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作者:喵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朱瞻基:老朱百年后,他的不就是我的了吗?我真特么机智!!!

书名: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作者:喵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8

至于夏原吉,不是朱瞻基看不起户部,如果他真的敢拿五成利,估计以后这老头只能中午出门了,不然早晚都得被人套麻袋

说不定这里面还有朱棣的指使。

看了一眼夏原吉,朱瞻基道:

“夏老头,这次真不是我占你便宜,我实话告诉你吧,我打算直接用新盐将现在市面上所有盐的市场全部挤掉,重新制定食盐贩卖的规制”

夏原吉愣了下,问道:“重新制定食盐贩卖规制”

朱瞻基点头,继续道:“前些日子我已经安排人前去寻找一些家底殷实的富商,届时让他们聚集在应天,我会按照大明的地区划分,以及各地区的人口多少,然后制定好规矩,每个地区安排一个固定的商人按照我制定的规矩去贩卖这些盐。”

夏原吉和朱高炽闻言,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还是夏原吉再次道:

“太孙殿下恕罪,臣有一事不解”

“说”

夏原吉拱了拱手道:“敢问太孙殿下,自古以来商人逐利而行,殿下又如何去限制这些商人万一其中有人私下里不遵守规矩,太孙又当如何”

“这个简单”

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想要成为盐商可不是那么简单,到时候我会让他们缴纳一笔数量巨大的保证金,这笔保证金就是他们保证按照规矩行事的保证,如果他们按照规矩办事,到了时限,这笔保证金就会退还给他们,如果不安规矩,我不仅会扣掉他们的保证金,还会终止他们的盐商资格”

“保证金”

第一次听到这种新鲜词汇的夏原吉眼睛顿时一亮。

不管什么金,既然是金子,那不都是钱嘛

对于户部而言,有钱,那就一切好说。

就连朱高炽闻言也是笑了起来,拍拍手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为了成为盐商,朝廷定然会获得许多保证金”

“你们想啥呢咱们朝廷也是要讲信誉的知道不”

看到两人一副见钱眼开的样子,朱瞻基一脸无语,鄙视道:

“这些保证金我们只是代为保管,如果他们按照规矩办事,那么这些钱就会还给他们,如果不还给他们,以后谁还和你们讲规矩”

“可是这个这么多钱,难道朝廷就不要了”

朱高炽有些可惜的搓了搓小胖手,一脸心疼。

虽然他现在还没见到这些所谓的“保证金”但是他也能想到,这些钱究竟会庞大到什么程度

一想到这些钱居然不属于朝廷,穷惯了的朱高炽立马就有些心疼起来。

“当然不能要,商鞅立木的道理,爹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瞻基撇撇嘴,继续道:“再说了,这保证金才多少你想想咱们大明有多少人口夏老头,咱大明五千万人该有吧”

夏原吉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迟疑,这才点了点头道:“去年有过粗略统计,虽然不甚准确,但是人口数量大致在五千零九十五万人”

朱瞻基看了一眼夏原吉,虽然夏原吉脸上的迟疑不明显,不过朱瞻基还是看的很清楚。

其实这也不怪夏原吉,大明的人口哪怕放在后世,其实也一直像个迷一样。

你能想象,在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大型战乱,加上明初因为占田制度,没有耕地不足这种矛盾的情况下,

明朝的人口,居然不增反减了

而且还是一年减少上千万那种

这里面隐藏的东西,朱瞻基不用动脑子,都能想到这里面的问题。

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长规律,现在的大明人口至少都在七千万左右的样子。

不过这种事情涉及到的东西太过复杂,朱瞻基倒也不急着去弄明白。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是一步一步走的。

一下子上马太多事情,朱瞻基也怕自己一个掌握不住,搞不好就会翻车。

既然现在官方的人口是五千万,朱瞻基也只能用这个数字。

所以朱瞻基想了想,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后,就继续道:

“夏老头,一个人一年五斤盐要吃吧五千万人,再加上各种牲口,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消耗,一年五万万斤盐是需要的吧”

朱瞻基说一句,朱高炽和夏原吉就点一下头。

特别是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对于这些数字,简直不要太敏感。

朱瞻基说得对不对,他几乎不用去算就能知道答案。

听到朱瞻基说到五万万斤盐时,夏原吉才摸了摸胡子站了出来道:

“启禀太孙殿下,大明去年仅两淮及两浙地区产盐便超过四万万斤,整个大明产盐一共为十万万斤有余”

朱瞻基:“”

好吧,他的估算看来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这就是大明人口明显对不上号的问题了。

一个人一年吃盐最多也就五斤盐,加上牲口,一个人平均下来,最多也就十斤盐。

也就是说,如果大明真的只有五千万人口,不算上私盐,最多也就五万万斤盐也就足够了。

但是大明一年产盐十万万斤盐,除了朝廷管控导致盐价太高外,偏偏还有人吃不上盐。

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多余的盐去哪儿了

朱瞻基一边在心里记下这些问题,一边继续算账道:“那就十万万斤吧,这还不包括各种私盐,一斤新盐我将它定价50文,那就是说,十万万斤新盐的总价就是五千万两白银”

“抛开各种成本,一斤盐的盈利大约就是四十文,也就是十万万斤盐便是四千万两银子的利润”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随口报出的各种数字,将这些数字都一一记在了一张白纸上。

然后又递给了夏原吉,夏原吉看完之后眉头紧锁。

他想的更多,十万万斤盐,卖五十文,所获利润就足足超过了四千万两银子。

但是朝廷以往的盐卖的明明更贵,然而所获却不过一千万两银子。

看到这个数字,夏原吉差点把自己胡子给掐下来一大把,然后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声:“奸商”

朱瞻基离他不远,听到这老头一口一个奸商,就知道这老头在甩锅了。

朝廷盐税收入那么低,其中鬼知道有多少人伸了手,

那些盐商虽然的确吃的满口流油不假,但是从纪纲一个人就能看出来,这里面绝对不止商人在吃。

但是想要一个个去把这些人全部揪出来,且不说现实不现实。

朱瞻基估计就算成功了,朱棣也会去阻止他。

毕竟这里面绝对很多人都是朱棣上位的功臣。

把事情挑到明面上来了,谁的面子都不会好看。

这也是夏原吉一口一个奸商的原因。

这年头,从老朱头开始,商人就是这么没地位,出了事,甭管他和商人有没有关系,商人都是绝佳的背锅人选。

杀一群商人,贪官鼓了腰包,户部鼓了钱袋子,皇帝也有了钱去打仗。

简直是一举数得

朱瞻基听了夏原吉的话,也只是撇撇嘴,也不说什么。

道理虽然他懂,但是他也没想过去为一群商人说什么公道话,毕竟大明的商人嘛,懂得懂。

杀一批绝对不会杀错,特别是晋商什么的。

不过夏原吉想找商人麻烦,朱瞻基不会去管,但是大明的盐业,朱瞻基却打算利用新盐彻底将其和皇室绑在一起。

所以看了一眼夏原吉,朱瞻基就道:“这四千万的利润,作为盐税,户部可以收取两千万”

夏原吉微微算了一下,就点了点头,一斤盐的盐税是二十文,两千万两完全合理

朱瞻基继续道:“我会以四十文的价格再将这些盐卖给那些商人,这里面一千万两银子盈利,户部拿三百万,我拿三百万,剩下四百万归皇上”

夏原吉再次点头,然后顿了一下,问道:“太孙殿下即使如此,离太孙殿下答应臣的四千万也相差甚远吧”

“你急啥”

朱瞻基瞥了一眼夏原吉,然后嘴角一翘道:“那些商人想要贩卖食盐,以前得换去盐引,现在朝廷的盐都归我了,我也不要他们的盐引,但是我按照地区将我的食盐划分给他们去卖,那么我收他们一些代理费的可以吧”

“还有,如果有商人违约了,除了保证金,我再问他们要些违约金不过分吧”

“不算多,加盟费嘛五年一收,像直隶,浙江,江西这种人口近千万的地方,五年收个一两千万的代理费不过分吧其他的地方人少,我收个几百万的代理费,也不过分吧还有那些违约的,啧啧”

朱瞻基咂咂嘴,然后瞥了一眼正在掐着手指头,不停计算的夏原吉,笑道:“老夏,咋样算出来没”

夏原吉听到朱瞻基一声“老夏”嘴角抽抽,他这是又有了新称呼

不过想到朱瞻基那些话,他还是立即心动了起来。

朱瞻基算的只是一些根据已有的官方数据给出的数字。

且不说仅仅只是盐税以及一斤十文的利益,十万万斤盐,户部就已经稳妥的入账了两千多万两银子。

如果再加上这些什么“代理费”,“保证金”,“违约费”。

虽然他有些没搞清楚这些什么这费那费的具体区别。

但是这种东西,作为一个户部尚书,大明的钱袋子,对于搞钱这方面,朱瞻基有时候都是佩服这位老北鼻的。

朱瞻基所说的这些东西,虽然他没有彻底搞清楚,但是大致的思路却是听的明白。

如果按照以往大明的盐制,商人按照盐引买了盐,怎么卖就和朝廷几乎没了关系。

朝廷就相当于一个炉户,负责制盐,制好了盐,然后把盐再卖给了商人,

但是商人买了盐,把盐卖到一个什么样的价,那就是商人的事情了。

但是按照眼前这位太孙殿下的方法来就不同了。

天下最大的盐商就成了眼前这位太孙殿下。

想要卖盐,可以,得先交钱入这位太孙殿下的伙,交了入伙费还不行。

为了保证你按照团伙规矩来,你还得交保证金。

虽然他没搞清楚违约费是个什么鬼。

但是他几乎可以想到,以那些商人的性子,定然有人会破坏规矩。

到时候说不得就会有人把规定为五十文提个几十文。

这种事情换做以往,朝廷肯定没办法。

但是现在不同了,你敢破坏规矩,我就能直接没收了你的保证金。

同时还要把你踢出团伙,然后再拉一个新人入伙

如此一来二去,那什么代理费收了双份不说,保证金也成了利润。

这里面的钱财,一年哪怕是三成,但是又何止是四千万

而且这还只是算的是之前的十万万斤盐,如果盐价低至五十文一斤,加上如此上等的食盐,定然会把那些私盐市场全部挤掉。

到时候大明又何止是一年十万万斤盐

翻个番还差不多吧

夏原吉越想眼睛越亮,看向朱瞻基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绝世珍宝,

起身,拱手,夏原吉对着朱瞻基就行了一礼道:“妙,实在是妙,太孙殿下此法一出,届时不仅可以降低盐价,让百姓人人都能吃的起盐不说,户部从此定然可以大大松下一口气。”

有钱就是爹

对夏原吉来说,哪怕是朱棣都离不开他

但是同样的,对于夏原吉来说,眼前这位太孙殿下,简直就是户部的爹

朱瞻基看了一眼夏原吉,满意的点了点头。

嗯,忽悠大法又进一步

画大饼果然才是最好的政治方式。

夏原吉是赚了不假,但是夏原吉却要负责去生产食盐不说。

还要去负责运送等等一切事物

而他呢

坐在家里,也就动动嘴皮子,一招空手套白狼,不费吹灰之力就弄了三成利。

至于自家那位皇爷爷,朱瞻基不屑的撇撇嘴。

说句大不敬的话,这个大明未来的皇帝是谁

是他朱瞻基不是

朱老百年后,朱老的一切说到底还不是他的

嗯,所以看起来现在他只拿了三成,但是未来等到他成了皇帝,朱棣的四成不也是他的,这三成立马就变成了七成

“我真特么机智”

朱瞻基给自己点了一百二十个赞,然后看了一眼一脸钦佩的夏原吉。

心里就越发的得意,瞧瞧这老头,原本的五五开,瞬间就成了三七。

也不知道等到这老头想明白这个道理后,会不会吐血

朱瞻基很不厚道的笑了起来:“夏老头,现在懂了吧按照我的方法来,绝对比你那什么五百文一斤更能来钱”

夏原吉这会儿脑子里还在思考着,如果把那些私盐挤掉后,户部一年又会增加多少银子

闻言就点了点头,拱手道:“太孙殿下请放心,臣回去后,定然会制定一个万全的法子,然后立即开始着手新盐”

朱瞻基见此也点点头道:“新盐的事情以后就把那些炉户集中起来,每个盐场成立一个隶属于户部的制盐厂,另外按照新盐的制取步骤,尽量把每个步骤交给不同的人去负责,特别是卤水,制盐的时候可以改个名字,混淆视听,要确保制盐的方式不会流传出去。”

夏原吉听着朱瞻基的话,就从朱高炽那里讨要了笔墨纸砚,然后把朱瞻基的话全部一一记了下来。

虽然他也不是蠢笨之人,但是比起朱瞻基,一些见闻毕竟少了些。

朱瞻基说到的很多东西,都会让他眼前一亮。

朱瞻基见此,也就尽量把一些后世能够用到的东西,讲了出来。

毕竟食盐的事情,对他,对整个大明来说,都可以算得上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至少在他的计划里,未来十几年里,食盐都将是大明一项很重要的财政支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5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