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作者:喵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零九章:新的锦衣卫指挥使!!!

书名: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作者:喵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8

见朱瞻基没回答,解缙微微一顿,拿着朱瞻基写的那张汉语拼音纸张,对照了一下后,就在“龖”字上面写下“dá”两个字母,同时还按朱瞻基讲解的标上了一个声调。

等到做完了这些,解缙才看向朱瞻基有些期待的再次问道:“太孙,现在此字如何念”

朱瞻基嘴角抽了一下,有些无语,不过为了让解缙明白汉语拼音的作用,就念道:“得啊龖。”

解缙听到朱瞻基准确的拼出读音,眼睛一亮,但是似为了印证更多的字,他脑子微微转动,立即拿起笔哗哗又是写下一行大字:

“飝,虪,齺,魕,爧,蠿,齺,虪,爨,軉。”

“太孙,这些字可否”

朱瞻基:“”

好家伙。

你是为了证明你读书比我多吗

朱瞻基看着纸上一堆不仅生僻,而且还十分复杂的字,一张脸顿时就黑了一下。

这一刻,他心里突然有些理解自家爷爷为啥非要冒着被人骂的风险,也处理了大明这位号称三百年来读书最多的人了

就这情商。

留着这货这不是纯粹就是再给自己找不自在不是

读书多就读书多,你还要拿出来在领导面前显摆下,体现一下自己比领导懂得更多,

你是觉得每个领导都会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胸怀,还是觉得领导能力不够想要证明领导很无知

要不要这个领导的位置也让你来坐算了

这也辛亏是他,不想浪费了这货满脑子的知识。

要是换个人来,朱瞻基估计就解缙这情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出场活不过三章的无脑路人甲。

见到朱瞻基沉默,解缙脸上露出几分并不意外的表情,毕竟这些字里面,好几个可都是他因为编写永乐大典,才在一些孤本中找到的,换做一般人压根就不会接触到,

朱瞻基如果认识这些字,他反而觉得会有些奇怪了,想着这些,解缙就再次拿起笔,开始给这些字标上汉语拼音。

朱瞻基见此,翻了翻眼皮,没等解缙开口再次让他把这些字拼读出来,就看向一旁的张懋,道:“张懋,你来陪着解学士识一下字”

张懋闻言愣了下,没多想,就点头应是,然后走了过来。

张懋虽然是武勋出身,但是平日里自然也是读书识字的。

加上汉语拼音本就不难,规则也十分简单易学,他刚刚也站在一旁听着的,对于朱瞻基讲的汉语拼音也是差不多都记了下来。

看到解缙写的字,虽然不认识,但是稍稍迟疑,还是根据上面标注的拼音,有些生涩的拼读了出来。

“妙,实在是妙”

看到张懋这个莽夫,都能根据拼音,念出了字的读音,解缙眼睛发亮,一连又写了好几十个生僻字。

等到张懋全部念了出来后,解缙这才看向朱瞻基,露出一脸敬佩之色,感叹道:

“太孙殿下此切音之法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区区六十三个音节,却是包罗万象,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训纂篇千字文三字经兔园策等等文章,所有字数加起来,何止数十万,自古以来出现的汉字可以说数之不尽,就连臣也是不敢说能全部认出来,但是如果有了这切音之法,即使是从未见过之字,哪怕是幼童,只要学会了这切音之法,亦能准确念出其读音。”

“如此一来,后世之学,必然省费十数载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四书五经,如此不出数载,我大明文人数量必然陡增,届时科举所取者也将如同过江之鲫般,人才芸芸,如此方不负盛世之名,太孙殿下也必然名垂千古”

如果朱棣在这里,这会儿一定会感慨一句,读书人夸起人来,就是花样多多。

不过朱瞻基脸色却很平静,汉语拼音对于识字的作用,他自然不用解缙来解释什么。

这东西出现后,给后世带来多大的方便,就单单从后世那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汉字被后世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汉语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可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果不是汉语拼音的出现,就算是天才也基本都不可能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学会到足够的文字。

基本上想要认识足够的文字,不花费数年,甚至是十数年的功夫基本都是不可能的。

更不要说再学其他的功课了,就是识字一项功课,就足以让无数人倒在这个门槛上。

可以说,后世每年能有那么多大学生涌现,汉语拼音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一些人或许不觉得这有什么,甚至因为汉字的复杂,汉语的难学,感到有些骄傲。

但是如果没有汉语拼音的出现,汉字说不定已经被淘汰,被放弃使用也不一定。

这绝对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历史上废除汉字的呼声可并不小。

所以说朱瞻基对于解缙拍的马屁并不怎么感冒,他可没忘记这货刚刚给他秀文化的样子。

要不是这货脑子里的知识,确实不容浪费了。

他觉得自己都应该主动提醒一下自己那位现在满脑子北伐的爷爷,不能光顾着打仗,就把这位解学士给忘记了。

想到这儿,朱瞻基就瞥了一眼脸上还带着恭维表情的解缙,吩咐道:

“汉语拼音的事情我已经给你讲解的差不多了,你接下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我讲给你的这些全部记录下来,循序渐进,按照由简入难的顺序,然后整理成册,专门用于教导启蒙识字之用。”

“臣领旨”

听到朱瞻基让自己负责整理汉语拼音一事,解缙脸上露出几分兴奋的表情。

这东西虽然是眼前的这位太孙殿下弄出来的,但是如果将来是由他整理出来的,他的名字也必然可以顺带着随着汉语拼音的流传,从而青史留名。

这对于他一个文人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朱瞻基没有理会解缙满脸的兴奋,微微顿了一下又道: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打算编写一本字典,你被称为三百年来读书最多的人,想必知道的汉字也是极多的,所以我希望你最好可以将古今以来所有的汉字全部都记录下来,编写成一部字典,以六十三个汉语拼音或者如同说文解字一般,以偏旁部首为目录依据,可以轻易的根据这些查询到每个汉字所在的字典页数,并且对每个汉字进行正确的注解,释义”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共10516字。

朱瞻基既然弄出了汉语拼音,自然也不会忘记字典。

毕竟字典这个东西重要性他还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说是每个学生都人手必备的一本的东西了。

无论是找字,还是查字,对于辅助识字来说,字典的作用几乎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与其留着以后让别人来弄,朱瞻基自然更愿意自己顺手就把这事儿安排给解缙来干。

三百年读书最多的人,既然能知道那么多字,自然就不能浪费了不是

听到朱瞻基的话,解缙眼睛也是再次亮了下,丝毫没有觉得被当成了工具人,有什么不好的。

编写汉语拼音的教材,已经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了,如果再加上这样一个字典,解缙几乎可以想到,等到有一天这些东西全部流传出去后,自己的名声将会达到一种何等的程度。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走出诏狱的那一天,天下读书人蜂拥而来,对他夹道相迎的场面。

想到这些,解缙脸上就忍不住激动的有些涨红起来,对着朱瞻基迫不及待的就躬身一礼道:

“臣解缙谢太孙殿下大恩”

“嗯大恩”

朱瞻基被解缙突然的举动弄得有些懵,

他吩咐完了事情后,就正想着等到眼前这个工具人把汉语拼音还有字典弄出来后,估摸着到时候这位三百年读书最多的人,脑子里的东西也差不多可以利用完了,就提醒一下自己那位爷爷,解学士还活着。

看到解缙突然对他又是行礼又是谢恩的,他都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随即微微想了想,才明白其中缘由。

想明白这些,朱瞻基嘴角抽了一下,看着一脸兴奋的解缙随口就道:“不用谢,不过几分虚名罢了”

也不知道这货被自己爷爷想起来后,还会不会这么兴奋了

朱瞻基来诏狱的目的主要就是这个启蒙教材。

见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朱瞻基就让解缙退了下去。

正打算离开,这时张懋突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密报递给了朱瞻基,道:

“太孙殿下,这是刚刚锦衣卫从大同那边传来消息。”

朱瞻基接过密报,从大同传来的消息,不用想也能知道基本就是自家那位爷爷的消息了,朱瞻基打开密报。

张懋在一旁解释道:

“五天前,皇上传令云南,令原锦衣卫指挥俭事塞哈智回应天接替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张懋说道塞哈智接替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时,脸色倒是很平静,并没有什么失望之色。

他对于这个其实早就有了预料,朱瞻基让他暂代锦衣卫指挥使时,就已经和他打过了招呼。

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待在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位上。

加上他本来就是勋戚出身,挂个锦衣卫的名头还行,但是想要掌握锦衣卫,那基本也不可能。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现在这位太孙殿下的幼军即将组建,他自然更想进入幼军之中。

毕竟作为一名武将,他心里更期待的也是战场。

朱瞻基听到张懋的解释,打开密报看完后也是沉凝了一下。

塞哈智这个人,朱瞻基倒是也有过了解,说起来这人并不算是一位汉人。

而是一个蒙古人,说到塞哈智就不得不说到塞哈智的祖先塞典赤,

此人在元初时就被封为云南首位平章政事,而其后其子孙在云南也是影响深远。

而塞哈智便是塞典赤的第七世孙,在历史上这位塞哈智虽然没有什么记载,但是这位却是锦衣卫自建立以来第一位得到善终的锦衣卫的指挥使。

锦衣卫第一位指挥使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案,被朱元璋殺了用来平息众怒。

第二任是蒋瓛,蓝玉就是被這货告的密,蓝玉死后,蒋瓛也被朱元璋杀了。

之后锦衣卫被撤掉,等到朱棣再重建时就是纪纲了,这位結局就不用说了。

可以说当上锦衣卫指挥使的,结局都基本免不了一死。

但是这个现象却在塞哈智手上被终结掉。

其实看看历史上对这位没有一丝一毫的记载,朱瞻基也能大致知道这货其实就是个不管事的。

再加上之前自家这位爷爷既然说了把锦衣卫交给自己暂时管理着。

现在也没道理突然安排来一个和他抢权的。

所以朱瞻基只是稍稍想了想,也就大致猜到了朱棣的用意。

自家这位爷爷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就把一个蒙古人提到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子上来。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塞哈智并非汉人,而锦衣衛却都是汉人组成。

塞哈智来了,压根做不了什么,但是却可以很好的看住锦衣卫,同时又不会影响朱瞻基在锦衣卫的权利。

估计也是自己这位爷爷已经想到了他现在即将组建幼军。

而张懋这样的人也不可能一直安排在锦衣卫,所以这才调来了一个塞哈智。

想到这些,朱瞻基对此也不再在意。

锦衣卫对他而言,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锦衣卫的情报,以及锦衣卫诏狱的权利。

只要能听他的命令,其实锦衣卫指挥使具体是谁,是不是他的人,对他而言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无非就是一些被他藏在诏狱的事情,多了一些泄露出去的可能。

不过现在诏狱里也就一个孙若微,以及解缙一伙人。

想到孙若微,朱瞻基又想到了自己之前说过给胡善祥安排一个使唤丫鬟的事情。

他觉得也是时候给这位历史上的孙皇后换个地方待着了。

至于解缙这些人,倒也不用太过操心,反正现在诏狱在他手中,锦衣卫最大的权利也就是主管诏狱的北镇扶司,这个权利在他手上,即使塞哈智来了,也只是有个名无实的锦衣卫指挥使罢了,影响不到解缙等人编写教材的事情。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60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