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作者:冥狄z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九章 公子还国,正当其所,国之幸也!(求订阅)

书名: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作者:冥狄z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3

咸阳宫。

嬴政如往常批阅着奏疏。

数日前,陶舍跟蒙毅已率军回返。

唯嬴斯年突然转道去向了朝歌,至今依旧没有回来的迹象。

对此。

嬴政并未有所表态。

但百官却颇有微词,弹劾之文书不断。

在又看了几分弹劾嬴斯年的奏疏后,嬴政眉头一皱,将这些文书放置在了一旁,朝殿外道:“来人,把天网令叫来。”

没多久。

陶舍便到了殿内。

陶舍躬身道:“臣陶舍参见陛下。”

嬴政没有抬头,漠然道:“楚地的事处置的如何了”

陶舍心中微紧,连忙道:“回陛下,楚地现已渐渐平静,楚地贵族大多已被判为刑徒,正押解至各地,修筑建筑工事。”

嬴政微微额首。

随即道:

“说说扶苏吧。”

“扶苏这大半年做了什么”

陶舍垂首道:

“回陛下。”

“长公子在北原所为不少。”

“只是大多假以公子伯秦之名。”

“公子伯秦”嬴政面露异色,随即点了点头,笑道:“可详细说说。”

陶舍笑道:

“诺。”

“长公子去到北原之后,并没有如过往一般,以公子身份,坐镇北原郡,监督北原等郡县工程,而是选择了入伍,以布衣入军起于卒伍,更是曾率十骑士乔装商旅,千里深入狼居胥山,一举探清了匈奴单于庭的兵力隐秘。”

“在两月前,更是被擢升为了千夫长。”

“长公子以伯秦身份,屡次不避艰险,率部护持阴山牧民脱离匈奴飞骑的追杀。”

“眼下公子伯秦之名响誉北方草原。”

“那边的牧民有传言称:伯秦之奇不仅仅在作战勇猛多智,更在结人胆识非凡,长公子曾多次深入草原与胡人周旋,竟神奇的降服了十几名才士心甘情愿归秦。”

“现在北原郡的民众都说,伯秦刚毅武勇,折服了匈奴才士。”

“也说,伯秦酒风豪爽,喝倒了一大片匈奴人,让胡人甘愿臣服于大秦,不过更多的说法还是长公子风骨高远,笃行信义,一诺千金,折服了胡人之心,让他们甘于臣服。”

“臣在楚地之时。”

“长公子就曾与一胡人部族头领相约,以海盐丝绸交换胡马,约定之期已过,但胡人并未到,部下都建议长公子离去,而长公子却执意留下,声称不认为对方是失信之人,最终的确如长公子所言。”

“对方因遭遇了内乱兵变,而延误了约定,在见到长公子如此笃信时,更是大为感奋,当即就想率领残余族人跟长公子投奔秦军,不过长公子却是拒绝了。”

“长公子直言道:你族危难未平,你投秦国是为不信,此时秦接纳尔等,实则是乘人之危,是为不义,伯秦不才,愿无偿助你本次财货,并率我部之力助你平叛,并许诺,三年之后,对方若是族康宁兴旺,其时若愿归秦,则长公子愿以大宾之礼迎之,永世以同怀视之。”

“这名胡人首领当时就称,日后若归于大秦,非是畏惧秦力,而是实服公子伯秦之信任大义也”

“这也成了北原的一段佳话。”

“而且长公子之信义,也是给朝廷处理边疆事宜,提供了另外的一种力量,一种不同于强兵尚武的思路。”

“”

闻言。

嬴政眉头紧锁。

最终只是淡淡的说了声:“他倒是会想办法。”

陶舍又道:

“除此之外,公子并未懈怠内政。”

“长公子在北原的大半年,不时去到乡里查看情况,也结合北原的情况,让工匠改良了一些石磨、碾子等物,大幅节省了黔首的辛劳时间,为民减负了不少。”

“此外。”

“长公子还很关心商道。”

“匈奴虽大部分已西逃,但依旧有不少部族依旧生活在草原,匈奴善牧,公子便一直提倡,用大秦之海盐,换取匈奴的牛羊马等,用以扩充大秦国力,眼下已有不小进展。”

“”

陶舍将知道的有关长公子之事尽数说出。

只是听到陶舍所言,嬴政眼中却闪过一抹不耐烦,但这抹不耐烦一闪而过,并没有为人察觉。

嬴政道:

“扶苏倒是有心了。”

“在北原不到一年时间,又是策马奔赴草原,又是出谋经商,还下到乡里关心生产。”

“还真是日理万机。”

陶舍眼皮一跳,却也不敢说什么。

嬴政随即道:“近日朝中有大臣上书,提议让扶苏回咸阳,你认为如何”

陶舍面色凝重。

迟疑片刻,缓缓道:“臣不敢言。”

“但说无妨。”嬴政道。

“诺。”陶舍道:“臣认为长公子还国,正当其所,也是国家之幸,长公子在北原深入地方,体察民情,眼下已颇有建树,而今政事繁重,长公子回来,正好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臣认为不失为一个好建议。”

“你真这么觉得”嬴政目光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陶舍心中一紧。

沉声道:

“这的确是臣最直观的感觉。”

“请陛下明鉴。”

嬴政收回目光,冷声道:“那你给朕说说嬴斯年。”

闻言。

陶舍瞳孔微缩。

凝声道:“十公子”

“他在楚地做的那些事,你应该比谁都清楚,现在他又跑去了朝歌,朕过去的确很欣慰,只是现在嬴斯年的做法,越来越放肆了,目无法纪,目无法度,他的眼里还有秦律吗”嬴政寒声道。

噗通

陶舍当即跪地道:“请陛下息怒,十公子所为,的确有些冒进,但当时楚地情况复杂,十公子或是有自己的道理,眼下十公子未曾回来,臣实在不敢言语。”

“请陛下治罪。”

嬴政冷哼一声,漠然道:“你可知这段时间,有多少朝臣弹劾甚至有人都直接上书称,嬴斯年不会回来了。”

“他这段时间倒是风光的很。”

“又是废除使黔首自实田,又是推行新军规,还在楚地大分田地,大斗贵族,而今又在朝歌,把卫角君给绑了,陶舍,你跟秦落衡共事过一段时间,你给朕说说,嬴斯年想做什么”

“他的眼里还有大秦吗”

闻言。

陶舍脸色大变。

惊惶道:“请陛下息怒。”

“息怒你让朕怎么息怒”嬴政勃然怒道:“朕的公子,全然不把大秦律法放在眼中,更是公然违令,目无法纪,而今更是胆大包天的捉拿了卫角君,眼下朝堂百官更是弹劾不断,你让朕怎么能平静的下来”

陶舍跪在地上,根本不敢言语。

心中一阵惊惶。

良久。

嬴政好似怒气消了一些。

冷声道:

“你先下去吧。”

“楚地的事,你自己整理一份文书呈上来,朕要一份详细的,尤其是有关嬴斯年的一言一行。”

“朕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的。”

陶舍咽了咽口水,紧张道:“臣遵令,臣下去后,定详细写明跟十公子的一言一行,请陛下放心。”

嬴政点点头。

说道:“下去吧。”

“臣告退。”陶舍恭声道。

说完。

陶舍缓缓退了出去。

走到殿外,陶舍只感觉后背已湿透,额头上的发须更是被浸湿,他伸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中满是后怕跟惊慌。

他知道。

自己私下透露消息给十公子恐是被陛下发现了。

陛下这是在有意敲打自己。

陶舍深吸口气。

忧色道:“我恐怕之前是会错了陛下之意,我本以为,陛下将我引荐给十公子,就是想让我将一些消息转告给十公子,然而,陛下恐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只是纯粹的让我暂领一时兵罢了。”

“唉。”

陶舍面露愁思的离开了。

殿内。

嬴政面色平静。

仿佛前面发生的一切,根本就不曾出现过。

他继续批阅着奏疏。

在这数日间,公子伯秦的消息,彻底传遍了咸阳,等到这个神秘的伯秦故事彻底传扬开后,终于有人道出了伯秦的真面目。

在听闻是长公子后,也是深刻震撼了老秦人。

因自古以来,老秦人就只信奉一条铁则,就是胡人豺狼之心,非战无以服之。

一时间。

长公子在咸阳的讨论度极速上升。

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也不胫而走,长公子将于近日回朝。

另一边。

秦落衡也踏上了归途。

他并没有让尚书司的官吏跟着回来,而是继续把他们留在朝歌,让他们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事。

轺车内。

秦落衡目光平静。

他眼下并没有关注外界的杂音。

而是全身心的沉浸在了商君书之中。

他已很久没有认真的看过书了,这次犯下了这么大的事,却是难得的让心灵平静了下来。

车轱辘一圈一圈的转动着。

他的车队距咸阳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第三天日中时分。

咸阳到了。

就在秦落衡抵达咸阳的瞬间,一份份弹劾奏疏,就如一枚枚石子一般,直接砸进了水里,去到了嬴政的大案,惊起水花无数。

城中非议者更是无数。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秦落衡回咸阳后,并未为自己辩白,而是很安静的回了回中宫,而后再也不曾露过面。

五日后。

长公子扶苏归朝。

稍微沉寂下来的声音,陡然间又喧嚣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18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