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兴安岭安家记

作者:春溪梦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1章 接济

书名:大兴安岭安家记 作者:春溪梦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1

蒙策煮了满满一锅的辣蓼汁,又把许久没用的那张渔网找出来,从头到尾的捋了一遍,第二天早上出发之前,喊大家一人带上两个陶罐过来,听说这是用来醉鱼的,大伙儿虽然不太相信,但也都配合着把陶罐放到篮筐里,然后挑上担子一个接着一个出去了。

蒙策一如既往的除了扁担之外,还背了一个背篓,里面放着弓箭、渔网、还有昨晚姜娅给他准备的油炒面。

这里离他们住的地方有半天的脚程,即使这次出来的都是青壮,这么远的山路走下来也累的够呛,走的时候不觉得冷,只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人就冻的手脚冰凉。

这条大河两边是陡峭的斜坡,左右两边的植物已经干枯,也还是显得很茂盛,河道蜿蜒,两边都看不到尽头,从上面看下去也不见河水流动。

他们没先急着到河边捞鱼,大家先在附近捡柴,把火升起来,有带土豆、地瓜、干粮的,先把这些吃的埋进去,等身体暖和过来再行动。

等他们休息的差不多了,出去查看的蒙策带着大牛和姜柏也回来了,再往前走一段,那里有一小块地势比较平缓,但也就能让两、三个人站到上面。

地址选定了,还要找细长的小树贴着根部砍下来几根,枝丫都修剪掉,他们拿着两根最长的树杆放到水下,看能不能探出水的深度,得出的结果是岸边最浅的地方也有一米多,越往里面越深。

这里基本没有人会水,也让在河边活动的人比平时更加谨慎上几分,这个最平缓的地方为终点,让大伙往前走,每隔三米远弄出一个小平台,能容下两个人活动的大小就行。

对于河里有没有鱼、这辣蓼能不能醉到鱼,没有人知道,但大家都在配合着蒙策。

一人两罐辣蓼汁,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杆,最远处的人先往河里撒,两罐子下去,等了半天也没有鱼飘上来,接下来是姜松和李贵也撒了两罐,还是没有反应,又倒下去两罐,等了片刻,终于有零星的鱼翻着肚皮飘了上来。

虽然不多,可也见了鱼,他们没有白走一趟,他们很想高呼出声,又怕把附近的鱼惊走,便也忍着不出声,又不知道这个草汁对鱼的作用能维持多长时间,附近的几个人赶紧拿着杆子把河里的鱼都划拉出来。

这一波陆陆续续飘起来也一小片,渔网在蒙策那里,他们只把比手掌大的鱼捞上来,小鱼就不要了,等过上一会儿它们缓过来就自己游走了,但还是留下一个人,把醉晕的小鱼拦在这里,免得再往下泼辣蓼汁的时候又把他们药到。

有了经验,往下就更顺手了,李贵和姜松又跑到火堆那把烤的半熟的吃的扒拉出来,趁热碾碎,然后撒到河里,再配合辣蓼汁,果然河里的鱼成片的往上飘,蒙策也不在最后等着了,拿着渔网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撒网,把翻白的鱼都捞上来,再分大小。

他们到家的时候,天都黑透了,围墙里的人举着两个火把在大门口迎接他们回来,不用往里看,从他们一个个弯下去的扁担就知道,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虽然外面很冷,这一路走回来非常的累,可也没有人急着回家,还是像以前集体行动的时候一样,把担子放到一起,大门关好,再从每个担子里拿出一点,给他们这个小群体里比较弱的两家,王氏家和杨婆婆家。

姜大有去了以后,王春花带着四个姑娘在村子里磕磕绊绊的生活的也还行,可搬到山上就不一样了,她是寡妇、剩下四个小丫头,让谁出去和汉子们混作一堆都不合适,即使有堂兄弟们在跟前也不行。

更何况这山林里危险无处不在,女子本就弱势,体力、耐力都跟不上,让她们和大部队一起出去那是拖后腿去了。

好在孩子一个个长起来了,四丫明年6月就满16周岁了,她是要留在家里招赘的,看这情形他们这一群人三年五载的都不一定能下的了山,眼前这几家倒是有两个合适的,等稳定下来,过了年也该张罗起来了,免得被人截了胡。等家里有了顶梁柱就不用再受大家的接济了。

而杨婆婆年轻时生了一儿一女,老伴早早就去了,女儿远嫁,出门子10几年,回来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儿子和儿媳妇儿也都是短命的,留下她个土埋半截的老婆子和三个孙子女。

老大虎子8岁,老二狗子6岁,小妞妞刚刚4岁,面对大家的照顾,她把这所有的善意都记在心里,她目前还回报不了大家,她完不成,就让小虎子、小狗子长大了接着回报。

有了这些鱼家家的粮仓又都丰盈了不少,这些鱼也不用做特殊处理,把自家的担子挑回去,放到外面,每个篮子里从上到下倒上半桶水,再连筐带鱼的放到仓房里,只一会儿就冻的梆硬。

粮食压力没那么大,剩下的就准备好好度过这个冬天了。

他们趁着大河还没有冻实,又去捞了两次鱼,确保家家存货都足足的才作罢。

每家都有兔子,不能光喂粮食啊,人都要吃不上饭了,得找其它东西填饱它们的肚子, 等再出去打柴的时候,见到草籽、干草啥的都往家划拉,能吃就喂,兔子不吃的就用来烧火。

留在家里的女人们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做针线,姜娅则围着郭婶子、李大娘打转,因为他俩的针线活最好,姜娅终于把做鞋子的流程弄懂了,又用炭笔比照着蒙策的脚丫大小找郭婶子给画鞋样,忙活了小十天,第一双鞋终于做好了,是给蒙策的一双厚棉鞋。

蒙策穿起来还不错,据他说,走起来也很舒服,非常合脚,穿到新鞋的蒙策美滋滋,一旁的姜娅也跟着美滋滋的。

一通百通这话没毛病,她又给自己做了一双厚棉鞋,又一人做了一双屋里穿的棉拖鞋。又搭配兔皮做了两双棉皮靴,又暖和又美观,穿脱也非常方便,终于不用把小腿都缠满绳子来固定了。

还和王家伯娘学会了纺线,家里攒了一夏天的羊毛终于可以处理了,等纺出毛线,就能穿上毛衣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