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5章 晋升制,厉始革典

书名: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0:44

晋升制,厉始革典

晋升制,厉始革典

王二年

白地,罴邑

一座建立在太行山中的一块相对来说比较平坦的乡邑,但是因为地形的缘故,罴邑的房屋高高低低层次不齐,所以这里演化出了独特的运货系统,挑夫,一根扁担两根绳。

昌是罴邑的一个邑民,他的阿爷曾经在严狁攻罴邑的时候牺牲了,白氏补偿给了他家一间院子。他的阿父原来是白氏家兵,后来退役了,不过他的哥哥继承了他阿父的意志,也成了白氏家兵。

他家的日子相比其他地方的周人,好过得多,在曾祖父来到白地之前,哪里会有这么好的日子,有房还有肉吃。

昌在罴邑是做农林的,当年他阿父将他送入学堂认字,毕业后就去到白氏农场做事,白氏农场是由白氏派发管理者,招收邑民做事。由于太行山中土地资源稀缺,所以白氏发明了一种,农林牧结合的农场制度。

农场制度是白氏特有的,为了适应太行山生活的制度。一个农场有场长,可以是白氏派下来的官员管理,也可以是私人,因为白氏允许私人承包,不过所有权在白氏,私人只有使用权。

昌所在的就是白氏农场,听说场长还是白氏子,不过白氏子确实挺好相处的,就没听说他和谁红过脸。另外农场还有公堂,法堂以及小法吏,专研员,还有的就是他们这些做具体事的农民了。

农场里面种有果树,粮食作物,草药,名花,茶树,还养有鸡、鸭、鹅、牛、羊和几匹马。农场的范围很大,有好几个山,到了收获的季节,将作物收好,初步处理完后,就交到修好路的仓库处,有专人看管。

如果作物侍弄得好,每年都有奖励,如果侍弄的不好,轻则开除,若是认为损害则会负家法责任。不过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抢着干,因为白氏发佣金,每年发的佣金都很多,能够一家三口的生活了。

如果侍弄得特别好,就能提拔做山长或者谷长,那佣金就更高了。

“昌,你去罴邑送货,最近罴邑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吗?”路旁一个侍弄蔬菜的农民问昌道。

“欸,你还真别说,最近罴邑还真有新鲜事,听说最近家主要扩兵,最近罴邑都在招兵呢,你不是有个弟弟吗?听说他是打猎的?有两把力气,不去试试?”

那农民苦笑着说道:

“我也想让他去试试啊,可是白氏招兵考核太严了,他不一定行啊!”

“欸,不能这么说,这次是扩招,要求一定比以前要松点,我听我兄长说啊,这次扩招还挺多,去试一试,说不定就选上了,要是选上了,伱家不就发了吗,你看我家不就是我兄长当了家兵就发迹了吗?去试试。”

农民听完,一拍大腿说道:“对啊!试试又不花钱,不是每年都有招兵的,要是选上了,我家可就发迹了啊,我得去给我阿弟说说,他在山里不一定知道这个消息,昌啊,谢谢了,要是选中了,回来我请你喝酒。”

说完就马上向着山里跑去。昌看着人远去了,用扁担将货物挑起来,笑着继续赶路,向着自己农场而去,这次昌去罴邑是替农场送货,顺便替农场买些日用品挑回去。

农场公堂,昌满头大汗的将货物放下,叫里面的小吏清点,没问题后就转身走了,昌做农场的挑夫,每年能多出不少佣金,如果正常的佣金只能养活三个人的话,昌就能养活四个人。

在回里社的时候,他突然看到法堂外面聚集了很多人,他马上凑过去,问旁边的人,是什么案件,旁人说:

“是土地划分的案件,原告说被告挖了他家的地垄,让他家地里的水都流光了,被告不承认,说那是土垄自己垮的。”

只见法堂里,小法吏苦恼的不知道如何判,因为他就会判点小案件,这种案件他不会,于是小法吏说:

“两位,十分抱歉,您二位的案件对于我来说有些困难,我判不了,如果你们还想要继续上诉的话,我可以将案件转交给罴邑法堂,让罴邑法堂来接手这个案件。”

“那不成,这一来一去得耽搁多少时间啊。”

“对对对,不能去罴邑,我还得回去给果树修枝呢。”

于是原告和被告商量,让被告挑几桶水浇到田里就算了。被告说虽然不是他挖的,但他自认倒霉,不就挑几桶水吗。昌看着这起案件就这样结束了,砸了咂嘴就回家了。

回到家,他先吃了点饭,接着去粪池挑了两桶粪去地里浇蔬菜,随后又去田里逛逛,看看有没有问题,接着去山上,看自家的几颗果树也没问题,就回家拿着木桶去山下挑水,顺便把山下属于自己的花给浇了点水。听说那些贵族最喜欢这些花了,也不知道这些花有什么好看的,山里一抓一大把,还挺贵。

白邑,白府。

白政在家族议事堂颁布今后白氏关于家臣和官吏的晋升制度以及标准,白氏子的标准也是一样:

甲:今后家臣如果需要升职,需要上级官员,同级官员以及下级官员三方的意见,需要他们都没有异议才能晋升。

乙:任命官吏需要德才兼备,若是有犯罪记录,不得做官吏。

丙:在同等条件下,白氏子优先于家臣,家臣优先于邑民,邑民优先于外民。

丁:任何职位都需要识字,学堂毕业优先于非学堂毕业。

戊:影卫卫士长、军事堂军堂主、民事堂民堂主由全、原、苏三家族世袭,是家族世袭,只要是三个家族的人都能够被家主任命。

己:官吏犯法,推荐该官吏以及上级官吏都要负责;官吏有功,推荐该官吏的以及上级官吏都有功。

庚:实行功劳制度,每立下一件功劳,分为大功、小功、苦功,每犯过一次错误,分为大过、小过、微过。升职和降职要根据功劳和错误来评判是否升降职,不可无故升降职。

辛:设立功过堂,用来统计官吏的功绩。每个乡邑关隘都要设立功过堂,白邑设立功过总堂。

白政的晋升标准一经发出,白地沸腾,所有人都知道了,以后白地的职位不再会根据关系亲疏而随意任命了。

不会像以前一样,不管这个人是个什么,都能任命为官吏,虽然这个制度还是逃不过讲关系,但是至少能够保证官吏的基本执政水平。

等到功过堂走上正轨以后,监督官立马根据功过堂的资料巡查各地,立马就查处了一大批毫无能力的庸官庸吏。

白政制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白地的施政效率与施政质量。

王三年

淮夷进逼到洛邑,已为周王朝的大患,周天子派虢公长父攻打淮夷,但由于国力不强,故虢公长父不能取胜。

于是周天子立马召集各路诸侯,命令西面的诸侯和东面的诸侯,从西、东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企图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歼灭噩国的军队。

周天子依靠贵族大臣的亲兵来抵御淮夷的进攻,周朝将领禹率领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参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天子最终抵御住了淮夷的进攻,保卫了洛邑的安全。

随后而来的东西诸侯联军从淮夷左右两面夹击,顷刻间,淮夷大败,但是由于周王朝的军事力量不是特别强横,加上诸侯们也不想再追击,所以大量淮夷从夹击中逃生,这次战斗只是消灭了一部分淮夷。

在这次战争后,周天子下定决心要革典,于是他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

这一做法自然遭到旧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于是他们创作出了一首召公、穆公哀伤周室大坏的诗《荡》,以此抗议周天子用“贪暴”之人而不用“旧章旧臣”,说周天子的品德不明,因此不知道谁做辅佐,不知谁做公卿。

然后话锋一转,用训诫的口吻讲起历史,说商朝的灭亡不能怨上帝,是商王不用旧臣的缘故,周天子现在的做法可是有商朝的“典型”。

还说王族及世族的子弟才是国家的栋梁。诗中一再强调“大邦”、“大宗”,意在不要打破旧的政治秩序。

在经济上,周天子力图振兴残破的王室经济,他抓住“专利”和农业这两个主要环节。

因为周天子直属的山林川泽实则早巳为各级贵族所有,于是周天子要求从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中规定若干项向王室交纳的“专项”物质财富。

同时周天子还默认用金钱出卖爵位以解决王室经济的困难。

农业上,周天子以“稼穑”为国宝,使农业得以发展

在法律上,周天子采取加强法制的措施。

同时为了保证革典的实施,周天子在都城设立了一个只属于他的耳目机构,用于监视在公众场合发表议论的国人,同时抓捕谤者,即乱说话影响革典实施的人。

当时江汉间强大的楚国,在周夷王时即已称王。但到周天子革典后,周王朝强大的震慑四方。楚国国君熊渠畏惧周王朝强大,恐其伐楚,于是自动取消了王号。——

周厉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改革家。史书上称之为:“厉始革典”。

——《周厉王改革:厉始革典为何失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35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