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29章 笑的太早了

书名: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韩弘会笑是有理由的。

因为河北叛军实在是太过凶猛了,进攻的准备相当充分,进攻的决心相当坚决,莫灵均抵达之前,叛军狂攻三天。

就是这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汴州城上每天都有近千人的伤亡,按照这个速度,一个月的时间自己在城内的三万宣武军就全军覆没了。

莫灵均这一波突袭,叛军方面仅仅人员的损失就过万,物资的损失更是难以衡量,根据韩弘的估计,没有个四五天绝对恢复不了攻城。

当然,城池攻守方向的影响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整个战局的变化。

表面上,韩弘和河北叛军的三位主帅看到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郭戎战略核心支点,韩弘是知晓郭戎整个战略计划和步骤的。

莫灵均这支骑兵绝对不在最初的计划之内,这说明郭戎变更了计划。

但是看着被莫灵均风骚操作吸引走的数万叛军,再估算一下汴州城下叛军的大致数量,本就知晓郭戎计划的韩弘一下子就明白了郭戎战术微调的出发点和目的。

简单的衡量之后,韩弘不得不承认,风险是有的,但是和风险相比收益高的吓人,最重要的是改变之后的韩弘认为郭戎计划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很高。

“郭戎这小子还真实是就认准这一招了”

轻轻一笑,目光扫视城墙之下已经开始退却的叛军兵马,再将目光看向了远方,一队又一队的河北叛军正陆续离营,朝着烟尘滚滚的东方追去,韩弘再次确定了自己的判断之后,随后韩弘不禁一声叹息。

“后生可畏啊”

一声叹息之后,韩弘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汴州城之上,郭戎那么很重要,但是自己这边也丝毫不差。

汴州是整个战局的中心点,也可以做算是锚点,汴州如果失守了,那一切就全盘皆输了。

“礌石和滚木放到这边,小心不要把锅里的金汁碰撒了对,对,放好了”

汴州城下的攻城战暂时偃旗息鼓,城内城外重新进入了一种默契的备战状态,但是在汴州以东的广阔的平原上,随着追击的卢龙军骑兵和莫灵均麾下长缨军骑兵之间的距离却在拉近。

严格说起来,莫灵均麾下的两千精锐的长缨军骑兵既接受过严格的训练,也在漠北草原参与过数次大战,无论是战技还是实战经验都在卢龙军之上,就连战马也都是从精挑细选出的良驹,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在提前一刻钟出击的情况下被追上。

只不过,他们之前已经连续狂奔三日,而且在汴州城下进行一轮大战,此时战马的体力、骑兵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

而与之相对应的卢龙军骑兵则属于以逸待劳,是以在不惜马力的狂奔之下,双方的距离被缓慢拉近看起来并不奇怪。

当然这些外因都是次要因素,也是莫灵均希望对方可以看到的。

双方距离会拉近的真正原因是莫灵均希望通过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尽可能的消耗卢龙军骑兵战马的体力。

卢龙军的骑兵和战马属于以逸待劳不假,但是骑兵和战马从休息状态进入作战状态是需要时间的,骑兵还好,披甲拿上装备就行,但是战马却需要更多的保养和保护。、

在激烈的战斗开始之前也往往要给战马喂食精粮、精米、豆类以保证战马在战场上充足的体力。

从自己突进到汴州城下,到对方的骑兵出现,连一刻钟的时间都不到,要知道在攻城战中骑兵是完全派不上用场的。

所以,莫灵均敢笃定一点,叛军骑兵看起来以逸待劳,但是只要追逐战的时间被拉长,对方战马的体力就会迅速下降。

虽然在突入汴州城下的时候,长缨军看起来一个个是单人独骑,但是实际上,莫灵均麾下这帮精锐可都是一人三马的。

只不过所谓的一人双马,或者一人三马更多的时候是用在长途奔袭之中。

在战场上,骑兵的突袭不是田单的火牛阵,显然不能每个骑兵带着三匹马一起冲锋,而是需要在开战之前组好准备,将备用马放在战场之外,留下专门的人手看管。

作为长缨军中最优秀的骑兵将领,莫灵均自然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在出发之前,莫灵均将大多数备用战马留在了汴州城以三十多里的一处树林旁边。

而一处树林旁边,则是莫灵均在开战之前就为可能尾随而来的骑兵预设的战场,当然可以看做是坟场。

之所以选择三十里,是因为三十里对于战场而言是一个很微妙的距离。

快马加鞭狂奔三十里之后,人或许没问题,但是马是要休息的,大唐的驿站之间平均距离是三十里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当然,并不是说战马一次性只能行进三十里,普通马匹在三十里之内可以保持一个比较巅峰的状态,超过三十里之后马匹的状态就会从巅峰状态退下,体力、爆发力、速度都会开始下降。

如果不惜马力,一夜狂奔三百里在理论上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代价是三百里之后战马会直接倒毙,当然大概率是撑不到三百里战马战马就会累死在路上。

当然,三十里不仅仅是马匹行进的距离,同样的,三十里为一舍,三十里里也是大部分步卒一天的行军距离。

同样的道理,步卒也不是一天只能走三十里,完全不考虑体力,士气,后勤,补给之下,日行百里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过,军争是要考虑代价的

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而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孙武他老人家早就把军争的利弊写的清清楚楚,哪怕是长缨军在训练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五十里也就是极限了。

莫灵均不相信临时受命追击的卢龙军步卒,敢日夜不停的疯狂追击。

所以,三十里既可以将卢龙军骑兵战马的体力削弱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又可以很好的杜绝卢龙军步卒增援的可能,从而在空旷的地带营造出一个实际上相对封闭的战场。

莫灵均如老僧入定,不紧不慢的带着麾下的骑兵们前行,而接受了追击命令的卢龙军骑兵则在前面这帮长缨军yb的引领下,朝着莫灵均早就准备好的战场前进。

随着双方离开汴州城的距离超过十里,在莫灵均的调控之下,长缨军骑兵的速度再次降低,这就使得双方的距离被缩减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距离被急速拉近,卢龙军中无论是军校还是普通骑兵,一个个都变得极为亢奋。

要知道这一次突袭所受到的损失之大,远远超出了裴明仁的预期,作为渡河之后统帅十五万卢龙军的主帅,裴明仁是需要给自己的老板,卢龙节度使刘总给出一个交代。

对于裴明仁来说,最好的交代莫过于将突袭的这只骑兵全部消灭掉。

只不过,裴明仁不是傻子,哪怕陷入了极度愤怒的状态他有有自己的思维,对方骑兵不是菜鸟,也不是弱鸡,其的素质、战斗力、纪律性都是一流的,自己麾下的卢龙军的德行他更是了解的很,不给足够的甜头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卖命。

为了尽可能鼓舞自己麾下卢龙军的士气,

只不过长英军的这支骑兵可为了尽可能的鼓舞士气,裴明仁不仅封官许愿,许下了极高的悬赏。

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这正是卢龙军的骑兵们愿意拼命追击的原因。

看到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被拉近到唾手可得的程度,卢龙军骑兵们不自觉的抡起了手中的马鞭,靴子上的马刺也不停的刺向战马,激发战马的潜力,驱赶自己胯下的战马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追赶。

随着卢龙军整体加速,双方之间距离再次被拉近,最近之处已经不到十丈。

不断催动战马的同时,卢龙军中一些骑术和射术都比较精湛的家伙,拿出了背后或者挂在马背之上的弓箭,不停的朝着前方的长缨军抛射。

卢龙军的骑兵会射箭,骑术比他们更好的长缨军自然也不会闲着,感受到后方箭矢的同时,长缨军中的骑术高手也拿出了自己的家伙,时不时朝着背后追赶的卢龙军放冷箭。

就在这你来我往的征战和追逐之中,一场数千计的大规模骑兵追逐战已经展开。

整整三千卢龙军骑兵和两千长缨军骑兵,在广阔平坦的中原大地上开始了疯狂的搏杀。

天空中箭矢、弩矢、短矛不停的飞舞,双方的骑兵时不时从战马上坠落,虽然卢龙军的损失远超长缨军,但是越来越近的距离,甚至已经近到了马槊的距离之内,他们所有的理智都被贪婪所侵占。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两刻钟不到的时间,以汴州城为起点,双方已经奔出了接近三十里,距离长缨军备用战马所在的位置已经越来越近。

也正是双方进入肉搏战距离的时候,前面长缨军的战马突然发疯了一样突然开始了告诉的狂奔,速度一直只降不增的长缨军突然加速,双方原本已经几乎不存在的距离被迅速拉开,双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脱离了接触。

完全不知道对方受了什么刺激的卢龙军骑兵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对方的骑兵,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加速。

毕竟,双方的追逐战进行了不短的时间,卢龙军骑兵们对他们追逐的对象也已经有了基础的判断。

对方的战马确实比较自己要好,但是好的程度有限,如果对方战马的体力真的好到了可以随时加速狂奔的程度,那么双方之间的距离就不可能会被拉近。

前面长缨军的骑兵,只需要凭借战马的优势一路狂奔就可以脱离自己的追击,根本就不需要跟自己进行长距离的追逐和搏杀。

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接近三十里的追逐战,双方战马的体力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严格说起来长缨军的骑兵因为进行过突袭和激战,体力甚至比卢龙军更差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突然加速确实可以在短时间拉开距离,但是这种距离不可能保持下去,更不可能长久,反而会以最快的速度将战马剩余的体力消耗殆尽,在这种长距离的追逐战中明显是大忌,无意义饮鸩止渴。

明知道对方的举动是饮鸩止渴,但是完全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幺蛾子,生怕因为自己的食物放走了对方的卢龙军也不得不挥舞手中的马鞭催动胯下的战马跟了上去。

卢龙军的加速是有效的,双方被拉开的距离再次被拉近,然后还没等卢龙军的骑兵们松一口气,他们惊愕的发现,前面的长缨军竟然再次提速了

然而,长缨军突然两次加速,使得已经这些脑子已经发热的卢龙军骑兵冷静了下来,因为这一次他们再也不敢强行催动战马追下去了。

人和人不一样,马和马也不一样,他们胯下的战马在半个时辰之前连马鞍都没上,仓促上阵之下,战马也没有进行任何补充和补给。

现在狂奔了三十里,进行了几次加速之后,不少战马速度已经开始明显的下降,有些战马在奔跑中甚至已经出现了轻微的晃动。

他们贪婪不假,但是他们不是傻子,随着异常局面的出现,冲动消退的同时贪婪被迫让位,智商重新占据了他们大脑的高地。

裴明仁的悬赏很诱人,但是也需要有命去拿才行。

如果再不加思索的再穷追猛赶下去,根本就不需要对方动手,自己就会把自己的战马累死。

此时此刻,对他们来说,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比不惜代价的穷追猛赶更有价值,毕竟他们是骑兵,没有机动力他们连普通的步卒都不如。

更重要的是,行进中的大规模骑兵想要完全隐藏踪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沿着踪迹跟随下去,最终还是可以发现对方所在的。

在眼前的状况下,卢龙军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

随着时间推移,卢龙军降低了速度,而长缨军的骑兵则在加速狂奔。

看到双方之间的距离被迅速拉开,卢龙军的将校们内心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如果对方真的跑了,那一切可就功亏一篑了。

然而,在双方的距离被离开之后,卢龙军的军校们发现前面长缨军的骑兵并没有减速,而是依旧在亡命狂奔。

看到这幅场景,卢龙军的军校和骑兵的眼中出现了笑容。

他们可以断定,前面的长缨军是昏了头了。

就这么一个不要命的跑法,就算是汗血宝马、大宛良驹也是撑不住的,对方再这么奔跑下去,少则两三里地,多则四五里,对方战马的体力就会被耗尽。

到时候,失去了机动力的对方只会成为一群待宰的羔羊

在此基础之上,他们甚至收起的弓箭,再次放缓了速度。

只不过真实的情况会告诉他们,他们笑的太早了,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398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