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汉

作者:榴弹怕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一章 战殁尤思过往事

书名:覆汉 作者:榴弹怕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大凌河北面下游某处,数千乌桓主力正在围攻背水一战的一支千余汉军部队,而乌桓单于丘力居正在远远观望战斗。

“确定了吗?”衣着打扮宛如一名汉人贵族般的丘力居忽然回头,面上全是担忧之意。

“确定了。”旁边一名明显满头大汗而非雨水的乌桓贵族气喘吁吁的于马上答道。“只有南面二十里处规泥那里明确说拦住的公孙大将军,其余几处,无论是往东面跑的那队打着白马旗的白马骑士还是这里的这根硬骨头,都没有看到公孙大将军的身影。”

“规泥是个稳妥的人。”丘力居也是终于展露喜色。“他说是应该就是了,你速速去告诉他,务必不要伤了卫将军……伤了公孙大娘将军的性命,我马上赶到。”

这名乌桓贵族不敢怠慢,立即率领数名骑士转身而走。

“你过来。”丘力居不慌不忙,复又喊来一人。“过河去寻塌顿,让他的一万人马不要再于此处耽搁时间了,立即南下去接应规泥。”

这人也是立即承诺,然后翻身上马而去。

“收兵!”丘力居最后言道。“此处必然是没有的了,不要徒劳浪费兵力……咱们全军结阵去南面堵人。”

“父亲。”就在此时,一名大概只有十六七岁,负着弓并未持矛的乌桓贵族少年忽然开口。“这支汉军如此善战,背水列阵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为何不留人看住他们,等回头杀光他们?”

“因为没……没价值。”丘力居盯着自己儿子轻声笑道。“楼班,你知道这个词吗?”

“当然知道。”

“那你可知道,这一战,咱们乌桓人唯一有价值的目的就是抓住那个公孙大将军,而且还必须是活的。”

“为什么啊?”年轻的楼班当即不解。“之前段日余明父亲也不让我杀掉,结果还是让他送出情报来,差点让这个公孙大将军给跑了。”

“段日余明与公孙大将军不是一回事。”丘力居一声叹气,然后翻身上马,边走边言道。“段日余明是因为他的根基在柳城周边,我是真觉得时间长了他能诚心投降……至于我们明知他是间谍却还走漏消息被他看了出来,那是我们的疏忽。”

楼班缓缓点头,复又追问不止:“那父亲,公孙大将军又是怎么一回事?”

“公孙大将军是北地的主人。”丘力居面色一肃。“我们这些人,和段日余明、莫户袧,还有那些杂胡一样,都只是在他家院子里觅食的家犬、野犬。而我们这次起兵,不过就是想趁着他之前离家,想野犬一样,偷一口活命的东西罢了。”

“我们有三万骑兵!”楼班面色激动的反驳道。“若是那些杂胡也能效忠我们,便有二十万人口……怎么能是野犬呢?”

“公孙大将军有十万兵,数百万人口。”身后乌桓骑兵在大股整肃,脱离和高顺部的接触,而丘力居头也不回的便给出了一个让自己儿子难以想象的数字。

“可他打仗不如父亲!”楼班立刻想到了第二个反驳的理由。“这次虽然有段日余明报信,却还是赶不及逃出去,还是被父亲和兄长给拦住了。”

“你又说错了。”丘力居连连摇头。“天下人都知道,他打仗比我强太多……”

“可是父亲此战已经赢了啊。”楼班迫不及待的重复了一遍。“他都被父亲包围了。”

“我自己设计这个计策的时候都没指望他能中计。”丘力居叹气道。“辽西到处是丘陵、河流,就只有一条五百里的通道,从管子城到柳城,没有任何补给……他居然真的只带七八日的粮食、几千杂兵来了,我也是侥幸到了极点。”

“这是父亲有天命的意思吧?”楼班依旧不服气。

“我宁可没有这个天命。”丘力居忽然勒马,扭头严肃的看向了自己的儿子。“楼班,你可知道,我这个计策也是绝境中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我这次没有去救援辽东苏仆延,没有去帮助轲比能稳固局势,那咱们的两翼必然要失去援护……换言之,如果这一次没有活捉这位公孙大将军,咱们父子俩,走运了还能避祸他乡,不走运可是要身死族灭的。当然了,若以此论,我反倒有些心得了,这公孙大将军必然也是身后有什么急迫之事,否则绝不会跟我一样孤注一掷的。”

“可我还是不懂。”楼班想了一下,然后认真问道。“且不说那公孙大将军为何中计,父亲,为什么打赢了仗你还要这么小心?打赢了仗不是什么都有了吗?”

“打赢了仗当然是大好事。”丘力居苦笑道。“最起码原来活不下来的现在能活下来了,但是这位大将军又不是他一个人……怎么说呢?这话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跟你说明白的……今日我只有一件事要叮嘱于你,你务必要遵从,否则我只好把你撵回柳城了。”

“父亲请讲。”楼班愈发正色起来。

“见到那位骑白马的公孙大将军……一定要保持尊重,不许拿俘虏的姿态来对他!”丘力居严肃相对。“我对他行礼,你就要对他叩首;我为他牵马,你就要为他拎着下马凳;到了柳城,我将自己原来的住房舍让给他,你就要像避让老虎一样绕着那栋房子不许接近!听懂了吗?”

楼班犹豫了一下,但面对着自己父亲,却终于是咬牙答应了下来。

就在丘力居对着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循循教导之际,其人却浑然不知,二十里外,公孙珣身前的战局已然反转。

那个汉军铁甲骑士的确忠勇豪烈,黑獭天王的突袭斩首也固然起了奇效,没有前一个人对这些乌桓军与杂胡完成震慑,没有后一个人最关键时刻的不留后手,公孙珣甚至都无法来到河对岸……但是,不得不承认,真正让这些只愿意打顺风仗的杂胡部落首领们完成心态翻转的还是公孙珣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具有政治承诺性质的话语真真切切关系到了他们部族的存亡,让他们不敢再如之前那般抱着某种侥幸心态继续左右摇摆。

今天这件事要是出岔子了,他们会丧失掉来自南面卢龙塞的粮食与布匹,会丧失掉辽东的陶器与咸鱼,会没有地方卖出自家鞣制的皮货,没有地方买铁锅,而汉人将会用刀子而非安利号的粮食券、杂货券来换他们辛苦放牧的山羊与马匹……更重要的是,说不定很快会有两支数万人的大军,一路从卢龙塞自南向北,一路从辽河自东向西,将他们的部族连根拔起。

这样的话,他们将失去目前的一切,运气好可以逃到西面的草原上,运气差或许整个部族都会消失……就如同自己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中的配角一样。

于是乎,这些精于利益计算的墙头草,一瞬间便反了。

混战中,白衣乌桓的装束在为他们的对手提供了太过明显的标靶,而且更糟糕的是,之前的阵型让他们几乎是一瞬间陷入到了被人三路夹攻的状态。

两翼的杂胡部落,迎面渡河而来白马骑士,原本一千四五对两百人,现在的一千两百对四五百人,主将刚刚被斩首,军中勇士之前被人屠杀,当面那个被自家单于一再交代不许伤任何毫毛的公孙氏大将军……如此情形,他们撑了片刻方才崩溃,已经可以夸一夸这些白衣乌桓的战斗力与意志力了。

“不要恋战!”陡然逃出生天,戏忠嗓音都是打颤的。“赶紧护着君侯往南走!告诉这些杂胡,只要到了管子城,所有人都是功臣,绝不会吝惜赏赐!”

一众白马义从和数十名杂胡部落的核心成员立即涌了过来,然而公孙珣并没有动身的意思,其人立在马上,于乱战中四处寻觅,等看到了那名兀自砍杀不止的铁甲汉军骑士后更是遥遥一指。

身侧的文则会意,立即引着二三十名义从纵马而去,却是有几人接应到了此人,又有十几人跑到战场边缘,将之前十七名战死的汉军骑士放到牵来的乌桓人战马之上。

眼见着此人被援护回来,公孙珣这才调转马头,往南而去。

然而向南前行了大约十余里,辽西通道极具地域色彩的丘陵之中,却忽然传来隆隆马蹄之声,声音的震动如此之大,俨然是有大股军队疾速迎面而来。

“来不及了。”旁边的一名杂胡首领面色发白。“大将军,这里道路两侧丘陵纵横,指不定转过山坡便能迎头撞上……”

“如此岂不正好?”公孙珣冷冷看了此人一眼。“塌顿若能算到规泥身死,提前绕到此处,我倒是不如直接降了他,求个长生不老!”

言罢,其人更是直接打马向前。

众人恍然大悟,也纷纷兴奋跟进,而果然,转过一座小山坡,迎面正是打着汉字大旗的汉军大队,当先为首者更是之前被公孙珣派回卢龙塞的魏越。

魏越看的清楚,远远便下马跪拜相迎。

“后面还有主将吗?!”公孙珣远远大声喝问。“总共有多少援兵?你手上此时又有多少兵马?”

“回禀君候,子伯先生和韩司马都来了。”魏越赶紧作答。“他们当日接到君候快马传讯,听说君候突然出兵,便立即从卢龙塞起大军来接应……全军一万八千,步骑混杂,分段行进,算算时间,应该只比君候晚两日半的路程,我领三千骑兵疾速在前,韩司马引骑兵五千在后,比我晚半日路程,而子伯先生领一万步卒与辎重在更后面,却不知什么时候能到……但着实未曾想到今日居然在这里见到君侯,君侯这是突然折返了吗?”

这便是行军速度的问题了……毫无补给点且为丘陵地形的辽西通道之上,骑兵的机动性不是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却更多的体现在战场上,而非战略运行之上。公孙珣之前为了赶时间全骑兵出动,也不过是每日六七十里,这已经是个很快的速度了,相对应的,韩当、魏越也应该是这个速度,至于娄圭的一万步兵,虽然带有辎重,但却也能每日行进四五十里,想来再等不到两日便能见到娄圭了。

平心而论,之前公孙珣只嫌弃自己进军太慢,如今却要庆幸自己进军不够快了。

脑中稍一回转便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公孙珣大喜过望,然后来不及再多说便立即叮嘱魏越:“你领前锋往身后十几里外的大凌河畔处为身后大军立住阵脚,务必小心,乌桓主力说到便到!黑獭,你与他领路!”

魏越也是忽然醒悟到公孙珣这是吃了败仗,巴不得就此打住呢,便赶紧答应,然后立即回身呼喊进军,至于那个面色黝黑的俟汾黑獭则是兴奋难耐,也是打马上前跟上了魏越。

前锋三千骑兵,外加一些有所心动的随行杂胡骑兵一起,忽然加速向前,直扑大凌河畔,而公孙珣则引部属来到了旁边的山坡上休息,兼待身后韩当所部兵马的到来。

“君侯!”旁边的戏忠眼见着局势彻底扭转,却是当众请罪下跪在地,然后在牛毛细雨中潸然泪下。“今日之险全都是我的过错……子衡与杜伯侯、沮公祧他们在昌平主持大局,并无失误;叔治与常伯槐、枣文恭他们输送粮草,动员民夫,也未曾有半点疏忽;而军中之人,子伯定制军略,也是稳妥至极,更不要说,他与义公当时俱在卢龙塞中,程德谋也在渔阳……军中诸人,如高素卿不过一司马,田豫不过一少年,数日前的管子城中,做主让君侯冒险来此的,不过是我一人罢了!”

“你有错,但不在此处!”公孙珣坐在对方身前,正色相对道。“当日管子城内,诚如你言,只有你戏志才一个人能说的上话,但你最多也不过是没有劝谏,而非主导。这次进军,不过是我鬼迷了心窍,还想着速速结束动乱去向何进求那个冀州牧……然而,我也是现在才幡然醒悟,当日我能在关中那种局面下速胜,乃是因为摒弃了身后政争,纯以军事对之;而今日之败,便在于强加政治于军略,以至连迭出错。志才,这次出兵中伏,我错八分、你错两分,事情你我当共担之。”

戏忠身上已经有不少泥水,此时听到这话更是羞愤:“但身为谋士,临阵指挥失措,若非我越过君侯,让高素卿与田豫分兵而走,何至于忽然陷入死地?刚才也能直接突出来了!”

“谋有政谋、军谋,你本就是法家出身,本事在政治、法度、形势判断上,军事本就不擅长……今天的指挥失措,不在于你,而在于我这个主帅失神无能,居然把你用在军略指挥之上!”说着,公孙珣努力扶起对方。“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志才,我辈今日之羞耻,乃是共通的,你要是一死了之,岂不是让我独自承担这份败军之辱吗?以后的路长着呢,若失了你,将来谁替我谋政?”

站起身的戏忠愈发羞愤,却眼泪涟涟,不知该如何作答。

“且留有用身,替我偿今日之败。”公孙珣扶对方坐下,又对旁边的义从使了个眼色,这才转身去了山坡上另一处地方。

“君侯。”山坡另一侧,文则等人见到公孙珣到来,也是赶紧行礼。

“如何了?”难掩疲惫之色的公孙珣迎面问道。

文则以下纷纷无言,只是赶紧纷纷让开道路,而果然,在这一队义从的身后,正有一人跪坐在山坡上,而其人身前还有十七具尸首。

公孙珣走上前去,见那铁甲骑士如今已然卸甲,只穿着一件赤色直裾,细雨迷蒙中,其人身下的草丛居然满是殷红之色……这绝不是衣服掉色,而是他今日杀人太多,血水浸入同样颜色的衣服中并没有显出来,此时衣物湿透,这才滴水成血。

“你可知道,我当时要你走,并非只是心下绝望失态?”公孙珣犹豫了一下,方才开口问道。

骑士回过头来,也是满面疲惫之色,兼双目通红,其人将要说话,却一时黯然,难以张口。

“我之前隔河所言,虽然被你驳斥的不值一提,但确实是发自肺腑。”公孙珣见状一声长叹。“刚才在河畔见你们奋战,却是想到了当年弹汗山处夏育扔下我部独自逃走一事……这件事,是我生平之大恨,所以我后来寻了个机会,以此为由杀了夏育。而刚刚在河畔,见你们奋不顾身,却是觉得自己如当日夏育一般可憎,空以高位私念,驱勇士送死,简直可憎至极!”

“那属下也只能再说一遍了。”这骑士抬起头来,努力言道。“君侯,我之前所言,也是发自肺腑……我们今日不是为了君侯的位阶与私念而死,而是为了君侯同时在广阳所行的仁政而亡,我的这些同郡子弟,死而无憾。”

公孙珣张口欲言,却也一时艰难,勉强控制住情绪后,方才正色相对:“现在可能告诉我你这些郡中子弟与你的姓名了?”

“自然。”这骑士勉力站起身来,这才指着地上尸首艰难言道。“如这个面色白净的,唤做王柄,乃是我们常山郡中一名亭舍骑卒;又如那个胡子长的,唤做韩偃,其父乃是郡中吏员;还有那个身材短小的,唤做孙为,其家中是屠户出身;至于这个年长的,我实在是不知道他姓名,只晓得他曾为黄巾贼,当日滹沱河败后被卖到我们常山本地大户中做徒附,居然也要跟来……”

公孙珣以下,到诸位义从,山坡上的众人俱皆沉默,静听此人说着一些其实并没有太多内容的介绍。

“最后这人……这人唤做夏侯兰,常山真定人,与我乃是同乡邻舍。”骑士指向身前最后一人时,言语愈发艰难。“他自幼读书习武,兼通文武,而且格外擅长军法,乡中人都知道他心存大志,此番听闻君侯平叛招兵,便是他撺掇着要来投军的,只是因为我长他一岁,才被推为首领。君侯,至于我本人,乃是……”

“我知道你是谁。”公孙珣仰头长叹一声,倒是摇头打断了对方。“你说到常山我便知道你是谁了……我在中山任上便听过你的名声,还曾派人往你家中送过礼物。”

这骑士当即低头默然。

“子龙!”公孙珣一度想上前握住对方双手,但最终却反而是转过了身来。“天长日久,时事易转,你这十七位乡人之姓名与面目,还有今日临阵以一死答我之言,恐怕都会被人渐渐遗忘……故此,你日后常在我身侧,要多多提醒于我才对。”

“喏!”赵云躬身应声。

——————我是记不住姓名的分割线——————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中平末,辽西乌桓叛,其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子弟诣太祖。及太祖为乌桓所困于大凌河,不得渡,云引十七骑隔河见之,不避刀矢,迎千骑而冲,凡数次,左右皆亡,云独身犹冲杀不止,震惊两岸。太祖壮其举,乃亲持刀而渡,呼各部杂胡杀乌桓求赦,乃得脱。时军中文士,戏忠者皆在,蒙此得免其难。云亦遂与太祖征讨。”——《旧燕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

PS:感谢书友随缘献红尘,歧离谷的藏书的打赏……尤其是随缘献红尘,第二十一个盟主了,万分感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