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艺术太超前了

作者:十五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2章 顶级建筑视野!

书名:我的艺术太超前了 作者:十五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5

《华国建筑发展学会年度交流——基于国际视野下的建筑思维》。

这是这个年度交流的主题。

今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总结的有上半年的建筑发展,还有去年下半年的统计,这些都在这次讨论的议题当中。

这场大会,主题如此。

并且,分为三天来汇报,今天是第一天,有开幕式,有主办方,也就是省里的高层讲话,还有一些国外的顶尖学者做汇报。

明天才是本土的学者汇报。

后天是一些小国的建筑学者发言以及总结。

总而言之,这是华国内部的顶级建筑学会的年度总结,但邀请的国外顶尖建筑师也一点不少。

内外交流,也不显得闭塞。

毕竟,建筑想要发展,就要有全球视野。

建筑也是全世界共同需要关注的东西。

省里的几个高层,有几个是见过的,有几个坐在中间的,周越没有见过。

倒是郭老师给他们两个介绍了一位大人物。

宁陵市设计院的院长,何光,何院。

“小伙子我听说你设计了市里的艺术馆项目,真是年少有为啊,郭老师跟我介绍了你,有老师帮衬一二,当真是前途无量了。”何院笑着和他握手,“今后还要多多交流啊。”

“院长过誉了。”周越自然也是谦逊道。

“何院。”路芊然也是跟何院轻轻的握了一下手。

何院面庞的笑容不减,“芊然啊,我和你父亲是几十年的交情了,想不到你也是郭老师的学生,你以前可没有跟我说过,当年你父亲我们两个是同一届的宁大毕业生,郭老师比我们大一届,在学生会里面,我们两个都给郭老师打过下手,再加上小周,不得不说,我们宁大的人在这里汇聚,这真的是一种缘份。”

周越觉得有些意外。

好家伙,宁大建筑系,到底给社会输送了多少的干将,至少,这宁省之内,建筑行业的绝对不少。

就连省会城市设计院的院长,也都是宁大的毕业生。

路芊然有着这一层关系的话,确实是比较好接市里的项目,就是不知道她的父亲是什么级别了。

周越也没有什么探知的想法,只是觉得有些新奇而已。

几人坐在了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何院介绍着台上的几人。

有两人也是宁大的毕业生,虽然不是建筑系,但也算是校友了,在外面天生就亲近一些。

并且,何院也给他们介绍那些外国的专家。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欧洲的顶尖建筑学者,克里斯教授。

还有一个东京大学的中岛羽教授。

两个人都是建筑领域的顶尖学者,甚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不低,比之郭老师这种局限于一地一国之间,难以扩大到国际的学者,名头要大了太多。

这两人,周越很熟悉,他看的那些论文之中,其中有很大的篇幅,都是这两个人或者是这两个人的学生所写的。

他们坐在这里,听着开场白,很快就来到了欧美的几位顶尖学者汇报。

周越对他们的思路还是很认可的,频频点头。

郭老师比较意外的看了他一眼,“小越对这些也有了解吗?”

“偶然看到过这几位的论文,所以对他们的研究方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不过不深。”周越笑道。

“那你给我讲讲对于这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认识。”

周越想了一下,“我认为这些高分子材料在国外既然已经普遍的使用,那就既光顾了审美价值,又能够充分的考虑到材料的造价,而且可塑性非常强,现在可能差的只是大规模的推广了。”

“那你觉得这些材料为什么没有彻底的推广开?”郭老师来了兴致。

“应该和这些材料的生产地和生产厂家有关,有许多材料也只有那么几个大型的跨国公司能够供应,至少在我国还是很难去这样设计的。”

“……”

郭老师继续的提问,刚刚的那两个只是比较浅显的问题。

然而随着这些问题越来越深入,郭老师甚至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实习学生,像是那些经验深厚的博后或者助教在和她讨论问题一样。

就连路芊然和一旁的何院也是侧过头来听着。

何院也是饶有兴致的开口,“那你对于刚刚克里斯教授提到的巴塞罗那的绿色城市空间如何看?能推广到全世界吗?”

“如果想要推广开来,至少十年内不太现实,高密度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占据了太多的城市空间,想要从这些城市化建设之中腾出来一些地方,扩大绿色街道,转变为行人优先,公共生活优先,而不是汽车等现代化设施优先的空间体系,这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

“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试点,也给我们这个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示范。”

“至于说为什么是十年,因为他们从绿色空间开始试点,用了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出来。”

“我们也可以用十年,甚至可以用更短的时间,但一旦开始实行,依旧是摸着石头过河,试点的最终结果,和大面积应用之后所产生的最终结果,两者可能不太相干。”

“就像是古代某位大臣变法的青苗法一样,试点总归是搞得不错的,但一旦推广到全国,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

“所以我说至少十年内不太可能。”

何院轻轻的点了点头,“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终究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不是么?”

“那就需要设计师的继续努力了。”周越也是笑着开口。

“我看好你!”何院由衷的道,“年纪轻轻就能在这种问题上看得这么透彻,包括刚才你和郭老师说的那些,我都觉得我们两个不谋而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路芊然也是在一旁笑道,“何院,周越在上班没有任务的时候,天天到外网去看那些顶尖的期刊论文,所以你考的这些难不住他。”

“是吗。”何院点头,虽然是带着疑问的口吻,但却是肯定句。

郭老师在一旁也是赞许,“即便到了岗位上,也依旧关注着建筑学的前沿,小越当真是没有忘了当初我说过的话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353s