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7 第 17 章

书名: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08

此时,天已大白,晨起的风拂过宫道,微有些湿,微有些冷。

苏沐瑶拢了拢身上裘衣,和云墨缓缓往回走。

不是她不想走快,而是她根本走不快,脚下的这双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好看是好看,但蹬着一个十厘米的高跟,走起路来,真不如普通的平底绣花鞋方便。

云墨扶着她,感叹道:“小姐,以前是奴婢说错了,今日一看,皇上处事当真公正。”

苏沐瑶眼底划过一丝深思,轻轻问道:“你真这样想吗?”

“嗯!”云墨重重一点头,理所当然道:“我当时听说皇上来了,慌的不行,毕竟……那个眼睛长在天上的常贵人可是皇上的正经妃嫔,咱们跟她对上,难保皇上会徇私……就是现在,我的手指尖都是凉的。”

苏沐瑶摸了摸她的手,果然又冰又凉,可见她丝毫没有夸大。

苏沐瑶柔声安慰道:“好了,没事了,都已经过去了。”

云墨点点头,笑道:“您放心吧,小姐,我早都好了,皇上一惩恶扬善,咱们也算扬眉吐气,我心里再没什么了。”

苏沐瑶被她一句“惩恶扬善”,弄的有些想笑。

她可不认为,皇上是为了伸张正义。

她和常氏在那里对嘴对舌,闹的再沸反盈天,可皇上又没在跟前,仅凭常氏的三言两语,焉知谁对谁错?

还有那句“轻浮急躁,愚鲁莽直”的评价,大有深意,并不像是因这一件事,才说出来的。

兴许雍正对常氏媚上欺下的性情早有不满,这次只是寻个由头,小惩大诫罢了。

总之,不管因为什么,她没吃亏就行。

苏沐瑶猜对了,但也只猜对了一半。

每日巳时初,雍正从慈宁宫请安回来,都会在养心殿的东暖阁看一会儿书。

而今天,他拿着圣祖手抄的《实录》,却怎么都看不进去。

苏培盛从宫女手上端着的托盘拿下一盏茶,放到榻边的案桌上,轻声道:“皇上,这是武夷山新产的枣仁乌龙茶,最能平心凝神,您……歇会儿吧。”

他跟着雍正多年,察言观色的本领很有一套,见雍正半天没翻一页纸,料想是心中有事,所以适时的供上了一盏茶。

雍正将书放到一旁,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语气清淡道:“这茶味道不错,赏。”

虽然说是“不错,赏”,但不见他再多喝一口,神色中也不见分毫满意的意思,作为皇帝,喜怒不形于色是基本操作了。

“是。”

苏培盛朝着捧托盘的宫女打了个手势,示意她退下。

雍正往后一靠,闭上眼,捻了捻手上白玉扳指,状似无意的问道:“常贵人怎么样了?”

苏培盛楞了一下,没想到话题忽然歪到后宫去了,从前也不见皇上有多关心这位贵人呐。

而且,他以为能惹得陛下心烦的,必定是前朝的事。

但他还是恪尽职守,本本分分的回答道:“常贵人的性子,陛下您是知道的,自她回了钟粹宫,因一时气不过,便砸了许多东西,据说连她跟着她的贴身丫头也被打了,捂着脸,哭哭啼啼的从房里面出来。”

他说的是实话,也知道当今皇上不喜欢这种做派,果然,话未说完,雍正的眉头便微微凝上了。

“告诉常贵人一声,就说朕今晚去她那里用膳。”

对,诶不对,什么?

苏培盛差点自己耳背听错了,随即忙点点头,恭敬道:“是,奴才这就去传旨。”

出东暖阁大门时,苏培盛还在纳闷,今天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成?

他真是一点儿也看不透形势发展的方向。

皇上若对常氏有情,当时也不会在慈宁宫门口斥责她了,可皇上才斥责完她,命她回去闭门思过,晚上却要到她那里用膳,难道是后悔自己罚的重了?

好像也只有这种解释。

但他怎么又觉得不太像呢?

苏培盛满腹疑惑,而带给他诸多疑惑的雍正,亦是满腹疑惑。

自他出了慈宁宫大门,脑子里就不停闪现着一双狡黠如狐狸般灵动的眼眸。

他真是不明白,瓜尔佳氏当时到底说了什么,居然能将一向张扬跋扈的常氏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和本能,而对于皇帝来说,这种天性和本能同其他人又有些细微差异,似乎与生俱来便格外的强。

在某些时候,皇帝的好奇心,又叫做掌控欲。

前一阵子,发生的巴图鲁的事,雍正定性为,有前朝的年轻妃嫔守不住寂寞,妄图勾引他,且心机手段颇深。

之后就不再理会了。

虽然他也没那么断定,但心里大约有个底。

但这次他心里没底了。

常氏是最早入府跟他的女人,他对她了解颇深,要说她和瓜尔佳氏在那里联合演戏,目的是为博得他的注意力,他着实有些不信。

别的不说,常氏是汉女,和瓜尔佳氏的出身迥异,她们两个,怎么可能牵扯到一起呢?

既然有了想不通的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它。

在方才喝茶的功夫,雍正已经下定决心要追究到底了。

苏沐瑶完全不知道,自己居然引发了年轻帝王的一场头脑风暴,她这会儿看着乾西四所门口满摆着的米面粮油、果点菜蔬,不禁有些咋舌。

她对着一个为首的太监,问道:“公公你好,这是怎么回事?”

那管事太监笑眯眯道:“太常在有礼了,咱家是内务府尚膳局的,之前那两个多月,您不是病着吗?太医说了,病中人当以清养净饿为主,所以您的份例都在寿膳房存着档呢。”

“这不,您现在病好了,咱家便奉命给您送过来,您要不方便收,咱家命人给您折合成现银,也是一样的。”

云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拉了拉苏沐瑶袖子,悄声道:“小姐,别信他们的鬼话。”

明明就是克扣份例,她为了一天两顿的主膳,此前不知去寿膳房求了多少次,那些管事一溜儿的都是狗眼看人低,只认银钱不认人。

甚至还有的在背后说她们小姐风凉话,什么“早死晚死都是死,多吃这几天白饭,管什么用。”

那阵子,差点把她们逼的饿死。

现在小姐病好了,忽然跑出来一个尚膳局的太监管事,来替那些寿膳房的管事做好人。

说只是存着,并没有克扣她们份例的意思,巴巴的再把东西送过来,谁知道他们心里憋着什么坏?

苏沐瑶示意她稍安勿躁,问道:“你是奉谁的命?”

那太监干笑道:“咱家是奉上层管事的命,至于是谁,说了您也不认识。”

苏沐瑶点点头,看了看地上的东西,道:“别的东西倒也罢了,只是这里有许多肉类,我们一时也吃不完,就折合一部分现银吧。”

轻轻对云墨道:“把东西都查点好,别错漏了。”

“是。”

云墨心里不屑,但地上的这些物资本就该是她们的,她也不可能为了逞一时之快,吃了这个闲亏。

常在冬天每日的食物份例是:猪肉五斤、羊十五盘(每月)、鸡鸭共五只(每月)、陈粳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白糖二两、香油三两五钱、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醋二两、随时鲜菜六斤、茄子六个、王瓜六条。

此前的两个多月,她们每日吃食上的所用,连正常标准的二十分之一都没有,现在这些东西都攒在一起,攒的多了,看起来蔚为壮观。

云墨本就有气,这次一笔一笔的对账查东西,本着绝不让人吃中馈的心思,算的清楚明白,连一毫一厘都不肯放过。

东西核对清楚了,存放进了乾西四所的膳房。

才忙完,内务府广储司的人就接着后脚跟来了。

他们是来送去年的物用份例的。

常在的份位,一年的物用份例有:

白蜡一箱、羊油蜡一箱、蜜蜡三箱;

六安茶一盒、天池茶两盒、雨前茶五盒;

镀银铁云包角桌一张,羊角手把灯一个;

云缎一匹、衣素缎一匹、彭缎一匹、宫绸一匹、潞绸一匹、纱一匹、绫一匹、纺丝一匹、木棉三斤;

漆茶盘一件、五彩瓷盘二件、各色瓷盘八件;五彩瓷碗四件、各色瓷碗十件;五彩瓷碟二件、各色瓷碟四件;五彩瓷盅二件、各色瓷盅六件。

东西看着多,实际上算下来,也没多少,要过上一年,还是有点紧巴。

蜡烛和茶叶都是消耗品,瓷盘瓷碗瓷碟容易打碎,一匹绸缎能做两身衣服,这些绫罗绸缎加起来,不过能做一件吉服、两身冬衣、四身春秋装或六身夏装、以及七八件寝衣。

这些东西放在乾西四所还好,毕竟她们只有一主一仆,要搁到其他宫中,仆从甚多,这些份例分下去,就完全不够了。

如果家里没有贴补,又不受宠爱,没有赏赐,就只能自己绣些东西托人拿出去卖。

云墨很惊喜。

苏沐瑶却有几分诧异,问道:“你们没算错账吧?”

她知道,瓜尔佳氏虽然去年进的宫,但在冬天,按理说应该折合一部分,但现在送来的东西,却是按着常在的份例,给了去年一年的。

大方的让人不可思议。

广储司的管事太监笑道:“您说笑了,这要算错了,咱家倾家荡产也赔不起,这都是上面的吩咐,咱家只是照章办事。”

说完,便带着一众人请辞离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