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作者:喵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六章:心疼,标题这娘们儿离家出走了!!!

书名: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作者:喵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8

朱瞻基回了自己的院子。

今天时间不早了,城南皇庄的距离也不近,他打算明天再去。

反正玻璃就放在哪里也不会跑掉。

还有水泥,他估计明天,第一批水泥就能被生产出来了。

到时候一起去看看,水泥加玻璃,这是绝配。

他甚至都在思考着要不要给自己在皇宫外建造个现代化的小别墅了。

才到自己的院子, 朱瞻基就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胡善祥已经先了他一步回来了。

此时正站在院子门口,看样子应该是在等他。

看到朱瞻基时,胡善祥脸上的笑容就开始在眼角嘴角绽放了出来:

“太孙殿下”

胡善祥行了一个礼,这就是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后遗症。

做事板正,规矩, 哪怕朱瞻基纠正了几次,但是依然还是该如何就如何, 从不逾越规矩。

这么看来,其实如果未来他登上了皇位,将后宫交给胡善祥,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只要有了规矩,就有了行事准则。

心里闪过这些个念头,朱瞻基就笑笑随口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胡善祥陪着朱瞻基走进屋子里,屋子里早就放好了几个暖炉。

一边帮着朱瞻基取下棉袍,胡善祥这才笑着解释道:

“太子妃说是困了,想要先休息,所以就让我先回来了。”

解释完,她顺手将棉袍放到一旁,然后又笑道:“听太子妃说您下午就去了国子监那边,您应该还没吃过晚饭吧,我让人提前准备了一些,一直热着。”

说着话,两人已经来到了一张饭桌前, 饭桌上是几盘刚刚摆好的饭菜, 还冒着热气。

菜不多,但是很精致。

朱瞻基脸上露出笑容, 对自家这个小媳妇儿,能够想的这么周到,他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他回来时,就已经在城里找了个酒楼,吃过一顿了,但是现在也没拒绝。

等到吃了一些后,感觉肚子里再次传来一些饱腹感,朱瞻基才停下了筷子,然后看向亲自收拾碗筷的胡善祥,突然笑了下道:

“说起来,你现在的身份,也和往日里有些不同了,等皇上回来,我就会让他正式给你册封个名分,在这太子府你现在也算是半个主子了,但身边也没有个伺候的丫鬟,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我给你安排个丫鬟如何”

听到朱瞻基的话, 胡善祥收拾碗筷的动作微微一顿,刚想说些什么,就见朱瞻基又自己点了下头,直接把事情确定了下来道:

“就这样说定了,过两天,我就亲自给你选个丫鬟送过来,你这边该调教的,到时候就好好调教一下,一些小事情,也可以全部交给她”

胡善祥见朱瞻基已经决定了下来,就顺从的点了下头,道:“臣妾谢过太孙殿下”

“嗯,谢什么的就不用了”

朱瞻基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时间,朱瞻基的生活依旧很规律,第二天中午时分,处理完了政务。

朱瞻基就带着张懋还有几个锦衣卫来到了城南皇庄。

先是看了一遍羊毛纺织厂,随着时间推移,虽然羊毛纺织厂每天的生产的毛线依旧受到了纺织器械数量的限制,

但是女工们的熟练度却提升不少,现在一天的时间,也差不多可以生产两万繀左右的毛线。。

而且这么多天了,二十万北伐大军的手套,在五倍利益的情况下,第三天的时候就已经凑够了。

羊毛线的需求倒也随之下降了不少。

不过现在毛线的名气也打开了,许多原本买了毛线织手套的人,知道了毛线的好处,

加上毛线便宜,在织毛线手套赚了不少钱后,有些人也会将买来的毛线给自己家里织上一两件毛衣。

现在应天城,有不少人出门时穿的都是这些人弄出来的毛衣。

暖和,舒适,比起棉衣都不差,甚至还要更好。

甚至此事还引起了一些周边的人,千里迢迢的跑到了应天专门购买毛线。

因此虽然沈文度那边没再弄出五倍利益的事情,但是毛线的销量,却依旧十分火爆。

“太孙,前些天有几个浙江的商人找到了臣,想要从纺织厂这里购买一些毛线,然后运往浙江去卖,因为需要为北伐大军制作手套,臣就将他们打发了,昨天这几人又找到了臣,臣不敢自作主张,因此想询问一下太孙您的意思是”

周忱陪在朱瞻基身边,等朱瞻基差不多巡视完了后,说道。

“浙江来的商人吗”

朱瞻基闻言有些意外,虽然因为五倍利益的事情,毛线生意挺火爆的。

但是这个火爆也是局限在应天一地的,这么快就吸引来了浙江的商人,倒是让他有些意外。谷薼

想了想,朱瞻基就看向周忱问道:“最近的话,应天毛线的销量如何”

周忱想了一下就道:“每日应在一万五千繀左右”

朱瞻基点点头:“这么说的话,现在纺织厂最多一天可以生产两万繀,就会多出五千繀,既然有人想买,你卖他们一些也无妨。”

“是”

周忱应了一声。

朱瞻基对这事不是很在意,毛线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民生的东西,早晚也是要卖出去的。

让他自己安排人去卖的话,肯定会麻烦,有商人接手,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等到时机成熟了,完全可以借此打开更多的销路,到时候也能收购更多的羊毛,有了利益的刺激,草原上养羊的人也会更多,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两人说着话,已经来到玻璃生产厂这边。

这边说是厂,其实说是工棚要更加合适一些。

相比纺织厂入眼的莺莺燕燕,这里一进来便是一股刺鼻的煤烟气味。

而在工棚里,更是摆了好几个巨大的火炉。

一些大冬天也赤着膀子的工匠,则围着火炉忙的热火朝天。

玻璃的制作比想象中要简单很多,材料也是一些很常见的沙子,纯碱,以及石灰石。

沙子和石灰石是最常见的材料,纯碱的制取也并不困难。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将草木灰装进布袋中经过冲洗,然后剩下的东西便是纯碱。

再将三种材料按照比例混合,直接就可以投入炉窑中煅烧。

碳酸钠石灰石或碳酸钙纯碱和二氧化硅沙子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就会生成硅酸钠或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而日常中常见的玻璃就是硅酸钠和硅酸钙以及二氧化硅的混合物。

当然刚刚生产出来的玻璃,在高温下只是一摊没有任何固定形状的液体。

想要制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则需要在玻璃还没有彻底冷却下来的时候使用模具,或者其他工具制成自己需要的形状。

眼下的工棚里,在朱瞻基来之前就已经生产出来了不少东西。

有玻璃制成的碗,还有杯子,盘子,花瓶,甚至朱瞻基还看到了好几个酒壶。

各式各样的东西,朱瞻基看的也是有些哭笑不得,心里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工匠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他只是告诉了这些人玻璃是怎么弄出来的。

这些人倒好,直接给他来了一个举一反三。

当然这些玻璃里面也不是全部都是能够达到朱瞻基满意的程度。

许多玻璃制作出来的东西,里面都是含有不少细小的气泡。

这种情况一般则是工匠的熟练度不高,导致炉火温度不均匀造成的。

这种有小气泡的玻璃如果是用在其他地方,比如说生产一些像眼前的这些玻璃盘子,杯子什么的,倒也没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用来制作望远镜显然是不合格的。

这些气泡的存在,会导致光线在穿透镜片的时候,产生大量的散射折射,造成视线模糊不清,甚至是观察目标严重变形。

不过还好的是也不是所有生产出来的玻璃都全是带着细小气泡的。

朱瞻基随手拿起一个制作好的玻璃盘子,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就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玻璃盘子,比起他上次用来制作望远镜所使用的水晶也不差了。

透明度很高不说,就连气泡也是看不见几个,如果用来制作望远镜的镜片,裁取一下,还是十分容易就能得到的。

而他刚刚也看了,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成品数量并不少。

朱瞻基一眼扫了过去,然后视线主要落在的就是这些成品上面。

一旁的周忱见状,就解释道:“太孙,这几样都是今天早上制作出来的,昨天制作出来的玻璃,发现有气泡后,昨晚又连夜实验了几次,最后在控制好炉温后,才制作出来的。”

“不过即使如此,也并不能完全避免,依然还会有一部分带着气泡。”

朱瞻基闻言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不用周忱解释,他也能明白是什么原因。

毕竟现在的生产条件不是后世,生产玻璃可以完全依靠机械来控制温度。

这个时代,能依靠的完全就是工匠的一双手,以及一个脑子。

温度是否合适,那都是凭借着感觉,甚至是直觉。

而根据工匠的熟练度,这种直觉也难免会出现波动。

说实话,周忱能把玻璃弄到眼前这种水平,是完全有些超乎他的意料的。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36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