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6章 文公称霸,白氏君子

书名: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0:44

文公称霸,白氏君子

文公称霸,白氏君子

晋文公五年,白国一百三十九年

五月丁未日

晋文公向周天子进献从楚国俘获的战利品,一共有一百辆披甲的驷马战车,一千多名步兵。

周襄王派王子虎宣布任命晋文公为霸主,并赐给他大辂车,一把红色的弓、一百支红色的箭,十把黑色的弓、一千支黑色的箭,一卣用黑黍加香草酿造而成的醇酒,一把柄为圭状的玉勺以及三百名勇士。

晋文公再三谢绝,最后才叩首接受了。周朝的史官写了《晋文侯命》:

“周天子曰:晋公重耳用仁义使诸侯和睦,大显文王、武王的功业。因为文王、武王能谨慎地修明德行,光照上天,名声广传于人间,所以上帝才将帝王的使命赐给了文王、武王,让其恩泽延及到子孙后代。如今您要协助寡人继承祖先的帝业,永安天子之位。”

于是晋文公开始在诸侯中称霸。自此,晋文公重耳正式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

癸亥日,王子虎在践土的行宫与诸侯会盟。

冬,晋文公以周襄王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莒子以及白公钰在践土会盟。

丁丑日,众诸侯国包围了许国。曹伯的大臣中有人劝晋文公说:“齐桓公会盟各诸侯国是为了扶植异姓国家,如今国君您会盟诸侯却是为了灭亡同姓国家。曹国,是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盟诸侯而灭掉兄弟之国,这是不合礼法的。”晋文公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恢复了曹伯的君位。

此时晋国开始创建左行、中行、右行三支军队。荀林父统领中行军,先縠统领右行军,先蔑统领左行军。

晋文公六年,白国一百四十年

夏,重耳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巩固践土之盟,并谋划讨伐郑国,白公钰以国小力弱,以及天下有晋公扶持仁义的理由拒绝出兵,晋文公答应了。

理由是晋文公逃亡经过郑国的时候,郑国国君对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以及城濮之战时郑国曾帮助楚国。

晋文公七年,白国一百四十一年

为了阻止楚国北进,同时报复郑国,晋文公与秦穆公带兵包围郑国,并传话说,想得到重耳流亡郑国时的恩人叔詹。

叔詹是郑国君主郑文公的弟弟。当初重耳流落到郑国,郑文公不加礼遇。叔詹劝郑文公善待公子重耳,说公子重耳能活到今天,不仅是他属下有许多栋梁之才,而是他有君子之德,行仁义之举,这样会天佑于他,连白公都要礼遇他,更何况我们呢?郑文公不听。叔詹说,那就杀了重耳,以免成为郑国的后患,郑文公还是不听。

这边,叔詹听说晋文公想要自己后,为了保全郑国,只好自杀。郑国人带着叔瞻尸体给晋文公,晋文公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

郑文公害怕了,就暗中派烛之武挑拨秦穆公:

“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的话,哪里敢冒昧地以此事来打扰您呢?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不好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

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前往东方时,道路上的朋友,贵国使臣经过,郑国就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吧!

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这样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它既然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那么它必定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这样的话,如果不损害秦国的利益,那它又能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这样损己而不利人的事,就是小孩子也不愿意去做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穆公听完认为很有道理,又因为晋国处处与他争锋,于是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帮助戍守郑国,而秦穆公自己就先回国了。

晋文公认为难以单独支撑,准备也撤军。这时大夫子犯说:秦公背信弃义,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果断拒绝,说:“不可,如不是秦公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国虽未灭郑,但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

晋文公九年,白国一百四十三年

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时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十二月己卯日,晋文公逝世。公子欢即位,是为晋襄公。晋文公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吸取了晋献公时的教训,以防止诸庶子间对君位的觊觎,实行“国无公族”之策。

在晋献公时,为了防止文侯旧事,学习曲沃武侯做大篡位,于是大杀公族,导致晋国出现无公族的情况,不过这里的公族指的是献公的叔伯、兄弟、子侄这类近亲。

到了晋文公时,也为了防止公族篡位,于是对随从自己流亡和拥护自己的功臣大行封赏,“大者封邑,小者尊爵”。除此之外,晋文公大力启用和昭雪了一批旧公族的支系(晋献公以上武公以下历代国君子弟的支系)以及公卿贵族。

这样国内的大部分土地都在自己和异姓贵族手中,使得公族无法坐大。晋文公擢拔和启用的家族主要有11家,分别是胥氏、籍氏、狐氏、箕氏、栾氏、郤氏、柏氏、先氏、羊舌氏、董氏、韩氏。此外,随从晋文公流亡的赵衰、魏犨也在启用之列。

晋文公选拔出这些家族中的优秀人才委以官职,让“诸姬之良”担任中官,让“异姓之能”担任远官。“诸姬之良”也就是旧公族的后裔中优秀人才,因为晋国宗室以姬为姓,这些旧公族就是姬姓同宗;“异姓之能”也就是非姬姓的公卿贵族中能人贤士。

这些旧族公卿被任用之初,势单力薄,政治实力相对偏低,对于晋文公的封赏和启用无不深怀感激。为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为了报效晋文公的知遇之恩,这些旧族公卿便团结在晋文公的麾下,为晋文公的称霸献策献力,为晋国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晋文公能称霸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国

白公白钰正和其子白均讨论晋国的问题。白钰说:

“晋文公去世了,也不知道下一个霸主在什么时候啊!”

白均说:“阿父,那晋国还会再发生曲沃代晋的旧事吗?”

“我看文公在国内实施的政策,应当不会再发生像是公族坐大的问题了。”

“那我们白国的公族呢?”

“呵呵!我们白氏嫡脉虽然最多只能同时存在十几人,但是因为我们有天生神印,公族支脉是不会坐大的,更何况支脉的脉主都是我们嫡脉之人指定,每代都是家主的兄弟或是叔伯。

我白氏自从成祖衍开始,家风逐渐由武德变为文德了,家中子弟一个个都喜欢寻风捉雅,都想要成为仁祖封所著的《君子之道》中的君子啊!

另外我白国没有实封,只有采封,公族虽多,但是如果没有立下功勋,三代之后,都会变为庶民,维持的数量不会很多。所以不会出什么问题。”

“阿父,如今我白氏受困于太行山,我们该如何做呢?”

“养精蓄锐,皓首穷经,要知道,天下不是靠一家一姓就可以治理的,我们要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为民施政的人才,代替我们去治理天下啊!

上天赐予我们白氏神印,不是让我们做趴在天下人的身上吸血的,神印为什么要出现在一个奴隶身上呢?

为什么不出现在武王发,或者周公旦、太公望身上,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阿父,孩儿以为这是上天给予底层百姓的希望和支持,也是给予我白氏的责任,因为只有蝼蚁才会明白蝼蚁的苦楚。”

“正是这样啊!可是这个天下会因为蝼蚁的力量而变化吗?我想不会的,这也是为什么先祖们要竭尽全力提高白氏的门楣的原因啊!

有着神印的存在,先祖之志至少不会在传承中丢失或歪曲,我们最大的使命是保护这种为民请命的志向不丢失啊!

所以我们不能明着支持庶民的反抗,我们只能为他们提供支持,不限于知识和人才。庶民从不缺少勇气,但是缺乏使用勇气的知识。

如果我们力量够,我们当然能够保护一部分庶民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白国现在正在做的,但我们不能走到台前,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二十年前的那场出山之战就是证明,我们一旦做出了为庶民请命的倾向,我们会成为一切野心家的敌人,不仅是外部的,甚至是内部的。”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培养像管仲,百里奚,狐偃这样帮助野心家的人才呢?”

“我问你,他们是庶民出身吗?”

“是的。”

“他们将国家趋于稳定了吗?”

“是的。”

“齐、晋、秦三国百姓在他们主政时的生活好过些了吗?”

“当然。”

“如此,我们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孩儿明白了,我们要做的是大地,而不只是万物。只要白氏还在,庶民之火就永远不会熄灭,哪怕白氏是底层寒门也好,是顶层王族也好,手段或有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

谁与庶民是朋友,谁就是白氏的朋友,谁与庶民为敌,谁就是白氏的敌人。”

“这就是仁祖著《君子之道》的原因啊,能做君子和想做君子的人,就一定能成为白氏之友。”

“孩儿受教了。”——

君子常怀仁义心,见仁义,心喜而则沸沸然,歌而咏之;见不仁义,心哀而惴惴然,辗转反侧。君子常行仁义事,无论大小,皆可谓有君子之风也;行不仁义事,无论多少,皆可谓无君子之德也。

——《君子之道》

感谢曲终人散_AC的书币打赏,老板大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5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