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52章 楚王围宋,白氏出手

书名: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0:44

楚王围宋,白氏出手

楚王围宋,白氏出手

楚庄王十八年,白国一百七十五年

齐顷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晋国撑腰的莒国,目的是为了摆脱晋国的霸权。而后齐顷公为瓦解晋国东方的战略碉堡鲁国,加大对鲁国联络。

此时鲁国三桓季孙、叔孙、孟孙夺得鲁国军政大权,分别与晋国卿大夫建立起较为牢固的跨国联盟。鲁宣公及东门氏认为应当在晋国霸业一片迷茫之时,积极联络齐国当权派以作为对抗三桓的资本。于是鲁宣公与齐顷公,一拍即合。

楚庄王十九年,白国一百七十六年

晋、楚争霸中原,争夺宋国是主要目标,宋之臣服与否,也是称霸的重要标志。昔日楚成王败于宋,齐桓公称霸中原;楚穆王屯田于宋国的孟诸,亦有实霸中原的标帜。

故楚庄王平定群蛮百濮后,即于楚庄王六年,与晋争夺宋国,于北林大败晋军。第二年,楚国又命郑伐宋,战于大棘,宋军又败,宋被迫筑城。其后,楚庄王重点打击陈、郑,对宋暂置一旁,宋则坚定附晋。

楚庄王为了彻底降服宋国,在邲之战后,把矛头指向了宋国。去年的攻宋只是教训性的,如今做好了准备但是苦于没有借口,这时伍参出主意说:

“君上,不如派遣一个和宋国有怨的人去齐国聘问,经过宋国时不要向宋国借路,依照宋人的性格一定会扣留下来,甚至杀了他,如此,君上不就有出兵的借口了吗?”

楚庄王听后有些犹豫,不过为了霸业还是狠心答应了下来,随后招来申舟,让他去齐国聘问,对他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又派遣公子冯去晋国聘问,也不向郑国借路。也借此试探郑国。

申舟自知因为在孟诸之役中得罪了宋国,最后的下场一定不会好,于是说:“郑国人明白懂事,宋国人昏聩糊涂,去晋国的使者不会被伤害,但我我却一定会被杀死,可怜我的妻儿父母啊!这么早就没有丈夫阿父和儿子啊!”

楚庄王说:“如果宋国真的杀了你,寡人一定会出兵去攻打他,以此为你报仇,另外你要有什么要求寡人一概同意。”

申舟见此立马将自己的儿子申犀引见给楚庄王,然后郑重的对着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的楚庄王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出行了。等申舟的身影远去后,楚庄王才敢睁开眼睛,复杂的看向门外,一口叹息声回荡在宫殿内。

等到申舟到了宋国,宋国人果然拦住他不让通过。申舟见状立刻呵斥道:“让开,我是奉楚王之命出使齐国的使者,尔等蕞尔小国安敢阻挡大国使者的道路,还不快快让开,不然等我天兵一到,定叫尔等小国灰飞烟灭!”

带头的宋国将领果然十分生气,不过有些忌惮楚国的实力,并没有下一步动作,只是愣愣的挡住申舟的去路。申舟见状冷笑着嘲讽道:

“哼哼!既然惧怕我国的实力如何还不让开?难道是为了保护伱们国家那点微不足道的遮羞纱吗?还不让开?尔等可曾听闻乖犬不挡道路?”

这时,宋国的华元说:“经过我国国境却不借路,这是把我国当作他们的属县;路过他国却出言不逊,这是把我国当成他们的属下。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属县,就等于是亡国;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属下,这难道不是羞辱吗?

杀死他们的使者,他们一定会来攻打我们,攻打我国的结果也是亡国。反正都一样是亡国,难道我们还要忍受他们的羞辱吗?”说完上前一剑将申舟杀了。

楚庄王听说使者被杀,勃然大怒,随后拂袖而起,往外便走,侍从追着送鞋给他,到前庭才赶上给庄王穿上;送剑的追到寝宫门外才送上;备车的追到蒲胥市才让庄王坐上车。

楚庄王尽起三军,很快就将宋国团团包围,宋国君臣惊恐,派乐婴齐赴晋告急求救。晋景公本想派兵救援,这时伯宗说:

“君上万万不可啊。古人有句话说:‘鞭子虽长,但够不到马肚子。’楚国现在兵精粮足,国内贤臣猛将如过江之鲫,这是上天正保佑着楚国啊,不能和他争斗。

晋国虽然强大,但是邲之战后,我国实力大损,比楚国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国内令出多门,这也是上天的安排啊,难道我们能违背天意吗?

谚语说:‘高低上下,都在心里。’河流湖泊里容纳污泥浊水,山林草野中隐藏着毒虫长蛇,美玉上隐匿着斑点,国君必须要忍受耻辱,这是上天的常道啊,楚国总有衰落的时候,君上还是等待着吧!”

晋景公听后停止发兵,同时为了不让宋国投降过快,派了解扬到宋国去,说:“晋军已经倾国而出,就快要到达了。你们一定要坚持住”

还说:“晋国支援了很多兵器和粮食,就在路上,只要挺过这段时间,等到晋兵一到,宋国很快就会恢复过来的。”叫宋国不要投降楚国。

宋国君臣认为凭借城防之力以及晋国的援助很有底气,听后果断答应说:“绝对不会投降楚国的。”

这边楚庄王看宋都城墙晋国华元的加筑,是又高又硬,感觉无处下手,于是下令包围,不能让一颗粮食进入宋都。

楚庄王二十年,白国一百七十七年

五月

楚军已经围困宋都前后快九个月了,宋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甚至都已经有人易子而食,这时,城中有一对爷孙见此情况马上请求面见宋公,说:

“如今都要将近九个月了,晋军还没到,我想应该是到不了了,如今城中已经有易子而食的情况出现,宋公难道无动于衷吗?”

宋公听说国人已经开始易子而食了,都不和自己说要投降,哭着说:“只要能够让楚王撤军,保存我这一城百姓,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老者说:“什么条件都行吗?”

“什么条件都行!”

老者点了点头,说:“那好,我就为这一城百姓为你宋国走这一程,还请照顾好我这孙儿,另外你们需要派一个说话能算数的人和我同行。”

随后宋公派了华元与老者同行。

两人从城墙吊下去,很快就来到楚军门口,楚军将士呵斥道:“什么人?”

老者作揖回道:“楚国令尹孙叔敖故人前来拜访!”

孙叔敖营帐,孙叔敖见到了老者,作揖后问道:“前辈别来无恙?”

老者回礼道:“多谢关心,不过今天我是为宋国而来!”

孙叔敖有些难做,老者取下额头上的白布,露出那一抹神印。

“你是白氏子?”

老者微微笑道:“正是,我是当代白公的三弟白德,原本我是并不愿参与到楚宋之间的战争的,这也不合白氏誓言,不过为了宋都百姓,我不得不来。”

“宋都怎么了?”

“令尹可知,宋都之中已然出现易子相食的情况,这已经不再是诸侯之间的战争了,已经是消灭国人的屠杀了啊!”

孙叔敖虽然很难受,但是也不该做主,白德继续说:“如今楚军已然围困九个月之久,就算楚国的千里国土都是良田,恐怕也供给不了三军长时间在外征战吧?”

孙叔敖也没办法隐瞒了,说:“不瞒您说,我楚军也剩不了多少的军粮了啊!”

白德说:“楚国这次的目的是降服宋国而不是消灭宋国对吗?如今宋公托我给诸位说,他愿意投降,你们目的不是已经达到了吗?

如果你们还要围困,除了得到一座占据不了的死城,获得被列国可以随意讨伐的恶名,还能有什么利的地方呢?而且我已经去信回白国了,如果你们还是不撤军,十日之内,白军必到。我想就算是天下诸侯也不能说我白国的这次的出兵不道义吧!”

孙叔敖仔细思量后决定同意白德的提议,于是带着白德和华元前往面见楚庄王,楚庄王听完后也是担心军卒久在国外,国内田地无人耕种,势必荒芜,酿成来年粮灾。认为再围困下去,也无利可图,反而还会有害处,也就同意和宋国议和。

很快,楚庄王和宋公筑台盟约,约定宋国以华元为质,楚国释围罢兵而回。

在班师的路上,楚庄王对着孙叔敖说:“白德是个真正的君子啊!有礼有节,有德有仁,另外还不失才能,要是给我楚国多好啊!”

孙叔敖回答说:“白国多君子,其中以白氏子为甚,他们是天下人的标杆,也是天下人的镜子,有这样的镜子,天下才不会太过于残暴啊!我也是受他们的恩惠颇多啊!”

楚军一退,三天后,白国支援宋都的粮食车队很快就到了,很多是白国在周围国家购买的,所以才会这么快。饥肠辘辘,饿的骨瘦如材的宋国人,看着一辆辆粮车,在看着车上身穿白衣的白国人,仿佛看到了洁白的天神下凡解救黎民。

有的人甚至不自觉的朝拜了起来,惹得白国人不断解释安慰,在放粥的时候,一个人喝着粥却突然嚎啕大哭了起来,有人问他哭什么,他说:

“就一天,只要再扛一天,我女儿就不会死了啊!我是畜生啊!为了自己活命,却和其他人交换女儿相食。”突然他站起来,看着一个白氏子,怨恨的说:

“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来,再早点来一天,我女儿也不会死,为什么?为什么?”说完一头撞墙而死。

白德对着赶来送粮食的白虞说道:“这就是我白氏存在的意义啊!”

楚庄王围困宋都的意义是十分大的,围宋,前后达九个月之久,晋国始终不敢出兵,足见楚国霸势强盛。虽以楚国无功而返告终,但诸侯列国见楚国居然能够支持三军在外征战半年,却没有后顾之忧,更是感到畏惧了。——

楚庄王逼宋从楚,不轻易举兵攻城,后见其穷困难支,又主动撤兵。这种兵临城下,围而不破、逼其诚服之举,也属我国军事史上罕见的战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古代战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5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