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作者:冥狄z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朕冒不了这个险!

书名: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作者:冥狄z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3

去到宫中。

秦落衡已察觉到宫中气愤严肃不少。

在经过层层搜查之后,他安然的进到了宫中,他迈步朝嬴政休息的宫殿走去,刚走近,却是听到了有人哭泣,秦落衡眉头一皱,却是不敢询问,而是等候在了门外。

不多时。

胡亥从殿内出来了。

此时的胡亥,脸色十分惨淡,双眼泛红,难掩落寞和委屈。

秦落衡微微摇头。

这时。

他才让宦官通报自己前来,很快,秦落衡便得到了召见,嬴政已从床榻上起来了,不过身体尚有些虚,因而穿了不少的厚衣。

秦落衡道:

“臣秦落衡参见陛下。”

“陛下万年。”

嬴政看了秦落衡一眼,冷声道:“你何时也学会这些恭维了万年朕差点连今年都过不去,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秦落衡连忙点头,笑道:“陛下还有余力指责,看来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等再调养几天,应该就再无大碍了。”

嬴政不置可否。

寒声道:

“刚才胡亥来了。”

“他是来给赵高求情的。”

秦落衡心中了然。

他其实前面隐隐猜到了,只是实在没有想到,胡亥竟跟赵高关系这么亲近,赵高才刚下狱,连罪行都还没供认,胡亥便急忙的开始为其来求情了。

这实在是令人啼笑。

秦落衡道:

“胡亥公子本心并不坏,只是识人不明,加上性格纯朴,很容易相信他人,我认为胡亥公子只是一时心急。”

嬴政冷哼道:

“胡亥性格如何,我比你了解。”

“这小子的确脑袋灵光,但缺乏主见,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做事完全凭借喜爱,以往仗着朕的喜爱,倒显得无所顾忌,此时却还分不清现状,显然并无多少长进。”

秦落衡尴尬的挠挠头。

不敢接话。

他其实比较认可这个说法,胡亥的确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不然历史上也不会任由赵高胡作非为了,不过,这种话,并不适合说出,也不可能表现赞成。

毕竟。

胡亥是始皇之子。

谁知始皇是一时气话还是牢骚

万一迎合几句,拍到马蹄子上,那岂不显得很蠢

嬴政并未在此事上多说,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对秦落衡说过,自己病重时,胡亥和赵高的作为,也丝毫没有想谈赵高下狱之事,稍作沉寂之后,问起了另一件事。

嬴政道:

“朕刚才听到了一个消息。”

“你去廷尉府接了一个人,而且还见了另一个人,而这人恰好是一名反秦之士。”

四下顿生肃杀之气。

秦落衡面色如常,拱手道:“回陛下,臣的确见到了程邈和王次仲两人,关于接程邈,这是臣当初入狱时许诺的,程邈出狱时,臣会去亲自迎接,此番只为信守承诺。”

“至于王次仲,臣其实并不知情。”

“当时士人盛会时,他的确有参与,不过当时与会的士人很多,我对其其实并无太大印象,这次之所以能再见,主要是因为他为程邈至交好友,也是专程迎接程邈出狱的。”

“这其实是一个巧合。”

秦落衡并未遮掩,将此事和盘托出,并未有任何隐瞒。

他很清楚,这事既到了始皇耳中,就没有隐瞒的必要了,始皇只要去查,一定能查到相关信息,而且他接程邈,本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做不得假

秦落衡继续道:“臣在跟王次仲交流一阵后,的确察觉到了其对大秦的微词和不满,不过,臣并不觉得有什么,轻慢朝廷的人,天下数不胜数,何况其是出身贵族”

“不过”

“臣之所以肯跟王次仲交谈,主要是因为欣赏其才能,臣想要让他为大秦效力。”

“为大秦效力”嬴政眉头一皱。

秦落衡拱手道:

“回陛下。”

“这的确是臣的想法。”

“臣这次之所以去接程邈,除了是履行当日承诺,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心思,程邈对隶书十分了解,甚至已到了痴狂的阶段,当初在狱中时,就在日夜不怠的练字,臣也不由惊服。”

“臣想让熟悉隶书的程邈编纂一本字书。”

“一本纯粹规范的隶书词典。”

“隶书”嬴政目光微阖,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他仔细的看了秦落衡几眼,面无表情道:“大秦规定的官方文字是小篆。”

秦落衡道:

“臣岂会不知此事”

“但民间广为受用的是隶书。”

“隶书相比小篆更便捷简约,也更加方便,书写同样十分占优,只不过民间的隶书不成体系,因而显得有些杂乱,出了一地,或许同样的字形,便成了两个字,而这正是臣想改变的。”

“臣想规范隶书。”

“让地方的隶书不再局限一地。”

“而是成为寻常大众皆知皆识的规范文字”

嬴政目光微沉,冷声道:“天下定于一,文字定的是小篆,而今民间使用小篆的人本就不多,你还欲规范隶书,莫非你还想让隶书成为大秦的官方文字”

嬴政的声音并不大,但极其压迫力。

闻言。

秦落衡脸色一白。

他低着头,眼中闪过一抹执着,坚定道:“臣认为,当继续以小篆为公文,为书文,为契约文,效用在于确认,隶书为辅,效用在快捷便事,而且容许民人士子各互书。”

未等嬴政开口,秦落衡便继续道:

“小篆眼下为官制文字,非功力深厚者,不能成其章法,而这在臣看来,其实并不合适,文字本就该标准规正,便于书写,而非是靠经年累月的书写见其功力。”

“世人看的是字,非是文字造诣”

“隶书创制。”

“其实才更显重要。”

嬴政拂袖冷声道:“小篆跟隶书的区别,朕又岂会不知但你知道为何朝堂上下为何会选定小篆为官方文字”

秦落衡摇头。

嬴政道:

“因为便于管理”

“天下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小篆本来就有一定难度,从一定程度上讲,随着朝廷不断打压私学,逐渐垄断知识,天下万民最终只能学习小篆,但能掌握小篆的人注定是少数。”

“从而达到降低统治天下的成本。”

“韩非子曾说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现在天下之所以动荡难安,便是在于有自己想法的士人太多,所以要对文化加以管制,从越来越多的人认不到字,看不懂字。”

“从而达到唯上是从”

“再则。”

“你认为朝堂那些大臣,有多少人识的隶书”

“若真以隶书为官文,他们岂非还要重新学习隶书你觉得他们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吗”

“你的想法太过天真了。”

“国家大事,从来不在乎好坏优劣,而在于能否便于治理,有些政策是不能计较利弊得失的,因为从始至终计较的都不是利弊,而是看重的政治”

“你对这些了解的太少了”

秦落衡面色一黯。

他这时才彻底明白过来,大秦有些政策,看起来并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倒行逆施,但这些政策本就不是看重的利弊,因为它就是算的政治账

大秦践行的是驭民五术

即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五者若不灵,杀之。

见到秦落衡眼中闪过一抹动摇和挣扎,嬴政负手而立道:“你或许会有些难以接受,但这的确就是本来的目的,你曾说过诸子百家的时代结束了,但你并不清楚百家因何而兴,因何而盛,也不知百家为何会落寞。”

“天下士人对百家争鸣都称赞有加。”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百家争鸣是起于长达数百年的兵戈乱战,那是何等惨烈的一个世道,而之所以会连绵征战数百年,就是因官学失位,私学勃兴,以至大量士人产生,这些士人不谙现状,到处出谋划策,搅的天下久久不能安宁。”

“而今天下一统,若是推行低成本的文字,继续推行私学,士人的数量定会大量增长,到时天下一定会再次陷入动荡,甚至会比大争之世还要惨烈。”

“人都是不安于现状的。”

“那些掌握了一定学识的人。”

“尤甚”

“大争之世,将周朝花数百年建立起的礼乐,悉数崩坏,眼下大秦体制初立,本就备受世人苛责,若是再不对民众加以限制,恐怕大秦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便要直接宣告崩陨了。”

“你的初衷不错。”

“但考虑的终究太片面了。”

“天下治理从来都不是易事,大秦的体制是一个崭新的体制,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地方,因而看似大秦在大刀阔斧的革新,实则是举步维艰,稍有不慎,便会分崩离析。”

“朕何尝不想让日月换新颜”

“但有的事,只能想,不能做,甚至连想都不能想,因为大秦承担不起这个风险,朕同样承担不起,朕是从大秦历代先君手中接过的大秦,朕要对历代先君负责,也要为天下万民负责。”

“朕冒不了这个险”

秦落衡默然。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惧。

大世之争,就是因士人兴起而延长,当时士人数量并不多,若是继续广开民智,那将导致什么后果,没有人说得清,而且百家争鸣的恶果就在眼前,大秦又岂敢让人继续广开民智

士人、贵族自古就是动荡之源

大秦之所以这么做,除了跟自身利益休戚相关,也是为了更好的统治,这其实无可厚非,甚至是无可指摘的。

只是这个事实,对秦落衡而言,实在有些难受。

但他选择相信自己接受过的现代化教育,也坚定的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也始终坚持广开民智的合理性。

虽然他也预料不准后事会如何。

但他选择坚持。

因为大秦若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那就注定会走上帝国王朝的老路,甚至还会因为这一系列的革新,导致最终的落幕无比惨烈。

革新不彻底,便好似隔靴瘙痒。

只是扬汤止沸罢了

沉默良久。

秦落衡躬身长揖道:“臣依旧建议将程邈调入勘字署,让其负责隶书的字书编纂,臣对陛下所说有另外的看法,大争之世,的确因士人得以延绵,但归根结底还是周朝自身体制的崩坏。”

“臣相信大秦的体制”

“陛下建立的体制,远超古今任何体制,臣并非认为陛下所言有误,只是臣相信相信,大秦的体制能够解决掉这些问题,大秦是一个集权与上、政出一门的国度。”

“百家的确已不合时宜。”

“但百家思想却是有可取之处。”

“臣再建议陛下召集天下名士,编纂华夏大典,此书囊括华夏数千年历史,汇聚百家精粹,成大秦一家之言,以后天下教化,全部要出自此书。”

“从而实现统一教化”

“臣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但字书编纂一事,刻不容缓,王次仲此人才具赫赫,只是秉性乖张,对秦政多有非议,但臣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臣依旧建议征召王次仲参与编纂字书。”

“请陛下恩准。”

说到最后。

秦落衡的声音微微发颤,但语气却是十分的坚定。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是在顶撞始皇,更是在公然反对国策,始皇稍一动怒,他就可能会被再次冷落,但他选择了坚持。

他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大秦已做了这么多了,不妨再多做一点。

至少。

他尝试过了

嬴政目光阴翳的看着秦落衡,他能感受到秦落衡的不安,但秦落衡的坚持让他很是不悦,他前面那么语重心长的说,就是想告诉秦落衡,有些事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但很显然。

秦落衡并没听进去。

或者说,他其实听进去了,但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嬴政负手而立。

他没有急着回答秦落衡。

而是抬头望向了高耸的屋檐,随后才淡淡道:“你的想法,朕很清楚,你是想广开民智,这个想法,朕曾经也考虑过,但你知道为何朕最终选择了愚民吗”

“臣不知。”秦落衡道。

嬴政转过身。

冷声道:

“因为朕顾忌的比你多”

“因为朕对大争之世看的比你明白”

“因为朕真的召集过百官商议过广开民智”

“但最终”

“朕放弃了这条路”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1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