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艺术太超前了

作者:十五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74章 这不正说明人家懂嘛!(求月票!!!)

书名:我的艺术太超前了 作者:十五合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3:15

主持人介绍了一下周越。

“那我们欢迎宁大的周越,周老师给我们汇报学术进展,周老师是宁大新聘请的讲师,也是我们熟知的那本《解构主义与建筑设计分析》的作者,这本著作,在当今的学术界,可以堪称是无人不知,上午汇报的两位老师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到这本书,那我们欢迎吧。”

“感谢主持人。”周越走上了台。“也感谢学会这个平台。”

实在是没什么好介绍的,也难为主持人说了这么多的套话。

事实上,上午介绍的两位,一位教授,一位副教授,在学术圈里,都是鼎鼎有名的存在。

身上的头衔一堆。

周越就简单多了,总不可能说他是本科毕业吧。

总不可能说正在考研?

那就是笑话了。

但,他们不可能这么想的,光是这位一本专著,在学术圈掀起来的惊涛骇浪,他们都不难看出,这位是真的有学术水平和造诣的。

甚至有些人在此刻也都是正襟危坐了起来。

想听听周越的汇报。

毕竟,等闲之人能够代表宁大建筑系吗?

根本不可能的好吧,宁大的副教授也不少,教授更是全国知名,甚至还有数个院士。

这么郑重的学术汇报,让周越来。

足以见得,宁大对于周越的重视程度,绝非一般。

而且,他们也都是期待满满,毕竟,这位可是解构主义,这个学术主题的创始人啊!

一本专著,确实是在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

可以说,现在他的话,就是学术前沿!

更不要提,可能在会上汇报一些关于解构主义的方向。

这些,都是他们要拿笔记下来,并且要把那些方向写成论文的。

这么大型的学术汇报,他总归是要讲出来个一二三的吧!

是以,众人的期待感,完全拉满了。

一是代表宁大,一是代表解构主义的学术前沿,不由得他们不重视。

“我简单的汇报一下宁大最近在建筑学上的研究方向,以及学术的成果。”

周越站在电脑前面。

将汇报文件调到了第一页ppt。

那是几张简单的图片,没有多少的标注,甚至都没有什么文字,就是简简单单的几张图。

曹楷眼皮一跳。

这个汇报方式,他觉得有些熟悉。

好像,这位讲课的时候,也是这么讲的?

只是,这个图纸并不复杂而已。

“这简单的一张图,上面只有四个小图案,看起来,小伙子是真的打算简单讲讲了。”林教授在一旁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也很正常,毕竟,他来宁大才多久,况且,建筑学分支可太多了,隔行如隔山,都是学术最前沿的东西,简单讲讲也很正常。”

曹楷在一旁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确实啊。

哪怕是前两个,他们在讲述学术汇报的时候,也都是略讲一些学院其他老师的研究成果,着重讲的是自己参与过的一些方向。

建筑领域也是隔行如隔山。

虽然基础大家都懂,但是,这是学术最前沿的汇报!

一点也不基础!

凭借着那点最基础的东西,根本看不懂这个行业的前沿。

就像是,你在大学本科里面学出来的东西,直接进入研究所,或者高校里面。

根本不清楚他们在搞什么好吧。

不然为什么要设置研究生呢?

搞研究和打基础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看第一张图,这是黄教授的研究方向。”

“装配式隧道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也就是超高性能混凝土灌浆套筒的锚固接头抗弯性能研究。”

装配式就是预制的,和那些预制桩,甚至点外卖吃的预制菜,没有什么不同。

都是提前做好的预制零件,等到实际工程的时候,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了。

这个是隧道连接处复杂接头的抗弯性能研究。

“我们设计了四种复杂接头,也就是图片上的四张图案。”

“分别为光滑套筒对称锚固接头G1,预应力-光滑套筒组合锚固接头G2,螺纹套筒对称锚固接头G3,以及最后的螺纹套筒交错锚固接头G4。”

“通过足尺压弯试验,测试了接头挠度,张开量,刚度,旋转角度,混凝土和钢筋应变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接头受力与变形过程可划分为线性增长、塑性发展和屈服破坏三个阶段。”

“其次,G1最大挠度是G3的1.95倍……”

“……”

曹楷看了一眼周越的桌子,神色惊异,“他桌子上没有稿子吗?”

“这么多东西,包括实验数据,他是怎么背下来的?而且这隧道的东西,他也不可能参与做过吧?他不会为了在这个会上露个脸,特地去把稿子都背下来了吧?”

“人家都没看桌子。”林教授没好气地说道,“一直都是在看那四张图片,而且也面对我们说的。”

“这东西背能背下来吗?”

“我是不觉得,从通知到现在,用两天时间就把这些东西都背下来了?”

“我觉得他可能是简单的看了一下这篇论文,把关键数据记了下来,其他的,他可能都懂?”

林教授最后,甚至用了疑问的语气。

怎么可能都懂啊!

但是除了这个说法,那就肯定是死记硬背了!

可能吗?

可能,但是不合理!

明明在图上放几个数据,就可以的,别人也不会多想什么,而且都是这样做的。

你这直接就放几张图片。

什么数据也不搞?

“你把那篇论文翻出来,我核对一下他说的数据,这个人是不是打小抄了?还是什么超忆症?”

曹楷狐疑地打量着面前林教授找出来的论文。

与周越对比之后!

“一个数据不错?”

“就是很多概念讲的有些简单了。”

林教授在一旁搭茬,“这不正说明人家懂吗?”

“敢放几张图片进行汇报,我还真的只见过他一个人,不过小伙子还是年轻啊,不严谨。”

“他怎么就能保证他说的全是对的?哪怕是自己亲手做实验,也不敢这么确定吧?”

曹楷反问,“他不能保证全是对的,怎么敢这么汇报?”

逻辑闭环了是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