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7 第 27 章

书名: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08

苏沐瑶为难犹豫的神色,被雍正分毫不差的收在了眼底。

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她的为难和犹豫因何而来。

一时竟有些愕然。

他前阵子,听了海东青的事,一直以为瓜尔佳氏胆大包天想要勾引他,因为心里藏着这个判断,所以方才进来时,没想太多,直接就进来了。

大约是对待不重清誉的女子,下意识的轻视。

结果弄到现在,人家其实很守礼,失了分寸的反成了他。

雍正阅人无数,这还是生平头一次判断失误。

他忽然觉得有点尴尬,掩饰性的摸了摸鼻子。

与此同时,脑中又转了好几个念头。

出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事后的补救。

现在再顺着瓜尔佳氏的意思,在二门处露天席地的避雨,无异于承认了自己刚才的唐突。

显然是不行的。

首先,他是皇帝,天下万民的表率,非必要不罪己;其次,他现在顶着的是老十三的身份,因自己一时不慎,使得十三弟清名有损,他做不出来。

所以,只好将错就错了。

想到这里,雍正作出身体不适的样子,苦笑道:“一遇到下雨天,本王膝盖处便隐隐刺痛,刚又在外面走了许久,实在有些支撑不住……”

顿了顿,他又露出些许歉意来,温和道:“还望太常在行个方便,找一干燥温暖的房间,待本王稍歇片刻,好转之后立即就走,绝不过多打扰。”

他说的不完全是谎话。

允祥被圈禁在宗人府时,因牢中湿寒,确实患过腿疾,但出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治,好几年都没有复发了,并没有他形容的那般严重。

但往往七分真、三分假的话更能让人信以为真。

再加上雍正说话时,配合着的一系列自然形成的反应:脸色苍白,额间细汗,身形微晃……

演技简直出神入化到令人发指。

别说是苏沐瑶,就是柯南来了,也难辨真假。

且苏沐瑶又隐隐约约的记得,历史上的怡亲王的确患有腿疾。

那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

苏沐瑶反为自己刚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感到几分歉意,想了想,若另寻一空房间,木炭引燃尚费时间,看怡亲王这样子,恐怕坚持不了太久……

救他人以急,也是为自己积福德。

拿定了主意后,苏沐瑶索性抛开其他顾虑,坦然道:“王爷,实不相瞒,乾西四所里,只住着嫔妾和嫔妾婢女,别处不用烧炭,唯有嫔妾房间……”

咬了咬牙,正色道:“若王爷不嫌弃,可移步至嫔妾寝房歇息。”

说时,她表现的很镇定,脸颊却不免发热。

她虽完全是一片好意,但怕被眼前之人误会。

雍正一副正人君子风清朗月的模样,温柔的笑道:“承蒙盛情,感激不尽,焉有嫌弃之理?”

苏沐瑶放了心,在前方引路。

她的寝房并不算大,分为里外两间,里间是卧室,外间是书房,中间隔着一道珠帘门。

来到古代后,为了起居方便,她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重新布置过一番。

书架上,《女则》《女训》之类的书全被搁置了起来,放着的多是游记、日志、传奇之类的开拓视野的书籍。

卧室里面也以舒心为主,明窗净几,软被柔衾。

墙上挂着一副泼墨山水图;地上的梅花几案,对称的摆着两瓶雪顶春梨;床榻旁的红木妆台,一应首饰整整齐齐的码在妆奁盒中,全无一丝杂乱。

雍正原以为,瓜尔佳氏只有一个婢女伺候,大概会过的不太好,或者说,不太讲究。

但进来后,他就发现自己或许错了。

苏沐瑶去外间给客人沏茶,雍正坐在方才苏沐瑶出门时坐过的炕沿上,不动声色的观察着。

一个人的卧室,在某种程度上,能反应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

当然,不仔细些是看不出来的,主要在于细节。

雍正身为帝王,天生心思缜密,有超乎寻常人的敏锐。

他看着脚边渣斗里,积得满满当当的山瓜子壳,不禁挑了挑眉。

他很难想象,瓜尔佳氏这样一个柔弱纤细、带着文气的女子,居然有个喜爱嗑瓜子的嗜好。

但很快,嗑瓜子的事就不算事了。

雍正的注意力,完全被炕桌上放的那本《大清会典》给吸引住了。

不怪雍正觉得惊诧,实在是《大清会典》和其他书不太一样,它里面包含着大清行政组织、政治法规、典章制度等等内容。

是官员们处理各项公务的纲领和标准。

哪儿有女子看的?

雍正平生所见女子中,有读诗词歌赋的,有读女则女训的,有读佛经道法的,也有读话本小说的……

但他头一次见,有读《大清会典》的女子。

苏沐瑶端着茶盘进来时,就见“怡亲王”翻着那本《大清会典》,面带困惑。

她将茶杯放下,奇道:“王爷,这书可有不妥?”

不妥的不是这本书,而是你。

雍正不急着回答她的问题,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竟惊艳的发现茶水味道格外香醇甘厚,比他常喝的顶级贡茶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常在这里的碧螺春倒好。”

当然好,苏沐瑶不在意的一笑。

瓜尔佳氏天生体弱,当初,她刚穿到古代,是喝灵泉,才慢慢恢复健康的。

因之前“怡亲王”说他旧疾发作,她方才沏茶时,便在里面滴了几滴灵泉水,也算是做好事不留名了。

雍正眼底划过一抹探究,缓缓的喝着茶,等放下茶杯时,神色又重归平淡。

他一向有耐心,所以不急。

雍正道:“本王见此书摆在太常在案桌上,心中诧异,太常在身为女子,为何要攻读《大清会典》?”

苏沐瑶道:“攻读谈不上,只是有些税务问题弄不太懂,所以翻开来看一看,盼能解惑。”

“怡亲王”是总理大臣,位高权重,深受雍正信赖,在前朝,说是常务副皇帝也不为过。

苏沐瑶并不觉得,自己内务府合作出售雪顶春梨的事,能瞒过他,所以索性直言相告。

一则问清楚她和内务府各自缴税比例,心里有个数,免得内务府将来黑她;

二则今日对“怡亲王”一说,也算过了明路,万一宫里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她便有了一个重要人证。

苏沐瑶不认为自己是在利用“怡亲王”,她都做好人好事,让他入屋躲雨了,还拿了放了灵泉水的茶给他喝,将地主之谊尽到了极致。

那他顺便帮她答疑解惑,不是应该的吗?

雍正本就对雪顶春梨的事感到好奇,听她主动提及,便接过话茬,就坡下驴的问下去。

“若说是税务问题,太常在不如直接说出来,兴许本王能帮着解答一二。”

苏沐瑶抿了抿唇,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我想请问王爷,于内务府来说,同一货品有进上和外销之分,二者报账形式不同,那在缴税形式和比例上又有何变化?

“商税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说是按着一年经商所获的总价银来算,可是,国家纪年法共有四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还有年号干支兼用。当今圣上于去年十二月登基,登基大典却在二月十三举行,那现在到底是雍正元年还是雍正一年?”

“二月份作为新旧年的交替月份,经商所获的总价银,是纳去年的税?还是纳新年的税?或者说,本月十三日是道分水岭,十三日前的价银纳去年的税?十三日后的价银纳今年的税?”

“倘若本月的价银分开后,纳税等级降低,是否可以利用此道,达到合理避税?”

“还有,一个货品,譬如拿折枝插瓶来说,花枝有成本,花瓶也有成本,那各项成本上的缴税比例总的来算?还是分别来算?如果是总的来算,对于低成本的花枝部分似乎不太公平,但如果分别来算,缴税等级发生变化,最后和应缴纳的总税额不相等怎么办?”

…………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在《大清会典》上找不到答案。

也是让苏沐瑶深感困惑的。

她问完,便静静的等着“怡亲王”回答,可等了半天,却不见一旁的“怡亲王”说半个字。

苏沐瑶有点纳闷,转过头,就看到“怡亲王”正盯着她瞧,眼神颇为古怪。

苏沐瑶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怡亲王”怎么这样看她?难道自己脸上有脏东西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