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3 第 23 章

书名: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作者:是正经作者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08

内务府那么大一个部门,自有一套成熟而系统化的办事流程。

早上,周德安才将丁皂保的手书送到,中午,就有一队广储司的太监来送苹果青釉瓶。

这次送来的一批瓶子共三十个,中午送来,晚上又会有人来收走,所以苏沐瑶和云墨主仆二人,必须要在傍晚前,将修剪好的雪顶春梨插入瓶中。

说实在的,这个活也不轻松。

首先要爬上木梯,再从梨树上挑选出合适的花枝剪下来,经过一番处理,插入瓶中,插进去之后,还没有完事,还得进行精修,确保瓶花的美观。

这个过程不但考验体力,还考验审美。

幸而苏沐瑶审美还是在线的。

她虽没有专业学过插花,但也涉猎过一些。

她在现代的时候,常常三不五时去花店买花,回到家后,便用容器把花插起来,剪一剪修一修,放在茶几或餐桌上,偶尔路过看到时,自己心情也会变好,算是一个小小的兴趣爱好。

如今这个兴趣爱好却起到了大用处。

云墨没有插花的艺术细胞,所以她只能亲自来,一主一仆分工合作,云墨负责上梯剪枝,她负责插瓶精修。

累是累,但一想到这一瓶雪顶春梨能净赚二十两银子,两人就充满了干劲。

连轴转似的忙活了七八天,大约宫里需要的雪顶春梨数已经达到峰值,内务府送来的苹果青釉瓶终于开始慢慢减少了。

苏沐瑶和云墨有了闲暇的时间,便算起总账来,云墨拿着签好的单子念,苏沐瑶记录:

第一天,三十瓶雪顶春梨,净赚六百两纹银;

第二天,六十瓶雪顶春梨,净赚一千二百两纹银;

第三天,九十瓶雪顶春梨,净赚一千八百两纹银;

第四天,一百一十瓶雪顶春梨,净赚两千二百两纹银;

第五天,一百一十瓶雪顶春梨,净赚两千二百两纹银;

第六天,二十瓶雪顶春梨,净赚四百两纹银;

第七天,十五瓶雪顶春梨,净赚三百两纹银;

加起来,这一周,内务府一共取走了四百三十五瓶雪顶春梨,一瓶赚二十两,她们总共能赚八千七百两纹银。

八千七百两银子!

云墨光是听到这个数目,就差点幸福的晕过去,如果不是自己用力捏了胳膊一下,龇牙咧嘴的,实在很疼,她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呢!

她现在走路都是飘的。

苏沐瑶好笑道:“这才哪到哪呢?你就犯傻了。”

云墨听话里有别的意思,吃惊道:“小姐您不是说,宫里的雪顶春梨已经饱和了吗?”

“是已经饱和了,但你忘了一件事,”苏沐瑶眸中光芒一闪,道:“瓶花是无根之物,不比盆景,即便用水滋养,最多也只能存活十来天。”

算算日子,第一批送去的雪顶春梨也该换了。

毕竟那可是放在妃嫔宫中的,花枝稍微不鲜嫩都不行,绝没有说一直放着,放到枯萎败落的一天。

让娘娘们看到了,多不像话。

云墨戳了戳食指,迟疑道:“可是小姐,您似乎忘了,这几日御花园的梨花也渐渐绽放了……”

今年天气回暖的很快,不光是梨花,御花园里的桃花、杏花、迎春花也有了盛放的趋势。

春日百花一开,雪顶春梨的优势不就荡然无存了吗?

想到这里,云墨不禁有些忧伤。

赚钱一时爽,一直赚钱一直爽,她宁肯天天受累,也不想失去这个发大财的机会。

苏沐瑶瞥了她一眼,并没多做解释。

听起来,云墨的担忧似有几分道理,但依她看,雪顶春梨的风头,绝不会被普通的梨花压下去,原因有二:

首先,雪顶春梨是她用灵泉水培育出来的,品质自与普通的梨花不同,雪顶春梨的香味更清幽,花朵开的更繁茂,更洁白。

然后,就是取名上的差异,“雪顶春梨”这个名字,直接将它与普通的梨花区分开来。

让它成为了一种珍稀花卉的代名词。

就跟现代产品一定要注册商标一样,有了商标之后,不但能够保护到企业的利益,还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品牌形象,印在消费者的心里。

有了这两点区别,即便京都的梨花陆陆续续开了,她也不担心,雪顶春梨会彻底失去市场。

而且,她相信,在有了其他梨花做对比之后,雪顶春梨的优势还会被凸显出来,普通的春梨恐怕再也入不了宫里这群金尊玉贵的妃嫔们的眼了。

苏沐瑶只料对了一半。

雪顶春梨的受欢迎程度大大超乎了她的想象。

接下来十几天,内务府发来的订单量突然暴涨,先是一天要求供给两百瓶雪顶春梨,后来提高到三百瓶,再后来竟提高到一天要五百瓶。

饶是苏沐瑶,心里也有些打鼓了。

每日来送苹果青釉瓶的太监里,有一个为首的,名叫张保,白白净净的,看着年纪不大,说话办事倒挺利落。

苏沐瑶问起来,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陪笑道:“您不知道,雪顶春梨的名头,已经从宫里传到了前朝去,那些王公大臣听说是皇上和宫里娘娘钟爱之物,纷纷求取,有的为了附庸风雅,有的为了彰显自己地位,有的为了迎合皇上和娘娘们的喜好……总之呢,京都里面,一瓶雪顶春梨的价钱,都快被炒上天了,真是供不应求。”

苏沐瑶怔了怔,她原来也想过,前朝后宫本为一体,雪顶春梨既受宫里妃嫔喜欢,那迟早有一天,会传到前朝去,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既然这样的话,她有一点必须先提前声明了。

苏沐瑶抿了一口茶,轻轻道:“你回去告诉苏佳,我这里梨树有限,心力也有限,以后一天最多只能提供一百瓶雪顶春梨,再多就没有了。”

云墨眼里露出一抹着急,动了动唇,想要说话,忍了半晌,又压下来了。

要她说,多少雪顶春梨她们都能提供。

不知为何,东跨院那八棵梨树,长得又高又大,生长速度奇快,她前一天才剪下的梨花枝,第二天就又重新长回来了,就跟壁虎的尾巴似的。

有了这天生神树,她们哪里还用怕,供应不上内务府要的雪顶春梨?

不知道小姐为什么把泼天的富贵往外推,但小姐这么说,一定有她的道理吧。

等四下无人了,云墨忍不住问出满腹的困惑,苏沐瑶听罢,失笑道:“你别光想着挣钱了,也多为自己考虑考虑呀。”

乾西四所就她们主仆二人,一天一百瓶雪顶春梨都有的累了,再多,那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云墨反驳道:“我们可以雇人帮忙啊。”

即便不想用雇的,也可以选几个宫人过来伺候。

之前敬事房就要送人进来,只是小姐没要。

一是小姐考虑到自己位份低,怕那些太监宫女不够忠心;

二是要了那些太监宫女后,他们的月银例钱都要从小姐的份例里面扣,她们本来就不富裕,哪里养得起那么多人?

云墨相信,凭她一个人,也能伺候好小姐的饮食起居。

但现在不同了。

她们有了钱,小姐完全可以过上像以前一样,丫鬟随从成群的日子,谁不想多几个人服侍呢?

而且,她们在内务府那边有了人脉关系,想挑几个诚心投靠懂园艺的宫人,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苏沐瑶耐心解释道:“不光是这样,我还有其他的考量。”

凡是高精尖产品,都会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

市场是会饱和的,自己的雪顶春梨再受追捧,一旦它的产量上去了,也就变得不值钱了。

尤其对于那些权贵来说,自己费劲千辛万苦得到的稀有品,才有价值。

她可不想她的雪顶春梨烂大街。

还有就是,这桩生意,她牢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美其名曰,她身为主子,帮内务府解决了一个麻烦,充其量内务府和她是合作关系。

没得说他们要多少瓶雪顶春梨,她们就提供多少瓶的道理。

苏沐瑶安慰云墨道:“人生这么长,赚钱的机会多的是,没必要为眼前的小利累着自己。”

云墨:“……”

她怎么觉得,小姐在说这句话时,眼底划过了一丝惋惜呢。

所以小姐到底是在安慰她,还是在安慰自己?

一转念,云墨又想起了另外一个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小姐,后宫娘娘们寻梨插瓶的风气,是由皇上始的,可是,宫里别处梨花并没开,唯有咱们乾西四所春梨盛放,您不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古怪吗?”

这有什么古怪的。

苏沐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拄着下巴道:“八成和那天傍晚来咱们宫里讨梨枝的公公有关,你还记不得他是那个宫里的?”

云墨道:“他说自己是年妃娘娘宫里的。”

苏沐瑶颔首道:“这就对了,据闻年妃久得盛宠,大约她喜欢梨花,皇上去她宫里看到时,赞了一句半句,传了出去,或者是年妃看那梨花开的好,将梨枝插瓶献给了皇上……无论是哪种情况,总而言之,咱们是捡到了一个大便宜。”

她理所当然的以为,这个中间人是年妃。

她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雍正为了解开心里的一个小小疑团,就让苏培盛假冒年妃之名,故意来乾西四所试探。

讨要梨枝,只是一个借口,也只是一个意外。

就云墨来看,就任何一个局中人来看,苏沐瑶分析的都格外有道理。

谁会无端端的去怀疑呢?

就是放在现代,平常人也不会敏感到去琢磨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会不会是国外间谍。

更别说是在古代,上位者想要打造信息差,实在是太容易、太简单了。

苏沐瑶在和云墨进行一番“合理”猜测后,又开始继续进行朝而复始的修剪梨枝工作,偶尔算算账,数一数自己银库里疯涨的积蓄,权当是忙碌之余的消遣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