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小户春

作者:冰镇糯米粥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五章 陆家寿宴

书名:小户春 作者:冰镇糯米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02

五月之后,天气就越发暖和起来,李梅儿与家里人商量着做夏衫,因着她这两年身高窜的快,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去年的衣裳今年再穿已是短了一截,所以李老娘没少埋怨她费料子。

“山青哥的衣裳也得多做几套,我看他上次回来,身上的衣裳袖子都短了,实在是不体面。”李梅儿又说道。

李家伙食实在好,因家里孩子们多,又都在长身子,李老娘虽是个节俭脾气,却是个心疼孩子的,且有蒋氏时不时拿私房补贴下厨房,故此,对于家里丰盛的伙食,李老娘就不多说啥了。

因为营养跟得上,于是,养出了一屋子竹竿,连同才八岁的康哥儿也是越发高挑。

虽然这年头儿的人大都瘦削,可李老娘瞅着自家这一屋子竹竿也发愁,与蒋氏道,“天天不是鱼就是肉,没断过顿儿的,还一个个的不长半两肉,也不知吃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

李梅儿其实也挺郁闷的,这两年她除了光长个子,其他的啥也不长,她这都十二了,还是扁平扁平的,她倒是不喜欢太大,起码也该开始发育了吧,可是,半点儿动静都没有。

她娘可是挺大的啊,按理说她不应该这么小的,李梅儿已经开始发愁了。怕以后穿衣裳难看啥的

“正长个子呢,孩子一贪长,可不就瘦了。”蒋氏很欢喜,养孩子也是有对比的,同年纪的孩子,哪个高哪个矮,哪个胖哪个瘦反正,蒋氏瞧着自家孩子都是高个子,心里就舒坦。尤其是来了州府,和姑奶奶家的那些个孩子比,她家孩子可太周正了。

不管李老娘多心疼,这新衣裳还是得做的,毕竟孩子们都大了,又都在读书交际,衣裳是门面,段不能少的。

李老娘还在心疼衣裳料子的事儿,李家便收到了陆家的帖子,六月初十是陆老太太的大寿,请李家去赴寿宴。

打发走陆家下人,李老娘啧一声,瞅了李梅儿一眼,“你这衣裳可做的真是时候”

李梅儿嘴角翘一翘,接过林嬷嬷手里的帖子给李老娘念了一遍,蒋氏便笑,“离六月初十还有些天,丫头把新衣裳都做好,到时好穿。”

李老娘便与林嬷嬷道,“我的衣裳也着紧些。”

家里数林嬷嬷针线最好,以往寻常的衣裳,李老娘大都是让李梅儿做,她最喜欢指使丫头片子做这做那。这次因料子好,就看不上李梅儿的针线了,还是让林嬷嬷帮她做。

林嬷嬷自是笑应,“是。”

李老娘有道,“还得教教康哥儿些规矩,甭去了叫人笑话。”毕竟康哥儿以前可没去过那等大户人家,别不懂规矩出了洋相。山青她倒是不担心,毕竟在白鹭书院读了这些日子的书,什么达官贵人都见过一些。

李梅儿闻言却笑,“他请咱,咱们去,有啥可笑话的康哥儿在家里也不是会胡来的人,去别人家更不会失礼。”

李老娘叹,“你哪知道大户人家,表面上都是客客气气的,私底下不知道怎么笑话咱乡下土包子呢。”

李梅儿却是眉毛都未动一根,笑,“咱们是自家过日子,吃的是自己的饭,没什么不坦荡的。祖母只管放宽了心,在家啥样,出去一样。陆家虽是官宦人家,可来往是你情我愿的事儿,倘是被人小瞧的来往,也没意思,去一次便罢了。只有彼此客气,方能长久。”

倒不是说李梅儿清高,实在是做人的道理,真就奴颜婢膝,或者得一时之利,想长久是难上加难。何况,家里这些人,也不是那种性子,李老娘理不会来那一套殷勤小意之类的手段。与其叫李老娘患得患失、小心翼翼,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去。

李老娘听着李梅儿的话,也觉得有几分道理,想来陆家人是觉得她家不错,才会邀了她家去,只要不做什么出格的事,也不必太拘谨了。

蒋氏没听祖孙俩说什么,想的却是该送啥寿礼,便问道,“这寿礼可怎么备”

李老娘看李梅儿,“要不,庄家从前送的两支参带上,我让你嬷嬷拿去给大夫瞧过了,是不掺假的二十年的山参。”

估计李老娘连价都一并估了,李梅儿想了想,却是道,“要我说,备些家里土产便罢了,再搭些寿桃寿面,像鑫伯伯过寿时,差不厘便好。不然,倘明年到哪儿去买这参呢咱家本就是小户人家,也不用充大户。而且,二十年的参是中等参,说不得陆家便是用也是用更好的,若送去无用处,也是白搭。”

三个女人商量了回,决定就按寻常的寿礼备,不过,寿面寿桃都李梅儿亲自做的,也算是一份心意。

到了陆老太太寿辰那一日。李家一家子都换了新衣,书香在街上雇了两辆车,男人一辆,女人一辆,带着备好的寿礼,过去陆家赴宴。

一进陆家主宅所在的胡同,车便不得不停下来,实在是前头的车一辆辆的堵满了整条胡同。李彦道,“反正就几步路,咱们走过去吧。”

李老娘已然咋舌,在儿子的搀扶下下了车,往前望一眼,除了人就是车,赞叹,“我的乖乖,人可真多。”

蒋氏对一干孩子们道,“山青康哥儿跟紧了相公,梅梅儿牵好你弟弟跟着我,都不许乱跑。”生怕人多把孩子丢了。

好在外头车辆人马多,里头人也忙碌,却并不显得杂乱。李家人一到便被请了进去,男人去前院儿,女人去内宅。

李梅儿健哥儿跟着李老娘蒋氏,由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媳妇引着到了正厅,陆二太太带着儿媳妇儿正招待来宾,见着李老娘还说,“这才多少日子不见,您老又年轻了些,上次跟您聊的欢喜,哪日闲了正可多说说话儿。”

李老娘很实诚的表示,“成您哪日闲了想找人说话,着人过去叫我一声,我成日在家也是无事。”

陆二太太笑,请李家一家人往侧厅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319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