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4 第 14 章

书名: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08

清廷之中,正经主子只有三位:皇上、皇后、和太后。

其中,皇帝为大,皇后为尊,太后为长。

皇帝是一国之主,说一不二,权利最大;皇后是一国之母,六宫表率,地位最为尊崇;而太后身为帝后的长辈,占据了孝道的制高点。

每日一早,除非特殊情况,后宫中包括皇帝、皇后在内,所有人都要去向太后请安。

当然,因为人多的关系,这个请安的时间略有差异,主要分为了三大批次。

第一批次是先帝妃嫔,因都住在慈宁宫一带,离的近,去的也早,大约辰时初就都集中在慈宁宫门外,三三两两的围做一堆,交头接耳的说着私密话。

这些妃嫔,苏沐瑶一个都不认识,再加上她本身性子内敛,并不是自来熟的那种,所以一点儿没有要融入人家圈子的意思,和云墨在宫墙边上找了个人少的地方,静静等着太后起身召见。

她觉得没什么,但她第一次出现在这里,立即就引起了其他妃嫔们的注意力。

有一个衣着打扮比众人都要华贵的中年妃嫔,从远处宫道上走过来,看到她时,停下步子,不知对着身边的嬷嬷说了什么。

那嬷嬷走过来,福身一礼,问道:“我们娘娘看您面生,让老奴来问一声,您是哪个宫里的?”

云墨回礼道:“妈妈好,我们主子是康熙六十九年冬入的宫,现居乾西四所,位份是太常在,之前一直养病,近日病好些了,所以来给太后请安。”

苏沐瑶看到不远处那位妃嫔衣摆上的金凤,那是只有贵妃之位以上才有资格绣的,想了想,问道:“你们娘娘可是悫(què)惠皇太贵妃?”

那嬷嬷笑道:“正是。”

苏沐瑶便知道,这位妃嫔不一般了,别的不说,至少在眼前这些先帝妃嫔中,她的地位是最高的。

悫惠皇太贵妃佟佳氏,出身满洲镶黄旗,是曾经的议政大臣佟国维的庶女,康熙帝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同父异母的妹妹。

孝懿仁皇后曾抚养过雍正,但在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就崩逝了。

作为自己养母的妹妹,雍正即位后,立即封了佟佳氏为皇贵太妃,她也是现在宫里唯一一位皇贵太妃,地位仅次于太后。

苏沐瑶跟着眼前这位嬷嬷过去行了礼,起身抬眸时,也看清了这位皇贵太妃的长相。

佟佳氏二十三岁进的宫,在宫里伺候了康熙三十一年,如今五十有五,虽然保养的很好,但到底不年轻了,眼角的细纹藏也藏不住。

不过,看着还是蛮慈祥的。

老太妃上下打量着苏沐瑶,见她才不过十五六虽,身上却难得的有一种让人舒服宁静的气质,容貌自不必说,能成功通过选秀,都是千里挑一的美女。

她不禁感叹道:“难为你这孩子了。”

年纪轻轻的,就要在这深宫中守寡终身。

苏沐瑶可不敢接这话,轻轻道:“皇上开恩,允准嫔妾在宫中养病,嫔妾已是感恩戴德,再无他求。”

老太妃点点头,吩咐身旁一个跟着的嬷嬷道:“你引怡太常去认认人吧。”

说着,她便带着一群人前呼后拥的进了慈宁宫宫门。

人家是皇贵太妃,自然不用像她们这些先帝妃嫔一样,在外头干等着。

那嬷嬷引着苏沐瑶,一个一个的介绍给她认识。

留在宫里的先帝妃嫔,着实不剩几个了。

除了刚才的皇贵太妃,低一级别的太妃现存两人,都是满洲镶白旗,郭络罗家族出身的。

一个丽太妃,一个宜太妃,两人是表姐妹。

让苏沐瑶觉得纳闷的是,丽太妃没有子嗣,留在宫里也就罢了。可宜妃是九王爷的生母,雍正即位时颁发圣旨,凡有子女的先帝妃嫔,都可以出宫与子女团聚,怎么宜妃还留在宫里呢?

而且,这位宜太妃看着身体也不怎么好,一直捂着手帕,咳嗽个不停,分明得了病,却不去养病,还要天没亮就起身,来给太后请安,也太奇怪了。

但她不好发问,便只将疑惑存在心底。

太妃之位下一层的级别,就是太嫔,太嫔亦存有两位,都是当年康熙派兵远征时,蒙古那边的部落送来和亲的。

一位安太嫔,出身准噶尔;一位敬太嫔,出身噶尔丹。

苏沐瑶看她们神色淡淡的,似乎不欲多说话,向她们行了礼,也就罢了。

太嫔再往下,就是太贵人、太常在、太答应等低位妃嫔了,也是苏沐瑶现在所处的圈子。

到了低位妃嫔中间,情况一下子就变了。

首先是年纪,像方才的丽太妃、宜太妃,安太嫔、敬太嫔,年纪都是三十五岁以上了。

可这几位低位妃嫔,年纪最大的陈太贵人也不过二十五岁;

再其次,就是除了苏沐瑶之外的两位太常在:徐太常在和瑞太常在,今年皆是十九岁;

而唯一一位太答应:妙太答应,今年刚满十七。

算起来,苏沐瑶是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位。

因为都年轻,所以气氛也比方才活跃许多。

宫斗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大家都是“太”字辈,就是想斗,也没什么可斗的。

聊的话题呢,也都围绕着养老展开。

有吃喝享乐、有柴米油盐、有家长里短、有生活琐事、有鸡毛蒜皮。

等苏沐瑶一来,她就立刻被拉进来,问东问西。

一直聊到辰时二刻,从慈宁宫里出来几个嬷嬷,为首的嬷嬷道:“太后起身了。”

话音落下,众人带着自己的丫鬟,按着份位高低一字排开,排成了一列纵队,依序按次进入慈宁宫。

苏沐瑶排在倒数,等她迈进慈宁宫大门时,余光正好看到,在宫道尽头,有一穿凤袍戴华冠的美貌女子从凤辇上下来,领着一众妃嫔缓缓的向这边走来。

远远看去,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般,

不用说,这就是第二批次来请安的,现任皇帝雍正的妃嫔了。

苏沐瑶心中暗叹,果然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看看人家的穿戴打扮,再看看她们这群先帝妃嫔的穿戴打扮,不说衣着做工有多考究华贵,光是颜色,就要鲜亮艳丽许多。

苏沐瑶暗暗瞅了一眼,就进了门。

按照宫中规矩,只有嫔位往上,给太后请安时,才有进门的资格,凡贵人、常在、答应等低位妃嫔,只能在门外请安。

苏沐瑶早听云墨讲过这条规矩,也做好了在厅门外和众人福身请完安,就立刻离开的准备。

但没想到,请完安后,一个掌事嬷嬷突然从里面出来,道:“怡太常在,太后召您进去呢,快请吧。”

苏沐瑶怔了怔,进了门。

太后正坐在偏殿暖阁的炕上,身后有一个宫人正给她梳头发,两位太嫔和太妃都出去了,唯有悫惠皇贵太妃坐在炕沿上喝着茶,对着她笑了笑。

看这情形,苏沐瑶立即明白,太后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召她一个小小的太常在进来了,大约是老太妃提了她一嘴。

苏沐瑶猜的不错。

太后果然并不是很在意她的存在,淡淡的看了她一眼,道:“你先等一下。”

苏沐瑶便识相的退到一边的角落去。

紧接着,第二批次来请安的现任妃嫔进来了。

苏沐瑶虽在屋内,但碍于礼数,不好直接盯着别的妃嫔瞅,所以这半天只是垂着眸。

只听太后问道:“皇上最近怎么样?”

皇后道:“皇上政务繁忙,这十多天来,不怎么入后宫,纵然来了,也只去年妃处。”

太后又道:“怎么不见年妃来请安?”

皇后道:“年妃身子不好,已告了假。”

太后沉默了半晌,像是烦透了一样,摆手道:“罢了,你去吧。”

皇后行了礼,便带着众妃嫔出去了。

太后闭眸沉思着,良久,悫惠皇贵太妃提醒了一声,太后似乎才想起苏沐瑶的存在,吩咐道:“你过来。”

苏沐瑶走过去,这个过程中,她也看清了太后的容貌:眉稍聚愁,眼底青黑,鬓发染雪,颧骨凹缩。

看起来状态格外糟糕。

明明才四十多岁,却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苏沐瑶虽不知究竟是为什么,但大约能猜出来几分。

毕竟历史有记载: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原德妃娘娘,与雍正关系可不怎么好,尤其是在雍正登基为帝后,差点就到了撕破脸的地步。

乌雅氏一直想让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十四王爷继承大统,甚至还专门求过康熙帝。

而雍正虽是乌雅氏所生,但却不是她养大的。

俗语常说,生恩不及养恩大,确有其道理。

乌雅氏并不知道苏沐瑶几步路的功夫,脑子里已转了许多念头,待她走近了,上下打量了她一眼,轻轻点了点头,评价道:“看着病已大好了,难为你还记得宫中的规矩,知道来向哀家请安。”

转头对旁边侍候的嬷嬷,没头没脑的吩咐道:“跟内务府和寿膳房那边的人也说一声。”

又淡淡对苏沐瑶道:“行了,你回去吧。”

苏沐瑶行了礼,带着云墨从慈宁宫出来。

才出宫门,就和宫门口处一个颇有几分姿色的年轻妃嫔对上了眼。

此时,已快至辰时四刻了。

按理说,妃嫔们的请安早结束了,但不知为何,她还磨磨唧唧的站在这里,也不知道在磨唧什么。

但左右也不关她的事。

苏沐瑶若无其事的移开眼睛,刚走了两步,忽然身后传来一道女子清亮的喝声。

“站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