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00章 亮出底牌

书名: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作者:一只橘猫压海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莫灵均的压力之所以会大,是因为郭戎已经决心把最初留给他的预备队拿给芦孝兵了。

毕竟,岛国那些家伙已经暴露了,虽然数量很是让郭戎吃惊,但是眼下整个胶东的局势在自己的面前等于是明牌。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将自己的预留了很久的牌,不需要再保留可以一次性的全部打出来。

唯一一点需要担心的就是莫灵均。

从内向外,以有心算无心,郭戎相信以莫灵均的能力,拿下北海和寿光毫无问题。

只不过拿下寿光和北海两城就等于截断了李师道的退路,就等于从后面给李师道狠狠的来了一下子,如果李师道不是疯子或者傻子,绝对会倾尽全力的进攻。

而失去了预留的援军之后,莫灵均只能依靠已经很疲惫的三千骑兵外加一千后勤、工兵混编的队伍去抵御接近三万胶东军的进攻。

只不过,只要莫灵均能抗住李师道的第一波进攻,那么李师道就只能在死的很惨和死的很难中选一个了。

根据自己的命令,东征军的主力一边从各地藩镇征调骑兵,一边慢吞吞的向东进军,此时位置大致处于曹州、郓州、济州一带。

当李师道调集兵力进攻寿光、北海的时候,东征军会让李师道知道,菊花为什么盛开的那么惊艳。

甚至于不需要使用长缨军和左武卫的主力,只要靠沿途征召的近万骑兵就最够

李诵可以给曾经的李师古一个体面,那是因为李师古识相而且配合,至于现在的李师道只能成为杀鸡儆猴的典范。

而没有了李师道的支持,没有了带路党的指引,就算真的没能在第一时间将东瀛那些小矬子们赶下海,他们也不可能真的站得住脚。

至于河北的三大藩镇会不会趁着长缨军和左武卫主力东进收拾李师道的时候南下偷袭,郭戎只能说还真的不是很担心。

因为这段时间,足够韩弘将自己委托他准备的减灶诱敌布置妥当了。

汴州那是何等的富庶,但偏偏汴州城本身无险可守,唯一可以依仗的不过北边那条大河而已,失去了河流的防护,汴州等于褪去了衣衫的少女一般,能够守护它的只有宣武军。

宣武军确实不弱,但是此时此刻在田季安眼中韩弘腹背受敌,淮西确实一波就被郭戎干趴下了,但是扛不住田季安不知道啊,毕竟郭戎、韩弘、吴氏兄弟联手之下将那场战斗掩盖的死死的。

说实话,减灶诱敌这一手还真的不是对于每个人都好用,就像空城计不是对每个人都中计一样。

但作为在中原缠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无论是韩弘或者吴氏兄弟都清楚,自视甚高、贪婪无度的田季安绝对是会中计者之一。

以田季安的贪婪在这种情况下绝对抵御不住富庶汴州的引诱,田季安一旦在汴州的诱惑之下渡河南下,就代表着山东叛军的主体河北三镇被直接割裂开来,而这种割裂往往是覆灭的前兆。

就算田季安可以忍住诱惑,不南下对汴州拥兵,那也无所谓,河北三镇都按兵不动那自己就安心收拾李师道和东瀛小矬子们,清除了隐患之后直接北上决战。

如果河北三镇真的有那种凝聚力,好吧,一群抱团的野心家而已,就算他们盯住长缨军和左武卫主力进攻,也不需要太担心。

李愬虽然北上了,但是坐镇河北三年,他早就将沧州、景州、德州打造的固若金汤,不敢说绝对能抵挡河北几十万大军,至少拖延一两个月,消磨一下河北叛军士气还是可以的。

将自己的思路梳理完毕之后,郭戎开始一边写信,一边下达命令。

首先,命令抵达了曹州、郓州、济州一线的长缨军、左武卫以及沿途征召的骑兵迅速东进,给李师道来一记劲道十足的千年杀。

第二条,命令蒙乾在登州、莱州两座港口城市留下一个营,剩余的兵马则在蒙乾的亲自率领下东进,支援文登方向。

第三条,整合现在零散分布在即墨城周围的长缨军,从现有的独立营、后勤营、工兵营跟随郭戎的部分参谋中,抽调人员组成一个混编营。

这个混编营不仅将携带郭戎手中剩余的所有大型军械,还将带上肖俊鹏以及所有剩余的黑火药,支援文登方面的芦孝兵。

第四则是派人将自己的书信送往汴州,请韩弘按照计划开始执行减灶诱敌。

最后,郭戎派人专门去了蔡州,抓紧时间把吴少雄给接过来,郭戎已经快被那些亢奋到了极点的技术派官员给折磨疯了。

虽然到即墨只有短短三天,但是整个即墨所属的所有官员到自己的面前报道了整整一轮,光报道也就算了,一个一个还都带着自己的发明创造和新奇思路。

问题是郭戎有不是研究这些东西出身,提个大概方向还凑合,问到细节,郭戎在短时间内也无从评判。

所以,郭戎准备把这些事情推给吴少雄,有句话不是这么说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交给比你聪明的人就好。

一口气将这一连串完成之后,郭戎长出了一口气,该打出去的牌都已经打出去了,这一次自己没有任何留手。

一个不满编的步一团,由六个藩镇兵为主要兵员的战兵营,再加上自己从即墨挤出来的一个混编加强营,芦孝兵手中的实际兵力差不多可以达到一万两千人。

当然,再多郭戎是真的一个人都挤不出来了。

和倭人的战斗到底会发生到什么程度,就只能看芦孝兵的指挥和将士们的战斗了。

只不过,一万两千人,对阵东瀛小矬子的近七万人,郭戎觉得优势在我。

至于郭戎自己,则必须坐镇即墨。

一来,几名侦察兵的到来并没有隐藏踪迹,自己留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恐慌,提振士气。

二来,重建即墨和崂山的防卫力量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文登方面的战事。

退一万步说,如果芦孝兵真的没能干掉已经登陆的东瀛小矬子们,自己还可等长缨军和左武卫的主力过来。

而即墨和崂山这边如果被人端了,会损失掉现有最好的船工和工匠,这对于刚刚开始起步航海业出现无法弥补的损失。

所以哪怕心急如焚,他现在也必须老老实实留在即墨,至少完成募兵,完成初步训练,即墨拥有了一定自保能力之前自己是不能离开的。

在东瀛小矬子的方面,郭戎猜到了李师道会用,但是郭戎自己也必须承认他确实没想到李师道敢这么大胆,敢把数量如此惊人的小矬子们放到大唐的土地上来。

但是,在其他方面,对于李师道的谋划推测是几乎是分毫不差。

比如李师道在青州设置防线的目的,比如驻扎在青州胶东军动向,比如在对于大唐极为重要的即墨是李师道眼中手中一张王牌。

只不过这一次,李师道就是做梦也不会想到,一贯喜欢结硬寨,打呆仗,正面硬刚的郭戎一反常态的选择了奇兵和突袭的战术,中心开花,直接端掉了李师道最大的王牌。

事实上,作为前北庭军老卒陆康养子,长缨军最优秀骑兵统帅,莫灵均并没有辜负郭戎的期望。

从郭戎将青州方向的战事彻底交给到莫灵均手中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了完整的计划。

在随军拿下即墨城外三座胶东军大营之后,莫灵均率领骑兵团一日一夜,狂奔近二百里,在即墨之战的第二天午后,直接杀到了作为青州军物资基地和后方的寿光县。

经过了一天一夜狂奔抵达寿光之时,原本近三千人的骑兵团只剩下了接近两千人,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然而莫灵均带领这不足两千的疲惫到了极点骑兵,在午后炽热的阳光下直接杀奔寿光而去。

正常情况下,如果有大队兵马袭来,守军的正常反应应该是立刻关闭城门。

然而作为李师道的绝对亲信,寿光守将知道自家的老板背后的图谋,也知道被藏在始皇帝东巡极点位置的东瀛小矬子,加之这支队伍的方向来自胶东方向,所以面对部下的请示,寿光的守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下令关闭城门。

然而,这片刻迟疑使得他失去了最后的机会,等发现来者不善的时候已经晚了。

孙武子有云,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关于这一点,莫灵均心知肚明,然而他却利用长缨军骑兵团双马甚至三马的配置,良好营养造就的强悍身体素质,超负荷训练带来的战术战技反其道而行之。

莫灵均的核心思路就是一个快字。

在即墨被长缨军拿下的消息传回青州之前杀到青州,进逼寿光。

如果有机会偷袭,那就偷袭,如果没机会偷袭,那就是威逼寿光,迫使寿光派出信使向青州求援,然后利用寿光和青州之间近八十里步卒往返至少三到四天的时间长进行休整,然后再次利用时间差围城打援。

率兵兵临城下之际,寿光城竟然城门打开,莫灵均自然也不会迂腐到放过这一天赐良机。

随着莫灵均一声令下,两千长缨军骑兵直接突入了寿光城内,李师道苦心经营三载的寿光直接易手。

李师道如何作想无从知晓,因为此时李师道根本就不在青州城内,但是两天之后李师道之子李伯仪得知寿光被攻陷之后整个人目瞪口呆。

李伯仪不知道寿光是怎么被攻陷的,但是他知道即墨在自家父亲李师道计划中的作用。

因为即墨不仅仅是胶东军和东瀛军的连接点,更是胶东军和东瀛军真正意义上的后勤基地。

准确说,从平卢变成胶东开始,李师道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在寿光总共囤积了超过两百万斛粮食。

没有了这些粮食,就没法养活胶东军以及从东瀛渡海而来的那些小矬子们,以那些小矬子的德行,李伯仪头皮都开始发麻。

虽然从一开始他就不支持父亲的行为,但是事到如今已经晚了,李伯仪不得已下令从临朐、青州、临淄三城同时出击,力图在第一时间拿回寿光。

两天的时间说不上多,只能让疲惫的骑兵们稍稍休息,但是使得大量中途掉队的长缨军骑兵陆陆续续赶到了寿光。

两天时间,骑兵团的建制恢复了九成以上,另外郭戎提前调拨给莫灵均的部分后勤营和工兵营也跟随着掉队的骑兵抵达,使得莫灵均实际上可以使用兵力接近四千人。

随着骑兵团所属侦察兵不断带回的消息,莫灵均确定了胶东军从青州、临朐、临淄三城同时出兵。

殊不知莫灵君,等的就是就是这一点。

通过侦察兵不断汇总的信息,确定了三支胶东军的路线和留下工兵营、后勤营部分伤病坚守寿光城,莫灵均率领骑兵团主力离开寿光。

根据已经确定了路线,赶在三支兵马汇合之前,利用时间差,两天时间里,莫灵均和骑兵团两次出击,分别击溃了从临朐和临淄出发两支总计超过七千人的兵马,使得李伯仪的三路兵马只剩下了青州出发的万余人。

只不过,连续六天转战超过六百里,参加四次战斗之后,莫灵均和他的骑兵团也早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莫灵均取消了最后的袭击计划。

当李伯仪率领这支青州出发胶东军主力抵达寿光的时候,莫灵均已经带领剩余的骑兵撤入了寿光城内。

返回寿光,将疲惫到了几点的两千多骑兵安顿完毕,统筹出了最终的伤亡和损失数据之后,莫灵均回到了城头之上。

从即墨到寿光,六天之内,四战四捷,莫灵均相信郭戎对于这个结果应该是满意的。

至于战损,人员上的直接战损其实不大,四战加起来也不过两百人战死,更多的是骑兵们身体的疲惫。

真正损失巨大的是战马。

整个骑兵团总共跑废了超过1000匹战马,但是莫林君知道郭蓉肯定不会在意这个损失。

望着城下一边扎营,一边打造攻城器械的胶东军,莫灵均的脸色带上了笑容,郭戎给自己的任务是拖住胶东军主力五到十天。

要知道李师道的胶东军是没有专属工兵的,在打造攻城器械的效率上不可能跟长缨军同日而语。

如果没有那两场突袭,一切尚未可知,可是干掉了半数胶东军之后,仅仅依靠这万余人,五天或者十天的时间别说攻城就连攻城器械都打造不齐

相比较一路凯歌高奏的莫灵均,沿着海岸线向文登禁军的芦孝兵就没那么舒服了。

虽然步一团不是没有马,但是除了配属的部分骑兵,剩余的清一色都是携带重甲和装备所用的驮马。

芦孝兵有心派部分兵马高速突进,抢险接管文登县,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在郭戎的最后叮嘱后选择了按部就班的侦察攻击前进,可是芦孝兵心中未尝没有一丝遗憾和侥幸心理。

直到,负责侦察搜索为全团开路的步一团配属的侦察兵送回了两名生命垂危的侦察兵之后,芦孝兵额头冷汗直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69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