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小户春

作者:冰镇糯米粥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两百九十七章 洗三宴

书名:小户春 作者:冰镇糯米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02

李梅儿作为孩子们的代表进去看了蒋氏,顺便给她娘送月子餐,一碗热腾腾的鸡丝粥,她早叫裘嫂子做好了,慢慢熬了两个时辰,真是入口即化了。

蒋氏躺在床上,除了脸色有些发白,别的还好,见着吃的也有食欲,李彦扶了妻子喝粥。

何子衿去瞧小娃娃,看一眼就道,“不如康哥儿小时候好看呢”

李老娘有孙万事足,笑斥,“康哥儿刚生出来也是一个样,养养就好看了”

丁稳婆在一旁凑趣道:“大姐儿不知道,这孩子生下来可不算丑,面皮干净着呢,你再看这眉眼,一看就是个俊的。”

李梅儿又仔细瞧了瞧,小婴儿闭着眼睛,也看不出个眉眼大小的,实在是看不出哪里俊了。不过额头倒是挺宽的,将来应该是个有福气的。

丁稳婆巴啦巴啦地又是说了一通奉承话,把个小奶娃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李老娘得了二孙子,本就欢喜的了不得,给丁稳婆这张嘴一吹,她直接笑成了个瓢,那嘴咧的哟。

李老娘很是大方地给了早就包好的红包,丁稳婆一入手便乐得见牙不见眼,又说了无数好话奉承李老娘,直待送了她出门,她还叽叽喳喳的说呢。

丁稳婆一走,李老娘立刻喊来了儿孙,“给祖宗上香去,告诉祖宗,咱家转运啦,康哥儿有弟弟了”

心里给蒋氏记一大功,李老娘又风风火火的招呼林婆子去买些鱼肉来,给儿媳妇做月子。又喊船儿去门外系红布条,告诉别人家里有产妇,有身孕或孝期内的不准上门儿,忌讳这个。

忙活了这一会儿,也快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李梅儿便拉着蒋山青和康哥儿说道:“咱们也快去吃饭吧,饭食我都准备好了,我这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

李彦给祖宗烧过香就去守着妻子了,李梅儿便将午饭单给老爹送了一份儿到房里用,其他人跟着李老娘一道在她屋里用午饭。

李老娘得了二孙子,李彦得了次子,李梅儿有了二弟,康哥儿升一级,成了哥哥。

李家因蒋氏产子,阖家欢喜,连李梅儿每天借着给她娘做月子趁机大鱼大肉,李老娘也没说啥。相反,李老娘还很是得意洋洋,洗三礼时便把相近的亲戚族人都请了来。

因着李家前不久刚摆过流水席,这洗三酒便也没太隆重,就摆了两桌,但菜色是十分讲究的,李梅儿特别研究了百味楼的席面,找着样子置办了差不多的。

族长太太刘氏在李家宗族中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了,吃了李家的席面,也是赞道,“弟妹家这席面可真是不一般,在咱章水镇也算是头一份了。”

百味楼的席面儿她一年也要吃上几遭,李彦家这席面儿,虽比着百味楼还差那么些意思,但在家宴中也是一等一的了。虽也是鸡鸭鱼肉那一套,但这手艺硬是不一样,该酥的酥,该软的软,该甜的甜,该辣的辣,而且,只要入口的,你都觉着,咋这么有风味儿哩。这就是厨子的水准啦

李家掌勺的是裘嫂子,原本就一乡下把式,对于肉,祖传两种做法,一种炖,一种切片来炒,如今可了不得了,红烧、糖醋、白切、水煮,当然,不同的部位还有不同部位的吃法。这里头的讲究,就更多了去。裘嫂子这些手艺,都是由蒋山青口述,李梅儿一手调教的,蒋山青自是吃惯了现代山珍海味的老饕,评判菜品好坏那是一等一,而李梅儿在厨艺上头则是很有悟性,很会举一反三,往往是蒋山青给她描述一遍,她大抵就知道要怎么做。若不是她年纪还小,手艺定是比裘嫂子还要好上一筹。

李老娘听到刘氏赞她家席面儿,笑道,“都是丫头看着安排的,这些事儿,都是她管,嫂子觉着好就多吃些,以后常来。”李老娘在外人面前从不吝啬赞自家儿孙,再者孙女也渐渐大了,过了年就虚十一了,是该让外头人知道她家孙女儿有多优秀了。

刘氏因着自家孙女儿不成器,便越发羡慕别家聪明能干的女孩子,遂笑问,“难不成都是梅儿张罗着办的唉哟,这孩子,这么小就这般能干。”

听刘氏这般说,李老娘更是欢喜,笑,“梅儿从小就在珍姑太太那里读书,学的东西自是不少,琴棋书画先不说,厨工女红那也是拿得出手的,不过她自小就爱厨艺上的事儿,爱做个点心烧个菜啥的。她既爱这个,厨房的事儿就叫她管着呗。天生爱管事儿,她娘月子里吃啥她都要操心,问了董大夫,成天不是这个汤就是那个粥,里头都放许多补身子的药材,我也不懂,就随她去弄。我呀,以后就管着带孙子啦。”

刘氏笑,“这才是弟妹你的福气呢。”

李老娘笑,“福气不福气的不要紧,孩子们平平安安的,咱们就高兴。”说着给刘氏斟酒,“嫂子尝尝我家这酒,天冷,喝酒暖和暖和。”

刘氏看李老娘今日之神采,心中委实要感叹一回,想当初蒋氏刚进门,这弟妹可是万般不喜。后头一胎又生了闺女,那叫一个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婆媳俩可以说是两看相厌,谁能料到有今日呢

刘氏便笑,“弟妹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平安就是福气啊。”

洗三礼,李老娘又是结结实实地长了一回脸,过了洗三礼,眼瞅着就是年了。

今年年下因赶上蒋氏坐月子,家里的事儿便都由李老娘包揽了,她还十分贴心地与蒋氏道,“有我跟梅梅儿呢,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年礼啥的,我带着她们置办就成,你把健哥儿看好就行啦。”健哥儿是李家二小子的小名,与康哥儿正好对应,取康健之意。

李老娘大包大揽了家事之后,竟还十分大方地分了李梅儿和蒋氏一匹好料子,又置了些兔皮,叫她自己做新衣裳穿。李梅儿给李老娘的大方吓一跳,差点以为太阳从西边儿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35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