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金银错

作者:尤四姐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72章 一庭芳景

书名:金银错 作者:尤四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19

笔趣阁顶点 www.biqugedingdian.com,最快更新金银错 !

第二天是正日子,婉婉一早就打扮起来了,穿杏黄的素面妆花交领袄,戴白玉嵌红珊瑚珠头面。坐在镜子前仰头看良时,不无遗憾道:“往后我不能穿红了吧?没的和儿媳妇撞了色儿。”

他拿篦子给她抿鬓边的发,笑道:“哪有这样的事儿,你想穿什么颜色,都依着你。只有媳妇避讳你,没有你避讳媳妇的。你也别把这个瞧得太重,不过名头上的称呼罢了,你到底年轻,又不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太。”

她听了一笑,“到你宇文家,辈分哪儿能不大呢。等明年少福晋有了孩子,我就当上太太了。”

年纪轻轻,转眼把一生都活遍了。别人升格是一步一步迈进,她升格就在这三五年,来得太快,真措手不及。

良时明白她的感受,祁人二三十当祖父母,都是寻常事儿,可于她来说确实早了点儿。这是嫁的人不好,进门就有现成儿子,他的最初不是和她,这也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他替她压了压狄髻顶上的挑心,弯下身子,把脸贴在她耳畔,“不管外头辈分多高,咱们的世界就在这后院里。你是别人的太太,却是我的心尖儿。”

铜镜里映出她略带腼腆的笑脸,轻声道:“仔细叫人听见,多不好意思!”

她是公主,除了那回皇极殿前奋不顾身的拥抱,后来再也没见她肆意过。又爱又敬,是种很煎熬的感觉,始终没法真正靠近。别人床笫间或许有荤段子助兴,他们却不是。说话要斟酌,要和身份匹配……他的笑容有些落寞,站在她身后,两手轻轻抚摩粉腮的时候,也在担心会不会把她的妆弄花了。

“三位庶福晋的事儿,你松口了?”

她嗯了声,“孩子们也愿意她们留下,不能因为我一个人高兴,叫大伙儿都不高兴。”

他的本意是不愿她这么做的,可既然已经发了话,也不好再反驳她,想了想道:“乌衣巷的屋子空着呢,让她们搬到那里去吧,离得很近,孩子们想见也容易。”

婉婉却说不必,“我已经很久没回大纱帽巷了,按着规制,应当是我住长公主府,你递牌子侍寝的。”说罢瞄了他一眼,“你瞧瞧,咱们乱了章程,过起寻常日子来了。”

是啊,本来应当上床夫妻,下床君臣的。可她从云端里跌下来,跌进南苑王府,成了普通小媳妇儿……不该是这样的。现在又和那些妾侍搅合在一起,实在玷污了她的尊贵。

他颔首道好:“等喜宴一结束,咱们就回长公主府,这里留给他们就是了,那头没人管你叫额涅,明年也没人管你叫太太。”

他说“咱们”,打定了主意要妇唱夫随。婉婉一头觉得他孩子气儿,一头又心生欢喜。这藩王府她并不在乎,说到底在乎的只有他罢了。

她扭过身来,她坐,他半跪着。她伸手抚抚他的眉,“我要把你带走……到哪儿都带着你。”

他牵过她的手,在那纤细的指节上亲了一下,“我是你的裙下之臣,你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婉婉心满意足了,趋身在他唇上一吻,因为口脂浓烈,把他的唇也染红了。她看了大笑,索性拿胭脂棍来替他涂唇,他一点反抗的意思也没有,反倒仰着脸,任她随意施为。

窗外秋色正浓,窗内是一幅奇异的“点绛唇”。珠玉一般的璧人,在一起那么和谐,那么应当应分。

铜环脸上笑得极其耐烦,“您看正忙呢,奴婢也不便通传。要不庶福晋再等等?或者您先上前头,一会儿咱们再伺候殿下过去。”

塔喇氏十分尴尬,红着脸道:“嗳嗳,是我来得不凑巧……就依姑娘的意思吧,我先过去,请殿下不必着急,反正还早着呢。”

她落荒而逃,心里却五味杂陈。自打认识王爷起,他一直冷硬如铁,就连澜舟降生,也没见他一个笑脸。她一直以为他娶长公主,不过为了稳固地位,长公主受宠,也是得益于她的出身。可她到今天才知道,这桩婚姻里没有虚情假意。她不敢相信那样杀伐决断的一位霸主,也有仰着脖子任人点口脂的时候。她心头又羞又愤,唾弃他夫纲不振,弄得小倌儿模样,一面又自怨自艾,他在别人跟前是邀宠的猫儿,在她们跟前,是个动不动喊打喊杀的夜叉。

她脸色发青,边上的侍女也看出端倪来了,小心翼翼问她怎么了。她咬着槽牙冷笑,“儿子就要成亲了,当爹的叫人盘弄得一朵花儿似的……为老不尊!”

侍女怔了一下,“主子千万要按捺。”

她掖着袖子朝远处看,长长呼出一口气道:“有什么按捺不按捺的,十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早习惯了。”

她上厢房看澜舟,只有儿子才能给她一点慰藉了。

祁人大婚,吉服是石青朝褂,红缨结顶绒冠。他穿戴齐全站在雕花窗前,沿着海龙皮的披领像飞扬的檐角,衬出一个朗若朝霞的少年。她细细看,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来,上前给他整了整衣领道:“好儿子,以前常盼着你成人,巴心巴肺地伸脖儿瞧着,现在好了,可算让我等到这一天了。今儿娶了亲,以后就是大人了,办事说话要稳妥,要叫你阿玛跟前的人刮目相看。我的苦处你都知道,你阿玛眼里没我,长公主进了门,一气儿打发得那么远,只差没把我发送宁古塔了……现在我回来了,可不能再称他们的意儿了,我有佳儿佳妇,将来还有孙子。她呢,养不出儿子,想抢别人的。模样儿生得仙女似的,其实是算盘成了精,没的叫我恶心!”

澜舟最不爱听她说这些,她总有倒不完的苦水,诉不完的委屈。另两位庶福晋的际遇和她是一样的,却没有一个像她这么斤斤计较。

他拧了眉头,低声道:“奶奶留神,人多嘴杂,万一叫人听见,又是一场风波。如今家里太平,就别计较那些得失了,好好过日子吧。儿子媳妇儿就要过门了,叫她看见您的雅量,也是个榜样。您和长公主有什么可比的,比了也未见得有用,不如放宽心,做养自己。您老是挤兑她,儿子却要请您看看周姨娘。人家有儿子,您也有儿子;人家不得宠,您也不得宠;人家守着自己的小院儿自己找乐子,您要是也像她似的,心境自然就宽和了。业障都是自找的,千万别怨别人。儿子还要嘱咐您一句话,阿玛眼皮子底下,您什么都不能干,否则出了事,儿子也救不了您。”

塔喇氏被他这几句说得直发愣,“这就是你大婚前和你妈说的话?有时候我瞧你,真连亭哥儿的一半都不及。澜亭虽然污糟,他还知道留下自己的妈。你呢?你连一句舍不得都没说过,更别提给我撑腰了。”

他别开了脸,“儿子不会挑好听的说,这些都是肺腑之言,奶奶愿意就听听吧。”

原本和儿子分离了那些年,以为回来定然是母慈子孝,谁知这儿子越大,脾气越臭,连个弯儿都不会拐,实在让她失望。

“家里太平?”她哂笑,“太平你阿玛把你打得皮开肉绽?我看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能有多大的差池,要挨这顿狠打,还不是隆恩楼里那位调唆的!”

澜舟再不愿提起这个,她这一说,简直像戳中了他的要害。他霍地转过身来,高声叫奶奶,“儿子犯了错,阿玛教训有什么不对?那件事和长公主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您何必非要牵扯到一块儿!”

塔喇氏眨巴着眼睛,被儿子这突来的怒火弄得心头一紧。兀自平息了半天才道:“罢了,今天是你的喜日子,不说那些不高兴的。你好好当你的新郎官吧,我不过和你说两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想到你砖头瓦块来了一车,何必呢。”

枯着眉头看了他半晌,儿大不由娘了,她不愿意把他想成专拣高枝儿忘了亲娘的白眼狼,可事实证明儿子有时候也靠不住。还是这合德长公主太会拢络人心,连带着男人儿子全向着她了?

她从他的院子里出来,心里很凄惶,穿过跨院,远远见两个身影逶迤而来,更是刺痛了她的眼睛。虽然王爷对她从来没有归心,到底有了儿子,只有周氏那样没心没肺的人,才会过得事不关己。

日头升高了,前面陆续有宾客盈门,良时忙着招呼,婉婉进银安殿,先给太妃道喜。

太妃今天穿金棕色团花褙子,脸上破天荒地擦了胭脂。见她行礼,站起来也向她拱手,“同喜同喜。想当初太王爷在时,常爱让澜舟骑在脖子上。那小子小时候憋不住尿,动辄尿他爷爷一脖子。太王爷溺爱他,尿都把袍子浇湿了,还高兴呢,说像大邺地图,将来这孩子一定是个战将……”

年纪再大,追忆起生命里最要紧的人,仍旧抑制不住的伤感。不过想起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怕扫了大家的兴,立刻重新换上了笑模样。又抚掌道:“一晃眼,哥儿大了,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了。太王爷地下有知,八成也跟着喜欢。”

众女眷都顺着话头说,堆山积海的吉祥话,听得人起腻。婉婉却从锦绣堆儿里看出了太妃的心酸,一个女人多不容易,起先拉扯儿子,后来拉扯孙子。等到孙子成家,自己年华早已不再,爱人说不定已经投胎转世了,自己还在支撑着,形单影只活到鹤发鸡皮,真是凄凉透了。

看见别人的寂寞,她就爱想想自己,庆幸良时在她身边,她活得并不孤单。

南方的风俗,和北方不大一样,北方新娘子进门一般都在天黑以后,进来拜天地,见高堂,然后就可以入洞房了。南方呢,拿新郎新娘的八字相合,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做早亲。所谓的早亲就是花轿上午进门,一系列的仪俗走完后,新娘在洞房里坐着,俗称坐帐,一直要坐到夜里新郎回房。坐帐的规矩上,鲜卑人和祁人又不同。鲜卑人第二天就能活蹦乱跳满院溜达,祁人却很严苛,新娘子必须坐足三天,三天不得出房门,这叫刹性子,和熬鹰一样,目的是要让人驯服。

澜舟和靳家姑娘生辰八字合下来,还是做早亲大吉大利。于是澜舟早早穿戴好,准备上丈人家接亲了。

他胸前斜挂着红绸花儿,跪下给太妃磕头,“孙儿给太太接孙媳妇去了。”又转过来,冲良时和婉婉磕头,“儿子给阿玛额涅接儿媳妇去了。”到塔喇氏这里,因为名分不在了,不过和另两位庶福晋一样,得他一个千儿,连句话都没有,就转身出门了。

靳家离藩王府并不远,同在一座城里,须臾便到。新郎官上门,也有些礼要过,耗时不会太久。大家就巴巴儿盼着,等他回来,再带回一个来。

家里添人口是件高兴的事,婉婉也和大家一样乐呵呵的。可不知是哪家的族亲,悄悄把她拉到了一旁,小声说:“喜事多了可是犯冲的,您这里没信儿,大阿哥成亲了,没的他的婚事冲了您的孕事,对您不利。”

婉婉是头一回听到这种说法,有个专门的名头,叫借丧不借喜。因为长公主府和藩王府算是两家,对方若办丧事,可以把她的厄运连带化解了;对方若办喜事,她命里的喜庆被人先占,那她往后就艰难了。

婉婉被说得一脸惶惶,害怕新媳妇转过天来就遇喜,更坚定了要回大纱帽巷的决心。以前她是不信这些的,可盼孩子盼得魔症,宁可信其有了。

皇亲国戚办喜事不兴敲锣打鼓,有门子在外候着。远远看见蜿蜒的队伍出现在巷口,跑到回廊底下大声通传:“来啦,大爷迎大奶奶回府啦!”

戈什哈在大门对面的墙根儿底下点二踢脚,砰地一声飞上天,炸得半个南京城都晃荡。

婉婉和良时分坐在银安殿上首的宝座上,澜舟牵着新娘子进门来,眼睛飞快一瞥她,复低下头去。萨满太太开始念喜歌,呜哩嘛哩听不清词儿,司仪的是太妃跟前的崔贵祥,嗓子一亮,宏声高唱:“吉时到……”东南角的一棵梧桐树上不知歇了一群什么鸟儿,哄然南飞,领头的身披彩羽,尾翼拖得老长。大伙儿都观望,连婉婉也看见了,有人说是凤凰,有人说是孔雀,谁知道呢。

南苑王府出祥瑞了,这事随后传得沸沸扬扬。是孔雀倒罢了,如果是凤凰,恐怕又生猜忌。婉婉慌忙写信送进京,一大堆无关紧要的日常琐碎里夹带上这件事,说自己丢了一只南洋鹦鹉,大阿哥成婚那天从梧桐树上找着了……自己亲自解释,总比别人转述强得多。

维持太平不容易,她也算费尽心力了。新娘子三朝之后回门,婉婉等过完了八月十五,就率众搬回了长公主府。

阔别四年,这雕梁画栋竟有些陌生了。好在进门的时候又看见熟悉的脸,金石和他手下的锦衣卫都在。他们是被指派在这里的,轻易不会离开。她不回来,他们就守住这门庭,所以不管睽违多久,这里始终是有人气儿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5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