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03章 毁其城,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书名: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战场上的战斗还在继续,然而当重骑兵入场的时候,结局就已经被注定。

从瓮城中出击的重骑兵的数量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千骑,但是这两千骑兵组成的三个锋矢阵,在溃散的渤海人面前等等同于三把锋锐而强悍的利刃,仅仅几个冲锋,就直接将溃散的渤海人彻底的切开,撕碎。

三支重骑兵组成的锋矢阵,如同三把锋锐的尖刀,轻轻松松的将溃散的渤海军切开,撕碎。

以陌刀兵为核心缓缓推进的重步兵则化身为了坚实的砧板,承接下来这些被利刃切下的溃兵。

换装之后的弓箭手,步步跟进的弩手则成为了最后一步,将落到了砧板上的渤海溃兵彻底的碾碎。

在重步兵、重骑兵、弓箭手、弩手的碾压之下,渤海人将兵败如山倒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不是所有的渤海人都在第一时间被重骑兵切开,然后被碾碎,相当一部分的渤海人发现了战况不妙之后选择了逃窜。

有些人逃往了营地,试图凭借营地抵御唐军的进攻,

有些人逃往了旷野,试图凭借旷野躲避唐军的追杀,

还有些人,则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漫无目的的四散而逃。

然而,他们只看到了正面唐军重骑兵的无敌,只看到了重步兵的无畏,只看到了弓弩手的无所不能,却不知道近四万的骑兵,在莫灵均和董嘉两位骑兵将领的统帅之前早就在战场的外围布下了天罗地网。

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在进军辽东之前,郭戎请留守长安的韩愈等人帮自己查阅的唐廷关于渤海国的所有资料。

关于渤海国的建立,韩愈的总结非常简单。

趁着营州之乱的机会,靺鞨人的初代首领大祚荣,与武周打了场天门岭之战,继而诞生了渤海国。

如果用有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以武开国。

因为领土面积,人口,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渤海国终究不可能建立一支能够和李唐比肩的庞大军队。

但是,开国之后渤海依旧仿照唐军的制度,组建了包括禁军、府兵、边军在内完整的体系和制度。

从大祚荣开始,本着全民皆兵的原则,渤海人花费了十数年的时间仿照府兵制设置了近百个军府,并仿照大唐的十六卫设置了渤海人的十卫,统帅数以十万计算的渤海府兵。

左右神策军和左右三军一百二十司,这是渤海国的禁军,而这六万禁军是渤海国的常备军,也是渤海国最核心的战力。

渤海国在西部边境重镇扶余府等地,渤海人同样设置了数支精锐的兵马,用来防御比他们更加野蛮的辽东诸族,这些兵马的数量同样达到了五六万人之多。

十万府兵、六万禁军,五万边军,这就是整个渤海国赖以为生的基础,也是其成为“海东盛国”的重要支柱。

此次出击辽东的渤海兵马总数约为十五万,乍一看数量或许不是特别多,但是这已经是渤海除却防备辽东蛮族袭击之外的禁军加上府兵的总和,几乎等同于渤海国全部的机动兵力。

这十五万人一旦覆灭,就等于整个渤海国的根基被拔除了大半,在郭戎和李愬率领的大军而李愬的想法就是将这十五万人全部留下。

元和五年,六月二十八,大唐安东大都护、营州刺史李愬率领的近十万唐军和宝海熊卫大将军胥要德率领的十五万渤海军在襄平城下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大战从清晨伊始,一直持续到了接近黄昏时分。

最终,李愬以战损五千人为代价,斩首八万,俘敌七万,渤海国最精锐的十五万兵马全军覆没。

七月十六,郭戎率领平叛军主力抵达襄平和李愬所部成功会师。

郭戎和李愬会面之后,随即召集襄平所有尉官以上级别军校进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军议。

在军议中,郭戎拿出了安北都护府和陇西陇南的例子,随后关于包括渤海、新罗、百济在内的整个大辽东的攻略被初步制定。

七月十八,郭戎、李愬为首,整个平辽大军所有八十三名校级以上军校联名上书长安。

虽然长安的回复不会在短时间内传回,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李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绝对不会拒绝这两位名将和所有平辽军中高级将领的提议。

随着策略的基本制定,不等长安的反馈,继续留在辽东的各路兵马已经按照预设开始向整个辽东进军。

与此同时,因为辽东那个之战被临时抽调兵马开始陆续返回原有的驻地或者从属。

来自朔方、振武军的骑兵们简单的洗刷战马,返回大唐的西北边境;

来自宣武、淮西、河东等地的藩镇军地方军,则穿越辽西走廊,重新返回了大唐腹地;

来自胶东半岛、辽东半岛的威海卫、荣成卫、金山卫等海防卫军也陆续的回到海边,准备乘船,在水师的运送之下,重新返回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

随着各支助拳兵马的撤离,郭戎、李愬手中的力量已经变成了长安禁军和安东军,兵力的数量从近三十万锐减到了只有十二三万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是在正面战场的战斗力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损耗。

毕竟剩下的都是长缨军、左威卫一类真正的长安禁军,那可是整个大唐,乃至整个冷兵器时代真正的巅峰战力。

更重要的时候,除却做这些表面上的冷兵器,长缨军中可是有在禁军中都少有的火器营编制的,那可是真正的热兵器,

剩余少数不属于长安禁军的,也属于李愬麾下安东都护府。

而李愬这支安东都护府的护军则是以曾经跟随李愬北上辽东的河北军为班底,而那支河北军的骨干则是当时北衙四军后备兵。

战斗力比之长安禁军略低,但是低的有限,在实战经验上更是碾压绝大部分长安禁军。

战斗力没有太大幅度的下降不假,在硬碰硬的战斗中可以吊打任何一支敌军不假。

但是相比较整个大辽东广阔的,区区十万初头的兵力就显得不够用了,就如同一滴水被滴入了海洋一般被稀释的无影无踪。

只不过,对于这种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郭戎和李愬却没有半分的不安和迷茫,因为这种情况本就在两人的预料之中。

而且,从一开始,两人就有完整的应对方案和思路。此时此刻,留在辽东的唐军数量确实少了很多,但是留在这里的其他人却不少。

这其中有“半岛三废”新罗人、百济人、高句丽遗民;

这其中有“辽东蛮族”契丹人、靺鞨人、突厥、室韦人;

而这些,正好也是辽东以及“大辽东”区域内主要的异族。

对于如何处理,收拾,利用异族,郭戎、李愬早就有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拉一帮,打一帮,扶持一帮,使得没有任何一帮能够成为整个地区强大力量。

揍一族,亲一族,打压一族,使得没有任何一族能成为整个地区的核心族群。

屠一群,养一群,放纵一群,使得看似平静的整个区域陷入无修正的的弄乱。

也只有这种看似平静,实际上混乱的环境才需要一直强悍到让所有人畏惧的力量来保持稳定、和平和安静。

也只有这种看起来强敌环伺,但实际上一盘散沙的局面,才能凭借人数少,但是战斗力惊人的唐人,唐军,牢牢的将整个区域彻底掌控。

而很凑巧的是,郭戎在柳城,李愬在襄平,都俘虏了大量的乱军和叛军,这些被俘的同样是以“半岛三废”为主的新罗、百济、高句丽,还有“辽东蛮族”的契丹、靺鞨等民族。

根据自己和李愬在陇西、陇南、漠北的成功经验,短短几天的时间,就从几十万被俘的兵马中遴选出了数量接近十万的备选人手。

人员遴选完毕之后,对于那些被挑选出来的俘虏们进行洗脑。

随后,郭戎和李愬仿照漠北的情况,从禁军和安东军中精选资历、忠诚、战意都能够得到的老卒退出现役,永久性的扎根在这片荒芜,偏僻的土地上。

当然,作为大唐在这里的具象化表现,老卒们在这里退役所能够获得的将超出想象。

洗脑完成之后,以这些提前退役的老卒为骨干和军校,以被洗脑后的俘虏作为只要填充,仿照禁军的编制和模式,利用被收缴的军械,大规模的组建“唐协军”

虽然在战斗力上无法和禁军、安东军相提并论,但是在唐军先进理念,较好的装备,以唐军老卒作为骨干的因素之下,战斗力依旧超出了绝大多数辽东本地的异族和蛮族,

更重要的时候,这些本就熟悉辽东的天气、环境、气候的唐协军却可以成为唐军的眼睛,耳朵,四支,双手,成为唐军最好的刽子手和行刑人。

元和四年,在“国师”陈宏志的指挥之下,渤海大军第一次入寇辽东满载而归,使得渤海人彻底的被贪婪所蒙蔽。

在“国师”陈宏志无法指挥的情况下,理智已经被贪婪占据的渤海人再次出击。

结果,襄平一战,十五万渤海军全军覆没。

当襄平之战传回渤海,整个渤海国为之震惊,这时候所有渤海人的贪婪终于被恐惧所替代,一时间整个渤海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明天清晨,大唐的兵马就会杀到城下。

然而,渤海人却惶恐了个寂寞,因为郭戎和李愬根本就没有出兵。

从七月到八月,从八月到九月,再从九月到十月,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禁军和安东军以唐军老卒为核心,以被俘之后,被顺利洗脑的叛军为主,仿照北衙四军的编制,组建了六支两万人规模的“辽东唐协军”。

在郭戎和李愬的刻意之下,六支“唐协军”分别以高句丽遗民,新罗、百济,黑水靺鞨、粟茉靺鞨、契丹、室韦为主,又相互混杂的。

本就矛盾重重,互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哪一支想要发动叛乱,都必然遭遇其他部分的权力合击。

郭戎、李愬训练“唐协军”的时间,长安也不平静。

三个多月的时间足够郭戎、李愬以及高级军校的联名奏疏送到长安。

从奏疏抵达长安的那一刻开始,整个长安似乎都在风起雨涌,就好像整个长安的目光都被移动到了辽东,这片唐人眼中的蛮荒之地。

虽然郭戎和李愬的兵马还没有出击,虽然除却曾经的辽东腹地,整个“大辽东”的绝大部分还都在异族和蛮族的掌控之中,但是对于郭戎,所有人信心满满,在他们的眼中,拿下辽东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相比较辽东的李愬、郭戎和禁军的军校们,从皇帝李纯到各级的勋贵,他们所看到的是郭戎和李愬已经肃清了整个辽东地区几乎所有成建制的反抗力量。

对于他们林来说,此时此刻,失去了所有力量的保护之后,辽东已经成为了一片蕴含了无数财富和资源的宝藏。

皇帝李纯、掌握了长安的制侍重臣、根基深厚的关陇勋贵、底蕴充足山东豪门、就连以郭戎为核心的新兴的禁军集团开始了在长安疯狂的试探和争夺。

最终在李纯的协调之下,一份基本满足了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协议顺利出台,紧接着,数不清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始疯狂的向整个辽东涌入。

郭戎很清楚长安想要什么,但是郭戎对于太上皇的敕令的记忆却更加的刻骨铭心。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凡唐旗所展,兵峰所至,皆为臣妾

凡内外诸夷,敢称兵者,皆枭其首,斩其颅,焚其宗,赤地千里

凡四方胡虏,有敢犯者,必毁其城,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然而,悄然之间,郭戎已经带着太上皇的遗命出征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6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