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章 东晋初年内乱(王敦之乱)

书名: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8

第26章 东晋初年内乱王敦之乱

最初太原温峤为刘琨的谋士,刘琨让他作为使者上表劝进元帝,因此留在朝廷为官担任太子中庶子与晋明帝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任命他为侍中,不久后就升任中书令。这就导致了王敦对他有点忌惮,请求把他调为左司马。

温峤问政勤勉敬业,擅于打理事务。他假装与钱凤交好,替他收买声望。于是王敦上表请求让温峤兼任丹阳尹,让他在朝中作为自己的内援。温峤把王敦的谋反计划向明帝告发,让皇帝先做好准备。明帝想要讨伐王敦,让他知道朝廷的强大并对朝廷感到畏惧。在六月时谎称王敦已死,下诏讨伐钱凤。王敦病情加重不能驾驭手下就让钱凤、邓岳及周抚等率众三万杀向京师建康,让王含担任元帅之职。七月中旬到达建康的护城河南岸,温峤把部下转移到北岸,烧毁朱雀桁以搓其锋芒。明帝亲率六军出城,夜间招募勇士,遣千人渡河趁钱凤他们准备不充分时突袭,攻破了他们驻守的越城。不久后王敦死了,按照密谋的计划没有发布死讯,沈充从吴兴率众万余人抵达与王含等人汇合。

沈充的参军司马顾飏对沈充说道,如今我等行此大事,天子已经占据咽喉之地,我等部下士气低落有分崩离析之势,如今相互对持犹豫不进,必然招致灾祸失败也不远了。现在如果果断一点攻破栅塘,引玄武湖之水淹了京畿的城池,凭借我们舟舰的水上优势和水军的强大,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上策也;凭借初到此地的锐气,加上东南众联军的兵力,一起攻打朝廷的军队,我们的士兵是他们的数倍,不出意外的话必然能够摧毁他们,此乃中策也;把坏事变好事,把失败变为成功,把钱凤召集过来议事,然后趁机斩杀他向朝廷投降,此乃下策也。沈充这些计策他都没用,顾飏也果断逃回了吴兴。

当时兖州刺史刘遐、临淮太守苏峻等率领精卒万人抵达建康。沈充他们渡河到达宣阳门,刘遐、苏峻等人夹击他们大败之。叛军烧毁军营在夜间逃遁了。周抚的弟弟周光,抓捕钱凤这个主谋向皇帝请罪,沈充逃回到了吴兴,被他原来手下的将领吴儒杀掉了。王含乘船逃往荆州,王舒让人把他沉江了。明帝下诏对剩余的人概不问罪。后以陶侃替代王舒,把王舒转为广州刺史,这时王舒患病加上他也不想去岭南蛮荒之地,朝廷也念在他卫国有功,不宜远行,于是改派他为湘州刺史。王敦部下的叛乱已经被平息了,他的部下也被禁锢起来了,听从温峤的建议罢免了他们。逃往吴兴的顾飏于武康造反,烧毁城池,州县的军队讨伐他们并斩杀了他。周抚、邓岳也逃到南蛮那去了,直到第二年才因明帝下诏赦免王敦的党羽才出来。

王敦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从前王恺与是崇斗富时,王恺曾经宴请王敦和王导两兄弟。他让手下的婢女因为吹笛的声音小了点破坏了曲子就殴打杀害了。在场的人无不面色大变,唯有王敦神色自若。过了段时间又造访王恺,王恺让手下的美人去给客人行酒,客人没有喝完的就杀了美人。酒送到王敦、王导那,王敦就是不肯接纳,美人吓得花容失色,对此王敦视若无物。王导向来不能喝酒,这次他唯恐行酒的人因为自己而获罪,于是勉强喝完了。这些都不是正史上记载的事情,大多是牵强附会的,但是也不会空穴来风,王敦或许也有这方面的性格。王敦为人残暴狠辣敢行不义之事狂傲自大就不肯居于人下。王导传记载,元帝初至江东,群臣及吴地的世家大族皆想劝进,王敦忌惮元帝为人贤明,于是想要改立他人,王导于是与他争执起来。但是元帝有什么好忌惮他的,况且王敦事实上也是尽心辅佐元帝。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王敦与元帝没有嫌隙,从而王敦对天子之位也没有觊觎之心。事实上王敦只是想要保全门户,害怕自己被元帝打压势力,于是自己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力,从而与皇权产生了争执,最后两人因此产生了嫌隙,王敦也不是委屈求全的人,他也不会考虑激流勇退,最后两人渐行渐远,直到王敦兴兵叛乱。因为这导致国家分崩离析,北伐的事情也荒废下来了。

明帝聪明有决断,只是可惜他在位只有三年。明帝驾崩后,太子司马衍即位是为晋成帝。成帝即位时只有六岁,于是太后庾氏临朝,司徒王导与太后的兄弟庾亮共同辅助朝政。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及温峤、郗鉴、陆晔、卞壶等为顾命大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98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