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农场下凡尘

作者:夜天下 | 分类:玄幻 | 字数:0

079 我就不要脸了

书名:带着农场下凡尘 作者:夜天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7:59

进士才会去的集体入夫子庙祭拜不说,三牲六畜、锦幡如林、200个举人们还个个穿着云纹锦绣袍。

光这些衣料、锦幡和摆满庙内、庙外的贡品,就绝不下万两银子。

一天下来,就是石仲魁这身体都觉得疲惫,更别说一些体弱者了。

没晕倒一个都已经是众多举子们心情激荡,外加一旁照应的小吏经验足够丰富了。

到了傍晚时,新科举人和官员们,基本上都没了吃饭喝酒的心情。

好在晚宴之前,有一个多小时时间休息,大家三三两两的坐在登高楼的椅子上闲谈或者打个盹,吃点糕点和水,这才缓了过来。

石仲魁作为解元,一举一动当然是众人的焦点。

一些年纪大了的举人和官员们,见他的身姿一直都是挺直的,心里顿时羡慕和感叹起来。

少年中举和少年进士,有点现代人出名要趁早,否则就没那么快乐的意思在。

掌灯时分,登高楼挂满了一个又一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灯笼。

这也是登高楼多年的传统,或者说捞钱的手段。

想把自家的灯笼挂上楼,除了灯谜得有水平,家中不是勋贵就是官员外,你得是登高楼的常客,而且是豪客那级别的才行。

有钱却没地位、没靠山,或者靠山级别不够,又或者想找女婿当靠山的商人、土财主为了选女婿,两三千银子一年的花销还是舍得的。

石仲魁看着宴会正堂里挂着的灯笼,半点猜谜的心思都没有。

人家花了那么多钱,把自家的灯笼挂进来,可不是真为了出名和为科举出力。

而且你要是猜对了灯谜还好说,无非是隔天就有媒婆上门聊聊。

可要是猜错了,那丢脸都丢到姥姥家了。

“伯谦即是解元公,理该抛砖引玉,否则就得吟诗一首。不过这诗要是无法得到主副考官和卷帘官们的认可,不然就得破财免灾了。”

石仲魁在心里猛翻个白眼,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可没那个解元真敢让自己落到那等境遇。

既然不愿意猜灯谜,石仲魁毫不犹豫的走到宴会大堂前的一张书案旁。

堂内2百个举人和主副考,外加围着大堂建造的圆形阁楼上几百双眼睛,见他直接走向书案,顿时有人叹息,有人激动。

薛蟠、贾琏和贾蓉则重重松了口气。

“伯谦不愧是真君子”,贾蓉小声说道,“我听说好几个国公府、十几个候伯之家,甚至王府和二三品大员家,今年都破例参加了这次灯谜会。”

薛蟠哈哈一笑,“兄弟我就不担心这事,再说我妹子又不差,你们俩就是瞎操心。”

贾琏和贾蓉不由暗气,刚才紧张的脑门冒汗的就是你薛大傻子,现在居然还调侃自己叔侄俩了。

两人不由对视一眼,想着如何让薛蟠出血。

大堂内,石仲魁其实用不着装作沉思的样子,毕竟知道自己中举后,就已经想过鹿鸣宴上必然要写诗、作对的。

提着笔装模作样的在书案旁来回走了七步,刚好站在书案中间时,脸色一喜。

提笔沾上墨汁,在上好的宣纸上写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离得最近的翰林院学士袁东刚,6个副主考,也可以说成是卷帘官,看过之后顿时楞在了原地。

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直接把大周朝百年以来的诗词全比了下去。

至于第一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话,在后一句的衬托下,虽然还是觉得石仲魁狂妄,却没人站出来指责他。

大家都是进士出身,学问还是有的。

而且李杜的诗那肯定是好的不得了,但几百年以来,确实有点听腻了的感慨。

再说这诗好不好,就是幼童都能看出来,此时站出来训斥石仲魁,明天就有人跳出来找自己的麻烦。

万一有人说,有本事你也做一首这样的诗,那麻烦就大了。

“到底写的是什么,卷帘官还等什么,快快命人传唱啊。”

要是平时,在场的勋贵哪里敢指使翰林们。

但今日是鹿鸣宴,主考没人敢指派,作为副手的副考官,正好就是做这些的人。

听到议论的袁东刚深吸一口,看了拱手肃立在一旁的石仲魁好几眼,深深叹息一声。

亲自拿起书案上的宣纸,仔仔细细的把墨迹吹干,这才反过来叫来自己的书童,让他把宣纸举在自己胸口位置。

边给周围人看,边高声朗读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话音一落,现场顿时一静,随后就是吸气和惊叹声。

什么文曲下凡,才高八斗、比肩曹子建之类的话,全按在了石仲魁头上。

离登高楼不远的一处水榭里,众多女眷和跟着母亲而来小姐们听到丫鬟们的汇报后,有人顿时痴呆了起来。

恨不能嫁石伯谦的心思,今后必然会在京城闺阁中不时念叨着。

6个卷帘官见袁东刚居然从书童手里接过宣纸卷起来,小心翼翼的收进自己的官袍长袖里,不免大急。

“大人,您这就有辱斯文了。”

袁东刚毫不在意的哈哈一笑,“本官为今科乡试的主考官,当为举子们的座师。这学生写的诗词,不由本官这个老师收着,难道让你们得了去”

“这。”

6个卷帘官顿时在心里大骂袁东刚无耻,居然这么直接说出来,可他这番话又一点没错。

副考虽然也是考官,可就是没资格做人家的老师。

这天地君亲师,除非皇帝来了,否则道理上没人能从袁东刚手里夺走那张宣纸。

更别说袁东刚这话里,明显带着耍无赖的心思,众人是真拿他没奈何了。

等这话被周围的勋贵子弟、官员子弟,甚至几个亲自来看热闹的官员知道后,议论声就更大了。

“袁东刚,你不当人子,有辱斯文。”

袁东刚嘿嘿一笑,转身回到主位上坐下不说,还笑哈哈的端起酒壶,满满添上一杯酒,一口而干。

众人见他这样子,只能骂的更厉害。

可骂完之后,又真的只能重重叹息起来。

袁东刚这才笑哈哈说道,“伯谦,明日你定要到为师家中一叙,有些话要交代给你的同时,也好在这首诗上留下题跋和印章。”

这话瞬间又引来大家的不满,而同科举人此时早就熄灭了和石仲魁比试一番的心思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60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