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覆汉

作者:榴弹怕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五章 卫青不败由天幸

书名:覆汉 作者:榴弹怕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刘景升单骑进入皇甫嵩大营,根本就是波澜不惊,因为皇甫嵩便是皇甫嵩,这个人五年前手握过半天下精兵都不反,四年前被剥夺了一切都不反,此时又怎么会真的违背代表了洛阳权威的公孙珣呢?

实际上,刘表入营面见了皇甫嵩后,根本没有什么花样,堂而皇之的便传达了命令,要求对方让其侄皇甫郦领骑兵归卫将军节制,再分兵五千交与鲍信分营。

全程不急不缓、理所当然,宛如在传达什么封赏一般。

对此,皇甫嵩的下属自然个个不平,皇甫嵩本人也一时气急避席,只留下没有半点失态的刘表与鲍信一起枯坐在帐中。但随着当日晚间董卓大营处连夜开始调度兵马,骑兵转出,步兵分营……这位左将军却是避无可避,然后终于仰天一声长叹,转而遵从了刘表的军令。

说白了,不是这些人不能反抗,而是说此时洛阳局势虽然摇摇欲坠,但中枢权威尚在,不仅是皇甫嵩,便董卓那边又是杀人又是设宴的,但之所以能够顺利夺取兵权,又何尝不是因为其人到底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此时此刻,人心都在长草,却还没人敢做那只出头鸟。天子此时卧在北宫病榻之上,依然神智清醒;何大将军渐渐接管局势,其人虽然有些才具不足,但到底是正牌国舅,而且很早便得到了士人和洛中公族的认可。

二者相加,权威尚在。

就这样,借着大义之名与些许手段,公孙珣一日内忽然统一兵权,三日后,他更是调度全军统一行动,越过了还是封冻中的汧水,逼近陈仓下寨……叛军得到讯息,一时仓惶,却居然只是匆忙调整了战线,改变了自己的大营部署,以应对东面来敌,然后便放任了汉军从容立营……等到双方重新站稳对峙,两军大营最近处相距竟然只有七八里路而已。

众人只是看这个立营距离,便都知晓,大战将至。

而果然,立足稳妥之后,身为主帅的公孙珣一边即刻下令全军养精蓄锐,一边还亲自引侍卫去观察叛军营寨,俨然战意十足。

“如何?”这日傍晚,观察了一整日的叛军营盘,将回营之时,公孙珣到底是正式询问了身旁将佐的意见。

“可战!”刚刚获得了一营五千兵的盖勋立即勒马上前应声。

“有何说法?”公孙珣在马上追问不及。

“我军与叛军战兵数量相同,而且同分横列五营,然而我军营盘绵延十里,彼辈营盘却居然有十五里之宽……非是他们兵力增多,而是营盘之间间隙太大。”盖勋正色拱手建议道。“卫将军,这说明贼人确实心怀鬼胎,互不信任,而且营盘空隙也是个大大的破绽,若战,可用骑兵插入其中,迅速分割彼辈。”

“我意相同!”娄圭也是当仁不让。“而且叛军破绽非只是营盘空隙,他们因为我军忽然大举逼近,也是匆忙转向立营,我观这些营盘仓促而就,又缺物资,俨然并不坚固……可使骑兵先出,分割诸营,再举全军步卒压上,必能一战而胜。”

“我也赞成即刻决战。”戏忠居然也难得对军务上的事情插了句嘴。“因为彼辈确实心不齐……君侯你想,咱们今日巡视了敌军所有营盘,但彼辈各处哨骑都是遮护各自营盘,并没有援护连结之意,这分明是已经相互生疑了。”

公孙珣缓缓颔首,却是又看向了一旁默不作声的贾诩。

“诸位说的极是。”贾文和见状无奈,只能附和一声道。“诩并无异议。”

公孙珣闻言微微叹气,却只是勒马对着落日方向的西面沉默不语……彼处,叛军立营宽达十五里,与一旁闪耀着夕阳光芒的渭水形成了垂直相交的局面,似乎颇有气势。

“渭水……表面之冰尚未化开。”盖勋见状倒是心中一动。“但我动身来时大河却已经解冻,而之前过汧水时,汧水浅薄,尚封冻数尺……渭水不大不小,冰情确实要小心。”

公孙珣不置可否,却是忽然回头朝盖勋发问:“元固兄,你久在凉州,叛军处可能通言语?”

“非只是我。”盖勋不以为意道。“皇甫公、董公,乃至于军中任何一位千石凉州军官,怕是都有门路……但恕在下直言,匆忙之间,怕是来不及有所沟通,反而会露出破绽,让彼辈有机可乘。”

公孙珣当即摇头:“我非是说要招内应,而是想见一见对面叛军中的军官,当面看一看彼辈到底是何姿态……诸位都以为能胜,主要便在于认定了彼辈互相生疑,而当面看一眼,窥的虚实,到底能多三分成算……你能替我约出彼辈主将吗?就说明日,我与皇甫公、董公想当面会一会昔日故人。”

“这个好办!”盖勋立即满口答应。“属下今晚便派人去……只是君侯,有必要吗?”

公孙珣微微一笑,并未作答,而是直接朝身后的随行文书王象吩咐了一语:“羲伯,我对面故人不多,且替我写一封信与韩遂,让元固兄转呈,约他明日到阵前一会,只叙私谊,不论其他。”

言罢,便转向回营去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王象是个实诚人,其人听到命令,居然便在马上拿出纸笔,然后借着身后夕阳光照,伏在马背上边写边行,而等到众人尚未来到大营前时,却居然已经写好了,并直接在马上转手交与盖勋这个送信之人。

话说,盖勋虽然世出名门,号称凉州诗书传家,又何尝见识过这种真正的文学才子呢?其人接过笔迹未干的信来,匆匆一读,便目瞪口呆。然后这位京兆尹居然跳下马来,对着只是卫将军掾属的王象大礼参拜。

众人纷纷侧目,俨然是不解其意,但仅仅是片刻后,娄子伯等人也是一时叹服,然后纷纷向着王象行礼称赞。

原来,其人在马上匆匆作出的邀请信,居然写的太好了!

“真是增一字嫌多,去一字嫌少……”到最后,便是公孙珣也不由在夕阳微光下大声称赞。“羲伯将来在文学上必有一番造诣!”

王象是个老实人,当即谦恭不已。

然而公孙珣眼见着这封增删不得的作品于众人手上流转,最终由贾诩将信交回给盖勋之时,其人却是心中一动,陡然想起一个‘典故’来。

就这样,盖勋自回营中,公孙珣入营后也让人去告知左右皇甫嵩与董卓,让二人做好准备,明日阵前与叛军首领相会,兼观虚实。

而就在所有人都准备告辞各回本营之时,公孙珣却忽然喊住了一人:“文和留步。”

贾诩不明所以,到底是在娄、戏二人的沉默中留了下来:“将军请言。”

“文和可有文学之才啊?”公孙珣正色相问。

“凉州边鄙,属下确实不擅此道。”贾诩躬身相对。

“那还真是可惜了。”公孙珣指着案上纸笔一时失笑。“但我还是想让你替我写一封私信!”

贾诩一言不发,到底是上前铺纸执笔,然后抬起头来,静听吩咐。

“你随便写,写的长一些……只一个意思,便是告诉韩文约,若其能杀王国便可赦其罪。”公孙珣盯着贾诩从容言道。

贾诩一言不发,低头写了几句,但却终于无奈抬起头来:“将军,这种信注定无用!”

“你只管写。”公孙珣失笑摇头。

PS:感谢新盟主竹子摇摇女士……这次是新书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