年来说也并非天下太平无事,其中还包含这八王之乱和胡人逐步进入北方。

故事的开头得追述到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魏王世子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建立魏国开始,先前曹操在世时的老对手刘备、孙权的纷纷建立了国家,分别是蜀国和吴国,华夏大地进入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同时期在中国的北方幽燕之地,公孙氏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燕国,在这里简单提下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三国从建立开始实力就不是对等,曹魏占据了九州之中的六州,实力可以说是碾压其他两个国家,所以蜀国和吴国最开始的政策就是联合对抗魏国。但是世间的事就是这么奇妙,吴国夺取荆州的时候把刘备的二弟关羽杀了,然后一通操作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但是曹操可不是那么好上当的,他厚葬了关羽。吴国的一系列操作激怒了刘备,然后就爆发了夷陵之战,结果蜀汉元气大伤,之后两家为了对抗魏国还是联合在了一起,但是要想恢复到之前的亲密关系已不太现实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刘备出兵的动机,兄弟惨死于吴国之手固然是一出兵动机,但是我个人认为刘备还是想东出夺回荆州最好能从吴国手里夺取大部分的土地,从而实现自己先取荆州然后拿下汉中占据居高零下地缘位置。无论是挥师北上或者是东出都能够实现,关键点就在于荆州不可失。自古以来荆州就是战略要地,北上和南下都很方便,所以夷陵之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

失败之后刘备托孤诸葛亮,诸葛亮也不负所托一生兢兢业业辅助刘禅,北伐中原,平定南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在刘备七次北伐的过程中,曹魏之前勇猛善战的将军和算无遗策的谋士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凋零,在这其间司马氏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公元249年,隐忍了大半辈子的司马懿带领他的支持者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魏的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并诛其三族,亲信、党羽尽皆除之。这其中为了骗取曹爽放下手中的小皇帝曹芳,司马懿谎称只要放下抵抗交出手中的权力和小皇帝,就保证他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并指渭水为誓。在古代让天地见证誓言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然而我们的大将军曹爽没想到的是司马懿骗了自己,放弃抵抗之后,司马懿反手诛杀三族,彻底夺取了曹魏的政权。所以西晋建立后大谈以孝治理天下,不敢提忠是由缘由的。司马懿经过几十年的隐忍终篡夺了曹氏自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建立的国家,摘取了曹氏打拼多年的果实。

隐忍是司马懿的代名词,自曹操时代起征辟入朝辅助曹丕,更是被魏文帝曹丕委以托孤之重。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也间接促成了司马懿掌握了雍凉地区的大部分军权,从而让他能够提拔自己的亲信,为日后的政变埋下了伏笔。史书上记载司马懿假借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用来迷惑竞争对手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曹爽果然上当放松了警惕。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这给了司马懿一个绝佳的机会,曹爽的亲信势力离开了大本营,司马懿乘机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历数大将军曹爽的罪状并派人占据武库最终成功解决了曹爽。高平陵之变的结果就是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以司马士族为首的士族逐步掌控了国家大权,为日后的门阀政治提供了生存基础。

细看司马懿发动政变的过程,他能够成功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善于抓住对手的机会,曹爽常年不离开洛阳大本营并且手上又有皇帝,但是在祭祖是却犯了关键错误给了司马懿一个空巢。;二、示敌以弱,借机麻痹对手司马懿假借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不能处理朝务为由果断放弃到手的权力,以退为进,成功麻痹到了曹爽;三、果断出手,当断则断,果断以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历数曹爽的罪状,然后占据了关键的武库,毕竟手中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才是关键;四、大环境的趋势,当时曹魏宗室力量衰落,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用以培养自己的势力。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136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