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50章 当代大禹,小国的悲哀

书名: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0:44

当代大禹,小国的悲哀

当代大禹,小国的悲哀

楚庄王九年,白国一百六十六年

楚国,期思。一个大禹打扮,背挂蓑衣脚踩草履,手拄竹杖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史河勘探着两岸的地形。

“此处地势甚平,有河水灌溉,草木茂盛,是一个垦荒的好地方啊!”

“孙叔啊,你看错了吧!此地地势确实平坦,但是水文条件不好,每年常有洪涝,要是开垦农田,春季刚种上,汛期来的时候,秧苗可就全没了啊!”

孙叔敖看着同行的士人,笑着说:“这有何难?水文条件不好,将他变好不就行了!”

“变?你是神灵吗?怎么变?”

“你知道中原地区为什么良田万亩,那么大一条大河,为什么洪涝很少呢?”

“那是因为大禹将大河制服了啊!”

“那我们就不能制服这小小的一条史河吗?”

“这···”

“我决定了,回去就召集国人,我要将这史河和泉河之间的千亩荒土变为千亩良田!”

士人看着目光坚定的孙叔敖,虽然有些不信,不过还是十分敬重孙叔敖的志气,对着他重重的作了一揖,以表敬佩。

很快,孙叔敖回到了期思邑,召集了大量的国人和野人,说:

“诸位,我楚国偏居南方,不仅有蛮越侵扰,还有瘴气侵蚀,在先祖们前赴后继下我们才得到了如此广袤的国土,才开辟了良田千亩,难道我们要就此停下脚步了吗?

就在先祖为我们创造下的成果上当蛀虫吗?就算不为自己想,也请为子子孙孙想啊!人是越来越多的,不开垦新田,伱们的子孙又该在哪里耕种呢?

今天,我发现史河和泉河之间有大片的荒土,那里就是我们的未来啊!有人说那里灾害频繁,根本不可能开垦出良田。可是我已经有了办法,可以让史河和泉河乖乖的灌溉之间的良田而不发作。

但是我虽然有办法,可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项宏大的工程,所以,请你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子孙计,开荒地,得良田。”

经过孙叔敖的宣讲,再结合孙叔敖以往的德行,大部分国人和野人都相信他,于是浩浩荡荡的工程大军开往史河,准备制服暴躁的史河。

很快,经过孙叔敖的前期勘探,再加上冥思苦想出的办法,孙叔敖带人在史河东岸凿开石嘴头,引水向北,称为清河;又在史河下游东岸开渠,向东引水,称为堪河。

如此,利用这两条引水河渠,灌溉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使得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良田。

这时楚国的令尹是若敖氏。有人向楚庄王进谗言诬陷若敖氏,若敖氏害怕被诛杀,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准备反过来攻杀庄王,但被庄王提前得知消息,攻打并灭掉若敖氏的整个家族。

楚庄王又任命虞丘为令尹。

楚庄王十五年,白国一百七十二年

晋国因为郑国与楚国结盟,率领诸侯联军攻打郑国,郑公看联军势大,而楚军又迟迟不到,没办法只好表示愿意与楚国断盟,转而依附晋国,晋国同意,随后撤兵。

楚庄王听闻郑国背叛,于是率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士会率领晋军前来救援郑国,楚军和晋军对峙于颖北。

这一战,楚军大败,无奈楚庄王只好班师,而晋军则留在了郑国,帮助郑国防守。

虞丘被任命为令尹时年龄就已经很大了,于是在这一年准备辞官,楚庄王多次挽留皆没有成功,只好问他:“虞卿,既然你去意已决,寡人也不再挽留,不过令尹之位不能空缺,你认为谁能接替你的位置呢?”

虞丘说:“期思有一个人,他叫孙叔敖,据说他有大禹之才,他在期思期间,治理好了泛滥的史河,使得史河和泉河之间的土地变成了千亩良田,有这样的人才君上不任用,还等什么呢?

我听说百里奚时期提出过五步称霸,其中任用贤能是第一步,而孙叔敖正是君上称霸所需要的贤才啊!万万不可重演百里奚旧事,被其他国家得到了啊!”

楚庄王听后,立马任命孙叔敖为令尹,因为孙叔敖素有贤明和才能,所以楚国百姓都十分信任他。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这时有一个老者正默默地站在门外也不动,手中牵着一个可爱的小童子。只见这老者头上用一块麻布包裹着额头,面色坚毅,脸庞轮廓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年轻的时候颇有姿色,一身洗的浆白的衣衫,只有腰间的一块玉珏显得不一般。小童的打扮也差不多,虽然衣服老旧,可是却很干净。

等大部分人都走得差不多了的时候,这个老者杵着竹杖牵着小童缓缓地迈入孙叔敖的家门,进门就高声喊道:无名之人,前来吊丧。

霎时间,还没有走完的宾客都纷纷吃惊的看着他,甚至有人对着老者破口大骂。孙叔敖也看见了,但看这老者不似常人。于是整理好衣裳和帽冠出来接见了他,对老者说:

“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老者说:“是有话说。我游历列国,见多了贵族庶民,有的人当了大官,便对人骄傲,到了后来百姓就离开了他;有的人职位很高,又大权独揽,最后国君就会厌恶他,甚至是除掉他;有的人俸禄优厚,却不满足,最后祸患就加到了他身上,使他身败名裂。”

孙叔敖向老者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者说:“地位越高,态度就要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要越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了,就不应该索取分外财物。如果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这样不仅能够把楚国治理好,还能够保存自身。”

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非常对,我一定牢牢记住它们!”

随后又询问老者姓名,老者转身就向外走去,有一声音传来:“一庶民耳!”

孙叔敖对着老者和童子的身影恭敬地拜了三拜。

“三祖父,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其他国家的人啊!”

老者看着小童笑着说道:“你看到了农田中的那些人了吗?”

“嗯,看到了!”

“看到了城邑中的那些人了吗?”

“看到了!”

“看到了一路以来帮我们的那些人了吗?”

“看到了!”

“他们生活较之白国如何?”

“虽然他们有的过得好,有的过得差,但是都不如白国。”

“那你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人吗?”

“一样啊!都有一个头两只手两只脚,欸!和我也是一样的欸。”

“对啊!都一样,都是庶民,这就是我们要帮助孙叔敖的原因啊,他有机会能让这些庶民生活过的好一些。”

“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帮啊?”

“呵呵,我们家才有多少人啊,这天下大得很哟!这还不说还有专门搞破坏的人嘞!好了我们继续赶路吧!”

说着两人坐上了路边的一辆马车,旁边又窜出三个彪悍的壮汉保护着两人远去了。

这边,孙叔敖一上任,就将息兵安民,除患兴利,发展生产,致富国民,的治国之策上书楚庄王,楚庄王看到后十分高兴,表示支持他的一切行动,不必有顾虑。

在得到了楚王的背书后,孙叔敖便考制度,立军法,下膏泽,兴水利。他在淮河以南,淠河以东,察看了大片农田的旱涝情况;又沿淠水而上,爬山越岭,亲自勘测了来自大别山的水源。

随后便在淮南一带,征集民力,疏沟开渠,洼地除涝,高地防旱。选定淠河之东、瓦埠湖之西的长方形地带,就南高北低的地形和上引下控的水流,合理布置工程、大规模围堤造陂,其中涉及到的面积周长120里许。

工程完毕后出现了上引龙穴山、淠河之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号称灌田万顷。因当时陂中有一白芍亭,故名“芍陂”。

更难为可贵的是孙叔敖清风惠政,节衣缩食,理国安民,肋精图治,尤其是修造芍陂,竭尽其力,并耗尽了自己的家业。

楚庄王十六年,白国一百七十三年

楚国再次兴兵攻打郑国,进军至栋地,打败了留守郑国的晋军,郑国见状连忙又与楚在辰陵结盟,表示要归附于楚国。

楚军退兵后,郑国又转头与晋国求和说:与楚国结盟是不得已之举,身为姬姓诸侯肯定是支持晋国的。

楚国攻打陈国,杀死了陈国大夫夏征舒。因为夏征舒害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王杀死了他。

楚国攻破陈国后,准备将陈改成自己的一个县。楚国群臣都为此都来庆贺楚庄王,唯独从齐国出使回来的申叔时不来祝贺,反而一脸不高兴。

楚庄王问他原因,申叔时回答说:“我听说,有一个牵牛的人因为走到别人家的田地里不小心踩坏别人的秧苗,田地的主人为了让他赔偿,因此就夺走了他的牛。我想请问这是对的吗?

牵牛者走入别人家的田里踩坏了秧苗,的确不对,可是田地的主人却因此而夺走了人家的牛,这不是更过分吗?

况且君上您是因为陈国内乱才率领诸侯们攻打它的,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攻打陈国,但却因贪图陈国土地而将其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的县,我想请问今后您还能如何号令天下呢!还有哪个诸侯会听您的命令呢?”

楚庄王听后认为有道理,于是就恢复了陈国,同时重立陈国君主。——

小国生存之道,只有左右摇摆。自从郑桓公以后,郑国国力不断下降,以至于被其他大国超出太多,而郑国又处于周王朝的中心,使得它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要是郑国的地理位置稍微偏僻一点,也有机会像卫国一样,存活到最后,这不得不说是郑国的悲哀。

——《论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2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