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4 第 24 章

书名: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字数:4.4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08

时近月末,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悄然而至。

琉璃瓦檐上,滴滴雨水汇聚,在走廊外形成一道透明的水帘,廊下的芭蕉叶子被雨水冲刷的青翠欲滴,微风中,泛着一股草木泥土的清新味道。

古代别的兴许不如现代,但空气质量是真的好。

苏沐瑶推开窗户,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

因为今天从慈宁宫请安回来,天上就开始飘雨点,苏沐瑶并没有冒雨工作的习惯,索性放了自己和云墨一天假,吃完午膳,就开始睡觉。

许是下雨天躲在屋里,听着雨声睡觉格外舒服,她这一觉睡得很沉,连梦都没做,一直睡到了现在。

现在已经是申时末了。

云墨提着红木抬盒从穿堂处走了过来,看到苏沐瑶,笑道:“小姐,我去取晚膳了。”

苏沐瑶看她脚下蹬着双木屐,叮嘱道:“雨天路滑,小心别摔了。”

“我知道,”云墨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撑开手中的青绸油伞,下了院中台阶,渐渐离开苏沐瑶的视线。

云墨离开后,苏沐瑶松松挽了一个发髻,随手从妆台上取过一支白玉银竹笄固定住。

这样挽发的方式有点散漫,但乾西四所现在就她和云墨两个人,她并不想挽太过繁复的发髻,委屈自己的头皮。

接着,苏沐瑶取过一碟山瓜子,盘坐在窗边案桌旁,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翻看《大清会典》。

她看这个,是为了了解本朝税制。

前几日,云墨提了一嘴要缴纳春季税的事,她忽然想起,她的雪顶春梨也是要缴税的,只是……

内务府当初与她商议时,并没提这一项,所以她趁这会儿闲了,自己先研究研究。

雨点,噼里啪啦的,越下越大。

困住了休息的人,也困住了行路的人。

御花园惠风亭中,曾经的十三阿哥,如今的总理大臣、怡亲王允祥,看着亭外水天一白的雨瀑,唇边露出一抹苦笑,对旁边的雍正道:“皇兄,都是臣弟不好。”

他今儿个冒雨入宫,是为了汇报朝里八王党的动向。

自去岁冬,先帝驾崩,四哥即位,四哥曾经最大的政敌—八贤王允禩他们,却什么反应都没有,好似完全接受了这个结局。

但雍正和允祥都知道,情况绝不会是这样,老八那个人,狡猾的很,平日不显山露水,等关键时候,却会像蝎子一样,趁你不备,猛的狠蛰你一下。

蛰的你伤筋动骨的疼,偏偏你还奈何他不得。

四哥初即位,要处理的政务极多,头一件就是先帝的丧事,处理好了是应该的,处理的不好,史书工笔,还不知道写成什么样子。

且四哥所在的这个位置,一举一动颇受瞩目,想要处置八王党羽,必须找个合适的借口。

如今八王一党表现顺服,四哥不但不能罚,还得赏。

否则,落一个新帝残害手足的口实,就再也择不掉了。

所以前一阵子,雍正颁布圣令,共授命了四位总理王大臣:允祥、允禩、隆科多、马齐。

允禩不必说,马奇曾在先帝面前,多次保举允禩当太子,隆科多是后期审时度势,才投靠四哥的。

允祥作为雍正最信任的臣子兼弟弟,自然知道,自己这个总理大臣,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他最大最重的任务,就是盯住朝里那些不安分、试图动摇国本的八王党羽。

而最近,在先帝入殡之后,八王党羽重又活跃起来,以老十四做筏子,攻击雍正。

说其刻薄寡恩,将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困在景陵,不让其回京为太后侍疾。

即便雍正早都声明过,让允禵留在景山,是为了代替他给先帝守孝,可随着先帝丧期一日一日的过去,这个借口,渐渐有些立不住了。

若要平息众议,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太后出面,只要太后说一句:允禵留在景山,合为哀家之意。

一切的问题,立即迎刃而解了。

可是,四哥和太后的关系真的难评,虽为至亲,却不如陌路,着实让允祥头疼。

允祥来时,已经打好了腹稿,寻思着,自己怎么都得试一试,可他来的不巧,养心殿外的守门侍卫告诉他,皇上刚起驾去了御书房。

于是,他又转道去了御书房,到的时候,雍正正在紫檀桌案前挥毫泼墨。

看到他来,雍正似也不惊讶,随手将黑漆描金羊毫笔搭在砚台上,不等他开口,便将他叫了过去,让他来看自己刚写好的大字。

允祥去看时,见那洁白如雪的宣纸上,洋洋洒洒,竖着写有两个斗大的墨字行书:廉明。

字写的极好,笔锋中透着一股凛然刚劲的气魄,纵在历代帝王之中,书法造诣能媲美四哥者,也是屈指可数。

只是,“廉明”二字背后的寓意,却不好说了。

允祥一时间,脑子里转了好几个念头。

先是想到了四哥前不久给允禩封的廉亲王,里面就有一个“廉”字;接着又想到先帝后期,因连番战事导致的国库空虚;甚至中途思维还发散了一下,想到了前朝,廉明二字,会不会是怜明?

若真有反党勾结,试图复辟前朝,那真是他的疏漏了。

允祥有惑必问,雍正也不卖关子,直言道:“八王一党的事你先丢下,朕有另外一件重责大任交给你,要你立即着手,亲自承办。”

允祥正色道:“皇兄请说。”

雍正言简意赅道:“去户部查账。”

总理大臣包揽国事,户部作为掌管财经的部门,自然也在管辖范围内。

查账嘛,目的自然是为了揪出国之蛀虫,以防内部消耗。

但,凡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八王勾朋结党之事威胁朝纲,迫在眉睫,才是首要的大事。

而且说句实在的,治理贪腐完全不急于一时。

因为什么呢,先帝就是个反腐头子,极为痛恨贪官污吏,一生都在致力于整顿吏治,到了康熙后期,虽然还存在贪污受贿,但比之前要好很多了。

如今的官员体系还是那个官员体系,就是要在上面用功夫,也不必让他去嘛。

允祥为人恭肃谨慎,说不出“杀鸡焉用宰牛刀”这样的话,但面上却露出了几分意思。

雍正看出来了,不禁一笑,拍了拍允祥肩膀,道:“你若能办好这件事,朕有奖赏。”

允祥闷闷道:“还请皇兄明示。”

到底是什么奖赏?他先听一听。

雍正指了指桌案,笑道:“朕这副书法作品,怎么样?”

允祥:“……”

他觉得不怎么样。

别人兴许对皇上的亲笔题字示若珍宝,感恩戴德,可他却不会,不为别的,只因为怡亲王府的书房里,雍正的墨宝实在太多了。

小时候一起练笔写的大字,没即位前的书信,即位后的朱批……他缺这一副字吗?

允祥无语,却碍于身份,不好反驳。

雍正哈哈大笑,提笔在宣纸旁补上一行小字:赠怡亲王,没写日期,命人去装裱好,道:“朕一言九鼎,等你办好这件事,朕再盖了章,送去你府里。”①

也不再故意逗允祥,道:“陪朕去御花园走走。”

苏培盛明白,皇上这是有话要单独和十三亲王说,不让他们底下人跟着了。

只是,平日还好,但今天不行,这两位都是要紧人物,万一淋了雨,感染风寒,他可担待不起。

他壮着胆子提醒道:“陛下,外头下雨呢。”

经他一提,雍正方想起来,今天的天气确实不方便,他从小习武,倒没什么,而是老十三被先帝在宗人府圈禁过一段时间,身子骨弱,确实要注意保养。

雍正刚要改口,允祥却不想因为他,扫了四哥的兴致,先一步开口道:“臣弟刚从外面进来,只零星飘了些雨丝,想是不要紧。”

顿了顿,又道:“听闻内务府新进贡了一批穿心莲,臣弟以前从没听说过,莲花会在初春时节盛开,正想见识一下。”

他一番心意,雍正反不好拂逆。

雍正深深看了他一眼,淡淡道:“穿心莲又叫春莲,说是莲花,其实是牡丹品种的一个分支,长得有点像莲花,故此得名,你既想见,那便去看看吧。”

也不让人跟着,和允祥一人撑了一把伞,一边说话,一边往惠风亭而去。

去的时候,雨势确实不大。

到了亭中,看着湖中春景,赏着亭下牡丹,别有一番滋味。

允祥便和雍正对坐在石桌旁,想起前事,允祥见四下无人,也没那么拘束了,开口道:“四哥,我还是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

“四哥为什么要我去户部查账。”

“你觉得呢?”

允祥摸了摸下巴,道:“臣弟记得,四哥在潜邸时,曾奉命追讨国库欠银,却因有一官员自尽,被八哥他们联手弹劾,导致此事失利,四哥被逼无奈,辞去郡王一职,没过多久,便立下一番豪言壮志,说若改日为帝,必将除尽天下贪官污吏……”

雍正笑道:“只有你还清楚记得朕说过的话。”

允祥略显犹豫道:“臣弟只是想,四哥莫非是为了弥补前事?”

若真因如此,那他可得好好想想,怎么劝说。

雍正勾唇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自己人都会这么想,别人大约也会这么想……”

自己人指的是允祥,那么别人,必然是指和雍正作对的八王一党了。

允祥心念一动,道:“四哥的意思是说……”

他此趟差事,还有别的政治目的?

雍正站起来,望着亭外朦胧细雨,声音像蛰伏的巨兽一样,有几分危险,又像远山一样沉稳而有力。

“老八他们,朕必除之。”

允祥反应过来,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去户部查账,查的是贪官污吏,但查出来之后,处置的却不一定只有贪官污吏了。

允祥忍不住击节赞叹道:“四哥,你这一招棋,不但高妙,而且稳准狠。”

高妙处有三。

其一,用查账的名头,可以麻痹八王党羽,让其以为,四哥只是想翻案,好一雪前耻。

他们下一步,必会想方设法的毁除当年那名官员自尽的相关线索,视线也就被转移了。

其二,等他们忙于毁除线索时,他正能趁此良机,搜罗八王一党贪污受贿的罪证,等罪证收集完毕,纵不能一击将八王他们治罪,也可借机遣退八王他们安在朝中的钉子。

纵是雄鹰,被剪除羽翼后,也再不能飞了。

其三,四哥肃清朝臣后,还可以趁机安排自己的势力进去,进一步加强对朝政的掌控力。

除此之外,还能用抄家大法,顺势填充一波国库,国库正空虚呢。

雍正见允祥会意,也很高兴,重新坐下来,又问起今日他冒雨入宫的缘由。

听他提及太后,雍正脸上的笑容便有些淡淡的。

允祥叹道:“四哥的烦心事,臣弟都明白,只是,老十四毕竟是有功之将,一直不让他回来,恐怕说不过去,只有太后出马,方能平复一二。”

雍正道:“老十四不能回来。”

老十四与八王等关联甚广,如今八王一党尚未根除,再让老十四回来,岂不是如虎添翼?

允祥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他不知道的是,雍正和太后的关系,僵到了何种地步。

雍正想起前段时间,太后因为他肯放老十四回来,扬言要绝食自尽的事,眉宇间便笼上了一层戾气。

他甚少表现烦躁。

允祥见状,心里咯噔一下,立知自己提这个话题不合适了,想了想,改口道:“说到户部,最近张廷玉来找臣弟下棋,闲谈时,说这两天国库进了一笔意外之财。”

雍正随口问道:“什么意外之财?”

允祥卖关子道:“皇兄不妨先猜猜。”

雍正沉默了。

要说国库钱财来源,占大头的主要有两项:

一是朝廷专卖。

譬如部分商用和住宅土地,经朝廷授权后,可以通过楼店府,进行买卖和出租,得到的钱便会流入国库;

再譬如盐、铁、茶、酒之类的特殊产品,都受官府管控,禁止民间私自贩卖,但因又是百姓生活必备消耗物资,所以国库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进账。

二是税收。

税收的类型很多,像朝廷专卖,其实也属于其中一种,不过是间接收税。

而直接向百姓收税,分为丁税、商税、田税、还有杂税。

丁税也就是户税,又叫人头税,一年收取两次,春季一次,秋季一次,和田税一起缴纳。

现在马上入春了,也到了缴纳人头税的时间。

雍正思及此,沉吟道:“十三弟莫非指的丁税?”

他尚未更改先帝税制,按理说,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先帝下过一道政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有这道政令在,照理来说,人头税只有递减,没有递增的,张廷玉怎么会说是意外之财呢?

雍正想不明白。

允祥不禁笑了,道:“不是丁税,是商税,最近内务府新出了一种珍稀花卉,叫雪顶春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朝中臣子,听说此花独得皇兄偏爱,纷纷斥巨资购买,一时洛阳纸贵,内务府大赚特赚,按着律例,因要缴纳商税,竟破天荒的给户部拨起了银子。”

雍正越听,越觉得不对味,眉头深深锁了起来。

雪顶春梨是什么,他从未听说过,怎么就独得他偏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